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儿童维生素D缺乏预防与用药咨询

疾病详情
两个月大婴儿预防维生素D缺乏,咨询如何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医生建议
建议:对于两个月大的婴儿,预防维生素D缺乏可选择维生素AD。交替使用维生素AD和D3是可行的,但需注意避免同时服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除补充维生素外,还应注意孩子饮食均衡和晒太阳。若无效或病情加重,请及时就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您好,我家孩子两个月大,需要预防维生素D缺乏,请问该如何预防?
医生
您好,一般预防的话,可以选择维生素AD,它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以预防夜盲、干眼症,还有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吃AD就不用再吃D3了。
患者
之前给孩子买了很多D3,还没吃完,可以换成维生素AD吗?或者两者能否交替使用?
医生
可以的,只要不同时服用就可以。交替使用是可行的。但是请务必注意,不要过量服用。
医生
针对您孩子的年龄和情况,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一日1粒。餐后半小时服用效果更佳。在阴凉、干燥、避光处保存。
医生
除了补充维生素外,还建议您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多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关于用药,请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使用,若无效或病情加重,及时就诊。
患者
好的,我会注意的。请问还有其他关于药理的注意事项吗?
医生
没有其他药理注意事项了。如果您还有其他健康问题或用药疑问,随时都可以咨询。
相关文章

文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否有遗传因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由遗传因素引起,而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所导致的营养性疾病。然而,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是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只能将其传给女儿,女性患者则可以传给男孩和女孩。女性患者数量较多,但症状较轻,通常只表现为血磷低下而无明显的佝偻病骨骼变化;相反,男性的发病率较低,但症状较为严重。偶尔也会出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散发性病例,后者没有家族史。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5岁的女孩被诊断出患有佝偻病。经过常规的维生素D缺乏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父母都携带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的基因突变。这个案例表明,如果佝偻病在常规治疗后效果不佳,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引起的佝偻病。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一种肾小管缺陷性疾病,表现为低血磷和低血钙两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称为家族性低磷血症。这种病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可能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补充磷和钙的药物,以及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关键是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户外活动和适当的维生素D补充来实现。对于已经患有佝偻病的人,除了接受专业的医疗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健,例如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当锻炼和均衡饮食等。

健康饮食指南

4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佝偻病是否有遗传性?

佝偻病的遗传性主要与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相关,这种类型的佝偻病是由肾小管的遗传性缺陷引起的,影响血钙和血磷的重吸收。经过临床医学研究,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女性患儿的症状通常比男性患儿轻,并且得病的几率也较低。相比之下,非遗传性的佝偻病主要是由于后天摄入的钙离子或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骨骼钙、磷代谢异常而出现畸形表现,这种类型的佝偻病不具有遗传方式。 例如,一个家庭中如果有成员患有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那么他们的后代就有可能携带这种遗传缺陷,增加了患病的风险。然而,通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佝偻病的发展。 总的来说,虽然佝偻病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佝偻病都与遗传有关。了解佝偻病的不同类型及其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运动与健康

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理解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遗传、症状及预防措施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也被称为原发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或低磷酸血症性佝偻病,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25,000。主要有两种类型:低血磷性和低血钙性。其中,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更为常见,亦称家族性低磷血症或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这种疾病的根源在于X染色体上的PHEX基因的突变,导致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进而引起肠道吸收钙、磷不良,血磷降低,骨质不易钙化。 从遗传角度来看,大约2/3的病例为X连锁显性遗传或不完全显性遗传,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只能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孩,而女性患者可以将其传给男孩和女孩,机会均为50%。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者较多,但症状轻微,多数只有血磷低下,无明显佝偻病骨骼变化;而男性患者发病数低,症状却较为严重。在患者的非佝偻病亲属中,可能会出现低血磷症和肾重吸收磷减少的情况。另外,约1/3的病例为散发性,可能是新发生的基因突变所致;偶尔也会见到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的病例;还有少部分病例为散发性,并无家族病史。 预防措施包括孕前至产前的全程预防,避免感染、高龄生育、近亲婚配、辐射、化学物质、自体免疫及遗传物质异常等可能的致病因素;进行婚前体检,了解疾病家族史和个人既往病史;孕妇应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危害因素;在妊娠期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进行染色体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终止妊娠;对于先证者及其直系亲属,进行基因检测,若发现致病基因,采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可以避免患儿出生。

病友互助家园

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