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诊治
暂无
泌尿外科科普文章
  • 原创/图片版权: 六层楼, 第十一诊室导言最近瘦了,因为食欲每况愈下。 你们都知道,我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有空去查看大家发来的私信,大多数文字咨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特别担心有人噼里啪啦地发来好几张照片问我是不是「尖尖」,语气各种雷霆万钧,恨不得马上出现在我面前,指给我看…… ▲ 私信咨询  我常常需要放下碗筷,去分辨到底是尖锐湿疣还是假性湿疣,这一放不要紧,这顿饭就结束了。唉,日渐消瘦啊!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拍类似的照片,不管是自己拍还是伴侣给你拍,更不要发给陌生人,不管你对陌生人有多信任,都不要发。虽然,我知道这位读者找我咨询是十分信任我的,但是保不齐我的手机丢了或者账号被盗了……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不过问题又客观存在,她们不找我问也还是会找别人。 所以,为了避免大家再给我发照片,我决定斥巨资购买道具给大家演示一下。 >>>假性湿疣 在医学上,有时候为了容易被人记住,会给复杂的东西起比较通俗易懂的名字,比如今天这个——假性湿疣,为什么要专门强调是「假性」的呢? 这是因为它跟真的尖锐湿疣非常像,能像到什么程度呢? 像到基本上光靠你自己根本分不清楚!!! 摔! 假性湿疣,通常出现在女性的外阴,一般位置固定,常常出现在小阴唇内侧、阴道的前庭及尿道口部分,准确的说是小阴唇的Hart线上最容易出现,这条线就像是「三八线」,用来区分小阴唇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分界线。 假性湿疣的模样通常看上去挺吓人的,主要是一簇一簇聚集在一起的小肉粒或者小丘疹,又或者是小赘生物,有的看上去像小鱼卵,有的像是小毛毛,总之……它们相对独立,不融合,不分岔,大小统一,形态相似。 乍一看,的确吓一身冷汗,但是如果仔细看看的话,发现好像也不是那种真正凶神恶煞的疾病。 >>>如何与尖锐湿疣区分? 好了,到了实操部分,得用上我买的道具了。 第一步:了解一下外阴的基本结构,然后准备食材,不是,准备道具! 第二步:对比假性湿疣和尖锐湿疣的分布特点,请牢记于心,方便自己对照。 第三步:对比假性湿疣和尖锐湿疣的形态特点,请仔细观察,便于分辨清楚。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拿不准的话,千万不要给我发照片,这里还有两种方法: •      第一种:有没有不洁性接触自己没点儿数吗?如果最近没有不洁性接触甚至都还没有性生活,几乎不太可能是尖锐湿疣。 •      第二种:不要逃避,勇敢面对,直接去正规医院做检查(醋白试验、HPV、活检等),如果确认是尖锐湿疣的话,就要进行规范的治疗。   >>>什么人容易长假性湿疣? 从发生人群来讲,年龄跨度非常大,通常18~45岁的女性都有可能出现,发生率在20左右。注意,是发生率,并不是发病率,因为从六层楼的角度来看这的确不是病,除了长相上跟尖锐湿疣很像以外,没啥特别的。 >>>假性湿疣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要说的是,目前的研究表明假性湿疣跟HPV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就别想着跟不洁性接触相关了,也不用担心传染之类的问题。因为在镜下看其组织结构,就是良性的组织增生,并没有挖空细胞(HPV感染后所特有的细胞形态,一般尖锐湿疣是可以看到的)。 其次,也有研究提示假性湿疣的发生可能与长期的阴道分泌物、慢性炎症的刺激相关,同时也跟贴身衣物、行走运动等摩擦刺激有一定关联性。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也有人提出说假性湿疣的存在可能是保护外阴粘膜,因为假性湿疣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和润滑作用,避免直接对粘膜摩擦造成破裂和出血。 >>>如何处理假性湿疣? 道理都懂,但就是看着难受,希望它可以消失……有办法吗? 答案可能会让你们失望,因为假性湿疣通常会持续很久,大多数并不会自己消失,它们就存在于那里,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当然,很多时候也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 我几乎可以100判断的是,当你发现假性湿疣的时候,其实假性湿疣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它们肯定是慢慢长起来的,而且通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 再啰嗦一遍,这不是什么病,不会影响健康,不会影响生活,也不会影响性生活…… 可是,如果一定要治疗呢? 坦率地讲,办法是有的——物理治疗,比如电切、冷冻、激光等,这些治疗简单直接而且很便宜。还记得我在刚刚到临床上的时候,导师在手术上教我认识假性湿疣,说:「你看这就是假性的,其实拿电刀点点就好了。」说着就随手把那些假性湿疣解决了。 听明白了吗?只是随手解决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也没有你在百度上搜到的那些小医院搞的那么险象环生,希望你们能懂我在说什么。 好了,最后提醒大家——要理性保护自己,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盲目焦虑。 

  •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3)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常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袜子或手套分布,伴麻木、烧灼、针刺感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4)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诱因有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致皮肤溃破、水疱破裂、烫伤、碰撞伤、修脚伤及新鞋磨破等。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并不难。对于目前尚未患病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的措施,主要有:(一)三餐中的主食不要过多,甜食要尽量禁掉。