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脑血管病、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
暂无
神经内科患友问诊
  • 这是普通肠胃炎吗您好请问你有什么症状?多长时间大便一次?除了胃疼有没有胃胀反酸烧心,食欲怎么样?一星期能排便一次吗?排便费劲儿吗?你刚才发了点检查报告吧,你重新发一下我看一下,我现在看不到。我看看回肠

    总交流次数

    21

    医生回复次数

    13
    患者:

    女 21岁

  • 一喝水就尿多您好,我是泌尿外科医生,非常高兴可以帮到您,为了确保本次问诊顺利进行,请您始终保持在线,谢谢配合。为了更好地了解您的情况,我先收集一下病情信息,感谢您的配合。请问是否有以下症状?白天小便几

    总交流次数

    29

    医生回复次数

    18
    患者:

    男 31岁

  • 宝宝六个月+,六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添加米粉,是**的,因为一天拉三四次粑粑,所以刚吃完一罐,我就想着换你们*****试试。刚才第一次吃,放了150ml的温水,4勺米粉,吃完十分钟左右就吐了,是我冲调的问

    总交流次数

    31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女 0

  • 包皮过长说说你的情况怎么样包皮过长。

    总交流次数

    2

    医生回复次数

    1
    患者:

    男 18岁

  • 鸡眼买多少可以完全好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建议1-2贴因人而异奥1-2盒抱歉 打错字了嗯**会恢复的好的不客气奥请问您是否还有其他医药问题需要咨询

    总交流次数

    17

    医生回复次数

    11
    患者:

    女 0

  • 尿滴沥。早泄您好,我是泌尿外科医生,非常高兴可以帮到您,为了确保本次问诊顺利进行,请您始终保持在线,谢谢配合。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尿不尽对吧请问是否还有以下症状:○1尿频○2尿急○3

    总交流次数

    74

    医生回复次数

    42
    患者:

    男 30岁

  • 血糖高拇指脚趾发麻你好,我是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中级医师,***,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血糖高多长时间了?有10年了吗?你这种情况预防和早期诊断是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造成严重后悔的基本措施。

    总交流次数

    16

    医生回复次数

    10
    患者:

    男 33岁

  • 腺样体肥大流鼻涕有痰怎么办孩子打呼噜?那为啥说他腺样体肥大?确定腺样体肥大?都三年了!也不打呼噜孩子的情况考虑鼻窦炎买个洗鼻器冲洗****150ml加1支*******冲洗不是你说的那种,没太大的效果

    总交流次数

    46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男 10岁

  • 腿磕破了,用什么药? 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你好什么时候发生的碘伏消毒消毒,一天三次,再用点***********涂一涂促进表皮生长是的不用谢

    总交流次数

    11

    医生回复次数

    6
    患者:

    男 13岁

  • 脚脖子,小腿腕,手上起红疹您好,我是京东互联网医院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 什么情况?是否有其他疾病? 近期有没有什么用药史, 或药物过敏史? 请说

    总交流次数

    39

    医生回复次数

    17
    患者:

