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肾上腺疾病的诊治;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治;泌尿系损伤及男性不育症的诊治;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暂无
泌尿外科患友问诊
  • 灰指甲的问题,脚趾甲发白|你好,这个指甲这样的情况多长时间了。我看到左脚大拇指有一些甲下出血的情况?从你提供的图片来看,多个指甲都有灰指甲的表现,这种情况口服******,按规律按疗程治疗效果比较好。外服没有用的,因为指甲比较

    总交流次数

    14

    医生回复次数

    7
    患者:

    男 31岁

  • 脚底板有溃烂|您好,我是皮肤科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收到您上传的图片了,您稍等,我帮您看一下请问您发现这种症状具体有多久了?哪1张是现在的症状目前有瘙痒,疼痛的感觉吗?是一只脚还是两只脚都有?您的脚

    总交流次数

    91

    医生回复次数

    49
    患者:

    男 40岁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足踝外科|你好,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有足踝外科,一般是放在四肢骨骨科里面怎么了?有什么需要帮忙好的把片子和检查结果一起发过来你这个有积液,有点韧带损伤,但是没有出现断裂这个可以先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期间定期复查,

    总交流次数

    46

    医生回复次数

    23
    患者:

    男 25岁

  • 灰指甲的问题,脚趾甲发白你好,这个指甲这样的情况多长时间了。我看到左脚大拇指有一些甲下出血的情况?从你提供的图片来看,多个指甲都有灰指甲的表现,这种情况口服******,按规律按疗程治疗效果比较好。外

    总交流次数

    14

    医生回复次数

    7
    患者:

    男 31岁

  • 脚底板有溃烂您好,我是皮肤科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收到您上传的图片了,您稍等,我帮您看一下请问您发现这种症状具体有多久了?哪1张是现在的症状目前有瘙痒,疼痛的感觉吗?是一只脚还是两只脚

    总交流次数

    91

    医生回复次数

    49
    患者:

    男 40岁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足踝外科你好,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有足踝外科,一般是放在四肢骨骨科里面怎么了?有什么需要帮忙好的把片子和检查结果一起发过来你这个有积液,有点韧带损伤,但是没有出现断裂这个可以先考虑保守治疗

    总交流次数

    46

    医生回复次数

    23
    患者:

    男 25岁

  • 体重一直上升怎么回事您好是不是要来月经之前会这样有没有慢性病这个不好说您身高体重是多少最近有没有运动您这个体重很好的不用担心三斤以内波动是正常的有没有用药物适当运动一下什么**排卵期应该不会增加体重适

    总交流次数

    46

    医生回复次数

    24
    患者:

    女 19岁

  • 做一次后硬不起来您好,我是泌尿外科的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为了保证本次问诊顺利进行,请您保持在线。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情况,我先收集一下病情信息,感谢您的配合。请问您近6个月内有无性生

    总交流次数

    56

    医生回复次数

    37
    患者:

    男 26岁

  • 脑袋里面有囊肿严重吗有什么症状吗那应该跟这个没关系随访就好,暂时不需要处理不影响症状压迫目前没有不处理看压迫情况不用管没关系也不用说

    总交流次数

    21

    医生回复次数

    12
    患者:

    女 9岁

  • 皮肤起疙瘩,痒多久了根据图片考虑是荨麻疹,这个和过敏有关,但是具体什么过敏不好说,这个起的快落的快,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这个也属于是过敏反应,但是具体什么东西过敏不好说,可以到医院查一个

    总交流次数

    22

    医生回复次数

    12
    患者:

    女 34岁

  • 婴儿腹泻您好,我是京东儿科医生宁冬梅,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宝宝是母乳喂养吗一天大便几次?这种情况多久了有可能是消化不良吃上***调理一下不客气,祝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有事联系,很高兴为您提

    总交流次数

    18

    医生回复次数

    8
    患者:

    男 4个月13天

  • 小儿感冒,麻烦开您好亲,前面开完了,您看到了吗?往前看。

    总交流次数

    5

    医生回复次数

    2
    患者:

