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肝胆、胰腺肿瘤、胆石症、胃肠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脾脏(门脉高压症)等手术、腹部疝、腹膜后肿瘤
暂无
肝胆外科科普文章
  • 当患者的皮损处在接触有 HPV 病原体的物体,如内裤、毛巾、浴池、浴缸等卫生用品等,就会造成间接接触传染。一般来说,间接传染尖锐湿疣的几率并不高,因为湿疣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时间很短,且需要病毒接触人体皮损处才可能会感染湿疣病毒。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间接传染的范围很广,患者容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中招”,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预防。 尖锐湿疣的预防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每日清洗外阴、换洗内裤,个人的内裤单独清洗。即使家庭成员间也应该做到一人一盆,毛巾分用。而且洗脸洗脚的盆要分开使用,避免感染。 有正确的性生活习惯。一方患者从社会上染上此病,然后又通过性生活传染给对方;另一种可能就是通过生活中密切的接触传给家人、朋友,不仅生理上带来的痛苦,而且精神上也背负了一定的压力。 孕妇患尖锐湿疣后为了避免分娩时感染胎儿,可选择剖宫产,产后不要与婴儿同盆而浴。 早期尖锐湿疣症状多见于性生活活跃的青年男女。有不洁性生活史或间接接触感染和配偶尖锐湿疣病史。 疣体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菜花状、乳头状、鸡冠状、蘑菇状、丘疹状。亦有呈现手指状、条带状、扁平状或不规则状。个别巨大尖锐湿疣可呈拳头状或袋状。一般疣体的基底较小、较窄。 男性多见于冠状沟、阴茎颈、龟头、包皮内侧;女性多见于阴道口小阴唇内侧、处女膜沟、尿道口两侧隐窝、阴唇后联合和大阴唇。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很多人对于流感不以为然,以为跟普通感冒一样,发烧咳嗽流鼻涕嘛。SARS病毒,听闻和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感染后刚开始的症状也是发烧咳嗽,然而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流感发病起初,跟普通感冒一样——发烧咳嗽,但是,肺炎、呼吸衰竭,这些并发症却很严重,甚至可致命。再举个例子,禽流感,2013年H7N9 爆发,禁活禽买卖这事儿中的主角——禽流感,它就是一种流感。流感真的不是一般的感冒。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问题所有类型的流感均可造成:发热>37.8℃、咳嗽、身体疼痛。流感一般很少见:鼻涕鼻塞、咽喉痛儿童患者:刚经历过的 2017 年冬天流感大爆发,儿童门诊爆满、全国奥司他韦断货,这个大家一定不陌生。每年有15-42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感染流感,小儿的流感症状可持续超过1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炎、哮喘发作、肺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肺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老年流感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最高。之前刷爆朋友圈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一家人中流感就优先侵犯了老父亲。庆幸的是,大多数流感患者能在1-2周内自行好转。下面这些表现提醒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呼吸困难、急促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头晕皮疹疾病缓解后又发热咳嗽胸痛腹痛呕吐那么,流感怎么来预防呢?勤洗手,有条件用肥皂水或者含酒精洗手液洗手。流感高发,远离患病者接种当季的流感疫苗(注意:目前流感疫苗不能防止禽流感)

  • 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类风湿关节炎让无数患者痛苦不堪,甚至有人用“不死的癌症”、“活着的僵尸”来形容这类病人。许多类风湿患者每逢降温或下雨,关节早早就开始不适,有的患者戏称自己的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所以,有不少人认为类风湿就是“风”和“湿”引起的。类风湿到底跟“风”和“湿”有没有关系呢?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风湿病中的一类。常以乏力、消瘦、低烧、手足麻木为前期症状,逐渐发展为某一关节病变,出现多关节对称性肿胀和疼痛。如果未经控制可引起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甚至累及心、肺等重要脏器。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较高,若3年内不及时就医治疗,70的患者会出现不可逆的软骨和骨破坏,5到10年致残率为60,30年致残率高达90,伴有关节外受累者死亡率升高1倍。 类风湿关节炎跟“风”和“湿”无关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紊乱、性激素等有关。西医所讲的风湿病是指免疫等因素引起的与关节疼痛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中医讲的风湿病字面相同而意思相差很远。而吹风、潮湿等“风”、“湿”因素,可能诱发骨关节炎、筋膜炎等症状,和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的发病并无直接和明确的关系。比如,广东、江淮等南方地区要比北方潮湿得多,但不见得那里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人会比北方多,南方人插秧插稻也经常光腿踩在水里,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类风湿关节炎。所以,是否会患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取决于个人体质、遗传及其它多种因素。 