    男 1岁11个月

展开更多

神经内科科普文章
  • "我虽然血糖高,但没哪里不舒服,为什么要治疗?"在了解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之前,很多人这样想,也会这样去做。这就是对糖尿病的无知,70的糖尿病患者患并发症就是被这句话给害的。4年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四期在门诊遇到这样一个32岁的小伙子,身高1米8左右,不瘦,也不胖。他推门进入诊室的时候,还拉着行李箱,看上去健健康康的,随时准备出差。问诊得知:小伙子确诊糖尿病4年,肌酐260umol/L,肾病四期,腿上水肿得厉害。患病4年,病情为何如此严重呢?原来,4年前小伙子体检发现高血糖,后来检查确诊了糖尿病。当时身体没有哪里不舒服,也没有重视治疗,依然生活不规律,经常出差,血糖控制得非常差。没想到,仅仅4年,糖尿病肾病就已经四期。糖尿病肾病四期是什么概念?肾脏疾病分五期,四期以后疾病很难逆转,会继续恶化进展,最终的结局就是肾衰竭。临床也有通过综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治疗,将这个过程减缓、甚至停止。但是这个小伙子工作强度太大,影响了饮食和运动处方的执行,只能药物控制,预后并不乐观。高血糖不筛查,会有什么后果单纯高血糖情况下,如果没有并发症情况,身体跟正常人一样,不会有哪不舒服。人们常常会忽视高血糖,不去控制和干预,也不重视。这也是糖尿病早期漏诊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等到出现了并发症,才查出血糖问题。对于糖尿病肾病来说,很多人出现了尿中大量泡沫、下肢水肿的情况,才去肾内科就诊,这时候通常都是肾病4-5期了。糖尿病为什么危害这么大?很多人听着糖尿病,不像失明、肾衰竭、截肢……听着可怕。但实际上,长期高血糖,血糖不受控制不达标,5-10年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将发生病变,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都会严重影响生活治疗,甚至致残、致死。而糖尿病并发症,基本上都不可逆,会给生活和家庭带来很大的麻烦和经济负担。如何正确对待高血糖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应该遵循"五驾马车"的原则:1. 均衡饮食定时定量进餐,保持食物多样化,均衡膳食,同时进行总热量控制。注意限盐、限酒、戒烟、少食多餐。2. 适宜运动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在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长度上量力而行,循序渐进。3. 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用药,平稳降糖。不能私自调整药物,以免出现低血糖等问题。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血糖、血压、血脂均要治疗,且要达标。4.监测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和病情变化。不同年龄和病情的人目标不同。就医时,一定要带上自己日常的血糖记录。5.学习糖尿病知识多学习糖尿病知识,科学地自我管理血糖;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6.并发症筛查不能省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去做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检查,对于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免受其害。对待高血糖,一定要重视!等到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后悔已经晚了。糖尿病不可怕,关键是预防并发症点击下图咨询详情