    女 3岁

  • 肾结石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肾结石什么问题?可以服药**试试看

    总交流次数

    5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男 32岁

展开更多

泌尿外科科普文章
  • 维生素C对身体的保护作用:除了能够帮助构建胶原质外,维生素C还能发挥更多的功能:1、当体内的毒素过量时,如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C能解毒,现在将维生素C与有毒物质结合并排泄到尿液中的结合称为抗坏血酸原。2、维生素C还有助于治疗病毒和细菌所引发的疾病以及非传染源所引发的疾病,例如痛风、关节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感冒、肺炎、脑膜炎、风湿热、肺结核、白喉、前列腺扁条体炎等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维生素C有助于防止过敏症,对治疗各种过敏症,无论是鼻炎、花粉热、哮喘、湿疹,还是麻疹都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使症状得到极大的缓解。4、维生素C能起到防止疲劳的功效。内酮是脂肪完全燃烧后的剩余物,当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时,它会堆积在身体组织中,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维生素C对这些内酮具有排毒的作用。很多人把维生素C当作抗生素来使用呢。 克莱勒博士是用维生素C剂量最大的人之一,很多重症患者在注射了大量抗生素无果后都被认为无活下去的可能,但大多数体温在39.4-40.5℃的患者在注射维生素C几分钟后,体温开始降低,几小时后恢复正常。最初的剂量往往是2000-6000毫克,如果4-8小时体温未见正常,第二和第三次注射2000-4000毫克。克莱勒博士的方法治疗严重感染等疾病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效果。他评论道:“如果有哪种东西能被称作特效药的话,那就是维生素C了。”接下来,一起来了解维生素C的需要量。 经过实验者不断的探索:维生素C的摄取量有赖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它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为了使身体达到饱和,开始时都应该大量的摄取,后来再逐渐减少。如果补充的维生素C超过身体所需,那么多余的将被排泄到尿液中。在身体组织达到饱和之前,任何维生素C都不会流失的。一个健康的人每天大约只需要补充200毫克的维生素C。可能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多少剂量的维生素C在所有情况下对所有人最有利,人们每天对维生素C的需求是不同的。如今几乎每个人都暴露在清洁剂、烟雾、烟尘、烟、甲醛等化学物质之中,空气、食物、水污染严重,绝大多数人每年都会发生一种甚至多种感染。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补充维生素C来解毒,来保护我们的身体。

  •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都害怕中风,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科普说得最多的也是警惕几大中风前兆。事实上,等到真的观察到这些前兆了,也只能赶紧送医院,然后医生尽人事,家属听天命了。因为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医学手段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的药物,都是为了稳定病情、防止病情恶化,不能逆转脑细胞的损伤。临床的医生做久了,真的看了太多特别倔,过了六十岁也不知天命的老人家,在生死线上走一回才知道改变生活方式,多活动多锻炼才是健康之本。预防真的很重要!预防真的很重要!预防真的很重要!一定要:- 控制体重,拒绝腹型肥胖;- 严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坚决戒烟戒酒! 我们老百姓称为中风的,是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脑血管病。如果脑血管病真的发生在了我们自己、我们亲爱的家人身上,最可怕的就是它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高达70-80的患者因为偏瘫、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后遗症留下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跟大众误区“中风后要卧床休息“相反,长期卧床不活动或者等出现了后遗症才想起来要康复训练,就已经晚了:- 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痉挛等也明显增多;- 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脑血管病情稳定之后应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这也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就可以进行床边康复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在监护条件下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加速康复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预防并发症,让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康复不是简单的活动胳膊、拉拉腿一个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必须有丰富的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经验,必须懂得肢体康复、语言功能康复等。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包括床上关节活动度练习、床上良肢位的保持、床上坐位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由医生评估后再进一步增加活动水平。早期康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外界交流。每一项都需要在丰富的医学知识指导下,根据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并且每一步都要求专业的评估。避免关节损伤很多来就诊的患者都因为在康复训练中乱来,肩关节和髋关节出现了损伤。比如偏瘫患者由于韧带和关节囊的老化,平时手臂向前抬起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只能达到150度,但由于瘫痪时肌肉松弛,肌肉的反射性收缩消失了,没有了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不注意,肩关节就能拉到平时不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同时使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受伤。而且这种损伤比较隐蔽,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不知不觉中就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一般认为每天的训练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训练时间至少要达到45分钟,在提高患者的功能目标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训练强度提高训练效果,但需要医生来评价安全性。训练很重要但又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避免肌肉痉挛加重比如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训练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协调,从而使痉挛得到缓解,但如果一昧地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阻碍手功能的正常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避免形成划圈步态笨拙的划圈步态也是操之过急的结果。偏瘫患者的各个关节均称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长”,抬离地面困难,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而这种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是该下肢顺利地向前迈出,还向外侧划弧线后再落回身体前方。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偏瘫患者所特有的“划圈”步态,是典型的无用综合症表现。若是康复训练后再进行步行练习则可以恢复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点击下方医生名片,定制老人的康复训练↓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维生素C对身体的保护作用:除了能够帮助构建胶原质外,维生素C还能发挥更多的功能:1、当体内的毒素过量时,如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C能解毒,现在将维生素C与有毒物质结合并排泄到尿液中的结合称为抗坏血酸原。2、维生素C还有助于治疗病毒和细菌所引发的疾病以及非传染源所引发的疾病,例如痛风、关节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感冒、肺炎、脑膜炎、风湿热、肺结核、白喉、前列腺扁条体炎等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维生素C有助于防止过敏症,对治疗各种过敏症,无论是鼻炎、花粉热、哮喘、湿疹,还是麻疹都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使症状得到极大的缓解。4、维生素C能起到防止疲劳的功效。内酮是脂肪完全燃烧后的剩余物,当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时,它会堆积在身体组织中,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维生素C对这些内酮具有排毒的作用。很多人把维生素C当作抗生素来使用呢。 克莱勒博士是用维生素C剂量最大的人之一,很多重症患者在注射了大量抗生素无果后都被认为无活下去的可能,但大多数体温在39.4-40.5℃的患者在注射维生素C几分钟后,体温开始降低,几小时后恢复正常。最初的剂量往往是2000-6000毫克,如果4-8小时体温未见正常,第二和第三次注射2000-4000毫克。克莱勒博士的方法治疗严重感染等疾病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效果。他评论道:“如果有哪种东西能被称作特效药的话,那就是维生素C了。”接下来,一起来了解维生素C的需要量。 经过实验者不断的探索:维生素C的摄取量有赖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它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为了使身体达到饱和,开始时都应该大量的摄取,后来再逐渐减少。如果补充的维生素C超过身体所需,那么多余的将被排泄到尿液中。在身体组织达到饱和之前,任何维生素C都不会流失的。一个健康的人每天大约只需要补充200毫克的维生素C。可能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多少剂量的维生素C在所有情况下对所有人最有利,人们每天对维生素C的需求是不同的。如今几乎每个人都暴露在清洁剂、烟雾、烟尘、烟、甲醛等化学物质之中,空气、食物、水污染严重,绝大多数人每年都会发生一种甚至多种感染。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补充维生素C来解毒,来保护我们的身体。

