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乳腺癌 乳腺纤维瘤
暂无
乳腺外科科普文章
  •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霉菌性阴道炎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了,针对于不同霉菌性阴道炎人群治疗不同,发现霉菌性阴道炎症状,及时治疗成了大家一贯的做法,但是为了达到更多的效果,霉菌性阴道炎有怎么样的危害性? 霉菌性阴道炎的危害 1、造成不孕症 我们知道,阴道在正常情况下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菌群比较平衡,酸碱度比较均衡。这种适宜精子暂时存留、通过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这种环境被破坏,就容易发生不孕。如果患了霉菌性阴道炎,阴道的酸碱度的改变会使精子的活动力受到抑制,且炎性细胞可吞噬精子,并使精子活动力减弱,白色念珠菌有凝集精子的作用,以及炎症发生时的性交痛和性欲减退等,均可影响怀孕。此种不孕经积极治疗后可很快恢复正常。但霉菌性阴道炎导致的不孕是暂时性的,疾病治愈后仍可受孕。 2、影响胎儿发育 孕妇患病后,极少数人阴道中的念珠菌能经宫颈上行,穿透胎膜感染胎儿,引起早产。另外,当胎儿经母亲阴道分娩时,也可能被念珠菌感染,多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如通常所说的鹅口疮就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有些婴儿还可能出现肛门周围念珠菌性皮炎。由此可见,为了避免感染胎儿,孕妇患霉菌性阴道炎后应积极治疗。 3、引起其他严重妇科疾病 若霉菌性阴道炎长期不治疗的话,易造成炎症上行,引起宫颈炎和宫颈糜烂,如果病原体进入宫腔,则会引起输卵管卵巢炎症、盆腔炎等,最后影响怀孕。 为什么霉菌性阴道炎容易复发 长期使用抗生素,抑制乳杆菌生长,破坏了阴道生态环境,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的繁殖。 平时喜欢经常穿紧身化纤内裤,容易使会阴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从而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的滋长。 直接接触公共场所的坐便器、浴缸等都容易感染霉菌,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孕妇及糖尿病患者,阴道组织内的糖原会相对增加,酸度增高,也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 因某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这类人群也容易复发。 不正确地长期使用各种阴道洗液或栓剂。 怎么预防霉菌性阴道炎不复发 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各种小痛小病都是非常好的防治效果,霉菌性阴道炎也是一样。 少食高糖食物:阴道糖原含量和酸度偏高,容易被霉菌侵害,平时要少吃糖分过高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酸奶,有利于平衡阴道的酸碱度。 合理穿衣:不穿化纤内裤,穿棉质内裤,少穿过于紧身的裤子,保证阴部的透气性。 不要滥用抗生素: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破坏阴道内细菌的制约关系,念珠菌过分滋生,进而引发疾病。清洗阴部:在没特殊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消毒洗剂、药物洗剂等,每天用温水清洁外阴,不要清洗阴道。 内裤要单独清洗:每天换洗内裤,且要单独清洗,使用专用的盆子,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洗好的要在阳光下晒干,至少要在通风处晾晒。 合理使用卫生护垫:不要经常使用卫生护垫,因为材质的透气性比较差,使用时要注意更换频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厕所之前,就要将手清洗干净,不要使用那些粗制滥造的卫生纸,擦拭时应由前向后的方向擦拭,避免肛门周围的细菌感染外阴,使用公共厕所时尽量避免坐式马桶,不在消毒不严的泳池内游泳。 停止使用避孕药:如果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应该停止继续使用避孕药,改用其他的避孕方法。

