疾病详情
我最近总是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尤其是在晚上,会突然猛跳一下,出冷汗,很害怕。请问这是什么问题?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医生建议
根据你的描述,可能是心悸引起的症状。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脏问题。同时,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刺激的食物和饮料,进行适当的运动等。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我最近总是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尤其是在晚上,会突然猛跳一下,出冷汗,很害怕。请问这是什么问题?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35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可能是心悸引起的症状。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排除心脏问题。同时,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刺激的食物和饮料,进行适当的运动等。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曾山
主治医师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最近心跳不规律,做了心电图,医生说要做24小时的监测。想了解射频消融术的费用和风险,以及手术后需要多久恢复。患者男性29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30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可能存在心律失常的风险。建议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测以确定诊断。若确诊为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费用大约在3万元左右,风险相对较小。手术后一般只需要住院一周左右,恢复期也比较短。由于这项手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建议到大型综合医院进行。
曾山
主治医师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是否可以安全使用大多数药物?如果吃错了药物该怎么办?能否通过抽血化验来检测体内的药物成分?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大多数药物都是可以安全使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种类和个体差异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若不小心吃错了药物,应密切监测身体状况,防止出现不良反应。通过抽血化验可以检测体内的药物浓度,但并非所有医院都提供此项服务。
曾山
主治医师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高血压患者常见问题解答
平日很多体检发现血压高或已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会有很多的问题来咨询我,他们往往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认为自己的问题不大,不需要处理,另一方面又担心疾病会不会进展,会不会有严重后果。现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如下: 一.近期体检发现血压偏高,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高血压有没有确诊,也就是说是不是真的有高血压,目前诊断高血压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均达到以下标准:收缩压≥ 140 mmHg 和(或 )舒张压≥ 90 mmHg),即可确诊为高血压,对于诊断不确定,或怀疑“白大衣高血压(见到医生就紧张,血压相较于平时有所升高) ”或“隐蔽性高血压(见到医生心里就踏实,血压相较于平时有所降低)”,有条件的可结合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诊断标准:全天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诊断标准≥135/85mmHg)辅助诊断。很多体检机构往往凭借测量1次随机血压就下高血压诊断,明显是不妥当的。如果高血压诊断成立,那下一部需要做的就是评估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评估内容包括病史: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肾脏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血压、心率、心律、身高、体重、腰围,确认有无下肢水肿等。辅助检查:建议做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血钠、血氯、血糖、血脂)、心电图(识别有无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 )。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 / 肌酐比、X 线胸片、眼底检查等。对于新近诊断为高血压,或是高血压有一段时间了,但近期控制不好的患者,需要完善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常见继发性高血压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主动脉缩窄,药物性高血压,遗传学高血压等)。综合以上结果决定具体治疗方案。 二、高血压需要吃药吗,该吃什么药?能不能吃中药调理?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140 /90 mmHg 和( 或) 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启动药物 治疗,仅对于收缩压<160 mmHg 且舒张压<100 mmHg且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医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暂缓给药,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最多3个月,若仍未达标,则启动药物治疗。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CCB 和利尿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考虑逐渐 增加至足剂量。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 24 小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对血压≥160 /100 mmHg、高于目标血压 20 /10 mmHg 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 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对血压≥140 /90 mmHg 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对于吃中药来调理高血压,目前没有相关证据支持,不予建议。 三、血压需要降到什么水平合适?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 mmHg 以下,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应降至 130/80 mmHg 以下;年龄在 65~79 岁的患者血压降至 150/90 mmHg 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 140/90 mmHg 以下;80 岁及以上患者降至 150/90 mmHg 以下。 四、如果有高血压,平日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高血压确诊后,患者可能会担心需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来降低血压。其实,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改善对高血压治疗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成功控制血压,则可避免、延迟或者减少对药物的需求。高血压患者平日生活中建议尽量做到以下这些方面:1.减重、控制腰围:BMI<24 kg/m2,腰围 <90 cm(男),<85 cm(女);2.坚持运动:规律的体育运动(如每周150min,或每周大部分天数30min左右),可降低血压5-8mmHg。坚持锻炼很重要,停止锻炼后,患者的血压或再次升高。患者可以通过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或跳舞等有氧运动来降低血压。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包括交替进行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与恢复期的低强度运动)也有助于降低血压。除此之外,力量训练也有助于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两天的力量训练;3.健康饮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多吃富含全谷类、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的食物,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及胆固醇的食物,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4.减少钠盐摄入:建议每日的食盐摄入量应<6g;5.戒烟戒酒:吸烟及饮酒均对身体有害而无益处,对于一些人所说少量饮酒可以扩血管降低血压是错误的认识,没有任何科学依据;6.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熬夜、情绪激动,计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关注优先顺序。