血糖是糖和淀粉(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带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越大,升糖的潜力就越大。所以,控制血糖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和淀粉类食物。(二)降低白米白面主食的比例,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来替代一半主食。不同的淀粉类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差异很大。比如说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比较容易消化。而相比之下,绿豆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高,消化速度比较慢。除了粘性食物之外,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较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三)聪明选择烹调加工方法,给食物留点需要咀嚼的天然口感。一般来说,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说,白馒头、白面包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烹煮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烹调方法,比如弹性很强的通心粉,有利于保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四)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菜,后吃饭,菜肴要比饭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五)改变烹调方法,少放油,多放醋。研究发现,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且就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尽量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代普通炒锅,都能轻松降低烹调油的用量。 当然,控制血糖只是维护健康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无论是否需要控制血糖,都要把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吃够。健康饮食的秘诀是少油少盐,新鲜天然,提高单位重量食物中的营养质量,切不可为控制血糖而让自己陷入饥饿痛苦中。要记得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持续低血糖状态不仅损伤大脑,而且可能导致意外事故而造成伤害。

  • 点击查看

    1.肝脏有什么功能:肝脏好比人体“化工厂”,具有分解、代谢、合成、免疫、解毒等多种功能,是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场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肝脏有较强的再生功能和较大的代偿能力,只有当肝脏遭受严重损害时,才可能导致明显的肝功能障碍。2.肝炎有那些危害: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肝细胞变性、炎症、坏死、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其结果出现许多症状和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大量肝细胞坏死可能使肝脏制造蛋白质和凝血因子发生障碍,从而使血液中有白蛋白降低,可能出现腹水、出血现象。慢性肝炎有可能引起肝硬化、肝癌。3.肝病患者的休息和营养:肝病休息身和心都要顾及,首先要心情愉快,没有思想负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为主,以保存体力,减轻消耗;慢性活动期以静为主、静中有动;慢性稳定期应动静结合,适当休息;到了恢复期可以动为主,动中有静,活动后不感觉疲劳为度,大部分病人可以做些轻工作。饮食的总原则是综合营养,合理搭配,防止偏食。食宜清淡,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玉米、薯类、水果等;宜食含有优质蛋白的食品,如瘦肉、鱼肉、鸡肉、鸡蛋、大豆等;宜补充肝功能有关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多食海带、芝麻、大枣、枸杞、贝壳类等食物;忌饮酒、忌过多甜食;饭后卧床休息1~2小时,使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肝细胞的修复。4.慢性肝炎的预后如何:由于病毒(包括乙肝和丙肝)在肝细长期存活、复制、并不断感染新的肝细胞,诱使机体免疫系统持续攻击肝细胞,导致肝细胞不断损伤,纤维组织持续增生。同时免疫系统又不能彻底清除病毒,从而引起慢性、复发性肝脏炎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多。慢性肝炎如果不能很好得到控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有其确实内在联系。因此,对慢性肝炎应给予及早、积极治疗。5.转氨酶升高就有传染性吗:一些人误认为只要血清转氨酶升高即有传染性,并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其实无论是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等肝炎中那一型肝炎,其传播的是病毒,而不是转氨酶。转氨酶升高的原因较多,除病毒性肝炎外,还有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等多种因素。除了甲型和戊型肝炎传染期需要严格隔离外,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由于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并不需要严格隔离,只需要适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即可,故不应歧视乙型肝炎患者。6.