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暂无
暂无
呼吸内科患友问诊
  • 丁香医生问诊|我是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张玲军医生,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你好去医院看看吧皮肤科不客气

    总交流次数

    12

    医生回复次数

    5
    患者:

    女 24岁

  • 小肚隐疼有二十来天了,小肚隐疼有二十来天了|你好肚子疼和吃饭有关吗大便怎样肚子哪个部位呢左中右?像你这样36岁,下腹部疼痛,还是考虑肠道问题建议做个肠镜看看有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熬夜,喝酒,不良饮食习惯都可以导致是的做肠镜检查,排查一下下腹部主要

    总交流次数

    28

    医生回复次数

    16
    患者:

    男 36岁

  • 我吃饭基本只吃肉,蔬菜只吃土豆,西红柿,其他蔬菜水果基本不吃,口腔溃疡反反复复,想问问吃点什么***|您好复发性溃疡可以吃点复合维生素B族和****建议您在饮食上尽量清淡、避免烟酒、少食辛辣食物、规律饮食、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平时可以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自身免疫力。可以减少复发性可

    总交流次数

    11

    医生回复次数

    5
    患者:

    女 23岁

展开更多

呼吸内科科普文章
  • 检查乙肝一般用查“两对半”,也叫乙肝五项, 包括 乙肝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抗-HBS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抗-HBe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表示) 。 如果第1、3、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乙肝大三阳;第1、4、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乙肝小三阳;如果五项均为阴性表明没有感染乙肝也没有抗体产生,如果第2项阳性其他阴性表明体内有乙肝抗体,一般不用担心感染乙肝,这也是一般打完乙肝疫苗的两对半结果。 如果是大三阳或小三阳,再检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正常(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主要是谷丙转氨酶正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则称为乙肝患者,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注意规律饮食作息等即可,大部分广告说可乙肝转阴都是骗人的。 乙肝患者必须要治疗,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影响求学就业(特殊行业除外,如食品行业,幼教行业等)的,一般就业体检是不允许检查两对半的,但会检查肝功能,所以乙肝患者是过不了就业体检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要注意休息和早睡,这点我做的不好,每次熬夜或者不休息注意都会感觉肝区不舒服,平时没啥事,运动,饮食啥的不受影响。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作者:六滴滴,第十一诊室

  • 检查乙肝一般用查“两对半”,也叫乙肝五项, 包括 乙肝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抗-HBS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抗-HBe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表示) 。 如果第1、3、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乙肝大三阳;第1、4、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乙肝小三阳;如果五项均为阴性表明没有感染乙肝也没有抗体产生,如果第2项阳性其他阴性表明体内有乙肝抗体,一般不用担心感染乙肝,这也是一般打完乙肝疫苗的两对半结果。 如果是大三阳或小三阳,再检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正常(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主要是谷丙转氨酶正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则称为乙肝患者,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注意规律饮食作息等即可,大部分广告说可乙肝转阴都是骗人的。 乙肝患者必须要治疗,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影响求学就业(特殊行业除外,如食品行业,幼教行业等)的,一般就业体检是不允许检查两对半的,但会检查肝功能,所以乙肝患者是过不了就业体检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要注意休息和早睡,这点我做的不好,每次熬夜或者不休息注意都会感觉肝区不舒服,平时没啥事,运动,饮食啥的不受影响。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早泄和阳痿是一种病吗?是常见的男性病,但早泄和阳痿是不同的两种疾病。因为早泄是从射精的快慢来定的,而阳痿是从勃起的硬度来看的。大家要区分清楚这两种情况,这很重要的。因为这两种病的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 怎样理解射精控制力对早泄的影响?如果你是一个正常男性,你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射精控制力,可以随时决定自己的射精时间,想要3分钟就3分钟,想要5分钟就是5分钟。但对于早泄患者来说,他的意志力是无法控制自身射精的,因此,有人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改善早泄,降低龟头的刺激和敏感度,期望达到延时的效果。 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会降低性快感吗?手淫是造成早泄的原因吗?因为性生活是两个人的事情,双方只有在很投入的时候才会有满足的性生活。至于手淫,因为长时间的手淫都是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中进行的,希望是越快越好,赶紧射精。这样长时间就会脑中会形成一个兴奋点,只要一过性生活,脑子里面就会催促它快点快点,赶快射精。那么,这个人以后出现早泄的机率就会比较大。即便你把这个手淫的习惯戒掉了,但是兴奋点的消除、刺激的减弱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比那些没有长时间手淫的病人要消除得慢,治疗效果也要差一些。 西医认为,早泄跟大脑神经有关,那么早泄的治疗可以通过神经方面的影响去实现吗?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五羟色胺,是一个神经递质,神经互相传递信息的中间需要这个东西。如果五羟色胺减少了,对神经的刺激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性生活。如果产生多了,它就会产生一些转移或者是抑制性的信号,这样抑制了你的性冲动,从而达到延长性生活的时间。 以前用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早泄,为什么现在放弃了?因为采用治疗抑郁症药物时,药的功能不是专一的,医生要多方面考虑。另外,采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药量相对较大,随着药量的增加,药的副作用同等增加,对于患者的损害会很大。 现在出现必利劲这种专门治疗早泄的药,对患者信心会有影响吗?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以前患者的时间可能是几十秒或者1分钟,但是服用必利劲后,早泄的情况可能大大改善了,信心自然也提高了。另外,我要强调几点:首先,早泄跟不良的性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第二,早泄并不可怕,一般情况下它并不影响生育所以不必过分害怕;第三,治疗早泄需要夫妻双方配合,要互相理解,这样有助于患者的治疗顺应性。虽然是小小的一个早泄,往小了说事关夫妻生活的和谐,往大了说关乎整个家庭甚至牵涉许多社会问题,因此,早泄的问题一定不能忽视。