拒绝做太多的工作,学会“say no”,抽空放松身心,做自己喜欢的活动;7. 坚持自测血压,定期就诊。 五、吃药一段时间后血压恢复正常了,能不能减药或停药? 人体的血压存在波动性,包括昼夜及季节性波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吃药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血压,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血压维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减少血压大幅度的波动。平日有些患者服用降压药血压恢复正常以后就开始减药或是停药,然后测几天血压发现血压没有再高起来,就很兴奋的告诉医生自己没有高血压了,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停药后一段时间内血压没有再高起来一方面是因为体内降压药物还没有完全失效,另一方面血压存在波动性,高血压患者即使不服药血压在某些时间段也有可能是在正常范围,所以随机测量的几次血压并不能反映真实血压情况。当然,在一些特殊临床状况下会出现血压降低情况,如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而这时往往需要紧急的医疗处理。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已经排除了继发性因素引起血压高,常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不能私自减药或停药。 六、得了高血压需要每天监测血压吗,需不需要定期去看医生? 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晨(6:00~9:00)和晚上(18:00~21:00)各测 1 次,每次测量 2~3 遍取均值;连续自测 7 天,取后 6 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对于个别无法完成连续 7 天血压测量的患者,建议至少连续测量 3 天,以后 2 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 1~2 天血压,早晚各 1 次。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晚上建议测量晚饭后、洗浴后、服药后的就寝前血压。血压达标患者至少每 3 个月去医院复诊1次;血压未达标患者,2~4 周复诊 1 次,复诊内容包括是否有新诊断的合并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每次复诊均应查体(检查血压、心率等,超重或肥胖者应监测体重及腰围 ),生活方式评估及建议,了解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除了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外,每年至少测量一次体重和腰围。建议每年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血钠、血氯、血糖、血脂)、心电图。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尿白蛋白 / 肌酐比、X 线胸片、眼底检查等。
曾山
主治医师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3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坚持服药不可少(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尽量避免漏服,少服) 运动康复很重要(有冠心病的患者可以运动,从散步,慢跑开始,循序渐进,活动量根据个人耐受情况而定) 规律生活要保持(不熬夜,保持豁达的心境,乐观开朗,不情绪激动,不生气) 危险因素需控制(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体重等常见冠心病危险因素,戒烟戒酒) 定期复诊不可少(按医嘱定期至医院复诊,监测疾病及服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相互副作用)
曾山
主治医师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3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哪里出问题了?
平日 生活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头晕,需考虑什么原因? Part1:引起胸闷的原因非常多,包括器质性病因和非器质性病因。器质性病因是指身体某一器管或组织结构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导致器管功能减退或丧失。器质性病因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咽喉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典型支气管哮喘。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吸烟、粉尘、异味刺激导致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收缩引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发胸闷的症状。行鼻窦部CT、胸部CT、电子鼻咽喉镜、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呼出气NO测定有助于鉴别。 二、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等也可引起胸闷,一旦发生胸闷可以尽快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心脏彩超、磁共振、电生理检查及血管造影明确是否为心脏疾病引起。 三、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反流性胃食管疾病,比如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这类疾病主要是由于胃肠动力减弱,胃酸上逆刺激食道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胸闷、胸骨后疼痛、烧心的症状。行胃镜检查及食管pH监测有助于鉴别。 非器质性病因是指排除了机体器质性病变后需考虑的原因,常见为神经官能症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除胸闷表现外,大部分人还合并有失眠、头晕、乏力、情绪低落、焦虑等症状。 Part2:呼吸困难最常见于以下五种情况: 一、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尘/硒肺、胸腔积液等 二、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心包积液,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 三、中毒因素导致的呼吸困难,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氰化物中毒等。 四、精神因素和神经因素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比如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等引起的呼吸中枢功能障碍,或者精神心理障碍导致的呼吸困难,比如紧张、焦虑等。 五、血液科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常见于重度贫血、白血病等。 Part3:头晕是—个综合病症,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引起头晕的原因常见以下几种: 一、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缺血病变、小脑病变、脑外伤、某些类型的癫痫等。此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某些神经症的病人也会常常感到头晕。 二、耳部疾病:如耳内疾病影响到平衡调节而引起头晕,梅尼埃病。 三、心血管代谢相关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低血糖等 四、感冒:有时感冒可能会附带有头晕的症状。 五、颈椎疾病:由于长期姿势或睡姿不良,造成颈椎增生、变形、退化,颈部肌肉扯紧,动脉供血受阻使脑供血不足,常表现为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严重者伴有上肢发麻、发凉,有沉重感。 六、贫血:如头晕伴有乏力、面色苍白、活动后呼吸困难等表现,应考虑贫血的可能。常见贫血原因有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溃疡出血,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型贫血等。 七、血液黏稠度升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发生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素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患者大量吃高脂肪、胆固醇的食物,而又不爱运动。 八、脑动脉硬化: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九、长期失眠、精神焦虑 对于以上引起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症状的常见病因,除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以外,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包括戒烟、戒酒,忌生、冷、油腻以及过咸过辣过酸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芹菜、荸荠、豆、奶、鱼、虾等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活动、锻炼(每周5天及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
曾山
主治医师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2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