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专业方向:耳鼻喉,擅长疾病:耳鼻喉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对中耳炎、中外耳肿瘤的综合治疗,耳聋听觉重建与康复,侧颅底肿瘤如面神经瘤、听神经瘤的综合治疗及咽喉反流疾病有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耳外科学及人工耳蜗术后听觉发育。
暂无
耳鼻咽喉科患友问诊

展开更多

耳鼻咽喉科科普文章
  • 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外,适量运动也是使血糖达标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哪些类型的运动呢? 糖尿病患者更适合做有氧运动 除了降低血糖、消耗脂肪、控制体重外,适量运动还可以让人心情愉快,这对糖尿病患者增强抵抗力、减少心血管并发症也是很有好处的。此外,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来说,适当运动还可以加强骨骼的坚韧性,因为很多老人都存在骨质疏松问题。 从运动方式来看,运动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糖尿病患者比较适合做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运动方式,运动后人感觉精力充沛。这类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都比较适合。 一般来说,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速度不要太快)、慢跑、爬楼梯、舞蹈以及一些不太剧烈的体操,都是有氧运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及心脏健康等情况,来确定究竟哪种运动比较合适。 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糖尿病人可以开展太极拳、慢跑、广场舞、快步走这样的有氧运动。练哑铃、肌力训练带等抗阻运动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提高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有些人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抗阻运动后发现体重没有下降就觉得没有用,其实是体内的一部分肥肉转化成了肌肉,重量没变,质量提升了,健美的身体对降糖是大有帮助的。 糖友运动有什么注意?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太热和太冷的天气运动,要养成每天睡前及运动后检查双脚的习惯,看看足下有无受伤、破皮或长水泡。外出运动应携带识别卡,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缺血性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时,更应避免慢跑、球类、跳跃、有氧舞蹈等高冲击力的剧烈运动,以免病情恶化。运动降糖 3。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要有充分准备,随身携带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运动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防范及足部的保护。为了避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一般在餐后 1—2 小时运动较佳;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宜避免在胰岛素作用巅峰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喝酒,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一旦运动期间出现低血糖现象,就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糖分或食物。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当血糖超过 250 毫克/分升时,运动后血糖反而有增高的可能,因此要注意节制运动。 糖友运动后如何补食补水? 运动补食可根据运动量、运动时间,在运动前、中、后适量摄取一些碳水化合物,如饼干等。也可在运动前饮用一些作用较持久的牛乳类;运动中出现低血糖可饮用糖水、水果汁;对于屡发运动后低血糖的,经医生研究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1、激烈运功 如篮球、快速游泳、快速骑自行车等,运动后血糖低于 4.44mmol/L 的,可在运动前摄入碳水化合物 50 克,如运动时间长,也可摄取含蛋白、脂肪的食物;血糖在 4.44~9.99mmol/L 之间,可补充碳水化合物 25~50 克(可根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调整);血糖在 9.99mmol/L 以上时,不宜补食。如果检查出运动后尿中出现酮体,则应停止运动,至恢复为止。 2、中等强度运动 如网球、慢跑、缓慢游泳、缓慢骑自行车等,血糖低于 4.44mmol/L,运动前可补碳水化合物 25~35 克,运动后,每 30 分钟再补 10~15 克;血糖 在 4.44~9.99mmol/L 之间,运动过程中,每 30 分钟补食 10~15 克;如高于 9.99mmol/L,可在运动前摄入碳水化合物 50 克。 3、轻度运动 步行 800 米,缓慢骑自行车在 30 分钟之内的,血糖低于 4.44mmol/L,运动后每 60 分钟补碳水化合物 10~15 克;血糖在 4.44~5.55mmol/L 之间,必要时运动前摄取碳水化合物 10~15 克;如果血糖超过 5.55mmol/L,则不必补食。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累计时间较长的低强度运动,帮助控制血糖;同时避免大强度的运动,防止血糖的大幅波动。如果出汗量较大,可补充低糖或无糖的饮料,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引发的损害。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健身大军,热情是好事,但是如果连有氧运动、无氧运动都分不清,对健身存在各种错误认识,盲目锻炼,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常见的健身误区,你是不是也有呢? 