  • 肌阵挛是一种症状,是突然、快速、短暂、闪电样的肌肉收缩或放松,一般多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它可以是皮层型、皮层下、脊髓型,可以是癫痫性也可以是非癫痫性,可以是正性也可是负性,可以是病理性也可以是生理性的。 睡眠抽动 睡眠抽动,又叫入睡后抽动、睡前抽动或睡前肌阵挛。睡眠抽动是一种正常现象,仅发生在睡眠中,临床表现主要是身体抽动,下肢抽动多于上肢,可能伴有尖叫、瞬间感觉异常,或幻视、做梦,可能突然间做梦过程中有跌落感、肢体突然抖动。 睡眠抽动的频率、强度因人而异,成人较多见,在疲劳、压力大、睡眠剥夺时,睡眠抽动发生频率较高。此外,喝过多咖啡、可乐,吃过多巧克力等兴奋性物质,睡眠抽动发生次数也会较多。所以,平常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对于防止睡眠抽动很重要。 睡眠肌阵挛 睡眠肌阵挛是在人体睡眠时大脑控制功能低下,脊髓释放,造成头部、颈部、四肢等部位一块肌肉或肌肉群,突然出现痉挛,马上又会终止的现象。通常在睡眠初期时出现,具体原因如下:生理情况:比如疲劳、紧张过度;病理情况:比如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情况,也会有肌阵挛发生。此外癫痫发作,大脑细胞病变造成放电现象,出现肌阵挛,即癫痫发作的表现。 负性肌阵挛 一般很少把肌阵挛和正负性联系起来,但是负性肌阵挛是确实存在的。肌阵挛是指某一块或某一组肌肉突然、快速、闪电样的不自主收缩,因为肌肉的收缩是主动的,所以称正性。但是,通过多导生理描记可证实负性肌阵挛的存在,它是指肌肉收缩突然的中断,表面 EMG 可显示肌电活动突然的停止。它可以来源与皮层,皮层下,小脑或脊髓,可以是癫痫性的可以是非癫痫性的。有时又称负性肌阵挛为扑翼样震颤,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局部肌张力的短暂丧失,上肢更明显,频繁的上肢下垂。非癫痫性的是皮层下的,多见于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中,如肝性脑病。 其他相关情况 新冠治疗时大量应用莫西沙星后,老年人可见负性肌阵挛,其他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癫痫,精神症状,幻觉、兴奋、躁狂、胡言乱语,重症肌无力也不少见。 临床也治疗过腭肌阵挛患者,这是一种持续的,节律性的软腭抽动运动,腭肌阵挛。继发腭肌阵挛常发生在涉及格-莫三角(Guillain-Mollaret,由中脑红核-延髓橄榄核-对侧小脑齿状核构成)的脑干或小脑病变,特点的腭帆提肌收缩。通常继发于卒中,神经退变疾病,感染,脱髓鞘,及肿瘤。原发腭肌阵挛没有(格-莫三角)结构病变,特点是腭帆张肌收缩,耳中常听到重复性滴答声及耳鸣。

  • 中国疾控中心昨日(14日)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国家疾控局今天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专家介绍,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 ,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检测的证明,预防控制主要是采取健康教育宣传干预,加强重点人员出入境人员医疗机构的监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 专家:猴痘重症率低 多数可痊愈 有公众担心猴痘感染后出现的疱疹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国家疾控局邀请的专家表示,目前从全球来看,总体上重症率低,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传染病,它的病毒叫猴痘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和以前的天花病毒、牛痘病毒、制作天花疫苗的痘苗病毒都是同一个属,它引起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这些皮疹疱疹有可能会痒痛。如果我们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以后,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从2022年5月份开始以来的全球的猴痘病例,发现他的重症率死亡率还是非常低的,目前来看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左右,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左右。猴痘病例绝大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他的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在(猴痘)一阳之后他会获得一个持久的免疫力,通常是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避免与猴痘样密切症状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猴痘感染?戴口罩有用吗?专家对公众做出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 施国庆:猴痘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者黏膜以及病例的污染物,猴痘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需要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不要与猴痘样症状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要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首先是尽量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另外我们如果是说像医护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的时候,还是要戴上口罩。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霉菌性阴道炎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了,针对于不同霉菌性阴道炎人群治疗不同,发现霉菌性阴道炎症状,及时治疗成了大家一贯的做法,但是为了达到更多的效果,霉菌性阴道炎有怎么样的危害性? 霉菌性阴道炎的危害 1、造成不孕症 我们知道,阴道在正常情况下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菌群比较平衡,酸碱度比较均衡。这种适宜精子暂时存留、通过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这种环境被破坏,就容易发生不孕。如果患了霉菌性阴道炎,阴道的酸碱度的改变会使精子的活动力受到抑制,且炎性细胞可吞噬精子,并使精子活动力减弱,白色念珠菌有凝集精子的作用,以及炎症发生时的性交痛和性欲减退等,均可影响怀孕。此种不孕经积极治疗后可很快恢复正常。但霉菌性阴道炎导致的不孕是暂时性的,疾病治愈后仍可受孕。 2、影响胎儿发育 孕妇患病后,极少数人阴道中的念珠菌能经宫颈上行,穿透胎膜感染胎儿,引起早产。另外,当胎儿经母亲阴道分娩时,也可能被念珠菌感染,多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如通常所说的鹅口疮就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有些婴儿还可能出现肛门周围念珠菌性皮炎。由此可见,为了避免感染胎儿,孕妇患霉菌性阴道炎后应积极治疗。 3、引起其他严重妇科疾病 若霉菌性阴道炎长期不治疗的话,易造成炎症上行,引起宫颈炎和宫颈糜烂,如果病原体进入宫腔,则会引起输卵管卵巢炎症、盆腔炎等,最后影响怀孕。 为什么霉菌性阴道炎容易复发 长期使用抗生素,抑制乳杆菌生长,破坏了阴道生态环境,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的繁殖。 平时喜欢经常穿紧身化纤内裤,容易使会阴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从而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的滋长。 直接接触公共场所的坐便器、浴缸等都容易感染霉菌,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孕妇及糖尿病患者,阴道组织内的糖原会相对增加,酸度增高,也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 因某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这类人群也容易复发。 不正确地长期使用各种阴道洗液或栓剂。 怎么预防霉菌性阴道炎不复发 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各种小痛小病都是非常好的防治效果,霉菌性阴道炎也是一样。 少食高糖食物:阴道糖原含量和酸度偏高,容易被霉菌侵害,平时要少吃糖分过高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酸奶,有利于平衡阴道的酸碱度。 合理穿衣:不穿化纤内裤,穿棉质内裤,少穿过于紧身的裤子,保证阴部的透气性。 不要滥用抗生素: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破坏阴道内细菌的制约关系,念珠菌过分滋生,进而引发疾病。清洗阴部:在没特殊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消毒洗剂、药物洗剂等,每天用温水清洁外阴,不要清洗阴道。 内裤要单独清洗:每天换洗内裤,且要单独清洗,使用专用的盆子,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洗好的要在阳光下晒干,至少要在通风处晾晒。 合理使用卫生护垫:不要经常使用卫生护垫,因为材质的透气性比较差,使用时要注意更换频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厕所之前,就要将手清洗干净,不要使用那些粗制滥造的卫生纸,擦拭时应由前向后的方向擦拭,避免肛门周围的细菌感染外阴,使用公共厕所时尽量避免坐式马桶,不在消毒不严的泳池内游泳。 停止使用避孕药:如果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应该停止继续使用避孕药,改用其他的避孕方法。