  •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都害怕中风,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科普说得最多的也是警惕几大中风前兆。事实上,等到真的观察到这些前兆了,也只能赶紧送医院,然后医生尽人事,家属听天命了。因为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医学手段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的药物,都是为了稳定病情、防止病情恶化,不能逆转脑细胞的损伤。临床的医生做久了,真的看了太多特别倔,过了六十岁也不知天命的老人家,在生死线上走一回才知道改变生活方式,多活动多锻炼才是健康之本。预防真的很重要!预防真的很重要!预防真的很重要!一定要:- 控制体重,拒绝腹型肥胖;- 严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坚决戒烟戒酒! 我们老百姓称为中风的,是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脑血管病。如果脑血管病真的发生在了我们自己、我们亲爱的家人身上,最可怕的就是它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高达70-80的患者因为偏瘫、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后遗症留下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跟大众误区“中风后要卧床休息“相反,长期卧床不活动或者等出现了后遗症才想起来要康复训练,就已经晚了:- 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痉挛等也明显增多;- 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脑血管病情稳定之后应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这也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就可以进行床边康复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在监护条件下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加速康复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预防并发症,让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康复不是简单的活动胳膊、拉拉腿一个经验丰富的康复专家,必须有丰富的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经验,必须懂得肢体康复、语言功能康复等。早期开始的康复治疗包括床上关节活动度练习、床上良肢位的保持、床上坐位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由医生评估后再进一步增加活动水平。早期康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鼓励患者重新开始与外界交流。每一项都需要在丰富的医学知识指导下,根据每一位病人的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并且每一步都要求专业的评估。避免关节损伤很多来就诊的患者都因为在康复训练中乱来,肩关节和髋关节出现了损伤。比如偏瘫患者由于韧带和关节囊的老化,平时手臂向前抬起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只能达到150度,但由于瘫痪时肌肉松弛,肌肉的反射性收缩消失了,没有了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不注意,肩关节就能拉到平时不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同时使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受伤。而且这种损伤比较隐蔽,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不知不觉中就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一般认为每天的训练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训练时间至少要达到45分钟,在提高患者的功能目标时,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训练强度提高训练效果,但需要医生来评价安全性。训练很重要但又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避免肌肉痉挛加重比如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训练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协调,从而使痉挛得到缓解,但如果一昧地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阻碍手功能的正常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避免形成划圈步态笨拙的划圈步态也是操之过急的结果。偏瘫患者的各个关节均称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长”,抬离地面困难,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而这种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是该下肢顺利地向前迈出,还向外侧划弧线后再落回身体前方。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偏瘫患者所特有的“划圈”步态,是典型的无用综合症表现。若是康复训练后再进行步行练习则可以恢复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点击下方医生名片,定制老人的康复训练↓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其中一个方法。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赵益业教授曾在家庭医生在线“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专家答疑平台上明确提出,运动疗法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的。 晚期糖尿病患者身体许多脏器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他们对运动不能做出正常的生理反应,超负荷的运动会加重它们的负担,反而使病变加重,病情恶化。原则上已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正规体育活动要特别小心,一般说来,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而超负荷的运动,也不宜选择刺激性强且易紧张激动的体育项目,并且不宜进行疲劳性运动锻炼。 运动量加大的活动恐加重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患者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因为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仅不能降低血糖,反而对控制糖尿病有害。 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后15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 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脉(心)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 有效运动心率:运动后有效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左右是合适的运动强度(有效运动心率(次/分)=170-年龄。 有氧运动有效治疗糖尿病 赵益业教授认为,有氧运动是指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方式提供能量的运动。运动中吸入的氧气与体内需求的氧气相等,是一种以增强人体吸入、输送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这种运动最大的特点是满足并实现人体对氧气的供需平衡。有氧运动对人体有以下益处: (1)改善心脏功能 有氧运动能使心肌变得更强壮,跳动得更有力,心排出量增加,同时也改善了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 (2)增强肺功能 有氧运动可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提高肺活量,即增加吸入氧气的能力。 (3)控制高血压 有研究认为有氧运动对血压正常的人影响小,而对高血压的干预影响比较大。坚持有氧运动,有些人可使收缩压下降10 mmHg,舒张压下降6 mmHg,甚至下降的幅度更大些。 (4)减轻体重 糖尿病常合并肥胖、高血脂,体力活动不足与饮食过量也同样会引起肥胖。通过有氧运动可以减轻体重。 (5)改善心理状态 由于运动后体内的内啡肽作用,使每个坚持锻炼者都能体会到有氧代谢运动后的舒适感。 (6)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运动时骨骼需要支撑体重,并协调全身肌肉关节参与运动,增强了骨骼的承重能力,有效防止钙的丢失,锻炼了骨关节的灵活性。 有氧运动最重要的就是大部分肌肉群参与活动,使锻炼者的心率提高到一定范围,并保持20分钟以上。如步行、跑步、游泳、健身操等都属于此类运动项目,其中快速步行更适合于老年朋友或慢性病患者。通常有氧运动以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或每周4次,每次20分钟最好。 无氧运动适合治疗糖尿病吗? 无氧运动是机体供应的氧气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肌肉在没有持续氧气补给的情况下工作的一种运动。无氧代谢运动一般不能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最典型的无氧运动是指一些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100米跑、跳高、投掷、举重等,这些比赛项目运动不适合老年人锻炼,也达不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 糖尿病人有氧运动要因人而异,在你不确定自己是否不适合有氧运动的时候,最好不要尝试,或者做好充分的准备。赵益业教授还提到,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可一时冲动而导致病情加重,发生危险。