  • “很多姑娘来找我,说宫颈检查出问题了,糜烂了,看网上说的很吓人,问我怎么治。就诊确认后,我告诉她目前没事情,不用治疗。她会担心地反复问来问去,至少要解释半天,可最后她还是表示半信半疑。有的还很生气,去换别的医生治疗去了。什么物理疗法啊、冷光啊......有的连我听都没听过,看着她们折腾来折腾去,真是为她们捏把冷汗,又很心疼。” 这是一位妇科专家的心里话。 宫颈糜烂,折腾中国女性天长日久,可它其实真的不是一种病,为何大家还在治呢?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宫颈就像一个甜甜圈 宫颈又叫子宫颈,长2.5~3cm,有点像圆锥体,上端与子宫相连,下端深入阴道。正常的宫颈看上去就像一个甜甜圈,光滑而有弹性。 宫颈其实就相当于子宫的“小门”,它替子宫挡住了由阴道侵入的细菌,同时在女性生殖和生育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子通过的第一关就是宫颈,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分泌的粘液会变成无色透明的蛋清样粘液,有利于精子穿过,助力精子第一关。 女性怀孕后,子宫会不断增大,宫颈仍会保持关闭状态,保证胎儿安全生长,直至足月。分娩期时,宫颈就会逐渐柔软,开始扩张开大口,成为胎儿出生的必经之路。 宫颈糜烂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体征表现 宫颈糜烂一直以来困扰很多中国女性,这里要认真的告诉大家,2008年出版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名词,并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来取代。换个名字是不是舒坦多了?宫颈糜烂是什么,它是一种体征表现。做一个简单的类比。比方说阴道流血,如果是每个月都有的阴道流血,那是月经,是一种生理表现,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阴道流血都不用治疗,因为还有一些疾病,是以阴道流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发生阴道流血,不是马上治疗,而是先查清原因,针对疾病进行治疗。所以,宫颈糜烂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体征表现,大部分人都是生理性的。育龄妇女因为受雌激素影响,常常会产生“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有些疾病,是以宫颈糜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比如宫颈炎甚至宫颈癌。因此,要治疗的不是宫颈糜烂,而是以宫颈糜烂为表现的相应疾病。常见的宫颈疾病包括宫颈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等。其中宫颈癌是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 如果说不是病,那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有的姑娘会问,为什么我在妇科体检或门诊的时候,医生还是会郑重地说一声宫颈糜烂呢?一方面可能是惯性这么说,另一方面,宫颈区域如果有了炎症,还是要做进一步检查,因为这个区域的确是宫颈癌的重灾区。 当宫颈糜烂已经表现出来,应该先检查宫颈有没有疾病,如果只是宫颈糜烂,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疾病,那就要做进一步检查,因为疾病不可能只有一种表现,还可能伴随其他情况。比如宫颈炎症,应该还有炎症表现,有相应症状,宫颈病原学检查应该是阳性;而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学检查应该有阳性发现。 本来不是病,为何大家还在治? 目前有很多宫颈糜烂的不规范治疗,这个所谓的“病”已经成为现在过度医疗的重灾区。原因有以下几个: 1、市场需求由于大批姑娘认为需要治疗,市场有需求,而且需求量很大,部分医院因此开设了关于“宫颈糜烂”的一系列检查和治疗。 2、道德绑架有个大学女生检查出“宫颈糜烂”,无意被同学看到,自此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糜糜”,让她大学期间一直抬不起头,很痛苦。由于“宫颈糜烂”这个名字听上去确实吓人,以及大众科普的不足,人们总会把这个病与“性生活不检点、滥交、放浪形骸......”等联系到一起,这种语言暴力和道德绑架,把姑娘们害苦了。 3、未知恐惧因为对宫颈糜烂的不了解和恐惧,可能听人一说一吓,姑娘们心里如同过山车,害怕得要命,稀里糊涂就治了。 宫颈糜烂,可以预防 1、不过早性生活:年龄很小就开始性生活,性伴侣太多,次数太频繁,都可能导致宫颈糜烂。2、做好避孕:这样能减少病菌的入侵,避免意外受孕和人流,从而可以避免宫颈受到伤害。3、注意经期卫生:注重卫生,尤其是经期,阴部容易受细菌侵入,发生炎症,甚至引起宫颈糜烂。4、不要清洁过度:不要用那种浓度非常大的消毒液来冲洗阴道。5、男方也要注意卫生:因为一旦男方的生殖器把细菌带入到女方阴道里,也容易引起感染!6、日常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均衡饮食,不过食含糖高的食品。不滥用抗生素。7、定期检查:定期做妇科检查,密切地关注自身的情况。 最后,还有几点很重要: Q:宫颈糜烂=生活糜烂?A:“宫颈糜烂”跟性生活关系不大,跟雌激素水平有关。关于宫颈糜烂=生活糜烂的谣言,我只想吐槽,说这话的人是有多坏?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吧! Q:“宫颈糜烂”不需要治,重度也不用治吗?A:医生是通过宫颈口柱状上皮外翻的面积来判断一度、二度、三度,而这一切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如果不是其他宫颈疾病,一般不需要治。 Q:宫颈糜烂会影响生育吗?A:生理性的“宫颈糜烂”表现一般不会影响生育。袁萍主任是三甲医院妇科主任专家临床经验30余年,广受好评点击即可问诊

