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幼儿需要补钙,同时有贫血症状,正在服用铁剂。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3
4-6岁儿童,体重16-21kg,出现贫血症状,寻求治疗建议。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1
患者因疲劳症状怀疑患有缺铁性贫血,询问改善方法。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
总交流次数:2
文章 难治性贫血能治好吗
难治性贫血,顾名思义,是一种难以治疗的贫血类型。它通常由其他疾病引起,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导致造血功能受损。这种贫血的特点是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尽管难治性贫血的治疗难度较大,但并不意味着无法治愈。目前,针对难治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支持性治疗:包括输血、补充铁剂等,以缓解贫血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 化疗:针对白血病等恶性疾病,通过化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改善贫血。
3. 干细胞移植:通过移植正常骨髓干细胞,重建患者正常的造血功能。
4. 免疫调节治疗: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贫血症状。
5.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修复或替换患者体内的缺陷基因,恢复造血功能。
除了积极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难治性贫血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相信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难治性贫血的治愈率将不断提高。
医者荣耀
文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色素从3克升至13克的治疗历程
邓女士,65岁,武汉市人,半年前被诊断出贫血,血色素水平为8克左右。经多家医院的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MDS-RAS)。一年前,她住入了一家医院血液科,进行了复查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的造血细胞存在+8和-7的基因突变,这是MDS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入院时,邓女士的血色素为6.8克,白细胞低于正常值,血小板计数正常。医生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方法,包括刺激骨髓造血药物、红细胞生成素、维A酸、沙利度胺片和拜阿司匹林等西药,以及复方阿胶浆、贞芪扶正颗粒和黄连解毒汤等中成药和中草药。治疗过程中,邓女士的血色素一度下降至3.5克,但随后开始上升,最高达13.5克。目前,她的血色素稳定在13克左右,正在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并定期复查血常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出现一系、两系或三系减少的血常规结果。MDS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刺激骨髓造血,晚期接受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改善微环境和造血细胞功能,达到协同作用的效果。
医疗星辰探秘
文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分期与治疗方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其特点是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从中医角度看,MDS属于“虚热”、“血症”、“内伤发热”和“瘀症”的范畴。
MD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造血细胞在质和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甚至可能无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胸骨压痛,肋骨或四肢关节痛等情况。血象检查可能显示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何一系及二系血细胞减少。
MDS可以分为五型: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CREB-T)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L)。MDS的发病率约为10/10万~12/10万人口,多见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病例占50%~70%,男女之比为2:1。MDS有30%~60%的概率转化为白血病,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
中医将MDS分为三个阶段:低危期、中危期和高危期。低危期多为RA、RAS等低危型,临床症状以贫血为主,可能伴有不规则发热和轻微出血症状。中医辨证多属脾肾两虚、气阴亏虚、阴损及阳、精血不化。治疗方法主要是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填精益髓。中危期大部分为RAEB,临床表现除贫血外,还有发热、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中医病机多以毒瘀为主,正气虚弱,气阴虚损,邪热内伏,侵入骨髓,久则消耗人体精血,导致机体精亏血少,脏腑虚损。治疗方法主要是健脾滋肾、清肝解毒、泄热止血。高危期多有明确白血病的基本表征,单纯中医药施治难以在短期内清除邪毒,缓解病情,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治疗方法主要是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兼清肝木之火,待病情稳定后再加强健脾滋肾,兼清肝泄热。
全球医疗视野
李苹
主治医师
肾病内科
潜江市中心医院
吴道香
主治医师
血液科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李星锐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