  • 近日,进入流感高发期,不少宝贝因为年龄小、抵抗力较差,纷纷中招,幼儿园和小学都变成了流感“重灾区”。流感病毒传染性极强,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也是天天爆满。前几日,杭州某医院凌晨5点多,竟有300名小朋友在排队等待就诊! 小儿流感突然袭来,不少爸妈不知道该如何帮宝贝预防、治疗。看着孩子受罪,当父母的也是急得团团转。不过各位爸妈先别急,小编这就教你们“对症下药”。 不要错把“流感”当“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的一般症状是咽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等,通常情况下无发热症状,即使发热也只有低热的症状。而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是高烧,头痛,乏力。高烧可达39摄氏度到41摄氏度,同时会伴随全身的肌肉酸痛。更严重的是,小儿流感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很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Q: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A: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 Q:宝宝得了流感,不积极治疗会引起哪些并发症?A:专家表示,儿童流感可引起肺炎、心肌炎、心包炎、脑脊髓炎等严重疾病。所以,小朋友一旦有了流感症状,爸妈千万不可以疏忽大意! Q:该如何预防小儿流感?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2.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3. 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4.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5.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流感高发期,如果小朋友出现了流感症状,一定要及时看医生。儿科活动期间,看病限时低至一元!为了孩子健康,快来咨询医生吧!