有黄疸就是肝炎吗: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引起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就会出现黄疸。病毒性肝炎只是黄疸的原因之一,因此,有黄疸不一定就是肝炎。除了肝炎之外,能引起黄疸主要有以下几种:⑴肝细性黄疸: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病原体、药物、毒物均可引起肝细胞损害。⑵阻塞性黄疸:结石、寄生虫、肿瘤等引起机械性梗阻。⑶溶血性黄疸:物理、化学、生物和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溶血性黄疸。⑷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如病毒、药物、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功能障碍的黄疸。7.老年人乙型肝炎有何特点:临床过程与中青年一致,但有一些老年人的显著特点:⑴自觉症状较轻,与病情严重度不一致,起病、病情发展及恢复均较慢。⑵黄疸发生率较高,黄疸程度较深,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胆汁淤积型多见,容易误诊为肝外梗阻性黄疸。⑶病情较重,夹杂症多,预后较差。⑷“小三阳”较多,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多见,低蛋白血症和球蛋白增高较多。8.儿童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在多数儿童中引起良性疾病,目前只进行过普通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在儿童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证实其与在成年患者中相当。英国学者赫利(Helly)对于病毒性肝炎儿童是否要接受治疗持肯定态度,认为治疗可降低人群病毒携带率,预防肝病进展。儿童性乙型肝炎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最主要的问题是全面评估利益和风险,尽管核苷类似物药是有效、安全、方便使用的乙肝主要治疗药物,但目前中国指南并未推荐,需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用核苷类药物。9.乙肝病人血清甲胎蛋白(AFP)会升高吗:AFP升高除了见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以外,也可见于各型肝炎(多见于慢性活动型肝炎、重型肝炎和活动期肝硬化)。再生的肝细胞可以合成AFP,所以部分肝炎病人的血清会出现AFP的含量一过性升高,随着肝功能好转AFP含量下降,如持续高值或逐渐升高需要进一步做有关检查,来作出肝炎或肝癌的鉴别诊断。10.婴儿肝炎综合症的病因有那些:过去认为婴幼儿肝炎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巨细胞病毒,其次才是乙肝病毒,另外还有EB病毒、甲肝病毒,以及细菌性败血症、母乳性黄疸、先天性胆管闭塞症、胆汁淤积症等。目前认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以病毒感染最常见,占已知病因的90以上。11.小儿肝炎有何特征:由于小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患病毒性肝炎时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一些不同,具有以下特点:⑴甲型肝炎较多;⑵乙肝无黄疸较多;⑶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较显著;⑷病程较短,恢复较快。12.妊娠病毒性肝炎有何特征:妊娠期妇女的肝脏负担过重,而营养常常相对不重、并且内分泌也一定变化。加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及分娩时使用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妊娠期的病毒性肝炎与一般肝炎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⑴消化道症状突出;⑵重型肝炎比例高;⑶出血倾向明显;⑷对胎儿影响大,可以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死胎和婴幼儿肝炎。13.肝炎病人应怎样过性生活:性生活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如果有一方是肝炎病人,则性生活必须有所限制,并且一定要相互理解。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应该停止性生活,否则病情会加重,甚至诱发重型肝炎,预后极差。肝炎恢复期、静止期肝硬化,应控制性生活。有肝脏疾病基础的人都要注意掌握适度的性生活,绝不能过度。14.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劳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15.对HBV感染者的管理:在诊断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时,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对患者家庭成员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对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者,建议3~6月做1次肝功、病毒标志物、B超等相关检查。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16.影像学检查如B超、CT能诊断肝炎吗:不能。急性肝炎B超没有特点,回声正常。慢性肝炎B超回声增强,且近80可测出脾脏肿大,所以B超对于慢性肝炎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CT和MRI只能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所以,影像学检查可有助于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原因的鉴别诊断,而不能作为病毒性肝炎诊断依据。

