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黄连阿胶治疗少阴病及健康指导

疾病详情
患者咨询关于脾胃弱是否可以吃黄连阿胶,并了解用药方法和剂量。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医生建议
对于脾胃弱的患者,黄连阿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建议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服用,如有特殊情况或疑虑,请及时咨询医生。同时,注意药品的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请问我这个脾胃弱可以吃黄连阿胶吗?
医生
可以吃黄连阿胶,它对于治疗失眠、虚火上炎、阴液不足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您脾胃弱也可以吸收,请按照说明书用药。
患者
好的,那我一天需要吃几顿呢?
医生
建议您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服用,如有特殊情况,请咨询医生意见。
相关文章

文章 桂枝汤(24,29,30)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成无己

烦者,热也。服桂枝汤后,当汗出而身凉和;若反烦不解者,风甚而未能散也。先刺风池、风府,以通太阳之经,而泄风气,却与桂枝汤解散则愈。
 
吴谦

太阳病,服桂枝汤,外证不解者,可更作服。今初服不惟不解,而反加烦,是表邪太盛。若遽与桂枝,恐更生烦热。故宜先行刺法,疏其在经邪热,然后却与桂枝,发其肌腠风邪,俾外内调和,自然汗出而解矣。

方有执

桂枝全在服法,发汗切要如经。若服不如法,汗不如经,病必不除,所以反烦。反者、转也,言转加热闷也。风池穴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手足少阳脉之会,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风府穴在项上入发际,同身寸之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阳维二经之会,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

张志聪

风池、风府虽非太阳穴道,乃属太阳经脉所循之部,故刺之以衰太阳之病势。魏荔彤曰:恐误认此为已传之躁烦,故标出以示人。言不解则太阳之证俱在,但添一烦,知其非传里之烦,而仍为表未解之烦也。

 
柯琴
前条治中风之始,此条治中风之变。桂枝汤煮取三升,初服者,先服一升也,却与者,尽其二升也。热郁于心胸者,谓之烦;发于皮肉者,谓之热。麻黄症发热无汗,热全在表;桂枝症发热汗出,便见内烦。服汤反烦而外热不解,非桂枝汤不当用也,以外感之风邪重,内之阳气亦重耳。风邪本自项入,必刺风池、风府,疏通来路,以出其邪,仍与桂枝汤,以和营卫。《内经》曰∶“表里刺之,服之饮汤。”此法是矣。
 
刘渡舟
这一条是讲病重药轻的时候可以用针药并用之法。
对于太阳中风,应该用桂枝汤治疗。初服就是服第一次药,服完以后仍然是啜粥,温覆取汗。如果没有发出汗,风邪不解,就应当按照前法服第二次药。现在服第一次药后,不仅没有见到汗出病减,反而出现了烦热更重的症状。烦者,热也。反烦不解,就是说反而热势更重。既然是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治疗本来是正治之方,为什么吃了桂枝汤后病势反而加重了呢?这是因为在经之风邪壅盛,而桂枝汤的药力比较轻,服药以后不仅没有发出汗,反而增加了风邪的势力。
针对这种情况,就不能再照原法给药,而应该在服药之前先针刺风池穴与风府穴。这两个穴位对于疏通经脉,发散风邪有非常卓越的疗效,刺之可开太阳经气之闭塞,泄太阳经中的风邪,削弱在经邪气的势力。然后再服桂枝汤,啜粥,温覆取汗。
这一条提出的针药并用之法,可说是法中之法。在论述了药后不汗出之后,下一条接着论述药后大汗出。
 
胡希恕
这种事情不常遭遇的,本来他是桂枝汤证,开始吃桂枝汤的时侯啊,不但病没好,反烦不解。这个桂枝汤证不是不烦,烦得并不厉害,吃了桂枝汤了,汗出身和,应该不烦了。而这里反起了相反的作用,反烦而表又不解。这个不是桂枝汤有了毛病,是邪盛气滞,咱们说肌不和了,在肌肉这一层啊比较实,所以这个药力受阻,那么这个时侯呢可以用针灸刺风池风府。辅助治疗的这个方法,这也不可不知的。本来这个病人他是桂枝汤证,我们也给他用的桂枝汤,他反出了相反的作用,你要不知道这个作用就不好解决了,知道这个问题,哎!用针灸,刺完风池风府再用桂枝汤那就得好了。那么这种事在临床上我一生都没遭遇到,但是古人这么说就可能会有这种情形,咱们也不可不知的。
 
子恒

太阳病,刚刚服用桂枝汤之后,病邪未解,反而出现烦燥,是病重药轻的表现,桂枝汤力量不足。此时需针药并用,针刺风池穴、风府穴,加强疏风散邪的作用,再给服用桂枝汤就会痊愈。

 

刘元春

前面讲了桂枝汤加减、合方,本条又出新花样——桂枝汤和针灸混搭治疗!

医圣技术全面,不仅精通药物方剂,也精通针灸,其他诸如刮痧拔罐之类,应该更不在话下。所以医圣治病,方法多样,非常灵活。本条可以看做药疗和理疗搭配的案例!

事实上,药疗和理疗搭配治病,效果是非常好的!我本人治病就喜欢这样混搭,效果非常好!有些患者讲究特别多,有吃药怕苦的,有针灸怕疼的,有时间不方便的,等等。那么我就把选择权交给患者:吃药,针灸,刮痧拔罐,刺血,贴针,膏方,膏药,涂药等等,都可以治病,你自己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如果你说哪种方法你都不接受,那只能说你不想治疗

——句首冠以太阳病三字,没有说明是伤寒还是中风,但从下文推测,应该是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理应服桂枝汤!但是,治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即使药证对应,也不见得喝一碗就好!本条就是这种情况。

——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一般病重药轻就会如此!桂枝汤鼓荡气血趋表抗邪,但病邪太盛,正不胜邪,徒增其热,因而心烦。

按照前文桂枝汤煎服方法中所述,汗不出则继续服之,后服小促其间,或服至二三剂。总之,继续喝药就是了,直到汗出病差,脉静身凉为止!

—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风池风府二穴,治疗外感风寒,是非常有效的!即使不喝汤药,单纯针灸,一般也可以好。针灸和汤药配合,效果就更确切了!

此外,刮痧拔罐,点穴推拿,也都可以。取穴也不是仅限于这两个穴,很多穴位都有效。具体操作时候随机应变即可。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成无己

脉浮,自汗出,小便数而恶寒者,阳气不足也。心烦、脚挛急者,阴气不足也。阴阳血气俱虚,则不可发汗,若与桂枝汤攻表,则又损阳气,故为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先作甘草干姜汤,复其阳气,得厥愈足温,乃与芍药甘草汤,益其阴血,则脚胫得伸。阴阳虽复,其有胃燥、谵语,少与调胃承气汤微溏,以和其胃。重发汗为亡阳,加烧针则损阴,《内经》曰∶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不流行,重发汗,复烧针,是阴阳之气大虚,四逆汤以复阴阳之气。

