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措施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大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贫血类型。该疾病主要由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多见于六个月至十个月的婴儿。由于红细胞体积较大,故得名大细胞性贫血。
针对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首先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发病时间、面色、精神状态等基本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智力发育落后等问题。这有助于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在饮食方面,应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和胃肠吸收功能,逐步增加每日摄入量。对于缺铁的患儿,可适量增加猪肝、瘦肉、鱼肉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对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儿,应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多吃蔬菜、水果,以保证母乳质量。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呼吸、脉搏、面色等。输液治疗时,应注意输液速度,避免输液反应。同时,患儿需预防感染,避免呼吸道感染等。用药后,需观察患儿的反应及变化情况。此外,患儿家长需定期带患儿到血液门诊进行复诊。
在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过程中,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护理,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AI医疗先锋
文章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辨证论治的方法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生与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有关。这种贫血会导致红细胞发育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中医学将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归属于“血虚”、“虚劳”等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与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根据病情的不同,中医将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分为心脾两虚、气血两虚和脾肾两虚三种证型,并采用相应的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治疗。
一、心脾两虚型
主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心悸怔忡、少眠多梦、口干舌痛等。中医治疗以健脾养心为主,常用方剂有归脾汤加减。
二、气血两虚型
主要症状包括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头晕耳鸣、眼花、心悸、肌肤甲错、头发稀疏枯槁、月经失调、经量过少等。中医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常用方剂有八珍汤加减。
三、脾肾两虚型
主要症状包括头晕耳鸣、心悸气促、腰酸腿软、畏寒肢冷、腹胀便溏、尿频、夜尿多或下肢麻木不仁等。中医治疗以健脾补肾为主,常用方剂有十四味建中汤加减。
除了中药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什么症状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贫血疾病,主要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这种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的儿童。
一、临床表现
1. 一般表现:患者多呈虚胖体型或轻度浮肿,毛发稀疏、发黄,偶见皮肤出血点。
2. 贫血表现:轻度或中度贫血占大多数,面色蜡黄、疲乏无力。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3. 精神神经症状: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4. 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二、诊断
1. 明确病因:维生素B12缺乏或叶酸缺乏。
2. 治疗性诊断:给予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3. 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三、治疗
1. 补充缺乏的营养素:维生素B12或叶酸。
2. 支持治疗:纠正贫血,改善症状。
3. 对症治疗:针对消化系统症状进行治疗。
疾病解码者
董延芬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何良志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钱瑞琴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