  • 李大爷75岁,打了10年的基础胰岛素,让我给停了,半年下来,不仅血糖控制的更好了,还减了30斤体重,以前他走路气喘吁吁,现在走几百米一点都不会喘。-1-为什么给他停用胰岛素首先,他是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联用,体内胰岛素水平容易升高,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体重不容易控制。其次,李大爷处于肥胖状态,身高172厘米,体重90千克,需要控制体重。第三,有低血糖现象。李大爷血糖控制很理想空腹都在6-7mmol/L,餐后也在8mmol/L以下,但经常会出现餐前的低血糖。这就是胰岛素和促泌剂联用的两个弊端:一是容易出现低血糖,二是体重很不容易控制。检查后我还发现,李大爷的肝肾功能都很好,完全可以停用胰岛素该换口服药。 李大爷停用胰岛素6个月后: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血糖6-7 mmol/L,这么标准的血糖却从来没有低血糖。他自述,没有了低血糖的困扰,也敢长时间出去走走路逛逛了,以前饭稍微吃的晚一点,胃就不舒服,很快满头大汗,低血糖,让他非常害怕——现在也没有了。像李大爷这个岁数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就完全可以了。饮食尽量丰富些,两餐中间可以常规少量吃些水果,吃水果的糖尿病患者比不吃水果的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要出来的晚。 -2-哪些人群适合停用胰岛素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或减少注射次数: 1 常年累月在用胰岛素治疗的肥胖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或者轻度异常,血糖控制差者。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的尽量停用胰岛素,无论年龄大小。 3 完全用预混胰岛素30治疗,经常出现餐后血糖不达标,追加胰岛素用量,从而出现餐前低血糖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可以改为口服药降糖药加基础胰岛素,或完全改为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 4 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下血糖控制即使达标,如果胰岛素用量不大,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 5 因肝肾功能轻度异常而选择注射胰岛素者,比如有些慢性乙肝或者丙肝患者,没有肝硬化肝功也很好或者轻度异常,完全有可供选择的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朋友们想想:是否您真的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可以重新调整方案,摆脱注射胰岛素的不便与低血糖的困扰? 通过这个案例,糖友们应该知道每日监测血糖的重要了吧,还要知道治疗方法完全因人而异,找到一个好医生,坚持治疗很重要↓点击链接,即可问诊:https://www.healthjd.com/teacher?id=195810257709

  • "我虽然血糖高,但没哪里不舒服,为什么要治疗?"在了解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之前,很多人这样想,也会这样去做。这就是对糖尿病的无知,70的糖尿病患者患并发症就是被这句话给害的。4年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四期在门诊遇到这样一个32岁的小伙子,身高1米8左右,不瘦,也不胖。他推门进入诊室的时候,还拉着行李箱,看上去健健康康的,随时准备出差。问诊得知:小伙子确诊糖尿病4年,肌酐260umol/L,肾病四期,腿上水肿得厉害。患病4年,病情为何如此严重呢?原来,4年前小伙子体检发现高血糖,后来检查确诊了糖尿病。当时身体没有哪里不舒服,也没有重视治疗,依然生活不规律,经常出差,血糖控制得非常差。没想到,仅仅4年,糖尿病肾病就已经四期。糖尿病肾病四期是什么概念?肾脏疾病分五期,四期以后疾病很难逆转,会继续恶化进展,最终的结局就是肾衰竭。临床也有通过综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治疗,将这个过程减缓、甚至停止。但是这个小伙子工作强度太大,影响了饮食和运动处方的执行,只能药物控制,预后并不乐观。高血糖不筛查,会有什么后果单纯高血糖情况下,如果没有并发症情况,身体跟正常人一样,不会有哪不舒服。人们常常会忽视高血糖,不去控制和干预,也不重视。这也是糖尿病早期漏诊的主要原因。很多人等到出现了并发症,才查出血糖问题。对于糖尿病肾病来说,很多人出现了尿中大量泡沫、下肢水肿的情况,才去肾内科就诊,这时候通常都是肾病4-5期了。糖尿病为什么危害这么大?很多人听着糖尿病,不像失明、肾衰竭、截肢……听着可怕。但实际上,长期高血糖,血糖不受控制不达标,5-10年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将发生病变,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都会严重影响生活治疗,甚至致残、致死。而糖尿病并发症,基本上都不可逆,会给生活和家庭带来很大的麻烦和经济负担。如何正确对待高血糖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应该遵循"五驾马车"的原则:1. 均衡饮食定时定量进餐,保持食物多样化,均衡膳食,同时进行总热量控制。注意限盐、限酒、戒烟、少食多餐。2. 适宜运动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在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长度上量力而行,循序渐进。3. 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用药,平稳降糖。不能私自调整药物,以免出现低血糖等问题。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血糖、血压、血脂均要治疗,且要达标。4.监测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和病情变化。不同年龄和病情的人目标不同。就医时,一定要带上自己日常的血糖记录。5.学习糖尿病知识多学习糖尿病知识,科学地自我管理血糖;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6.并发症筛查不能省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去做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检查,对于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免受其害。对待高血糖,一定要重视!等到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后悔已经晚了。糖尿病不可怕,关键是预防并发症点击下图咨询详情

