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周纡 >

肝胃不和引起的夜间不适及治疗建议

疾病详情
我最近夜里总是感到不舒服,肚子涨,恶心,打嗝,白天没事,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医生建议
根据症状分析,可能是肝胃不和引起的夜间不适。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同时,中药治疗可以帮助改善症状。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忌口,早点睡觉,适当运动,例如每天打“八段锦”。如果症状没有改善,还是建议进行胃镜检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我最近夜里总是感到不舒服,肚子涨,恶心,打嗝,白天没事。
医生
请问您有没有口干口苦?吃饭的量和食欲怎么样?喝水吃饭,喜欢吃凉的还是温热的?有没有胃胀打嗝反酸烧心等不舒服?有没有颈椎肩膀不舒服?有没有腰酸背痛脚凉?一般来说是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睡眠质量怎么样?有没有入睡慢?多梦?容易醒?有没有容易出汗?平常怕冷还是怕热?大便是一天一次吗?有没有偏干?偏稀?或者前面干燥后面不干?有没有发粘费力不畅快?小便怎么样?有没有发黄不畅快?有没有皮肤问题?有没有别的慢性病?
相关文章

文章 立秋养生之道

立秋到了,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开始。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上午9时6分,可以算是“早立秋”,但因为还在中“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天气也不会立刻凉快起来。 “立秋”这个节气虽然有个“秋”字,但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秋天到来,只是提示大家,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季就要来临。这个时候,“防暑”仍然是生活的重点,尤其是南方,闷热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从“立秋”至“处暑”,是夏秋两个季节交替的重要时期,天气逐渐由热转凉,早晚温差加大,空气湿度明显下降。此时的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慎“贴秋膘”。“贴秋膘”是北方的民俗,主要是针对过去“苦夏”的人。有些人夏季因为天气热没有胃口,厌食油腻,体重有所下降,到秋天气候凉爽时,食欲增加,就犒劳一下自己,吃点好的,补充营养。现在夏季有了空调,营养更是不缺,许多人都在减肥降脂,很少有人会“苦夏”体重下降,也就不需要“贴秋膘”了。加上天气仍然炎热,“贴秋膘”容易上火积食,还是慎重为好。 二、减“空调”。虽然暑热还未散去,但早晚的温度已经开始下降,应对酷暑的“空调”应该逐渐减少使用。北京的晚上气温早已低于25度,再开空调不利于人体散热,于健康非常有害。 三、“少”西瓜、绿豆。西瓜和绿豆都是清热解暑的食物,但性偏寒凉,常吃容易伤脾胃。“立秋”之后,暑气渐退,这些寒凉的食物务必慢慢少吃。不要等到“秋瓜坏肚”再想起来哦。 四、“勿”乱冻。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季气温刚开始下降,应该尽量“薄衣御寒”,不要太早添加衣裤。但这也要看个人体质和身体情况,后背、胸腹、肩颈等部位还是应该捂着点的,避免着凉生病。 五、“忌”滋补。《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人体应该顺应四季的气候变化,并不是说春夏应该补阳,秋冬需要滋阴。夏季天气炎热,容易过食生冷,脾胃受损。此时季节交替,应该根据自然规律和自身状况,调整饮食起居,逐渐过渡,切不可人云亦云,妄食滋补,反而变生杂病。 六、“宜”运动。这个季节,早晚温度比较舒适,正适合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人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有利于冬季御寒。 七、“早”睡“早”起。中医认为秋季是开始收敛的季节,这个时候应该早点睡觉,以利于阴精的收藏养蓄;也要早点起床,吐故纳新,顺应阳气舒展、肺气宣降。

周纡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6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过敏性鼻炎

处暑已过,天气渐凉,秋高气爽,这个适合外出游山玩水的好时候,却是一些人痛苦的开端。春秋两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季,一些患者又开始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眼痒等症状了。 过敏性鼻炎,现代医学也称之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或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 临床常见2种类型: 1、常年性过敏性鼻炎;2、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大多是在吸入尘埃、螨虫、动物皮屑、羽毛、烟雾、真菌、化学物质等过敏原后产生过敏反应。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主要是在春秋的花粉季出现过敏症状。两者发病机制基本相同,临床表现也基本一致。 大家要注意区别过敏性鼻炎和感冒 普通感冒症状 感冒初期可能会有鼻塞、流涕、喷嚏症状,一般还会伴随咽痛、咽干、咳嗽、头痛、肌肉酸痛、怕冷发热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症状 症状主要在鼻部和鼻周围,多表现为突然连续多次打喷嚏、鼻发痒、流清水样鼻涕、单侧或者双侧鼻塞,眼痒、眼睑红肿、耳痒、咽喉发痒等等。反复发作者常伴有嗅觉减退,甚至可能诱发中耳炎、支气管哮喘。 现代医学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局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斯特钠,鼻内减充血剂,洗鼻器,脱敏治疗等等。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体质因素,主要是因为阳气不足,正气不能祛邪外出,邪气滞留,与体内痰湿相合,郁阻肺窍而成。 过敏性鼻炎是难治性疾病,在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基础上,通过正确的中药治疗,调动自身阳气,祛除痰湿邪气,扭转体质,是有可能彻底治愈的。

周纡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5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秋燥宜温润