误区一 想瘦哪里就勤练哪里 “很多女孩健身,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不是想快点减肚子,就是想快点减大腿或胳膊。” 急于减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练哪儿就可以瘦哪儿的想法比较片面。无论是身体训练还是运动减脂,脂肪是整体代谢的,并不是今天练腹肌,肚子就会变小;明天练胸肌,胸就会变大。 人体内的脂肪是全身分布的,不论是增脂还是减脂,脂肪都是按一定比例全身增加或消耗的,并不存在练哪瘦哪的情况。 曾有试验证明,无论是连续6周只做卷腹训练还是只做单腿蹬踏的力量训练,脂肪的减少都是全身性的,并没有只瘦肚子或者只有一条腿的脂肪变少。因为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运动量达到一定程度而需要脂肪来提供能量时,是无法做到“就地取材”的,只是通过力量训练加强某个部位的肌肉,让它看上去更加紧致一点。 “减脂减全身,增肌增局部”。因此,瘦下来时究竟是先瘦了肚子还是先瘦了脸,很难说清楚。 误区二 有氧运动30分钟才开始消耗脂肪 很多人认为,有氧运动一定要坚持到30分钟以上,不然就达不到消耗脂肪的目的。 事实上,研究显示,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几乎不会动员到皮下脂肪,但会消耗血液中游离的脂肪,20分钟后开始动员非游离的脂肪组织。而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脂肪分解供能的比例逐渐升高,从有氧40分钟左右开始,脂肪成为供能的主要物质。但这并不能说明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对于脂肪消耗是无效的。况且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大物质在人体中是会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即使你的运动时间不到20分钟也是能消耗脂肪的。 “30分钟”的时间节点是片面的。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做工的肌肉群越多,训练的效果会越好。比如,在跑步机上,如果调动全身的肌肉群快走,尽管只有10分钟,但代谢的热量并不亚于肌肉群没有收紧的情况下跑30分钟的效果。 当然有氧训练一般建议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但是,前提条件是让身体的所有肌肉尽量多地参与到训练当中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三 肌肉酸痛,锻炼效果才好 无论是资深健身人士,还是健身小白,都可能有过这样的困惑:运动之后,第二天没有什么感觉,肌肉也没有酸痛感,这是不是表示锻炼没有到位呢? 锻炼后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通常是在运动结束24小时后出现,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 DOMS往往是在刚开始进行新的训练或突然做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产生的。实验和研究显示,人的身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几次训练后,就会慢慢习惯,不再酸疼,但这并不代表训练效果变差了,只是你的身体渐渐熟悉了新的训练动作和强度了。所以,运动后肌肉酸疼的程度,并不是训练效果好坏的指标。 造成肌肉酸痛的原因有很多,不经常锻炼、提高锻炼强度、在停止锻炼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锻炼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肌肉酸痛。锻炼时需要把握强度,循序渐进加强。 另外,偶发的肌肉酸痛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身体的哪一个部位缺乏运动,从而加强相应部位的锻炼、减少肌肉酸痛。 误区四 肌肉越多越健康 有的男性倾向于把自己练得异常壮硕,认为肌肉越多人就越健康。 事实上,人的正常匹配是骨骼加脂肪和肌肉,肌肉占的比重会大一些。普通人的肌肉比重在30—40,像C罗这种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在50左右,而职业竞技健美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可能会更高一些。肌肉越多基础代谢率越高,对身体来讲是好的。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高基础代谢率状态下,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 如果想通过锻炼使身体更加健康,可以应用全美运动医学会出版的《体适能手册》的概念“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指心脏、血管、肺和肌肉能顺利执行日常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能以最低的疲劳与不适,来应付偶发事件的挑战。 而健康体适能包括以下4个要素: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韧性以及身体组成。肌肉适能只是体适能的一部分。要达到良好的体适能还需要其他身体功能的锻炼,而不仅仅是练成肌肉男。 误区五 出汗多,脂肪消耗就多 “汗水是脂肪在哭泣”,这句话虽然很励志很热血,但是流汗多少跟减脂效果并不存在正比关系。设想一下,夏天温度高时,在太阳下即便不运动也会出汗,那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脂肪在燃烧呢? 可见,运动会流汗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量增多,人体为了不让体温过高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降温。这与脂肪的燃烧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同样的运动强度,流汗多少并不左右你的脂肪消耗量。 而且运动大量排汗导致的体重下降,减掉的主要成分是水而不是脂肪。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时尽量不要出太多的汗,出汗太多又不能及时补充体液时,不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还会引发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导致中暑,甚至有生命危险。为此,专业人士建议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不同人锻炼有不同的目的如果希望通过运动解决颈肩腰腿疼痛等问题咨询专家,获得个性化意见立即点击下图,限时优惠