  • “很多姑娘来找我,说宫颈检查出问题了,糜烂了,看网上说的很吓人,问我怎么治。就诊确认后,我告诉她目前没事情,不用治疗。她会担心地反复问来问去,至少要解释半天,可最后她还是表示半信半疑。有的还很生气,去换别的医生治疗去了。什么物理疗法啊、冷光啊......有的连我听都没听过,看着她们折腾来折腾去,真是为她们捏把冷汗,又很心疼。” 这是一位妇科专家的心里话。 宫颈糜烂,折腾中国女性天长日久,可它其实真的不是一种病,为何大家还在治呢?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宫颈就像一个甜甜圈 宫颈又叫子宫颈,长2.5~3cm,有点像圆锥体,上端与子宫相连,下端深入阴道。正常的宫颈看上去就像一个甜甜圈,光滑而有弹性。 宫颈其实就相当于子宫的“小门”,它替子宫挡住了由阴道侵入的细菌,同时在女性生殖和生育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子通过的第一关就是宫颈,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分泌的粘液会变成无色透明的蛋清样粘液,有利于精子穿过,助力精子第一关。 女性怀孕后,子宫会不断增大,宫颈仍会保持关闭状态,保证胎儿安全生长,直至足月。分娩期时,宫颈就会逐渐柔软,开始扩张开大口,成为胎儿出生的必经之路。 宫颈糜烂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体征表现 宫颈糜烂一直以来困扰很多中国女性,这里要认真的告诉大家,2008年出版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名词,并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来取代。换个名字是不是舒坦多了?宫颈糜烂是什么,它是一种体征表现。做一个简单的类比。比方说阴道流血,如果是每个月都有的阴道流血,那是月经,是一种生理表现,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阴道流血都不用治疗,因为还有一些疾病,是以阴道流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发生阴道流血,不是马上治疗,而是先查清原因,针对疾病进行治疗。所以,宫颈糜烂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体征表现,大部分人都是生理性的。育龄妇女因为受雌激素影响,常常会产生“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有些疾病,是以宫颈糜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比如宫颈炎甚至宫颈癌。因此,要治疗的不是宫颈糜烂,而是以宫颈糜烂为表现的相应疾病。常见的宫颈疾病包括宫颈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等。其中宫颈癌是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 如果说不是病,那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有的姑娘会问,为什么我在妇科体检或门诊的时候,医生还是会郑重地说一声宫颈糜烂呢?一方面可能是惯性这么说,另一方面,宫颈区域如果有了炎症,还是要做进一步检查,因为这个区域的确是宫颈癌的重灾区。 当宫颈糜烂已经表现出来,应该先检查宫颈有没有疾病,如果只是宫颈糜烂,不需要治疗;如果是疾病,那就要做进一步检查,因为疾病不可能只有一种表现,还可能伴随其他情况。比如宫颈炎症,应该还有炎症表现,有相应症状,宫颈病原学检查应该是阳性;而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学检查应该有阳性发现。 本来不是病,为何大家还在治? 目前有很多宫颈糜烂的不规范治疗,这个所谓的“病”已经成为现在过度医疗的重灾区。原因有以下几个: 1、市场需求由于大批姑娘认为需要治疗,市场有需求,而且需求量很大,部分医院因此开设了关于“宫颈糜烂”的一系列检查和治疗。 2、道德绑架有个大学女生检查出“宫颈糜烂”,无意被同学看到,自此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糜糜”,让她大学期间一直抬不起头,很痛苦。由于“宫颈糜烂”这个名字听上去确实吓人,以及大众科普的不足,人们总会把这个病与“性生活不检点、滥交、放浪形骸......”等联系到一起,这种语言暴力和道德绑架,把姑娘们害苦了。 3、未知恐惧因为对宫颈糜烂的不了解和恐惧,可能听人一说一吓,姑娘们心里如同过山车,害怕得要命,稀里糊涂就治了。 宫颈糜烂,可以预防 1、不过早性生活:年龄很小就开始性生活,性伴侣太多,次数太频繁,都可能导致宫颈糜烂。2、做好避孕:这样能减少病菌的入侵,避免意外受孕和人流,从而可以避免宫颈受到伤害。3、注意经期卫生:注重卫生,尤其是经期,阴部容易受细菌侵入,发生炎症,甚至引起宫颈糜烂。4、不要清洁过度:不要用那种浓度非常大的消毒液来冲洗阴道。5、男方也要注意卫生:因为一旦男方的生殖器把细菌带入到女方阴道里,也容易引起感染!6、日常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均衡饮食,不过食含糖高的食品。不滥用抗生素。7、定期检查:定期做妇科检查,密切地关注自身的情况。 最后,还有几点很重要: Q:宫颈糜烂=生活糜烂?A:“宫颈糜烂”跟性生活关系不大,跟雌激素水平有关。关于宫颈糜烂=生活糜烂的谣言,我只想吐槽,说这话的人是有多坏?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吧! Q:“宫颈糜烂”不需要治,重度也不用治吗?A:医生是通过宫颈口柱状上皮外翻的面积来判断一度、二度、三度,而这一切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如果不是其他宫颈疾病,一般不需要治。 Q:宫颈糜烂会影响生育吗?A:生理性的“宫颈糜烂”表现一般不会影响生育。袁萍主任是三甲医院妇科主任专家临床经验30余年,广受好评点击即可问诊