秋分已过,今年北京雨水较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越来越凉了,早晚温差比较大,要注意添衣保暖了。 中医认为,秋季是“养收”的季节,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藏,雨水减少,气候逐渐干燥起来。人体也顺应自然,阳气开始内收,津液也随着阳气向体内收藏,出汗减少,小便增加,而我们的感觉就是口鼻和皮肤干燥。这个时间段,自然界和人体的干燥是符合气候特点的,如果人体的津液代谢正常,只要适当喝水就可以补充不足的水分,缓解干燥。 夏季阳气过于升发,加上大多数人贪凉饮冷,脾胃功能多有减弱。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而脾胃功能不足,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津液不能正常的输布,是人体感觉干燥的主要原因之一。内源不足加上外部干燥,所以这个季节很多人不但觉得口干舌燥,而且喝很多水也不能解渴。 传统观点认为,在饮水之外,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来应对秋燥,如梨、银耳、百合、藕、冰糖、蜂蜜等等。但是,我认为这种滋阴润燥之法并不适合所有人,甚至是只适合少数人。 我的观点是,对于这种干燥症状,用滋阴润燥的药物或者食物,确实能够短时间内起到补充津液的作用,但对于脾胃虚弱和湿气较重的人却并不适宜!脾胃虚弱者,食用 这些偏凉的东西反而更加妨碍脾胃的运化功能;湿气较重者,不但不能起到补充津液的作用,还会更助长人体的湿气,这两类人甚至往往会越润越燥! 所以我治疗秋燥或者干燥症状,主要用温运脾胃的方法,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恢复身体正常的水液代谢,人体的津液需要阳气才能运行,阳气充足,津液才能够正常的运行和输布全身,我们喝的水才可以充分的被身体利用,干燥的症状才能从根本上缓解。 下面再谈谈干咳的治疗。中医认为秋季与肺相应,秋季常见干咳少痰,传统观点把这个症状也归到秋燥里面,认为应该滋阴润肺来止咳,我极少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中,肺的生理功能是:“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咳嗽的原因主要是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气上逆,只要能够通过药物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咳嗽就可以消除。 前面已经说过,人体的津液是由脾气运化,“上归于肺”,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将津液输布全身。所以只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肺就不会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临床上干咳伴有脾虚的人很多,这时候虽然也可能有 肺阴不足的症状,但直接滋阴润肺反而妨碍脾胃运化,影响津液的输布, 肺并不能得到药物的滋润,咳嗽也不会彻底治好。 所以我治疗干咳一般不用滋阴润肺的方法,更反对咳嗽患者吃川贝、麦冬、梨、百合等滋润的药物和食物,防止这些寒凉的东西克伐脾胃,收敛邪气。 我在治疗咳嗽时特别注重温运脾胃和温阳化湿,在保护好脾胃功能的基础上宣散邪气、利肺降气,无论是干咳还是其他咳嗽都适用,效果更好,见效更快!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预防秋燥呢?我认为,正常人只要注意温养脾胃,适当补充热水,忌食寒凉生冷,避免辛辣刺激,就足以抵御秋燥了。如果确实经常出现干燥症状,一定要找真正专业的医生找到干燥的原因,不能随便大量吃那些所谓 滋润的食物。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秋瓜坏肚”!即使是暑热重的夏季,我也建议不要天天吃西瓜。西瓜性寒,立秋以后就最好不要再吃了,否则特别伤脾胃,损阳气。现在科技发达,各个季节都有西瓜,希望大家重视这个问题!

周纡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5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接诊医生
周纡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消化不良(39例) 咳嗽(15例)
专业擅长:1、咳嗽(肺热咳嗽、慢性咳嗽、肾咳、热咳、虚寒咳嗽、寒饮咳嗽、气喘、咳痰、止咳、肺热、发热、肺气虚(补气祛痰)、风温、痰饮(温肺化饮)、恶寒、痰热(痰火、清热化痰)、肝火犯肺(解郁化痰)、止咳祛痰、化痰、宣肺化痰、生津润燥、温化寒痰、燥湿化痰、理气化痰),哮喘(过敏性哮喘) 2、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干燥性鼻炎、常年性鼻炎、鼻塞、鼻衄、鼻疖、副鼻窦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小儿过敏性鼻炎、慢性鼻咽炎、鼻窒痰臭、鼻腔异物、空鼻症、鼻内干燥、通鼻)、痛风(高尿酸血症、老年性痛风)、多汗(自汗盗汗、止汗) 3、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病、胃脘痛、痞满、寒湿困脾、湿热蕴脾、纳呆、脾阳虚、胃阴虚、脾阴虚、脾气虚、心脾两虚、升清降浊、养胃生津、滋补脾胃、温胃散寒、温中和胃、滋阴益胃、消食导滞、消食止痛、化痰消食、温胃化饮)、舌苔厚白、消化不良、清火、胃食管反流、结肠炎(肠胃炎、急性肠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4、复发性口腔溃疡、头痛(枕大神经痛、头风病、前额痛、头顶痛、风寒头痛、祛风止痛、祛风通络、温经通络)、头晕(中风、老年眩晕、晕动病、植物神经紊乱)、失眠(不寐、入睡难、无睡意、不易入睡、健忘、多梦、心肾不交、益肾宁神、补血养神、安神定志、健脑安神、滋阴安神、重镇安神、养血安神、益气安神) 5、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二尖瓣狭窄、颈动脉狭窄、动脉硬化、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心悸、胸闷、窦性心律不齐、怔忡、心血不足、心火旺、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补血养神、补血养心、益气生脉、宽胸利膈、补益心气)、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缺血缺氧性脑病、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风后遗症(头皮麻木、休克、记忆障碍、意识障碍、芳香开窍、化痰开窍)) 6、泌尿系疾病:五淋(膀胱炎、急性膀胱炎、膀胱湿热、神经源性膀胱、老年人尿失禁、肾气不固、心火旺、尿臊、余沥不尽、尿清、尿血、血尿、涩精止遗、补肾纳气、温阳利水、清热利湿)、小儿遗尿、小儿尿路感染、老年人尿路感染 7、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失调、绝经、经闭、潮热、自汗盗汗、烦躁、养阴清热、养血宁神、滋阴安神)。
好评率:- 接诊量:
查看详情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