吴谦

伤寒脉浮,自汗出,中风证也;小便数,心烦,里无热之虚烦也。微恶寒者,表阳虚不能御也;脚挛急者,表寒收引拘急也,是当与桂枝增桂加附子汤,以温经止汗。今反与桂枝汤攻发其表,此大误也。服后便厥者,阳因汗亡也。咽干者,阴因汗竭也;烦燥者,阳失藏也;吐逆者,阴拒格也,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缓其阴,而复其阳。若厥愈足温,则是阳已复,宜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以调其阴,而和其阳,则脚即伸也。若胃不和而谵语,知为邪已转属阳明,当少少与调胃承气汤,令其微溏,胃和自可愈也。若重发汗者,谓不止误服桂枝汤,而更误服麻黄汤也。或复加烧针劫取其汗,以致亡阳证具。则又非甘草干姜汤所能治,故又当与四逆汤,以急救其阳也。

程应旄

脉浮自汗,虽似桂枝证,而头项不痛,知阳神自歉于上部;恶寒脚挛急,知阴邪更袭于下焦。阳虚阴盛,而里气上逆,故有心烦证,里阴攻及表阳,差讹只在「烦」字上。观结句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可见阴证不必真直中也,治之一误,寒即中于治法中矣。

柯琴

此非桂枝症,而形似桂枝症,碔砆类玉,大宜着眼。

桂枝症以自汗出为提纲。然除头痛发热、恶寒恶风及鼻鸣干呕外,有一件不合桂枝者,即不得以自汗出为主张矣。此条中脚挛急一件不合桂枝症,便当于其不合处推求;而自汗出是合桂枝症,便当于自汗出处推求。太阳有自汗症,阳明亦有自汗症。则心烦、微恶寒,是阳明表症,小便数、脚挛急,是阳明里症,便当认为阳明伤寒,而非太阳中风矣。然症不在表,不当用桂枝;症不在里,不当用承气汤。症在半表半里,法当去桂枝、姜、枣之散,而任芍药、甘草之和矣。芍药酸寒,用以止烦、敛自汗而利小便;甘草甘平,用以泻心、散微寒而缓挛急。斯合乎不从标本,从乎中治之法也。反用桂枝汤攻汗,津液越出,汗多亡阳,脚挛急者因而厥逆矣。咽干、烦躁、吐逆,皆因胃阳外亡所致,必甘草干姜汤救桂枝之误,而先复其胃脘之阳,阳复则厥愈而足温矣。变症虽除,而芍药甘草之症未罢,必更行芍药甘草汤滋其阴,而脚即伸矣。或胃实而谵语,是姜、桂遗热所致也,少与调胃承气和之。仗硝、黄以对待乎姜、桂,仍不失阳明燥化之治法耳。问曰∶六经皆始于足,脚挛急独归阳明者何?曰∶阳明乃血所生病,血虚则筋急,且挛急为燥症,燥化又属阳明故也。曰∶太阳主筋,所生病非太阳乎?曰∶太阳脉盛于背,故背中脉太阳居其四行;阳明脉盛于足,故两足脉阳明居其六行。《内经》曰∶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是脚挛当属阳明矣。故头痛、项背强、腰脊强,凡身以后者属太阳;颈动几几、脚挛急,凡身以前者属阳明。即如痉病,项强急、时发热、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太阳也;胸满口噤、卧不着席、必 齿、脚挛急者,阳明也。愚谓仲景杂病论亦应分六经者,此类是与?

自汗、心烦、恶寒,皆阳虚症,独以脚挛急认是阴虚;咽干,烦躁,皆阳盛症,独以厥认为亡阳。独处藏奸,惟仲景独能看破。曰反与,曰少与,是用成方;曰作,曰更作,是制新方。

两若字,有不必然意。

问曰∶仲景每用桂、附以回阳,此只用芍药、干姜者何?曰∶斯正仲景治阳明之大法也。太阳少阴,从本从标,其标在上,其本在下,其标在外,其本在内。所谓亡阳者,亡肾中之阳也,故用桂、附之下行者回之,从阴引阳也。阳明居中,故不从标本,从乎中治。所谓阳者,胃阳也,用甘草、干姜以回之,从乎中也。然太少之阳不易回,回则诸症悉解。阳明之阳虽易回,回而诸症仍在,变症又起,故更作芍药甘草汤继之,少与调胃承气和之,是亦从乎中也。此两阳合明,气血俱多之部,故不妨微寒之而微利之,与他经亡阳之治不同,此又用阴和阳之法。

桂枝辛甘,走而不守,即佐以芍药,亦能亡阳;干姜辛苦,守而不走,故君以甘草,便能回阳。以芍药之酸收,协甘草之平降,位同力均,则直走阴分,故脚挛可愈。甘草干姜汤得理中之半,取其守中,不须其补中;芍药甘草汤得桂枝之半,用其和里,不许其攻表。

刘渡舟

这一条以举例示范的形式论述伤寒夹虚误汗的变证及随证救治的方法。

阴阳气血俱虚之人复感外寒,阳不摄阴,故见自汗出、小便数;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故见心烦;表有寒邪,故见脉浮,微恶寒;阴血虚少,筋脉失滋,故见脚拘挛、抽掣、疼痛,也即脚挛急之证。

针对这种情况,可考虑使用桂枝加附子汤,解表兼以固阳摄阴。但是,医生误认为是卫强营弱的太阳中风证,反以桂枝汤发汗,那就犯了虚虚之戒,导致阴阳更虚,出现了阳虚之手足厥冷、阴伤之咽中干燥、虚阳扰动之烦、阴液亏耗之躁,以及里气不和之吐逆,遂使病情更为复杂,只能随证施治了。

在阴阳俱虚,阳不摄阴之时,主要矛盾常在阳虚一面。阳固则阴存,阳生则阴长。何况有形之阴不能速生,而无形之阳则有顷刻而亡的危险。因此,先用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待阳回厥愈足温之后,尚有脚挛急未缓解,再用芍药甘草汤滋阴和血,缓解痉挛,其脚即可伸展。如果本有阴液不足之证,用甘草干姜汤扶阳之后,由于阳复太过,使阴液更伤,胃中燥热,以致胃中不和而谵语者,可少少给予调胃承气汤,目的是和胃燥,调胃气,并不在于泻下。如果本来阳气不足,在治疗中又误用了发汗力强的麻黄汤,或者反复多次发过汗,甚至用烧针劫汗,即重发汗,复加烧针,可导致伤阳的重证而见厥逆吐利等等,救治之法当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对于这种阳虚重证,甘草干姜汤已经不能胜任了。

这一条的误治后变证多端,虚实寒热互见,阴阳转化无常,治疗上或扶阳,或滋阴,或和胃,或回阳,治从证变,仲景在这里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法则作了典型示范,启发意义很大。

甘草干姜汤共见于两处,一处在《伤寒论》,一处在《金匮要略》,《金匮要略》用此方治疗虚寒肺痿。本方用量必须是甘草之量大于干姜,一是用来扶脾胃之阳,二是因为此证除阳虚外还有脚挛急,咽中干等阴虚之证,因此在扶阳时要特别注意不可耗伤弱阴,这也就是用干姜而不用附子的原因。由于扶阳的药多刚燥,故不仅要避免用燥烈的附子,还要倍用甘草监制干姜的峻烈之性,以护其阴。这里要用经过炮炙的干姜,缓其性,亦可防劫阴之弊,可见仲景用药精心之处。《朱氏集验方》用此方治脾胃阳虚,气不摄血的吐血不止、脉迟身凉等证,方名二神汤,足见此方既可扶阳又能摄阴。

芍药甘草汤所用芍药与甘草剂量相同,均为四两。二药相合,酸甘合化为阴,可以养血平肝,缓解筋脉拘挛,善治血脉拘急疼痛,对于因血虚而引起的两足痉挛性疼痛或腓肠肌痉挛性疼痛不可伸者多有良效,故有去杖汤的美称。