  • 原创/图片版权: 六层楼, 第十一诊室导言最近瘦了,因为食欲每况愈下。 你们都知道,我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有空去查看大家发来的私信,大多数文字咨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特别担心有人噼里啪啦地发来好几张照片问我是不是「尖尖」,语气各种雷霆万钧,恨不得马上出现在我面前,指给我看…… ▲ 私信咨询  我常常需要放下碗筷,去分辨到底是尖锐湿疣还是假性湿疣,这一放不要紧,这顿饭就结束了。唉,日渐消瘦啊!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拍类似的照片,不管是自己拍还是伴侣给你拍,更不要发给陌生人,不管你对陌生人有多信任,都不要发。虽然,我知道这位读者找我咨询是十分信任我的,但是保不齐我的手机丢了或者账号被盗了……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不过问题又客观存在,她们不找我问也还是会找别人。 所以,为了避免大家再给我发照片,我决定斥巨资购买道具给大家演示一下。 >>>假性湿疣 在医学上,有时候为了容易被人记住,会给复杂的东西起比较通俗易懂的名字,比如今天这个——假性湿疣,为什么要专门强调是「假性」的呢? 这是因为它跟真的尖锐湿疣非常像,能像到什么程度呢? 像到基本上光靠你自己根本分不清楚!!! 摔! 假性湿疣,通常出现在女性的外阴,一般位置固定,常常出现在小阴唇内侧、阴道的前庭及尿道口部分,准确的说是小阴唇的Hart线上最容易出现,这条线就像是「三八线」,用来区分小阴唇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分界线。 假性湿疣的模样通常看上去挺吓人的,主要是一簇一簇聚集在一起的小肉粒或者小丘疹,又或者是小赘生物,有的看上去像小鱼卵,有的像是小毛毛,总之……它们相对独立,不融合,不分岔,大小统一,形态相似。 乍一看,的确吓一身冷汗,但是如果仔细看看的话,发现好像也不是那种真正凶神恶煞的疾病。 >>>如何与尖锐湿疣区分? 好了,到了实操部分,得用上我买的道具了。 第一步:了解一下外阴的基本结构,然后准备食材,不是,准备道具! 第二步:对比假性湿疣和尖锐湿疣的分布特点,请牢记于心,方便自己对照。 第三步:对比假性湿疣和尖锐湿疣的形态特点,请仔细观察,便于分辨清楚。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拿不准的话,千万不要给我发照片,这里还有两种方法: •      第一种:有没有不洁性接触自己没点儿数吗?如果最近没有不洁性接触甚至都还没有性生活,几乎不太可能是尖锐湿疣。 •      第二种:不要逃避,勇敢面对,直接去正规医院做检查(醋白试验、HPV、活检等),如果确认是尖锐湿疣的话,就要进行规范的治疗。   >>>什么人容易长假性湿疣? 从发生人群来讲,年龄跨度非常大,通常18~45岁的女性都有可能出现,发生率在20左右。注意,是发生率,并不是发病率,因为从六层楼的角度来看这的确不是病,除了长相上跟尖锐湿疣很像以外,没啥特别的。 >>>假性湿疣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要说的是,目前的研究表明假性湿疣跟HPV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就别想着跟不洁性接触相关了,也不用担心传染之类的问题。因为在镜下看其组织结构,就是良性的组织增生,并没有挖空细胞(HPV感染后所特有的细胞形态,一般尖锐湿疣是可以看到的)。 其次,也有研究提示假性湿疣的发生可能与长期的阴道分泌物、慢性炎症的刺激相关,同时也跟贴身衣物、行走运动等摩擦刺激有一定关联性。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也有人提出说假性湿疣的存在可能是保护外阴粘膜,因为假性湿疣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和润滑作用,避免直接对粘膜摩擦造成破裂和出血。 >>>如何处理假性湿疣? 道理都懂,但就是看着难受,希望它可以消失……有办法吗? 答案可能会让你们失望,因为假性湿疣通常会持续很久,大多数并不会自己消失,它们就存在于那里,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当然,很多时候也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 我几乎可以100判断的是,当你发现假性湿疣的时候,其实假性湿疣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它们肯定是慢慢长起来的,而且通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 再啰嗦一遍,这不是什么病,不会影响健康,不会影响生活,也不会影响性生活…… 可是,如果一定要治疗呢? 坦率地讲,办法是有的——物理治疗,比如电切、冷冻、激光等,这些治疗简单直接而且很便宜。还记得我在刚刚到临床上的时候,导师在手术上教我认识假性湿疣,说:「你看这就是假性的,其实拿电刀点点就好了。」说着就随手把那些假性湿疣解决了。 听明白了吗?只是随手解决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也没有你在百度上搜到的那些小医院搞的那么险象环生,希望你们能懂我在说什么。 好了,最后提醒大家——要理性保护自己,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盲目焦虑。 

  •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3)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常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袜子或手套分布,伴麻木、烧灼、针刺感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4)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诱因有趾间或足部皮肤瘙痒而搔抓致皮肤溃破、水疱破裂、烫伤、碰撞伤、修脚伤及新鞋磨破等。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并不难。对于目前尚未患病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的措施,主要有:(一)三餐中的主食不要过多,甜食要尽量禁掉。血糖是糖和淀粉(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带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越大,升糖的潜力就越大。所以,控制血糖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和淀粉类食物。