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儿童血小板异常及窦性心动过速诊断咨询

疾病详情
孩子血小板检查异常,哭闹时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男性2岁6个月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医生建议
血小板异常需结合孩子整体状态判断,无需特别担心。窦性心动过速在哭闹时是正常生理反应,无需治疗。建议保持孩子情绪稳定,注意饮食均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医生您好,我孩子的血小板检查有几项异常,请问是什么情况?
医生
您好,请把检查报告发给我,我会仔细查看。
患者
好的,稍等。
医生
我已经查看了报告,这几个箭头指标没有太大问题,需要结合孩子整体状态来综合判断。
患者
谢谢医生,那我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医生
不用特别担心,只要孩子其他方面表现正常,一般不会有大问题。
患者
那孩子最近哭闹时测了心电图,心率是145次/分,这是怎么回事?
医生
3岁以内的孩子,正常心率在120以内,哭闹时心率上升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患者
那孩子现在听诊器测得平静状态心率是116,正常吗?
医生
这是正常的,无需担心。
患者
谢谢医生,心情好多了。
医生
不客气,祝您的孩子健康快乐。
相关文章

文章 乱用药引发血液病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自行购买药物进行治疗,但乱用药却可能引发严重的血液病危机。药源性血液病是一种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药源性疾病总例数的10%左右。了解药源性血液病的种类、症状和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药源性血液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药物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障碍,导致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包括贫血、乏力、反复感染、自发性瘀点或瘀斑等。 2. 巨幼细胞性贫血:由药物诱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功能紊乱有关,主要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临床表现包括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等。 3.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通过产生抗体,引起红细胞破坏增速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贫血、黄疸、乏力等。 4. 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存在某种遗传性缺陷,或其代谢物的氧化变性而引起的溶血。临床表现包括血红蛋白尿、黄疸、乏力、腰背痛等。 5. 急性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在白血病以外的造血或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继烷化剂等细胞毒药物治疗或放疗后,以及非肿瘤性疾患者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出现的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状态,表现出典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改变。 6. 血小板减少症: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药源性血液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包括自发性出血、紫癜、瘀点等。 7. 血小板病:药源性血小板病是指由药物引起血小板的变化,导致或促进出血倾向加剧。临床表现包括出血倾向、皮肤和黏膜出血、外伤和手术中出血难止等。

数字健康领航者

1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巨大血小板病有什么症状

巨大血小板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主要影响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 一、症状 巨大血小板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差异。 1. 轻症型:患者可能仅有轻度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等,但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 2. 重症型:患者可能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倾向,包括内脏出血、关节出血等,甚至危及生命。 二、诊断 巨大血小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反复出血症状,特别是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 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减少,但巨血小板比例增加。 (2)出血时间延长。 (3)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 (4)排除其他引起出血的疾病。 三、治疗 目前,巨大血小板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1. 输血治疗:对于出血症状较重的患者,可给予输血治疗。 2.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抗凝血酶等药物控制出血。 3. 手术治疗:对于内脏出血等严重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预防 巨大血小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孕妇如家族中有人患有巨大血小板病,应进行产前筛查,以降低新生儿发病风险。

健康百科

1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巨大血小板病是什么?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负责凝血和止血。然而,当血小板数量异常或功能受损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其中就包括巨大血小板病。本文将围绕巨大血小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巨大血小板病的病因 1. 外界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感染、药物等。常见的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此外,消炎止痛药、抗凝药物等也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 2. 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由于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损伤,也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 3.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这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近亲结婚的家族。发病机制是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的缺乏,导致血小板体积增大,功能受损。 二、巨大血小板病的症状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常见于皮肤、黏膜、鼻出血、淤斑、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等。自发性出血较轻,但外伤或手术后出血较重。 三、巨大血小板病的治疗 1. 护理:避免外伤,减少出血。局部出血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月经过多可用避孕药治疗。 2. 治疗:严重出血患者可输注血小板的浓缩制剂。严重患儿可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或脐血干细胞移植。 四、巨大血小板病的预防 1.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2. 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3. 定期检查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数字健康领航者

1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