我曾经治过一个曹姓患者,五十三岁,主证是腓肠肌痉挛,而且多在晚上发作,脉弦而舌红,我就用了芍药甘草汤,四剂就痊愈了。还治过一个周姓的女孩,十二岁,主证是左臀受外伤后肿痛,左下肢拘紧不能伸展,而且还有发热,体温37.8℃,脉弦细数。西医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从脉象分析,弦为肝脉,细为血虚,数为有热,表明是肝血不足,筋脉不利而且有郁热之证。我先开了芍药甘草汤三剂,服完以后左腿就可以活动了。又服两剂之后,左腿竟然就伸直了,髋部的胀痛也减轻了。考虑局部仍有红肿和热感,于是就换了仙方活命饮,连着吃了几剂,病逐渐就好了。

调胃承气汤由芒硝、大黄、甘草三味药组成,方中硝黄可泄胃肠之燥热,甘草能缓硝黄之力,使它作用在于胃。因此,本方既能调和胃气,又能通肠下便。一方而具两法,陈修园称其为法中之法。因为主要目的是以其调胃,所以在服法上要求少少温服,使胃中不燥,胃气调和,则谵语自止。后世常用调胃承气汤清泄胃热,调和胃燥,如《张氏医通》治疗心胃火盛,病人常觉面部有如火烤之热的燎面症,就是用调胃承气汤加黄连、犀角。也有医家将其用于过服补药而造成的胃热生斑之证,效果都是很好的。

四逆汤以附子为主,重在温少阴以回阳救逆,方中附子是生附子。同时,佐以干姜、甘草,取其效速而且力大持久。本方常被用于阳脱、亡阳的急救。有关其主治及适应证,可与少阴病篇的论述合参。

 

胡希恕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这是头一段,你看他开始就搁个伤寒,伤寒他应该脉浮紧,无汗,反自汗出,这说明他是亡津液了,小便又数,即自汗出小便又数,他这个书说小便数就是小便吃紧呀,就是频数。这个可以与上边参着看,小便不利影响自汗出,本来是桂枝汤证,他变成无汗了。那么这个小便数,它影响自汗出,虽然是伤寒,他小便数,他也汗出,他有这么一个意思在内,这个书上没有明说。这个小便数说明什么问题呢?大概是胃虚。咱们后世这个医书里有呀,所谓上虚不能治下,这是用五行的方法解释了,胃属土嘛,土虚不能治水。其实这个有道理,这个胃气虚衰,人身上哪里都虚衰。就是虚脱那个样子,脱水那个样子,小便失去收摄,那主要是因为上边胃虚。他这个伤寒本来是应该无汗,由于津液大量亡失,既自汗出又小便数,所致津液竭于内,后边讲阳明病就知道了。“自汗出”,汗出多为太过。伤寒没有汗,发汗,发汗使汗出多,也为太过。太过者,阳竭于里,阳也指的津液了,那大便要干,咱们说的脾约证就是这类的。他这种脾约他不要紧,他是虚证,就是虽然十日无大便,无所苦也。所以这个脾约证你不能吃承气汤了,只能吃些麻仁滋脾什么的。他这个病呀就类似这个情况,他的津液不守,一方面汗自出,一方面小便频数。“心烦”呀,有点胃不和的情景了。“微恶寒”,你看他搁个“微恶寒”,这个“微恶寒”呀,他说明这个,他虽然冠个伤寒,这个表要解,我们刚才讲了,这个恶寒是太阳病的一个主要征候,所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而恶寒”要加重这个恶寒。如果这个表征,这个恶寒很轻很轻的了,这个表要罢。但是这个心烦,这个里热要升。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津液丧失。或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这个更不可发汗,所以他说,“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这时候你再攻表,再让它丧失津液,“此误也”,这是治疗的错误啊。这是头一段。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重视,这个小便数啊,凡是应该发汗的病,小便数绝不可以发汗。这个在《金匮要略》里的《水气篇》他讲过。像我们方才讲越婢汤中的那个风水,是水气在表,都可汗出。惟独小便数者,他有这么一段,他说:“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这个要注意。这个小便数呀,大概都是里即虚而津液不守,你再发汗再亡失津液,这个发汗最亡失津液了,这是逆治。那么,他这段也就是说明这一点。自汗出虽然像桂枝汤证,脉又浮,但是小便数,这个津液亡失以至脚挛急,而且表证轻微之极了,微恶寒而已呀,这个病在这个时候啊,这个书上后面有,就应该这个时候吃芍药甘草汤,先治脚挛急观察观察,你看看这里头一点热都没提,他也不发热不什么的,你吃哪路桂枝汤啊,所以根本就是错误。“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这是第二段。

这个药用对了病人好的挺慢,用错了他立竿见影,马上就给你个样看看。不应该吃桂枝汤给吃了桂枝汤,吃了桂枝汤马上四肢逆冷,这是什么道理呀?津液再亡失,同时这个胃也虚,这个津液达不到四末,这个手脚离心脏都远呐,所以血液、津液达不到这个地方了,他就凉,这个在内经上有了,它说:“脾为胃行津液”,到脚上脚上能行,到手上手上能握。那么这个因为发汗津液亡失的太厉害了,远处的地方啊,达不到,所以他厥冷。那么在上边也失去润泽,所以嗓子也干,烦躁,吐逆,胃也不和。烦躁,比心烦还加重了,原病只是心烦而已啊,这是又烦又躁,他不能安静,这都是胃不和的一种表现。而吐逆,这都是胃的关系了,这吐逆呀,这个病根本一开始胃就虚。胃虚不能治水嘛,所以小便数。那么,这种错误的治疗,更丧失津液,胃既有热,虚呀他胃里头还有些停水,所以为发汗药所刺激,他反倒吐逆,而且这个病还相当急迫,手脚逆冷,“得之便厥嘛。把这桂枝汤一吃了,马上这种情况,所以他说”甘草干姜汤与之“。这个甘草干姜汤以甘草为主了,这个甘草这味药头前咱们讲过了,它也能够养液,也能缓急迫。那么,这个病相当急迫了。这个干姜呢,干姜甘草搁到一起,就是健胃,治呕,它这不是吐逆嘛。我们这个理中汤什么的都是由这个甘草干姜汤上来的。甘草、干姜再加人参、白术就是理中汤啊。