(二)降低白米白面主食的比例,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来替代一半主食。不同的淀粉类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差异很大。比如说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比较容易消化。而相比之下,绿豆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高,消化速度比较慢。除了粘性食物之外,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较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三)聪明选择烹调加工方法,给食物留点需要咀嚼的天然口感。一般来说,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说,白馒头、白面包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烹煮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烹调方法,比如弹性很强的通心粉,有利于保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四)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菜,后吃饭,菜肴要比饭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进餐时的顺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后吃淀粉类主食,就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五)改变烹调方法,少放油,多放醋。研究发现,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且就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尽量采取少油烹调,比如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买个不粘锅来替代普通炒锅,都能轻松降低烹调油的用量。 当然,控制血糖只是维护健康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无论是否需要控制血糖,都要把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吃够。健康饮食的秘诀是少油少盐,新鲜天然,提高单位重量食物中的营养质量,切不可为控制血糖而让自己陷入饥饿痛苦中。要记得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持续低血糖状态不仅损伤大脑,而且可能导致意外事故而造成伤害。

  • 1.肝脏有什么功能:肝脏好比人体“化工厂”,具有分解、代谢、合成、免疫、解毒等多种功能,是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场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肝脏有较强的再生功能和较大的代偿能力,只有当肝脏遭受严重损害时,才可能导致明显的肝功能障碍。2.肝炎有那些危害: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肝细胞变性、炎症、坏死、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其结果出现许多症状和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大量肝细胞坏死可能使肝脏制造蛋白质和凝血因子发生障碍,从而使血液中有白蛋白降低,可能出现腹水、出血现象。慢性肝炎有可能引起肝硬化、肝癌。3.肝病患者的休息和营养:肝病休息身和心都要顾及,首先要心情愉快,没有思想负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为主,以保存体力,减轻消耗;慢性活动期以静为主、静中有动;慢性稳定期应动静结合,适当休息;到了恢复期可以动为主,动中有静,活动后不感觉疲劳为度,大部分病人可以做些轻工作。饮食的总原则是综合营养,合理搭配,防止偏食。食宜清淡,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玉米、薯类、水果等;宜食含有优质蛋白的食品,如瘦肉、鱼肉、鸡肉、鸡蛋、大豆等;宜补充肝功能有关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多食海带、芝麻、大枣、枸杞、贝壳类等食物;忌饮酒、忌过多甜食;饭后卧床休息1~2小时,使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肝细胞的修复。4.慢性肝炎的预后如何:由于病毒(包括乙肝和丙肝)在肝细长期存活、复制、并不断感染新的肝细胞,诱使机体免疫系统持续攻击肝细胞,导致肝细胞不断损伤,纤维组织持续增生。同时免疫系统又不能彻底清除病毒,从而引起慢性、复发性肝脏炎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多。慢性肝炎如果不能很好得到控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有其确实内在联系。因此,对慢性肝炎应给予及早、积极治疗。5.转氨酶升高就有传染性吗:一些人误认为只要血清转氨酶升高即有传染性,并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其实无论是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等肝炎中那一型肝炎,其传播的是病毒,而不是转氨酶。转氨酶升高的原因较多,除病毒性肝炎外,还有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等多种因素。除了甲型和戊型肝炎传染期需要严格隔离外,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由于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并不需要严格隔离,只需要适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即可,故不应歧视乙型肝炎患者。6.有黄疸就是肝炎吗: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引起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就会出现黄疸。