为啥关节能“预报天气”? 那为什么每逢阴雨天,类风湿患者的关节会格外不适呢?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的关节腔内压是要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调整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的慢性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功能不健全,关节液循环不好,皮温升降迟缓,因而对气候的变化不能马上适应。而往往阴雨天之前,气压会变得比较低,这时关节内压不能适时随着气压的变化进行调整,所以引起关节在阴雨天疼痛加剧和肿胀。但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必要在阴雨、寒冷的天气下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可以减轻症状。 中医里没有风湿病的概念 中医里并没有风湿、类风湿的概念,而是统称为“痹症”。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中医感受风斜中病叫行痹,感受湿斜中病叫着痹。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可以说,痹症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上的风湿、类风湿等疾病相关,但与类风湿不同的是,痹症是可以治愈的。 类风湿患者也可以过有质量的生活 在过去十几年里,类风湿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大多数患者放弃治疗,却四处寻求偏方,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医学的发展,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的进展非常快,通过早干预、规范治疗,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控制病情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一旦关节畸形形成,就很难治疗了。 关节功能锻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常重要,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可以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增强关节的活动度、预防畸形,要尽可能在疾病的早期,就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但是,在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时,要尽量避免过度活动,如长时间走台阶、登山等,以免加重关节损伤。同时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使病情控制在理想状态。

  • 当患者的皮损处在接触有 HPV 病原体的物体,如内裤、毛巾、浴池、浴缸等卫生用品等,就会造成间接接触传染。一般来说,间接传染尖锐湿疣的几率并不高,因为湿疣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时间很短,且需要病毒接触人体皮损处才可能会感染湿疣病毒。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间接传染的范围很广,患者容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中招”,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预防。 尖锐湿疣的预防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每日清洗外阴、换洗内裤,个人的内裤单独清洗。即使家庭成员间也应该做到一人一盆,毛巾分用。而且洗脸洗脚的盆要分开使用,避免感染。 有正确的性生活习惯。一方患者从社会上染上此病,然后又通过性生活传染给对方;另一种可能就是通过生活中密切的接触传给家人、朋友,不仅生理上带来的痛苦,而且精神上也背负了一定的压力。 孕妇患尖锐湿疣后为了避免分娩时感染胎儿,可选择剖宫产,产后不要与婴儿同盆而浴。 早期尖锐湿疣症状多见于性生活活跃的青年男女。有不洁性生活史或间接接触感染和配偶尖锐湿疣病史。 疣体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菜花状、乳头状、鸡冠状、蘑菇状、丘疹状。亦有呈现手指状、条带状、扁平状或不规则状。个别巨大尖锐湿疣可呈拳头状或袋状。一般疣体的基底较小、较窄。 男性多见于冠状沟、阴茎颈、龟头、包皮内侧;女性多见于阴道口小阴唇内侧、处女膜沟、尿道口两侧隐窝、阴唇后联合和大阴唇。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很多人对于流感不以为然,以为跟普通感冒一样,发烧咳嗽流鼻涕嘛。SARS病毒,听闻和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感染后刚开始的症状也是发烧咳嗽,然而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流感发病起初,跟普通感冒一样——发烧咳嗽,但是,肺炎、呼吸衰竭,这些并发症却很严重,甚至可致命。再举个例子,禽流感,2013年H7N9 爆发,禁活禽买卖这事儿中的主角——禽流感,它就是一种流感。流感真的不是一般的感冒。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问题所有类型的流感均可造成:发热>37.8℃、咳嗽、身体疼痛。流感一般很少见:鼻涕鼻塞、咽喉痛儿童患者:刚经历过的 2017 年冬天流感大爆发,儿童门诊爆满、全国奥司他韦断货,这个大家一定不陌生。每年有15-42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感染流感,小儿的流感症状可持续超过1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炎、哮喘发作、肺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肺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老年流感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最高。之前刷爆朋友圈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一家人中流感就优先侵犯了老父亲。庆幸的是,大多数流感患者能在1-2周内自行好转。下面这些表现提醒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呼吸困难、急促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头晕皮疹疾病缓解后又发热咳嗽胸痛腹痛呕吐那么,流感怎么来预防呢?勤洗手,有条件用肥皂水或者含酒精洗手液洗手。流感高发,远离患病者接种当季的流感疫苗(注意:目前流感疫苗不能防止禽流感)

