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能否检测出脂肪蛋蛋和红白细胞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6
崔洪进
副主任医师
广饶县丁庄中心卫生院
血小板和红细胞偏低,想咨询营养品提升方法。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营养科
总交流次数:8
血液检测结果显示非溶血+,询问病情及生活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13
患者因两次尿检结果不同而咨询医生,担心影响征兵体检。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全科
总交流次数:68
崔洪进
副主任医师
广饶县丁庄中心卫生院
尿常规检查中是否包含红细胞检测,有疑问。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22
陈艳
主治医师
定边县中医院
56岁女性,红细胞2.68,血红蛋白87,疑似中度贫血。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13
尿常规检查显示非溶血性红细胞,伴随尿频、尿急和轻微尿痛的症状,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隐血问题。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16
陈艳
主治医师
定边县中医院
文章 巨大血小板病是什么?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负责凝血和止血。然而,当血小板数量异常或功能受损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其中就包括巨大血小板病。本文将围绕巨大血小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巨大血小板病的病因
1. 外界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感染、药物等。常见的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此外,消炎止痛药、抗凝药物等也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
2. 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由于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损伤,也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
3.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这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近亲结婚的家族。发病机制是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的缺乏,导致血小板体积增大,功能受损。
二、巨大血小板病的症状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常见于皮肤、黏膜、鼻出血、淤斑、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等。自发性出血较轻,但外伤或手术后出血较重。
三、巨大血小板病的治疗
1. 护理:避免外伤,减少出血。局部出血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月经过多可用避孕药治疗。
2. 治疗:严重出血患者可输注血小板的浓缩制剂。严重患儿可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或脐血干细胞移植。
四、巨大血小板病的预防
1.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2. 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3. 定期检查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文章 巨大血小板病有什么症状
巨大血小板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主要影响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
一、症状
巨大血小板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差异。
1. 轻症型:患者可能仅有轻度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等,但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
2. 重症型:患者可能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倾向,包括内脏出血、关节出血等,甚至危及生命。
二、诊断
巨大血小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反复出血症状,特别是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2. 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减少,但巨血小板比例增加。
(2)出血时间延长。
(3)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
(4)排除其他引起出血的疾病。
三、治疗
目前,巨大血小板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1. 输血治疗:对于出血症状较重的患者,可给予输血治疗。
2.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抗凝血酶等药物控制出血。
3. 手术治疗:对于内脏出血等严重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预防
巨大血小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孕妇如家族中有人患有巨大血小板病,应进行产前筛查,以降低新生儿发病风险。
文章 乱用药引发血液病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自行购买药物进行治疗,但乱用药却可能引发严重的血液病危机。药源性血液病是一种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其发病率约占药源性疾病总例数的10%左右。了解药源性血液病的种类、症状和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药源性血液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药物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障碍,导致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包括贫血、乏力、反复感染、自发性瘀点或瘀斑等。
2. 巨幼细胞性贫血:由药物诱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功能紊乱有关,主要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临床表现包括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等。
3.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通过产生抗体,引起红细胞破坏增速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贫血、黄疸、乏力等。
4. 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存在某种遗传性缺陷,或其代谢物的氧化变性而引起的溶血。临床表现包括血红蛋白尿、黄疸、乏力、腰背痛等。
5. 急性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在白血病以外的造血或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继烷化剂等细胞毒药物治疗或放疗后,以及非肿瘤性疾患者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出现的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状态,表现出典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改变。
6. 血小板减少症: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药源性血液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包括自发性出血、紫癜、瘀点等。
7. 血小板病:药源性血小板病是指由药物引起血小板的变化,导致或促进出血倾向加剧。临床表现包括出血倾向、皮肤和黏膜出血、外伤和手术中出血难止等。
王虹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赵静
副主任医师
血液科
烟台毓璜顶医院
丁辉
主任医师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