四逆汤也是啊甘草、干姜加附子就是四逆汤。那么吃甘草干姜汤干什么呢?以复其阳,这个以复其阳啊是复津液,这个不是让他再发热,他根本就热了,他这个时候胃太虚又有热,你主要得恢复胃气,他这个甘草、干姜啊他是温中、健胃、缓紧迫的这么一种药,但是干姜用的量非常轻,这跟我们头前白虎加人参中讲的人参健胃生津液是一个道理。这个时候胃要是不恢复,这个津液是不会恢复的,所以他用甘草干姜来治疗。这个病我想要用专讲滋阴救逆的这种办法一吃一个死,一看这个人,咽比较干,就是津液太虚了,用点滋阴药,这个不行,他这个胃根本是不好的,也只能够恢复胃气才能够生津嘛,同时用大量的甘草也是大有道理的。“以复其阳”不是复其热,这个“阳”和我们头前说的津液是一致的。胃气恢复,津液充畅,这个四肢自然就温了。“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他若吃了甘草干姜汤,当然呕逆、烦躁都止了。那么“厥愈、足温”,四肢也不厥了,他津液一达到四肢他自然就不厥了,也不凉了。这个时候啊,脚挛急没好啊,“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这个芍药啊它是个治挛急的,肚子急痛,小建中汤就是加芍药了,在桂枝汤里都是大量的用芍药再加上饴糖啊。这个芍药就治挛急,拘急痛,咱们说少腹急痛,那也是芍药证。那么其他的部位发拘挛呢?芍药也治。那么再给他芍药甘草汤,缓他这个挛急,其脚即伸。我说开始就应该吃这个药,开始他这个就是亡失津液,那么由于已经到了脚挛急的这个情形。这个芍药甘草汤这芍药这个药啊,它是苦而微寒的这么一味药,它也能够对这个,我们桂枝汤里搁芍药,它与甘药合之它也是养液的。那么开始用这个药就没有这个乱子了,这个时候啊更作芍药甘草汤,吃这个药他脚就好了。底下这个看出这个病是有热了,“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他这个里边的胃不和不是个重要的,实际上开始心烦,他就是小便数,他是虚,这个不是阳明实结的那个厉害,经过上边的这种治疗,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之后一切病都好了。这个人呐还有说胡话,胃气不和,谵语,这个你也不要多用调胃承气汤,只能少少用,以调其胃气就好了,所以“少与调胃承气汤”。这个用药啊,不是说一个方子怎么样,以量来调治这也是一个方法。比如我们遇到一个病,头前那几个方子都是啊,你像麻黄各半汤啊,才刚讲的桂枝二越婢一汤啊,这种表邪非常轻,你不要用大剂药,少少给一点。那么这个调胃承气汤,虽然是一个整个方子,要少少给他一点就行,这就是调其量以适应这个疾病。这也是一个方法,不能说我们开个调胃承气汤让你整个还是一回吃那些,那他人就受不了了,他这里头不是那个实法,虽然谵语,谵语大便就干了,这个大便干是由于亡津液,不要那么攻,所以他说“少与调胃承气汤”。底下这个他是反过来说的,他说假若“重发汗”,就是说咱们给吃这个桂枝汤了,这是假若,没有这么糊涂的大夫,又自汗出,又小便数,还给人吃麻黄汤,他是假设说的,假设这个病,他是亡失津液,这是个主要的,你还大发其汗,而又加烧针迫急其汗,这个出汗也最轻了,拿烧针刺激他发大汗。要是这么来呀,这个病它也要四肢逆厥的,但是那不是甘草干姜汤能治疗的了,那非陷于阴证不可。这个虚极呀,就要从阳证转变为阴证了,阴寒重证了,那你非用四逆汤才能治疗呢。

子恒

太阳伤寒出现浮脉,自汗出,小便频多,心烦,微微恶寒,小腿筋脉拘紧痉挛,诸症已是阳气亏虚(自汗出、小便数、恶寒)和津液不足(心烦、脚挛急)的表现,本应阴阳表里兼顾,反而单用桂枝汤发汗解表,属于误治,服之后阳气、津液损伤更重,甚至出现肢体厥冷,咽干,烦躁,呕吐等阴阳更虚的表现,此时应先服用甘草干姜汤恢复阳气(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此方甘草为君,干姜为臣,意在复阳同时兼顾阴液。如果肢体厥逆恢复,脚已回温,阳气已固,再服用芍药甘草汤,此方滋阴补血,求生有形之血,小腿痉挛可除,腿可伸直。如果因为服用甘草干姜汤后阳复太过,或因津液损失过重,导致胃气燥热不和,甚至谵语,服用少量的调胃承气汤,调胃和燥即可;如果发大汗,还使用了烧针(劫汗)治疗,汗出太过而致亡阳,只能用四逆汤回阳救逆了。

 

刘元春

本条主要是讲少阴病被当做太阳病治疗,当然就是误治了!误治当然会出问题了!那么会出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处理,这是本条的重点。

那么其他的疾病也有可能被误诊,被当做太阳病来治疗。这当然也是误治,也会出问题。那么出了问题应该怎么办?

本条句首冠以伤寒二字,而不是像前面的诸多条文都冠以太阳病三字。可见这里的病例不是太阳病!

伤寒,是广义的伤寒,泛指一切外感病。外感病可以有多种类型,太阳病只是其中一种,还可以表现为其他五经病。外感之后表现为表证的,病性为阳的是太阳病,病性为阴的是少阴病。也可以表现为里证,病性为阳的是阳明病,病性为阴的是太阴病。也可以表现为半表半里证,病性为阳的是少阳病,病性为阴的是厥阴病。

所以,本条句首冠以伤寒二字,我们不能确定他是什么病!

接下来是脉浮二字。脉浮主表。当然也有主其他病机的时候,但主表的时候多!所以我们这里按主表来理解。

表证有两种,病性为阳性的为太阳病,病性为阴性的为少阴病。

——自汗出,就是在没有其他原因的前提下,自己就出汗。没有运动,没有喝姜水或热水,气温也不高,总之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而且这里还要与我们现在常说的阳虚自汗相区别,我们常说的阳虚自汗是没有生病的情况下,出汗明显比其他人多。本条所说的自汗是生病的时候自汗。

太阳病少阴病都可以有这个症状。太阳病见自汗则为太阳中风,少阴病见自汗则为少阴中风。

伤寒论中讲自汗出,一般来讲出汗都是比较多的,太阳中风出汗,但一般都不是特别多,所以太阳中风条文中提到出汗的时候,都是说“汗出”,而不是说自汗出。

讲“自汗出”的,前面只有第6条风温定义里这么说。当然风温的出汗远远大于太阳中风。

此外还有大汗出的提法,出汗的程度肯定也远远大于中风的出汗程度。

——小便数。小便数一般指次数多。如果有小便不顺畅、量少、涩痛等等,以伤寒论的行文规律,他会说的,因为论中多处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这里没说小便不利,只是数,应该是指小便次数多而且流利。那么患者小便的总量应该是比较大的!

前面讲自汗出,是出汗量多;这又讲小便数,是小便量多。那么此患者体内水分流失就比较多了!过多地流失水分会导致体内津液不足,进而导致某些“阴虚”症状。当然这种刚刚出现的阴虚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严格说,这种情况不能叫作阴虚,这只是津伤而已!所以好治。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自汗出小便数的?——是阳虚,阳气不足以固摄津液所以津液外泄。卫气不足则汗多,肾气不足则小便多!肾气不足大便也会多,但这里还没到那个程度。

阳虚则津液外泄,津液外泄则阴虚。这是因为阳虚而导致的阴阳两虚。

——心烦。烦从火从页,即上焦火大,火扰心神,所以烦躁。患者阳虚哪来的火?津液外泄则心阴不足,所以心火旺,心烦。

——微恶寒。应该是脉微恶寒,不是稍微恶寒的意思。因为阳虚感寒理应恶寒较重。脉微恶寒正是阳虚感寒的症状,阳虚理应脉微。

——脚挛急。脚不仅仅是脚丫子,连小腿都算的!挛急就是抽筋。就是我们常说的腿抽筋!这也是津液不足的表现!津液不足则筋脉失养而不柔,进而拘挛。

综合前面的症状特征,这是一个阳虚感寒的患者,还处于表证阶段,但属于阴性病,阴性的表证,即少阴病!因为阳气不足而津液外泄,所以出现津液不足之象,这种情况下的少阴病必须温经散寒兼解表,应该用桂枝加附子汤,不能用桂枝汤!

