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秦红松 >

预防和治疗长期卧床引起的皮肤问题

疾病详情
老人长期卧床,周围皮肤发黑,无法翻身,如何预防和治疗?患者女性87岁
就诊科室: 中医周围血管病科
医生建议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预防和治疗压疮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加强营养,多翻身,局部使用复方黄柏液或象皮生肌散,保持清洁干燥。其次,即使无法翻身,也要适当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同时,使用碘伏消毒,预防皮肤感染。最后,补充营养,使用蛋白粉,促进伤口愈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该医生的全部信息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我家老人长期卧床,周围皮肤发黑,怎么办?
医生
这是典型的压疮,需要加强营养,多翻身,局部使用复方黄柏液或象皮生肌散,保持清洁干燥。
相关问诊

老人长期卧床,周围皮肤发黑,无法翻身,如何预防和治疗?患者女性87岁

就诊科室:中医周围血管病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预防和治疗压疮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加强营养,多翻身,局部使用复方黄柏液或象皮生肌散,保持清洁干燥。其次,即使无法翻身,也要适当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同时,使用碘伏消毒,预防皮肤感染。最后,补充营养,使用蛋白粉,促进伤口愈合。

秦红松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血管彩超检查后中药治疗有效,无糖尿病,咨询是否需手术治疗及是否可替换中药。患者男性56岁

就诊科室:中医周围血管病科

总交流次数:13

医生建议:血管彩超检查未发现糖尿病,建议继续中药治疗配合戒烟酒、健身锻炼。暂时无需手术治疗,可继续使用现有西药。生活上请注意控制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秦红松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我2010年确诊的大动脉炎,最近头晕乏力,高抬胳膊酸疼,想了解一下当前的病情和治疗方法。患者女性34岁

就诊科室:中医周围血管病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大动脉炎可能引起了脑缺血。建议再复查彩超,并加上中药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多进行适当的运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请按照医嘱用药,如有不适请及时就诊。

秦红松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脚凉的厉害,不能用热水烫脚

老年人冬季脚怕冷,用热水泡脚,热敷,用电热毯,要注意了。有一种情况不能局部加热,就是下肢动脉闭塞的病人,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高血压,血脂高的人,如果脚怕冷,发凉的厉害一定要到医院确诊一下有没有下肢动脉闭塞,因为过热反而会加重脚的缺血,加重病情,甚至发生脚感染坏死溃烂。

秦红松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9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脚凉的厉害不要烫脚热敷,要注意了。

老年人冬季脚怕冷,用热水泡脚,热敷,用电热毯,要注意了。有一种情况不能局部加热,就是下肢动脉闭塞的病人,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高血压,血脂高的人,如果脚怕冷,发凉的厉害一定要到医院确诊一下有没有下肢动脉闭塞,因为过热反而会加重脚的缺血,加重病情,甚至发生脚感染坏死溃烂。

秦红松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9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肢动脉堵塞你知道多少?

动脉硬化闭塞症在局部缺血期出现的症状是患肢麻木、发凉、怕冷。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很多朋友会把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发凉怕冷症状误认为是出现了“老寒腿”,其实两者并无关系。 局部缺血期可能有轻微间歇性跛行。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时,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再度出现。 再加重就有肢体疼痛,静息痛则是当病变发展,患者下肢缺血加重,肢体在静止状态下也发生疼痛,且疼痛持续存在,一般经休息不能缓解,夜间可更加明显。这个时期患肢皮肤温度显著降低,明显苍白,或出现紫斑。皮肤干燥、无汗、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萎缩,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继续加重,进入到了坏死期,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疼痛剧烈且呈持续性,迫使病人日夜屈膝抚足而坐,或借助下垂肢体以减轻疼痛,肢体伴有明显肿胀。病人因疼痛而不能入睡,消瘦、贫血。如果继发感染后,干性坏疽变成湿性坏疽,出现高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症状。由于糖尿病周围病变本身也可能导致下肢溃疡的形成,又称糖尿病足。

秦红松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