  • 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类风湿关节炎让无数患者痛苦不堪,甚至有人用“不死的癌症”、“活着的僵尸”来形容这类病人。许多类风湿患者每逢降温或下雨,关节早早就开始不适,有的患者戏称自己的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所以,有不少人认为类风湿就是“风”和“湿”引起的。类风湿到底跟“风”和“湿”有没有关系呢?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风湿病中的一类。常以乏力、消瘦、低烧、手足麻木为前期症状,逐渐发展为某一关节病变,出现多关节对称性肿胀和疼痛。如果未经控制可引起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甚至累及心、肺等重要脏器。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较高,若3年内不及时就医治疗,70的患者会出现不可逆的软骨和骨破坏,5到10年致残率为60,30年致残率高达90,伴有关节外受累者死亡率升高1倍。 类风湿关节炎跟“风”和“湿”无关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紊乱、性激素等有关。西医所讲的风湿病是指免疫等因素引起的与关节疼痛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中医讲的风湿病字面相同而意思相差很远。而吹风、潮湿等“风”、“湿”因素,可能诱发骨关节炎、筋膜炎等症状,和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的发病并无直接和明确的关系。比如,广东、江淮等南方地区要比北方潮湿得多,但不见得那里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人会比北方多,南方人插秧插稻也经常光腿踩在水里,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类风湿关节炎。所以,是否会患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取决于个人体质、遗传及其它多种因素。 为啥关节能“预报天气”? 那为什么每逢阴雨天,类风湿患者的关节会格外不适呢?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的关节腔内压是要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调整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的慢性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及周围血管神经功能不健全,关节液循环不好,皮温升降迟缓,因而对气候的变化不能马上适应。而往往阴雨天之前,气压会变得比较低,这时关节内压不能适时随着气压的变化进行调整,所以引起关节在阴雨天疼痛加剧和肿胀。但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必要在阴雨、寒冷的天气下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可以减轻症状。 中医里没有风湿病的概念 中医里并没有风湿、类风湿的概念,而是统称为“痹症”。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中医感受风斜中病叫行痹,感受湿斜中病叫着痹。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可以说,痹症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上的风湿、类风湿等疾病相关,但与类风湿不同的是,痹症是可以治愈的。 类风湿患者也可以过有质量的生活 在过去十几年里,类风湿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大多数患者放弃治疗,却四处寻求偏方,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医学的发展,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的进展非常快,通过早干预、规范治疗,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控制病情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一旦关节畸形形成,就很难治疗了。 关节功能锻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常重要,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可以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增强关节的活动度、预防畸形,要尽可能在疾病的早期,就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但是,在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时,要尽量避免过度活动,如长时间走台阶、登山等,以免加重关节损伤。同时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使病情控制在理想状态。