  • 肌阵挛是一种症状,是突然、快速、短暂、闪电样的肌肉收缩或放松,一般多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但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它可以是皮层型、皮层下、脊髓型,可以是癫痫性也可以是非癫痫性,可以是正性也可是负性,可以是病理性也可以是生理性的。 睡眠抽动 睡眠抽动,又叫入睡后抽动、睡前抽动或睡前肌阵挛。睡眠抽动是一种正常现象,仅发生在睡眠中,临床表现主要是身体抽动,下肢抽动多于上肢,可能伴有尖叫、瞬间感觉异常,或幻视、做梦,可能突然间做梦过程中有跌落感、肢体突然抖动。 睡眠抽动的频率、强度因人而异,成人较多见,在疲劳、压力大、睡眠剥夺时,睡眠抽动发生频率较高。此外,喝过多咖啡、可乐,吃过多巧克力等兴奋性物质,睡眠抽动发生次数也会较多。所以,平常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对于防止睡眠抽动很重要。 睡眠肌阵挛 睡眠肌阵挛是在人体睡眠时大脑控制功能低下,脊髓释放,造成头部、颈部、四肢等部位一块肌肉或肌肉群,突然出现痉挛,马上又会终止的现象。通常在睡眠初期时出现,具体原因如下:生理情况:比如疲劳、紧张过度;病理情况:比如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情况,也会有肌阵挛发生。此外癫痫发作,大脑细胞病变造成放电现象,出现肌阵挛,即癫痫发作的表现。 负性肌阵挛 一般很少把肌阵挛和正负性联系起来,但是负性肌阵挛是确实存在的。肌阵挛是指某一块或某一组肌肉突然、快速、闪电样的不自主收缩,因为肌肉的收缩是主动的,所以称正性。但是,通过多导生理描记可证实负性肌阵挛的存在,它是指肌肉收缩突然的中断,表面 EMG 可显示肌电活动突然的停止。它可以来源与皮层,皮层下,小脑或脊髓,可以是癫痫性的可以是非癫痫性的。有时又称负性肌阵挛为扑翼样震颤,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局部肌张力的短暂丧失,上肢更明显,频繁的上肢下垂。非癫痫性的是皮层下的,多见于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中,如肝性脑病。 其他相关情况 新冠治疗时大量应用莫西沙星后,老年人可见负性肌阵挛,其他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癫痫,精神症状,幻觉、兴奋、躁狂、胡言乱语,重症肌无力也不少见。 临床也治疗过腭肌阵挛患者,这是一种持续的,节律性的软腭抽动运动,腭肌阵挛。继发腭肌阵挛常发生在涉及格-莫三角(Guillain-Mollaret,由中脑红核-延髓橄榄核-对侧小脑齿状核构成)的脑干或小脑病变,特点的腭帆提肌收缩。通常继发于卒中,神经退变疾病,感染,脱髓鞘,及肿瘤。原发腭肌阵挛没有(格-莫三角)结构病变,特点是腭帆张肌收缩,耳中常听到重复性滴答声及耳鸣。