病毒性肝炎只是黄疸的原因之一,因此,有黄疸不一定就是肝炎。除了肝炎之外,能引起黄疸主要有以下几种:⑴肝细性黄疸: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病原体、药物、毒物均可引起肝细胞损害。⑵阻塞性黄疸:结石、寄生虫、肿瘤等引起机械性梗阻。⑶溶血性黄疸:物理、化学、生物和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溶血性黄疸。⑷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如病毒、药物、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功能障碍的黄疸。7.老年人乙型肝炎有何特点:临床过程与中青年一致,但有一些老年人的显著特点:⑴自觉症状较轻,与病情严重度不一致,起病、病情发展及恢复均较慢。⑵黄疸发生率较高,黄疸程度较深,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胆汁淤积型多见,容易误诊为肝外梗阻性黄疸。⑶病情较重,夹杂症多,预后较差。⑷“小三阳”较多,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多见,低蛋白血症和球蛋白增高较多。8.儿童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在多数儿童中引起良性疾病,目前只进行过普通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在儿童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证实其与在成年患者中相当。英国学者赫利(Helly)对于病毒性肝炎儿童是否要接受治疗持肯定态度,认为治疗可降低人群病毒携带率,预防肝病进展。儿童性乙型肝炎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最主要的问题是全面评估利益和风险,尽管核苷类似物药是有效、安全、方便使用的乙肝主要治疗药物,但目前中国指南并未推荐,需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用核苷类药物。9.乙肝病人血清甲胎蛋白(AFP)会升高吗:AFP升高除了见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以外,也可见于各型肝炎(多见于慢性活动型肝炎、重型肝炎和活动期肝硬化)。再生的肝细胞可以合成AFP,所以部分肝炎病人的血清会出现AFP的含量一过性升高,随着肝功能好转AFP含量下降,如持续高值或逐渐升高需要进一步做有关检查,来作出肝炎或肝癌的鉴别诊断。10.婴儿肝炎综合症的病因有那些:过去认为婴幼儿肝炎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巨细胞病毒,其次才是乙肝病毒,另外还有EB病毒、甲肝病毒,以及细菌性败血症、母乳性黄疸、先天性胆管闭塞症、胆汁淤积症等。目前认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以病毒感染最常见,占已知病因的90以上。11.小儿肝炎有何特征:由于小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患病毒性肝炎时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一些不同,具有以下特点:⑴甲型肝炎较多;⑵乙肝无黄疸较多;⑶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较显著;⑷病程较短,恢复较快。12.妊娠病毒性肝炎有何特征:妊娠期妇女的肝脏负担过重,而营养常常相对不重、并且内分泌也一定变化。加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及分娩时使用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妊娠期的病毒性肝炎与一般肝炎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⑴消化道症状突出;⑵重型肝炎比例高;⑶出血倾向明显;⑷对胎儿影响大,可以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死胎和婴幼儿肝炎。13.肝炎病人应怎样过性生活:性生活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如果有一方是肝炎病人,则性生活必须有所限制,并且一定要相互理解。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应该停止性生活,否则病情会加重,甚至诱发重型肝炎,预后极差。肝炎恢复期、静止期肝硬化,应控制性生活。有肝脏疾病基础的人都要注意掌握适度的性生活,绝不能过度。14.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劳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15.对HBV感染者的管理:在诊断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时,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对患者家庭成员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对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者,建议3~6月做1次肝功、病毒标志物、B超等相关检查。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16.影像学检查如B超、CT能诊断肝炎吗:不能。急性肝炎B超没有特点,回声正常。慢性肝炎B超回声增强,且近80可测出脾脏肿大,所以B超对于慢性肝炎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CT和MRI只能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所以,影像学检查可有助于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原因的鉴别诊断,而不能作为病毒性肝炎诊断依据。