  • 患冠心病的朋友特别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心肌梗死,心梗确实是很多心血管疾病朋友谈之色变的结果,因为心梗来势凶猛,夺命迅速,有时候医生也束手无策。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堵塞,如果管腔堵塞程度超过50以上,而且侧支循环没有充分建立的话,心肌梗死发生的概率会增加。可以说,冠心病的防治重点就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诱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迅速闭塞,心肌供血中断并发生坏死的过程。如果确诊了冠心病,只要没有禁忌证,医生一般会建议您服用两种药,一个是阿司匹林,一个是他汀类降脂药。-1-▼阿司匹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作用是预防血栓形成。这样即便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局部难以形成血栓,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2-▼他汀类降脂药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原材料,血液中胆固醇越少,就越不容易形成斑块,已经形成的斑块也不容易进一步增长。所以,他汀类降脂药是防治动脉粥样斑块最有效的药物。斑块可以分为稳定性斑块(好像是皮厚馅小的饺子,不容易破)和不稳定性斑块(好比是皮薄馅大的饺子,很容易破)。他汀还有个作用,就是使斑块变得更牢固,把皮薄馅大的饺子变成皮厚馅小的饺子,这样的话斑块就不容易破裂了,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3-▼其他类药物如果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者合并糖尿病,或者有心衰,还需要服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以及普利类药物。如果有心绞痛,还需要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和地平类药物。是否使用这些药物,不仅要结合自身身体情况,还需要由医生决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只要没有副作用,都需要长期用药。切忌自觉症状缓解了就擅自停药,否则容易惹出大麻烦。若确有特殊情况,也要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者停药。-4-▼生活习惯改变冠心病是长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引起我们血管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有:海吃海喝(过度摄入肥甘厚腻的食物致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想要血管保养的好,我们还需要从调整自身生活习惯做起,戒掉那些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坏习惯,养成有益身体健康的好习惯,比如:早睡早起、清淡饮食、戒烟限酒、科学锻炼等。这些习惯都是保持健康的加分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时需要格外注意,因为运动过度会损害心脏,运动不足又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现在很多广告商或者保健机构都在夸大保健品的作用。有的广告商甚至宣传某位冠心病患者服用了某保健品后,动脉粥样硬化恢复了很多,血管通常了很多,血液黏稠度也降低了许多。这种夸张的宣传,导致很多中老年人偏爱保健品,有的甚至放弃了正规医院的治疗。除此之外,冠心病患者具体情况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因人而异,所以要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不要自行购买广告推广的药物或者保健品等。即刻问诊▼https://m.healthjd.com/s/preInquiry?quickAnswer=true&sourceId=1&needRx=1&utm_source=doctorlist

  • 自去年12月以来,全国流感暴发,门诊爆满,抗病毒药卖断货,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此轮流感的「威力」。 很多人只知道今年流感强,好多人中招,却不知道这些不同各种类型流感的差异: 甲型(A)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组合情况,进一步分类为亚型。目前正在人际间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流感亚型。甲型H1N1流感曾在2009年造成大流行。乙型(B)流感病毒:无亚型之分,而分为两个系。目前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乙型Yamagata系或乙型Victoria系。乙流的传染率和影响量比甲流小。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较低,通常导致轻度感染。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暂没有可导致人感染的证据。 据国家流感中心数据,近半年我国流感活动情况:2017年11月前,以季节性流感病毒甲型(H3N2)主要在南方省份活动。2017年11月,流感活动出现上升趋势,北方省份超过南方,流行病毒为甲型(H3N2)和乙型,乙型流感病毒流行逐渐超过甲型(H3N2)。2017年11月底至2018年1月是全国流感冬季流行高峰,流行病毒以乙型(Yamagata)系和甲型H1N1为主。2018年1月第2周开始甲型H1N1流感亚型开始活动,第3~4周至今超过乙型(Yamagata)系流感亚型。2018年2月,我国南北方流感活动水平开始下降,南方省份流感活动略高于北方。甲型流感占比超过乙型流感。 目前,主要的流感病毒亚型为甲型H1N1、乙型(Yamagata)系。流感暴发的严重程度部分取决于总人口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最严重,乙型流感病毒次之,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最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流感发生,但是暴发可能性较小。 说了这么多流感的知识和数据,京东互联网医院温馨提醒: 流感通常会导致流感样症状:咽痛、咳嗽、流涕、发热、全身无力、头痛、关节/肌肉疼痛。 流感是病毒导致的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来说,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疼痛等不适症状会自行好转,1~2周咳嗽和体力恢复。非高危者,仅需对症治疗、不需抗病毒药物。 高危需及时就医的表现:呼吸困难、急促,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头晕,皮疹,胸痛腹痛,呕吐,疾病缓解后又发热咳嗽 需要注意防护的高风险人群:孕妇,4岁以下儿童、老人,慢病患者(如慢性心、肺、肾、代谢、神经发育、肝脏或血液疾病)和免疫抑制个体(如艾滋病、接受化疗或类固醇治疗、恶性肿瘤)。