所以接下来说: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这时候用桂枝汤,会阴阳两伤,病情加重,是错误的治法!

那么这种错误的治法会导致什么问题?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

服了桂枝汤就会出现这些症状:厥,即手脚冰凉,甚至上至肘膝。这是阳虚加重的表现!咽中干,津液损伤的表现!烦躁,心烦加重!吐逆,胃气受损!总之,阴阳两虚症状加重!

这种严重的阴阳两虚怎么办?

——救阳以固阴!后世有句话,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虽然阴阳两虚,但中医更强调回阳以固阴,尤其是因为阳虚而导致的阴阳两虚!而对于阴虚而导致的阴阳两虚,需要用复脉汤系列,另当别论。

所以这里用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

甘草干姜汤很简单,就两味药: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甘草剂量大于干姜。汉代一两相当于现在15.625克。所以甘草就是60克,干姜30克。剂量都是比较大的!

现代药物学研究有报道说甘草超过60克有毒,但那是单喝甘草水,会导致水肿的,这一点中医早就知道。本方是甘草干姜配伍,不会有问题。干姜30克,剂量也有点大,比一般的四逆汤剂量要大!这是回阳救逆,救阳固阴的用法,剂量必须大才行。

这里的阴阳两虚是误用桂枝汤而形成的,是急切之间形成的,危害虽重,但毕竟表浅,主要是脾胃阳气损伤,所以用甘草干姜汤,以复脾胃阳气,脾胃阳气恢复,则气血津液自然生成。

其实这里完全可以用四逆汤。因为下文病情更重的情况下可用四逆汤,这里病情比较轻,当然也可以用四逆汤了!大不了少喝一点就是了!

喝完甘草干姜汤,患者阳气就会回转。——厥愈足温。即原先的手脚冰凉症状,现在好了,手脚变温乎了!

患者只是阳气有所回升,可以固表以止汗,汗不会那么多了!可以固摄肾水,小便不会那么多了!但是身体内的津液并没有马上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是前面那句话: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津液即属于广义范畴的血的概念。

所以,甘草干姜汤喝完之后,患者不会那么怕冷了,手脚不会那么凉了,但津液不足的症状还在,比如脚挛急,咽中干等等。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即,患者服用了甘草干姜汤,手脚不凉了,但脚挛急等等津液不足的症状还在,那么再给他喝芍药甘草汤!然后腿脚就能伸开了!

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的组成也非常简单,也是只有两味药,一个芍药,一个甘草,各四两,合60克,剂量也是很大的哦!

医圣用药有个特点,药味组成一般都很简单,但每味药的剂量都很大。这与现代的很多中医不一样,现代很多中医开方动辄二三十味药甚至更多,但每味药剂量都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已有专门文章论及,这里不多说,只提一点:即医圣辩证准确,下药准确,味少量大,力简效宏!不像现在很多中医治病,辩证不清,方向不明,围追堵截,十面埋伏,以期侥幸取效而已!

芍药是一味阴药,养血生津,柔肝止痛,与甘草配伍生津柔筋效果更好。芍药甘草汤对于腿抽筋,腹直肌疼痛等等都有很好疗效。现在西医对抽筋的诊断一般就是缺钙,治法都是补钙。当然有些是有效的,但也有不少是无效的!但不管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服用芍药甘草汤都有效。

当然,针对不同证型,还是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减变化效果才好!一般芍药甘草汤最对证的情况是阴虚而致的,对于阳虚明显的抽筋,最好是加附子。

前面有甘草干姜汤,是治阳虚的,这里又有芍药甘草汤,生津柔筋,是治疗阴虚的!那么这两个方子能否合在一起,阴虚阳虚一起治,既能温阳止汗治疗手脚冷,又能生津柔筋治疗腿抽筋?

当然是可以的!甘草干姜汤合芍药甘草汤合二为一,就可以了,而且这里炙甘草还可以省一点,不用那么多,仍用四两足矣。

既然两方可以合一,为什么医圣没有合一而用呢?

这还要从医圣写书的源头说起。

医圣写伤寒论,是依据汤液经,论广而成。那么汤液经中有什么方子,他就要讲到什么方子,并根据他的六经辨证理论,分门别类,涉及到什么方证就用什么方子,尽量让汤液经中的方子都有出现的机会。

汤液经中有很多小方子的,比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干姜附子汤等等。

中医方剂的形成过程,肯定是先形成了一些短小精悍行之有效的小方子,然后针对复杂的病机再把小方子组成比较复杂的大方子!

比如桂枝汤实际就是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合成的,四逆汤就是甘草干姜汤加附子形成的!如此类推。

汤液经中既有小方子,也有大方子!是各种方剂的集合。医圣论广汤液经,当然要涉及各个方子。这是其一。

其二,医圣在此先后针对不同的病机用药,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病机,理解医圣的思路。

方剂由单味向复合发展,由简单向复杂发展是必由之路,是规律使然。当然,在汤液经形成之前,中医方剂学基本成熟了,汤液经中的方剂以及经方的合并加减,基本可以解决人类绝大多数疾病了!汤液经之后,虽然新的方剂一直层出不穷,但象经方一样效如桴鼓标本兼治的方剂则不多见。

但经方中的小方,只能针对比较简单的病机,对于复杂一点的病机则力不从心。

就本条甘草干姜汤而言,它就是温阳散寒的,如果病机复杂一点,比如阴虚阳虚都有的情况,它就有点差强人意了!所以,本条患者服用甘草干姜汤之后,虽然厥愈足温,但脚挛急并没有好!而且,如果甘草干姜汤喝多了,还会出现“过犹不及”的问题!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本条患者虽然阳虚,需要服用甘草干姜汤,但如果喝多了,就难免出现胃热胃燥的现象!这就是温阳温得过火了!

胃气不和是说胃不好受,功能不正常,但没说具体怎么回事。

谵语就是说胡话,一般是胃热所致。温病学家一般把这种情况说成热入心包,实际上不一定哦!因为胃经本来就是过心脏的,所以胃热很容易出现热扰心神,胡言乱语的现象。

那么怎么办呢?稍微给他点调胃承气汤喝喝就可以了!当然,是稍微喝一点即可,因为本来症状就不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关于调胃承气汤,阳明病篇再讲吧,这里不多说了!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条方证本来就应该用甘草干姜汤和芍药甘草汤的合方,这样方剂就阴阳平衡,阴阳双补了!既能温阳止汗,又能治疗脚挛急,而且温胃兼润胃,不至于出现胃热胃燥的后果!

本条患者开始就是阳虚感寒,不能用桂枝汤,如果误用桂枝汤,就会加重阴阳两虚的症状!如果一再服用桂枝汤,或者用了更厉害的发汗的方法,甚至用了烧针等等方法,那么会怎样?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烧针就是火针,对于阳虚感寒,寒邪客于经脉等情况,烧针是很有疗效的!所以古代用烧针治病的比较多,但现在用烧针的比较少了,但不是没有哦!有些中医大夫用烧针治疗风湿类毛病,也很有疗效,不能贬毁!

但本条患者阴阳俱虚,如果再用烧针之类峻烈的攻邪方法,往往会导致症状加重!