  • 杨松,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肝病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我国16部肝病指南共识文件撰写。点击跟医生交流→ 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94110237171

  • 近期,流感患者挤爆三甲医院的新闻不断刷屏,占据朋友圈,引得人心惶惶。据北京疾控中心报道,全球每年约有 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9-65万例死亡。 今年这一数字比往年有所增加! 患病人数不断刷新纪录!What??这么多人!! 既然这么多人患流感,那到底要不要接种疫苗预防流感?? 别着急,听我娓娓道来………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中国常见的是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被中国卫计委纳入季节性流感的范畴。流感RNA病毒的复制过程不是完美的,像人一样也会犯错,每复制1万次会出错一次,所以会“漂移”和“转变”而发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 而流感季,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流感病毒监测的情况分南北半球给予推荐意见。但是病毒的类型和亚型这么多,而疫苗的种类有限, 怎么保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不出错呢??答案是:没办法保证!!! 事实上今年可以接种的疫苗除了无法覆盖B型流感Yamagate系外,对其他流感仍有45左右的覆盖率,虽然没有达到每个人都有效,但是至少有一半的患者可以受益。 而且病毒每年的流行菌株会发生波动,今年流行的,近两年都不会流行了。 因此,疫苗接种仍然是首选且有效的预防方式! 最后, 什么样的人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以下婴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也应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一旦得了流感,建议立即咨询医生,以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肝脏的病变包括病毒性的乙肝、甲肝、丙肝,和非病毒性的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多种肝病。 百度一下会有很多文章煞有介事地解说肝脏不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其实大部分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根本不特异的,比如有的文章说,肝脏不好的时候会有指甲的变化,但是临床上没有医生会去用这个作为肝脏问题的参考指标。 还有的文章说的 肝掌、蜘蛛痣等,其实是肝硬化代偿期的症状,而肝病真正发展到确诊肝硬化的时候就已经不能认为是肝病的早期了 。 因为最常见的肝病是慢性乙型肝炎,所以做乙肝两对半、肝功能是必须的。如果你还喝酒,酗酒,那么是酒精性肝炎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你同时有乙肝,又酗酒,那你距离肝功能受损、肝硬化的日子就不远了。 体检,能让我们很早就发现问题。但这也不好,因为有时候一丁点的问题,普通人都会抓住不放,杞人忧天,睡不着觉。比如肝囊肿,肝囊肿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除非是巨大的肝囊肿,顶到肝包膜了。很多人体检做B超发现:咦,肝脏有囊肿哦,而且还不止一个,怎么办?就开始失眠了。其实,小的肝囊肿根本不需要治疗,但是医生可能没有更多时间告诉他,他回来搜搜百度,百度各种说法都有,有的甚至说肝囊肿会癌变,你说,他还能睡得好觉么? 不过肝脏病变确实危害比较大,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对于病毒性肝炎可以接种疫苗,其他的肝病,主要是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营养、不要摄入太多油脂、不要抽烟喝酒、不要熬夜、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给肝脏增加负担,比如一些护肝保健品其实不能随便乱吃。 本文由吴娟医生支持。 吴娟医生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协和医院学习进修和规培,现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专注研究和治疗各种肝病,她服务耐心细致,专业严谨,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保持着五星好评的记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吴祖骞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吴祖骞
吴祖骞
主任医师

已认证

通化市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