  • 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子在体检中被查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多囊样变化”。然后去网上搜索,多囊卵巢到底是什么回事?有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办?但在网络信息中,甚至是一些医生问答网站中,由于医生专业范围、专业水平等原因,会有一些比较局限、片面的观点和结论,让女孩子们越看越焦虑。下面我就我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一些错误论断,进行一个辟谣。 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一定要吃达英-35达英-35的作用是抗雄激素,并能控制月经周期。如果单纯雄激素升高,但月经周期正常、没有生育问题,可以暂时不用达英-35。如果有高雄激素的症状,不管合并或不合并月经问题,都可以吃达英-35。如果要求生育,在促排卵之前有高雄或卵泡过多,可以用达英-35将升高的雄激素或LH降至正常再促排卵。 2 多囊卵巢综合征要怀孕不一定要促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可能不排卵,有可能稀发排卵,也有可能正常排卵。有正常排卵的可以自然妊娠,不需要促排卵;稀发排卵的也有可能自然妊娠,只是机会较少,如果怀不上也可以促排卵;不排卵想要怀孕的才要促排卵。 3 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后不一定会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往往合并有一些内分泌问题,比如:雄激素升高、泌乳素升高、胰岛素抵抗和甲状腺功能不正常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怀孕后有可能引起流产和胚胎停育。如果没有问题,或者在调整解决这些不正常因素后再怀孕,将减少流产的几率。 4 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后不一定要保胎保胎不是一个明确的医学术语,在现代医学中类似的操作就是用雌激素、孕激素等相关药物去增加妊娠顺利的几率。如果是做试管婴儿,是需要黄体支持的。如果是自然怀孕,没必要进行所谓“保胎”操作。常有人说是孕酮低导致流产,所以常常要求补充孕激素。其实到底是孕酮低导致流产还是要流产导致孕酮低,是无法分清的。如果是前者,补充孕激素可能有效,如果是后者,补充再多孕激素也无效。因此,自然怀孕没有症状不需要保胎。如果有先兆流产或者有前次流产的病史,可以保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也是同样的情况。 总之,医学上没有那么多“一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点击下面医生名片即可咨询

  • 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外,适量运动也是使血糖达标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哪些类型的运动呢? 糖尿病患者更适合做有氧运动 除了降低血糖、消耗脂肪、控制体重外,适量运动还可以让人心情愉快,这对糖尿病患者增强抵抗力、减少心血管并发症也是很有好处的。此外,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来说,适当运动还可以加强骨骼的坚韧性,因为很多老人都存在骨质疏松问题。 从运动方式来看,运动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糖尿病患者比较适合做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运动方式,运动后人感觉精力充沛。这类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都比较适合。 一般来说,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速度不要太快)、慢跑、爬楼梯、舞蹈以及一些不太剧烈的体操,都是有氧运动。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及心脏健康等情况,来确定究竟哪种运动比较合适。 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糖尿病人可以开展太极拳、慢跑、广场舞、快步走这样的有氧运动。练哑铃、肌力训练带等抗阻运动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提高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有些人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抗阻运动后发现体重没有下降就觉得没有用,其实是体内的一部分肥肉转化成了肌肉,重量没变,质量提升了,健美的身体对降糖是大有帮助的。 糖友运动有什么注意?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太热和太冷的天气运动,要养成每天睡前及运动后检查双脚的习惯,看看足下有无受伤、破皮或长水泡。外出运动应携带识别卡,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缺血性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时,更应避免慢跑、球类、跳跃、有氧舞蹈等高冲击力的剧烈运动,以免病情恶化。运动降糖 3。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要有充分准备,随身携带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运动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防范及足部的保护。