这里讲的重发汗,复加烧针,就是此意!会加剧阴阳两虚,而且比单单服用桂枝汤的危害更大!

那么如果出现这个情况该怎么办呢?——四逆汤主之!

可见四逆汤是用于阳虚更厉害的情况的!那么前面用甘草干姜汤的时候,可否用四逆汤?当然可以!病重的时候尚且能治好,病轻的时候怎么可能治不好呢?

大不了就是药过病所,温阳温过火了!

那也没关系啊!前面已经讲过了,温过火了,胃燥谵语,那就喝点调胃承气汤,微和胃气则愈!再者,少喝点四逆汤,不也就不会药过病所了?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四逆汤是太阴病方剂,是针对阳虚特别严重的情况,甚至生命垂危时候,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力挽狂澜于既倒!

干姜和附子配伍的时候,一般都是高强度温阳散寒的时候,所以干姜一般都是和生附子配伍,因为生附子功效更强。而且干姜和附子的剂量也是可以调整的,体格比较高大的人,干姜三两,大附子一枚。同样道理,阳虚特别重的人,干姜和附子的剂量也可以增加。

本条主要讲了阳虚感寒即少阴病误治之后的补救方法。

 

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成无己

阳旦,桂枝汤别名也。前证脉浮(医统本作“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与桂枝汤证相似,是证象阳旦也。与桂枝汤而增剧,得寸口脉浮大,浮为风邪,大为血虚,即于桂枝汤加附子,温经以补虚,增桂令汗出以祛风。其有治之之逆而增厥者,与甘草干姜汤,阳复而足温,更与芍药甘草汤,阴和而胫伸。表邪已解,阴阳已复,而有阳明内结,谵语烦乱,少与调胃承气汤,微溏泄以和其胃,则阴阳之气皆和,内外之邪悉去,故知病可愈。

 

吴谦

此设问答,申明上条之义也。桂枝证当用桂枝,值时令温热,或其人有热,用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也。值时令寒冷,或其人有寒,用 阴旦汤,即桂枝汤加干姜也 。证象阳旦,谓心烦似乎有热也。按法治之,谓按法用阳旦汤也。盖心烦小便数,咽中干,似乎阳旦,而不审脚挛急,微恶寒之证,是阴寒也,即以阳旦汤攻其表误也。所以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谵语等坏证作也。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如其言者何也?答曰:诊脉浮大,则为风虚,非寒虚也,故此知用桂枝不足以治其寒,而加附子温经。即有阳明内结,谵语烦乱等证,浑不为意。且更与甘草干姜汤,至夜半阳回足热,胫尚微拘急,即与芍药甘草汤以和其阴,尔乃胫伸,继以承气治其阳明内结,故微溏而谵语止,其病可愈矣。是皆由于救之得法耳!

胡希恕

这个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这是一段,这是故意设一个问答,他解释前边这个问题,这个阳旦啊,桂枝汤的别名叫阳旦汤。他是根据那个证候像阳旦,像桂枝汤,那么按法治之呢不但不好,而且增剧,变成“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两胫拘急他根本就有的了,脚挛急呀,而人也说胡话。这个呀,我们上边他是搁个,若胃气不和谵语,他是搁后头了,这个可见,开始就是经过服过桂枝汤之后,这个谵语就发生了。这一段是这个样。那么当时呀,就是这个先生这么说的,说到夜半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那么后的结果呢,同这个先生说的话是一样的,你怎么知道的呢?他底下就是解答了。“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像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它这个病开始呀它就是个虚证,他说寸口脉浮而大,我们这个前一段只说浮了,这个浮大其外,而内里头它是没有的啊。作为浮,他是有外感了,他说浮为风,大为虚。这个大脉呀,如果这个脉大,按着里头滑,那是实热了,是啊,脉大。它这个里头当然不是了,不禁按,所以说大为虚。那么呢有了外感了,他当然身微热。那么由于虚呢,指什么虚呀,就是津液虚嘛,两胫发挛。这个病形啊由于这个脉浮、汗出,像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那么就是由于他这个汗特别多呀,头前不有一个吗,说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有那么一节,他就也因为那一节,他说桂枝汤他这个津液太虚呀,唉,用桂枝加附子,就是用桂枝加附子汤。那么又把这桂呀也增加了,好解其表,他这都是错的,附子温经,亡阳故也。这个桂枝配合附子,这个附子本来它是一个温经药了,那么再增桂,那更令汗出了,那更使之亡阳了,亡阳就亡津液了,所以他才变成“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