  • 妇科炎症不可怕,及时治疗是关键,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妇科疾病的一些症状呢?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白带中发现端倪。 一、什么是正常的白带? 正常的白带应该是乳白色或无色透明状,略带腥味或无味。它是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腺体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混合而成,内含阴道上皮脱落细胞、白细胞和一些非致病性细菌。 1、蛋清样、拉丝的大量白带排卵期白带量会变多、透明呈蛋清样、拉丝,外阴常会有湿润感,内裤上也会有一些分泌物的痕迹。 2、白色发黄的粘稠白带排卵期过后就进入黄体期,白带分泌减少,开始变得粘稠,由于还混合了大量脱落细胞,所以颜色变白,甚至有些发黄。 3、其他白带表现孕期白带会增多;蜜月期,由于频繁的性冲动及性接触,也会导致白带增多;绝经后,白带分泌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二、白带异常的 5 大表现 1、黄色水样白带多发生在持续阴道出血后,阴道流出大量脓性恶臭白带,应首先考虑晚期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粘膜下肌瘤伴感染。阵发性排出者应注意有输卵管癌的可能。 2、脓性白带色黄或黄绿,粘稠或呈泡沫状,有臭味,大多为阴道炎症所致,其中以滴虫性阴道炎最为常见,多有外阴搔痒。亦可见于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宫膜积液或阴道内异物等情况。 3、乳酪状白带或豆腐糟样白带多为霉菌性阴道炎的典型现象,常伴有严重的外阴搔痒。 4、血性白带白带中混有血,应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但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粘膜下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尿道肉阜,老年性阴道炎等良性病变也可导致血性白带,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少量血。 5、排尿障碍伴白带增多典型淋菌感染症中白带与尿道分泌物一样为量增多,黄色脓性,呈现激烈的炎症反应状。衣原体引起的宫颈炎白带,粘性较低,并且白色浆液性宫颈分泌物增多。

  • 作者:Springstep   来源:周鹏心视野 人到中年,生活不易,但好在健康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者是指,符合以下标准任意一条:(1)单个危险因素显著升高,尤其是TC>8mmol/L(>310mg/dL)、LDL-C>4.9mmol/L(190mg/dL)或BP>_180/110mmHg(2)无其他主要危险因素的FH患者(3)无靶器官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10年或存在其他附加危险因素(4)中度CKD(eGFR 30-59mL/min/1.73m²)(5)10年致命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计算分数≥5但<10以上的缩略语:      TC: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H:家族性高胆固醇患者;CKD:慢性肾脏病;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对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者,指南推荐的LDL-C降幅和目标值如下:对于高危患者,推荐LDL-C需要较基线降低≥50,以及LDL-C目标值为<1.8mmol/L(<70mg/dL),即在他汀或他汀基础上,把“坏”胆固醇LDL-C的幅度降低50或以上,并且其水平应在1.8mmol/L(即70mg/dL)以下,俗称5018。点评:      这类人群,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就比较高。当代医学科学水平,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长期带残疾生存,不如正确加强防控,好好享受生活,把未来心血管疾病事件最大程度上推迟,做到无疾而终。周鹏 ,男,临床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留美博士后、研究员,北京明德国际医院内科主任。周鹏医生是《全科艺苑》编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肺复苏学组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慢病防控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警示药品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协会会员,美国生理学会会员,美国心脏骤停基金会义务教员,美国科研协会会员,国际心电学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和欧洲心脏协会官方杂志Cardiovascular Research等国际专业期刊的论文评阅人,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JCDR)总编辑、美国华裔心脏协会(CNAHA)学术/教育委员会主席(2012-2018)、公共健康教育部部长(2018-)。从2007年以来,49篇科研摘要被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接受并已发表在美国的《循环》杂志增刊上。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李姣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李姣
李姣
主治医师

已认证

辽阳市中心医院 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