  •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饮食直接影响血糖,是控糖之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实控糖不光与糖友有关,很多空腹血糖正常的人,餐后血糖也会过高,而长期餐后高血糖水平会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幅度提高患糖尿病、冠心病的危险,也会升高患部分癌症的风险。同时,把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里,也是预防肥胖和减肥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那些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人,实施同样节食措施时,减肥难度会比别人更大。要想控制好餐后血糖的水平,绝不是一刀切,比如有些科普写的“一旦血糖高,这些食物再喜欢也要戒掉”,或者“这些食物,越吃越降血糖”,而是要搞清楚血糖上升的来龙去脉。1 控制来源:粗粮杂豆虽好,也要注意总量血糖是糖和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带来的。所以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和淀粉类食物。甜食可能看起来小小的很精致,其实已经碳水化合物超标了。所以戒除对甜味的嗜好很重要。同时,还要限制淀粉类主食的数量,米饭馒头面条之类精细食物要限量。很多人都知道粗粮杂豆如甘薯、土豆、山药、芋头、藕、甜玉米、甜豌豆、嫩蚕豆之类对控血糖好,能够延缓餐后血糖上升,这主要是由于膳食纤维含量高,消化速度慢决定的。这些食物虽好,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餐中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如果吃了杂粮就要相应不吃或者扣减主食的量。特别是对于山药、土豆、豆类这些可以做蔬菜的粮食来说,一定要注意适当减少主食。2 注意烹调加工方法:需要细细咀嚼的食物有好处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所以煮烂的粥、打粉的杂粮糊糊,都不利于控糖。3 注意进食顺序:用其他食材抑制血糖如果先吃一碗蔬菜,配些鱼肉,再开始吃米饭,而且一口饭配一口菜肴,血糖的波动就要比先吃米饭,大口吃饭小口吃菜要小得多。还有很多研究证明,用牛奶、豆浆、坚果等配合主食一起吃,都能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因为用其他食材来延缓淀粉消化,减慢消化出来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也能有效地平缓餐后的血糖水平。4 注意营养均衡很多人控糖控得饥饿痛苦,甚至导致营养不良,这可不行。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特别是控制饮食的老人,容易缺乏的蛋白质、钙等矿物质,要格外注意。“五架马车”控糖,预防并发症点下图咨询详情

  • 痛经是大多数女人都面临的痛苦的疾病,但有些女性结婚后还有很严重的痛经,就可能患有妇女中比较多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下面我们看看痛经女性该禁食哪些食物? 痛经该禁食三类食物一、忌食刺激性食物 有一部分痛经病人,是由于”湿热”蕴结胞宫所致。如此类病人再食辛辣温热之品,会加重盆腔”充血”、炎症,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而使痛经加重。 辛辣温热之品有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烟、烈性酒及辛辣调味品等,痛经病人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二、忌食生冷寒凉食品 妇女平时或经期,如嗜食寒凉生冷食品,血为寒凝,以致血行受阻,不通则痛,可致痛经;又”多食”此类食品,易伤脾阳,使寒湿不化,伤于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致痛经。所以素体气阳虚者,或妇女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应忌食生冷和寒凉性食品。 此类食品包括:各类冷饮、各种冰冻饮料、冰镇酒类、生拌凉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黄瓜、荸荠、柚、橙子等。三、忌食酸涩食物 酸性食品味酸性寒,具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管收缩、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故痛经者忌食此类食物。 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杨梅、草莓、杨桃、樱桃、酸枣、芒果、杏子、李子、柠檬等。 痛经的女性最好吃什么 含镁丰富的食物。有外国的研究显示,女性痛经与体内缺乏镁元素有关系,镁元素有助于激活体内多种酶,抑制神经的兴奋,因此多食用一些含镁的食物,对于缓解痛经是有好处的。含镁丰富的食物包括荞麦、小米、玉米,黄豆、豌豆、豆腐、雪里蕻、苋菜、荠菜、紫菜等。 活血行气的食物。香菜、胡萝卜、佛手、生姜、空心菜、菠菜等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要常吃,身体虚弱的人也要常吃禽肉、蛋类、奶类、鱼类、豆类、大枣、桂圆、核桃、花生等食物,也可以多喝红糖姜水,用于补气补血。 痛经如何远离方法一:经前须吃易消化食物 在饮食方面注意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宜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可以避免或减轻痛经症状。继发性痛经则是由于生殖器存在某些病变所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黏膜下肌瘤以及子宫颈阻塞,以上应到专科医院经医生检查后明确病因积极治疗,病因若去除,痛经自然消失。方法二:日常要多注意保健 平日的自我调理亦很重要,自我调理的原则在于改善体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针对这一点,必须在日常生活上注意要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以及愉悦的心情。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郭涛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郭涛
郭涛
主任医师

已认证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