阳明内结就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内里结实了,就实在的实啊,所以他谵语烦乱。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给他使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在这里头它是简说的,没说呕吐啊。那么虽然他说是个阳明内结,谵语烦乱,他主要由于虚啊,这个虚,津液特别虚,使的胃不和,那么这个时候还是救津液要紧的,讲阳明篇就有了。我方才所说这个,就是这个脾约了,他古人说脾约什么意思啊?古人他是这么看的,脾为胃行津液,说胃呀光消化了,这个津液往外送啊它没这个本事,它得脾(帮助)。那么如果胃里头啊,没有津液可输送了,所以这个脾呀受了制约了,古人这么看的,这个看法当然是不一定对了,现在我们也不必这么理解,它就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而胃里干,这个你不要先治胃,你还是要想法子调胃而滋津液,所以他用甘草干姜汤,这个谵语都得管。那么吃了这个药之后呢,夜半阳气还了,这个两足应该温了,这个“夜半阳气还”这句话呀也要不得,这古人的看法这都是,古人认为呀,一过了这个一过了子时,阳气当生了,是这么个看法。到子时阴静,过子时阳生。不到夜半,你白天吃了这个药也一样治好病,两足当热。那么但是这个津液还没完全恢复啊,只是把这个四肢厥冷治了。“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吃完芍药甘草汤之后,“尔乃”就是不久,这个脚就好了。那么这时候这个谵语烦乱不止啊,这时候你再稍用调胃承气汤,以承气汤微溏,这与头前那个“少与”一样的意思,微微地呢大便稍稀一点,你别让他大泻下,则止其谵语,那谵语就好了。他说由于上边的这个我的看法都正确,所以这个病它是可以好的。这一段它说明呢,比上一段说明得好,同时在这里我们也看出来,小便数,桂枝汤吃不得,桂枝加附子(汤)也吃不得,所以凡是小便数,决不可发汗。这个在临床上啊也常遭遇的事情,所以这个问病啊非详细不可,你说人闹感冒,他是憋不住尿,那么频数地很,你就这个我们常遇到,他也有感冒也有泌尿系感染这类的病,拿现在病名说,小便非常频数,你先不要治感冒,你先治小便频数就好了。你先给他吃猪苓汤,你就先别管他那感冒。你先要是发汗啊,那非越来越坏。他这个丧失津液,你再发汗就是一个大忌。 至于它这两段,也都针对桂枝汤讲的,所以我们这个辨证啊,不能片面看问题。这个桂枝汤,它是治发热汗出的,但是还有旁的证候,你都得全面看问题,你不能一遇到这个发热汗出你就用桂枝汤,这也是往往治成错误的。所以他有个小便数,造成这个自汗出,虽然脉浮,你也不能用桂枝汤,尤其他要是有了这个明显地这个津液竭于里的一种反应,那你更不能用了。你像这个脚挛急呀,心烦啊,这里它已经由于津液的枯燥,他胃不和都已经有了嘛,你还给人家攻表那还行了?所以这个时候这个病啊搁在我们现在看,你比如咱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个病,那么脚挛急先就应该使芍药甘草汤。要是不好呢?不好这个病啊,有用这个,你像咱们后头就要讲了,像用这个你看桂枝汤加芍药加人参,有用这个机会,他要有表证仍不解,那个它是治里虚的。也有用白虎加人参(汤)的,病人如果他要渴呢?他里头热相当盛了,你白虎加人参(汤),这个石膏啊也治小便数啊,也治自汗出。所以张仲景他为什么在头前他不给你明说呢?他不注重这个。那么我们关于这些的方剂的治疗在后头都有的,所以在这一节呀后世的医家也都说应该用什么,大家直打架。他这个有很多,它就是在一个可戒之点就是不能够发汗,它主要的这个,讲这节的这个用意,不是说这个证候应该用什么药,还没讲到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就这一段的前后看,当然是以吃芍药甘草汤为最好了。芍药甘草汤也能治小便数,也能够所谓育阴生津啊这个,他有甘草这个药嘛。那么,这个是比较正确的。但是张仲景这个书不注重这一点,他注重后头。他这一点提出来的最好,你像甘草干姜汤。 那么这里这个津液虚,是由于胃的关系。这个时候你不理胃呀,你光滋阴,越滋阴这个胃越坏。咱们滋阴都用生地、麦冬这类药了,你越滋阴,尤其生地,它碍胃的。胃越不好,津液不会生的,哪来呢?他明明是由于胃虚,尤其治误了马上就吐,那你再使生地,他不更吐了,所以这个治病啊,不是只凭脑子想,你最终还要从现实证候上看问题,所以中医这个辨证啊是很有道理的。你不能片面看问题,更不能主观。那么这一段他讲得较比好,明明是津液大虚,他用甘草干姜汤,这在后世上数不尽的,尤其《医宗金鉴》上也说,他说这个津液虚,还用辛甘药。其实这个辛甘药用得是对的,你得看什么时候,你比如咱们常说甘温除大热。甘温除大热不是说遇到大热就用甘温,这是错的,可是有一种需要甘温来解大热的,你非用甘温不可。你比如桂枝汤就是呀,咱们这个桂枝汤讲不少了,后头还有。是桂枝汤没有不发热的,可它有一个条件,这个脉必须弱,人必须有津液丧失的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你用它,那是百试百验。随便一个大热,你像白虎汤证也是,你像大青龙汤证也是,那个他脉浮紧而无汗,你吃上桂枝汤就坏了。所以“以甘温除大热”这句话就是有毛病,它得遇到它这个适应证,是应该以甘温除热的这种大热,你用它就是对了,否则就是害人。你比如说甘草干姜汤,它能够治这个津液虚衰的这种厥逆,你可不能遇到厥逆就用甘草干姜汤,那也是不行的。他又呕吐,这明明是胃的关系嘛。烦躁,他一现就现这个急迫的情况,你用甘草干姜汤就对了,而且这个原病小便数始终存在,你可知道,他又小便数,你用它不是蛮好嘛。所以中医这个辨证啊,尤其这个书,那严得很,不像咱们随便,(大)原则上地看个问题,就来自己想方子用药是不行的。咱们今天就讲到这了。

子恒

 此条以问答的形式对29条进行解释,因其整体写作方式与其他不同,有医家认为非仲景所写。还因文中顺序有误,个别地方难以理解,如“附子温经”应在“增桂令汗出”之前;“阳明内结,谵语烦乱”应接在“以承气汤”之前(个人理解)。学生问:症状、体征类似桂枝汤证(阳旦汤即桂枝汤),使用桂枝汤治疗,病情却加重,出现肢体厥逆,咽干,小腿痉挛,谵语的症状。老师却说半夜手脚都可以回温,小腿可以伸直,后来真如老师所言,您怎么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老师回答说:寸口的脉象浮而大,浮主风邪,大为津液亏虚,风邪侵袭会出现发热,津液亏虚则小腿痉挛,症状虽然像桂枝汤(在里还有阴阳两虚的表现),还需要适当加入它药,如附子,附子可以温经助阳。只是增大桂枝的用量,反而汗出更多,出现亡津液的结果。如出现厥逆、咽干、烦躁,服用甘草干姜汤,夜半阴极阳气始生,借助自然阳气生的力量,病人阳气当恢复,肢体回温。小腿拘紧痉挛还未缓,服用大剂量的芍药甘草汤滋阴补血,小腿可以伸直。若现谵语,烦乱等阳明内结的表现,少量调胃承气汤轻轻泻下,可止住谵语,此时知道病可痊愈。

刘元春

第三十条原文: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薇拘急,重予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薇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愈。

文意: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学生问老师:病家的症状像阳旦证,按照治疗阳旦证的方法(或桂枝加黄芩汤,或桂枝加大黄汤等)治疗,病不减轻,反而加重,出现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谵语症状。此句是学生问老师的话。此句中,关键要明确的是阳旦证的含义。

阳旦是古病名,病机是内伤气和阴,外受风邪和热邪,在外有桂枝汤证,在内有阳热症状,《论》中仲景又将其表述为两阳合并症,有桂枝加黄芩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等;于此相对,也有阴旦证,病机是内伤气和阳,外受风和寒,在外有桂枝汤证,在内有阴寒症状,虽然《论》中没有阳经和阴经合并的说法,但详观《伤寒论》却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人参汤、桂枝新加汤证等,只要细加留意,便可知晓。由此,也更加说明:外感病是以内伤为基础,内伤不但决定了外感何种病邪,而且还决定了病变所在的经络层面及预后转归。细观这些症状可知,病家的病变并不是阳旦证,而是阴旦证,阴旦证当用桂枝汤加温里药(如上列几种汤剂),医家为庸医,却用了阳旦方剂,这就损坏了内阳。因而“按法治之而增剧”。

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薇拘急,重予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薇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愈:老师回答说,半夜病家手足就会温暖,两只腿就会伸展,结果真如老师的的预测。

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精确的预测?老师回答说:病家寸口脉浮而大,脉浮说明伤了风邪,脉大说明气阳虚,风邪可以生热邪,其阳两虚就会两腿痉挛,病的表面看像桂枝汤证,因而在桂枝汤中加入了附子,增加桂枝的热量,让病家发汗。之所以增加附子,是因为阳虚,附子可以温经,这是因为病家亡阳的缘故。厥逆,咽喉干疼,烦躁,阳明胃俯胀满结滞,谵语烦乱,这是内寒,因此服了桂枝加附子汤后,再给服甘草干姜汤,到了半夜阳气复还,两腿便温热了;腿胫处还有轻微的拘急,这是阴气不足,因此重用芍药甘草汤,以复阴气,因此,随后病家的腿胫也伸展了;因为风邪生热,肠道之中有轻微的热邪结滞,因此,用小承气汤轻轻地清泄热邪,那么谵语也就停止了。根据以上治疗,因此知道病情会痊愈。