  • 李大爷75岁,打了10年的基础胰岛素,让我给停了,半年下来,不仅血糖控制的更好了,还减了30斤体重,以前他走路气喘吁吁,现在走几百米一点都不会喘。-1-为什么给他停用胰岛素首先,他是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联用,体内胰岛素水平容易升高,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体重不容易控制。其次,李大爷处于肥胖状态,身高172厘米,体重90千克,需要控制体重。第三,有低血糖现象。李大爷血糖控制很理想空腹都在6-7mmol/L,餐后也在8mmol/L以下,但经常会出现餐前的低血糖。这就是胰岛素和促泌剂联用的两个弊端:一是容易出现低血糖,二是体重很不容易控制。检查后我还发现,李大爷的肝肾功能都很好,完全可以停用胰岛素该换口服药。 李大爷停用胰岛素6个月后: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血糖6-7 mmol/L,这么标准的血糖却从来没有低血糖。他自述,没有了低血糖的困扰,也敢长时间出去走走路逛逛了,以前饭稍微吃的晚一点,胃就不舒服,很快满头大汗,低血糖,让他非常害怕——现在也没有了。像李大爷这个岁数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就完全可以了。饮食尽量丰富些,两餐中间可以常规少量吃些水果,吃水果的糖尿病患者比不吃水果的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要出来的晚。 -2-哪些人群适合停用胰岛素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或减少注射次数: 1 常年累月在用胰岛素治疗的肥胖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或者轻度异常,血糖控制差者。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的尽量停用胰岛素,无论年龄大小。 3 完全用预混胰岛素30治疗,经常出现餐后血糖不达标,追加胰岛素用量,从而出现餐前低血糖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可以改为口服药降糖药加基础胰岛素,或完全改为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 4 长效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下血糖控制即使达标,如果胰岛素用量不大,可以考虑停用胰岛素。 5 因肝肾功能轻度异常而选择注射胰岛素者,比如有些慢性乙肝或者丙肝患者,没有肝硬化肝功也很好或者轻度异常,完全有可供选择的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朋友们想想:是否您真的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可以重新调整方案,摆脱注射胰岛素的不便与低血糖的困扰? 通过这个案例,糖友们应该知道每日监测血糖的重要了吧,还要知道治疗方法完全因人而异,找到一个好医生,坚持治疗很重要↓点击链接,即可问诊:https://www.healthjd.com/teacher?id=195810257709