  • 一、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1.运动前后检测血糖 低血糖是运动中最常出现的风险之一。为预防运动诱发的低血糖,运动前应根据血糖水平和运动强度调节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或胰岛素注射量。结伴运动或在医护人员监督下进行运动,可减少低血糖相关问题的发生。 由于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抑制性较弱,一些患者在运动初期常感运动不足,而自行增加运动量或加大运动强度,容易引发意外,建议遵照医生所开具的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在开始的2周内注意严密监护。2.运动前注意全面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 运动前注意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注意询问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眩晕等症状,以及睡眠情况、药物服用情况等;注意查看手足、眼睑有无浮肿。3.准备容易吸收的糖食品。4.注意计算年龄摄入和消耗。5.运动开始1小时前进行胰岛素注射。6.餐后1小时方可进行运动。7.胰岛素注射应避免运动部位。8.注意糖尿病性坏疽部位,避免运动外伤和感染。二、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禁忌证1.低血糖发作时。2.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3.伴眼底病变者。4.血糖控制不良(空腹血糖>13.9mmol/L,尿酮体+)。三、运动前的准备1.补充水分运动前饮用100ml左右白开水。运动中每间隔30~60分钟饮水一次。不建议饮用含糖、盐等的运动饮料。2.准备运动至少5分钟以上,老年人需10分钟以上。注意全身性运动,包括拉伸肌肉。四、运动处方的制定1.运动方式提倡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可多种有氧运动进行组合,但动作要规范标准。此外,还可增加轻度的肌肉力量练习。还可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进行身体锻炼。2.运动强度临床可用心率储备法或目标心率法确定运动强度。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运动强度+静息心率。3.运动频率每周3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同样的合计运动时间,多次短时间效果优于少次长时间。4.运动时间 需考虑患者是否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不建议在胰岛素活动峰值时运动,因为可能发生低血糖。此外,由于有发生运动后延迟性低血糖反应的危险,因而,睡前也不建议运动。五、需暂停运动治疗的情况1.安静时心率>120次(包括瞬间上升)。2.血压不稳定,收缩压过度上升(160~200mmHg以上),有眩晕、出冷汗、呕吐等低血压症状。3.安静时有胸痛、心悸、呼吸急促、气喘、疲乏、下肢关节疼痛等症状。4.肝功能或肾功能指标异常。5.心脏与胸廓比例值连续增大。6.少尿或体重增加(3天增加1.8kg以上),肢体或眼睑浮肿加重。7.全身疲倦感无法消除。六、需配备心电监护的情况1.左室功能严重低下(LVEF)。2.安静时或运动时出现室性心律不齐。3.伴随运动出现收缩压下降。4.曾出现突然的休克。5.合并心衰、心律不齐或心肌梗死的患者。6.重症冠脉病变,即运动诱发的严重缺血(ST段下移2mm)。7.各种原因无法自行检测心率的患者。

  • 1.胆囊结石其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部分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然后部分结石又可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部分结石则停留在胆管内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结石亦可长期梗阻胆囊管而不发生感染,仅形成胆囊积水,此时便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胆囊结石在无感染时,一般无特殊体征或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但当有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2.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所以,又称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但也有单纯的肝内胆管结石,又称真性肝内结石症。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越来越多,结石的分类多属胆红素结石。肝胆管结石多有黄绿色块状或“泥沙样”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结石中心常可找到蛔虫卵,所以有人认为肝胆管结石系由胆道蛔虫、细菌感染致胆管阻塞所致。肝胆管结石以左叶肝管居多,肝左外叶上、下段肝胆管汇合处的胆管略为膨大、结石多停留在该处,右侧肝胆管结石多见于右后叶胆管内。临床特点多表现为:(1)患者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为轻,部分病人与肝内胆管先天的异常有关。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发冷、发热、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2)肝功能有损害,而胆囊功能可能正常。反复发作期可出现多种肝功能异常,间歇期碱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叶分段发生萎缩和肝纤维化。(3)腹痛、黄疸、发热是主症,但很少发生典型的剧烈的绞痛。(4)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5)胆造影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扩张,肝管内有小透亮。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夏合金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夏合金
夏合金
主任医师

已认证

东部战区总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