师曰之后条文为仲景处理庸医误治后局面的过程。从文学角度看,文字写得神采飞扬,足显得仲景高超绝伦的医术。首先,学生的问话深带迷茫;其次,仲景的回答和做法胸有成竹——法度严谨,次序准确。老师回答说:不用怕,病家半夜手足当温,两脚当伸。治疗的结果果真就像老师说的那样。老师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做出判断呢?老师解释说:(我给病家诊脉时知道病家)寸口脉浮而大,脉浮说明内伤在气,外感伤风,脉大说明肾脏阳虚;风为阳邪可生微热,阳虚则经脉凝,因此两胫挛急;这种症状有点像桂枝汤证,但不是阳旦证,而是阴旦证。治疗时,必须要考虑肾阳内伤的情况,因此在桂枝汤中加附子,增强桂枝汤的助阳功能,正气充足了,自然汗出祛邪。附子能助阳温经,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亡阳的缘故。至于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这是太阴脾经受寒,厥阴肝经阴虚,阳明胃经有热造成的。对于脏腑同病的,治疗时应先脏后腹。因此,在先服了桂枝附子汤后,又依次给服了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承气汤,这样太阴脾经中的寒邪,厥阴经的阴虚,阳明经的邪热便会逐一消去。因而知半夜阳气还,两足当热;厥阴经阴气复,两脚当伸;阳明经邪热去,谵语止;诸邪皆去,诸脏正气皆复,故病愈。

诊断意:本条是对二十九条的进一步诠释。本条有如下学术意义。其一,所谓历史上外感病的寒温之争本不该发生,因为《论》中阳旦(阳旦者温病也)、阴旦(阴旦者伤寒也)已作了划分,且其治疗法度严谨,次序明确精准,方剂规范精妙。本条就是借案例经纬分明的说明。谁料后世医家未看破玄机,却弄出个温病学派来,不仅未使医学发扬光大,反而更是医学深陷迷离。其二,凡事的发生、发展、结果,都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而且内因是主因,外因是次因,内外因经常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这是被宇宙中所有事件证明了的规律。

医学也不例外。外感病的内因是内伤:人不内伤不会发生外感病,人有什么样的内伤就会发生什么样的外感病,内伤和六淫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经常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后世医家未看破玄机,硬杜撰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经传论”。导致得现在的教本也这样讲,许多人瞎跟着起哄,成天讨论这种不存在的东西。其三,外感病的诊断治疗步骤。依据《伤寒论》原理,先分阳旦、阴旦(即今天的伤寒、温病),再明各病治法:阳旦者凉、清、解,阴旦者温、补、提,次明脏腑同病治法先后:先脏后腹。这些都是仲景在《伤寒论》中一一讲明的,次明祛邪必先疗内(驱赶外邪必须提补内伤,扶正祛邪)。

 

主治医师胡志成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经典:六经病症要略解析

中医的六经病症要略是《伤寒论》中的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这六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将逐一解析这六种病症的特点和相应的治疗方案。

太阳病

太阳病有两种类型:太阳伤寒和太阳伤风。太阳伤寒的主要症状包括无汗、脉浮紧、恶寒、手足微冷和体痛。治疗上可以使用麻黄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太阳伤风的主要症状包括自汗恶风、鼻涕、脉浮缓、恶风、手足皆温和形肿。治疗上可以使用桂枝汤类或桂枝加附子汤。

阳明病

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脉洪大而长、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治疗上可以使用白虎汤。另外,胃脘痛、便秘、腹中鞕满胀痛拒按等症状也可以在阳明病中出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少阳病

少阳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喜呕和转侧困难。治疗上可以使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或大柴胡汤等方剂。

太阴病

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腹泻、口不渴等。治疗上可以使用桂枝汤、理中汤、四逆汤加生晒参、理中汤加黄芪等方剂。

少阴病

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脉微细、但欲寐、口不渴、口渴饮热、脉微数、烦躁、喜冷饮等。治疗上可以使用四逆汤、四逆加生晒参汤或黄连阿胶汤等方剂。

厥阴病

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口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面目虚浮而红烦躁、少腹冷痛喜热、喜按压、腹泻久痢、胸中烦躁或痛、喜热恶寒、时自汗出、口渴饮热、面青肢冷、少腹冷痛、男子囊缩、女子带下味腥或兼臭、阴冷、巅顶痛、吐涎沫、四肢逆冷、口渴饮冷、大便稀溏肛门灼热等。治疗上可以使用一贯煎去川楝子、乌梅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或白头翁汤等方剂。

三阴合病

三阴合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乏力、心慌、气短、畏寒、牙龈出血、嗜睡、喜温恶寒、喜热饮、自汗、腰痠、胃胀满喜按压、带下清稀味腥、阴冷湿潮等。治疗上可以使用当归四逆理中汤加味等方剂。

智慧医疗先锋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经典案例:阴阳辨证治疗狂躁症

季老二,52岁,患有狂躁症半年多,曾经接受西医和当地中医的治疗,但均无效。初期症状包括心烦意乱、狂奔、妄言,甚至自称为齐天大圣,拒绝食用人间烟火食物。病人还表现出异常的体力,能够攀爬大树并在树梢上打秋千,尽管树下是几丈高的石崖,家人因此非常担忧。有次,病人在院子里看到一根二三百斤重的木樑,用双手将其撸起并扔到二三米远处,邻居们认为他被神灵附身,建议去庙里求神,但仍然无效。

在望闻问切四诊中,病人面色不红赤,舌淡苔薄白,脉沉微,大便不干燥。根据症状分析,病人表现出一派阳盛之象,符合经文“重阳则狂,重阴则癫”。然而,之前的中医治疗采用清心泻火、重镇安神的方法,但没有效果。考虑到阴证以安静为主,病人并未出现这些症状,医生陷入困惑。

在重新进行四诊合参后,医生发现病人所有的信息都指向阴证表现。通过六经辨证,医生确定病人属于少阴病。最终,医生根据《伤寒论》61条开出了干姜附子汤的处方。经过5剂的治疗,病情稳定,烦躁减轻。继续服用50剂后,病人恢复正常,10年后回访未见复发。

通过这个案例,医生总结出中医临床实践中应以阴阳为总纲,次辨表里、寒热、虚实,目标是达到“阴阳和,病自愈”。仲景的经方强调阴阳平衡,遵循自然法则。

健康管理专家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董延芬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失眠(4例) 盗汗(2例)
专业擅长:擅长1、内科常见病:失眠、汗症、情绪不良、亚健康疲劳、肥胖症、乳腺增生、肺结节、慢性胃炎、盆腔炎、前列腺炎、寒热错杂等;2、常见疼痛性疾病:颈肩腰腿疼痛、头痛头晕、胃痛、腹痛等;3、常见肿瘤康复调理:乳腺癌、直结肠癌、甲状腺癌等;4、体质调理:擅长用中药调理患者体质的偏盛偏衰;尤其擅长望舌诊病,善用经方与时方;
好评率:99% 接诊量:555
李颖飞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河北燕达医院
脾虚(272例) 肝病(254例)
专业擅长: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湿热、大便黏腻不爽、各种口臭、胃肠镜报告解读、前列腺炎、烦躁多梦、心悸、便秘、腹泻、腹胀、乏力困倦、寒湿导致的关节酸痛、咳嗽、头痛、耳鸣、盗汗、阴虚火旺、自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气血亏虚、肥胖、食欲不振、肠易激综合征、虚劳、性功能障碍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84102
李星锐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脾虚(13例) 肾虚症(11例)
专业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阳萎和勃起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中途疲软、勃起不坚、早泄、少弱精子症、急、慢前列腺炎等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泌尿系疾病;湿热,脾虚,气血两虚,脾胃虚寒,肝气郁滞!
好评率:100% 接诊量:840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