  •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在口腔黏膜门诊非常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通常由于发现口内粗糙不适、牙膏或者刺激性食物等出现疼痛不适,自己检查口内不适处可发现发白的条纹和斑片,更严重的出现口内大面积溃疡。这种疾病在中老年女性当中更易发病。扁平苔藓疾病容易迁延不愈,在身体情况不佳或情绪紧张的时候更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扁平苔藓不仅在口腔内可以发病,还可以发生于皮肤、指甲和毛发,容易发生在 四肢内侧,也可泛发全身。 扁平苔藓并不是“癣”,因此不会传染,但是它病因和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可能跟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①遗传与免疫:研究发现扁平苔藓病理机制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慢性炎症,有1.5~10.7的患者有家族史,也有发现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某些位点异常。 ②感染因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比如丙型肝炎病毒,其他少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体和白色念珠菌等。 ③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大部分是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或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神经疾病(奎尼丁、甲基多巴)的药物,以及中草药、动物源性药物等。 ④系统性疾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甲状腺疾病等),糖尿病、内分泌功能异常等。 ⑤口腔局部刺激因素:a)锐利的牙齿边缘、牙尖,过大的牙齿、阻生牙、废用牙;b)制作不良的修复体、金属牙、银汞合金充填体,假牙和义齿或其部件;c)牙结石等;d)辛辣刺激食物、香辛料、过硬过烫过粗糙食物、槟榔或烟草、白酒和酒精等。 ⑥情绪、睡眠和心理因素:不良生活事件(如患病、家庭变故、纠纷、亲朋好友去世等)、过度劳累、作息不规律、工作或生活压力,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 以上诸多因素可能导致扁平苔藓的发病、复发或者加重。因此,避免紧张和焦虑,进行体育锻炼或集体体育活动,正念冥想等,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生气、小心眼;规律作息,早睡早起;戒烟酒,避免过多食用刺激性食物(辣椒、生葱、生蒜、花椒等),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加强口腔卫生,去除口腔局部刺激因素,对控制扁平苔藓有很大帮助。 因为口腔扁平苔藓少数病例出现过恶变倾向,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列为口腔潜在恶性病变,但经过正确诊断、规律控制病损、按期复诊,口腔扁平苔藓绝大部分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同时注意控制以上6大风险因素,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 .口腔扁平苔藓诊疗指南(修订版).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57(2):115-121 2.朱学骏. “扁平苔藓”.百度健康医典 3.孙正.《得了扁平苔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新生儿肺炎在婴幼儿的身上一旦发现,家长就要赶紧的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清除吸入物,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二、加强护理和监护,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适宜的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抗生素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原则上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耐酶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2)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可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治疗3天,再改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3)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或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肠道杆菌肺炎可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氨苄西林(4)李斯特菌肺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在对新生儿的肺炎症状进行治疗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环境: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 ℃~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体位: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喂养:应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份,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吸氧: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唇周青紫者应立即吸氧。烦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给氧,每分钟给氧量1~2L。使用时,漏斗边沿距口鼻1cm左右,太远则浪费氧气、效果不好,太近则影响气体交换而加重呼吸困难。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要间歇吸氧。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李玉明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李玉明
李玉明
主任医师

已认证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