  • 心脏病目前仍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的人数超过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总和。随时寒露的到来,气温继续下降,早晚温差变大,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而猝死的情况也常常在这个阶段大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为什么在秋冬季高发? 应该如何应对? 1气温低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0 ℃,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 7。应对策略: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该穿就得穿。气温很低或阴冷的雨雪天时,要保证室内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外出时记得做好保暖防护。随着室内外温度的变化穿脱衣服,不要让身体觉得忽冷忽热。2 血压波动大可能因为情绪、激素水平的变化、室内外温度的变化造成,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容易造成心绞痛或脑血管的问题。应对策略: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有时,与夏季同样剂量的降压药在秋冬季的控压效果可能不理想,所以应该注意做好血压监测,出现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不适及时就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用量。3 血脂升高在秋冬时很常见,气温下降了人们开始管不住嘴,倾向于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这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脂,会增加患者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应对策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4 维 D 水平下降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已被多个研究证实,维生素 D 缺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应对策略: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 D 的吸收,在天气适宜时,多出去走走。另外,还可以在每日饮食中选择维生素 D 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海鱼等。5 静止时间过多是另一个天冷的常见不良习惯。许多人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活动,久坐或者久卧,血流缓慢,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这样的血栓不但会阻断了正常的静脉血液回流,血液淤积导致相应的部位疼痛、肿胀,一旦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将导致中风、心脏病等严重后果。应对策略:在心肺系统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动起来,不一定要是运动,也可以在家里走一走,做点家务。6 呼吸道感染在秋冬季发生率上升。感染后,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在年轻人中,因为感冒引发心肌炎进ICU抢救的案例也不少,仅从流涕、鼻塞、咽痛、头晕头疼、发热、乏力等早期症状看,难以与感冒区别,但是在2周左右如果出现明显的胸闷、胸痛、心慌就需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需要及时就医。应对策略:预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7 忽略早期症状,耽误治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令人遗憾的错误做法。大部分突发心脏病都是瞬间感到心脏难受,脸色煞白,满脸虚汗这些普遍症状,但每个人又会表现出一些特有的症状,事实上有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肚脐以上原因不明的疼痛都应该引起重视。比如有人胸疼,有人感觉憋气、心慌,还有人表现为后背疼,甚至牙疼。应对策略: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应立即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一般来说硝酸甘油的药效更明显。同时尽量保持平卧姿势,放松身心,观察症状是否减轻,如果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立即联系急救医生了。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审稿专家:陈牧雷主任,从事心脏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二十余年,熟悉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国内、国际多项大规模药物临床试验,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颇有心得。点击下图,即可问诊↓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陈钟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陈钟
陈钟
主任医师

已认证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