为了避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一般在餐后 1—2 小时运动较佳;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宜避免在胰岛素作用巅峰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喝酒,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一旦运动期间出现低血糖现象,就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糖分或食物。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当血糖超过 250 毫克/分升时,运动后血糖反而有增高的可能,因此要注意节制运动。 糖友运动后如何补食补水? 运动补食可根据运动量、运动时间,在运动前、中、后适量摄取一些碳水化合物,如饼干等。也可在运动前饮用一些作用较持久的牛乳类;运动中出现低血糖可饮用糖水、水果汁;对于屡发运动后低血糖的,经医生研究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1、激烈运功 如篮球、快速游泳、快速骑自行车等,运动后血糖低于 4.44mmol/L 的,可在运动前摄入碳水化合物 50 克,如运动时间长,也可摄取含蛋白、脂肪的食物;血糖在 4.44~9.99mmol/L 之间,可补充碳水化合物 25~50 克(可根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调整);血糖在 9.99mmol/L 以上时,不宜补食。如果检查出运动后尿中出现酮体,则应停止运动,至恢复为止。 2、中等强度运动 如网球、慢跑、缓慢游泳、缓慢骑自行车等,血糖低于 4.44mmol/L,运动前可补碳水化合物 25~35 克,运动后,每 30 分钟再补 10~15 克;血糖 在 4.44~9.99mmol/L 之间,运动过程中,每 30 分钟补食 10~15 克;如高于 9.99mmol/L,可在运动前摄入碳水化合物 50 克。 3、轻度运动 步行 800 米,缓慢骑自行车在 30 分钟之内的,血糖低于 4.44mmol/L,运动后每 60 分钟补碳水化合物 10~15 克;血糖在 4.44~5.55mmol/L 之间,必要时运动前摄取碳水化合物 10~15 克;如果血糖超过 5.55mmol/L,则不必补食。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累计时间较长的低强度运动,帮助控制血糖;同时避免大强度的运动,防止血糖的大幅波动。如果出汗量较大,可补充低糖或无糖的饮料,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引发的损害。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健身大军,热情是好事,但是如果连有氧运动、无氧运动都分不清,对健身存在各种错误认识,盲目锻炼,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常见的健身误区,你是不是也有呢? 误区一 想瘦哪里就勤练哪里 “很多女孩健身,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不是想快点减肚子,就是想快点减大腿或胳膊。” 急于减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练哪儿就可以瘦哪儿的想法比较片面。无论是身体训练还是运动减脂,脂肪是整体代谢的,并不是今天练腹肌,肚子就会变小;明天练胸肌,胸就会变大。 人体内的脂肪是全身分布的,不论是增脂还是减脂,脂肪都是按一定比例全身增加或消耗的,并不存在练哪瘦哪的情况。 曾有试验证明,无论是连续6周只做卷腹训练还是只做单腿蹬踏的力量训练,脂肪的减少都是全身性的,并没有只瘦肚子或者只有一条腿的脂肪变少。因为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运动量达到一定程度而需要脂肪来提供能量时,是无法做到“就地取材”的,只是通过力量训练加强某个部位的肌肉,让它看上去更加紧致一点。 “减脂减全身,增肌增局部”。因此,瘦下来时究竟是先瘦了肚子还是先瘦了脸,很难说清楚。 误区二 有氧运动30分钟才开始消耗脂肪 很多人认为,有氧运动一定要坚持到30分钟以上,不然就达不到消耗脂肪的目的。 事实上,研究显示,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几乎不会动员到皮下脂肪,但会消耗血液中游离的脂肪,20分钟后开始动员非游离的脂肪组织。而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脂肪分解供能的比例逐渐升高,从有氧40分钟左右开始,脂肪成为供能的主要物质。但这并不能说明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对于脂肪消耗是无效的。况且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大物质在人体中是会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即使你的运动时间不到20分钟也是能消耗脂肪的。 “30分钟”的时间节点是片面的。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做工的肌肉群越多,训练的效果会越好。比如,在跑步机上,如果调动全身的肌肉群快走,尽管只有10分钟,但代谢的热量并不亚于肌肉群没有收紧的情况下跑30分钟的效果。 当然有氧训练一般建议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但是,前提条件是让身体的所有肌肉尽量多地参与到训练当中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三 肌肉酸痛,锻炼效果才好 无论是资深健身人士,还是健身小白,都可能有过这样的困惑:运动之后,第二天没有什么感觉,肌肉也没有酸痛感,这是不是表示锻炼没有到位呢? 锻炼后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通常是在运动结束24小时后出现,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 DOMS往往是在刚开始进行新的训练或突然做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产生的。实验和研究显示,人的身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几次训练后,就会慢慢习惯,不再酸疼,但这并不代表训练效果变差了,只是你的身体渐渐熟悉了新的训练动作和强度了。所以,运动后肌肉酸疼的程度,并不是训练效果好坏的指标。 造成肌肉酸痛的原因有很多,不经常锻炼、提高锻炼强度、在停止锻炼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锻炼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肌肉酸痛。锻炼时需要把握强度,循序渐进加强。 另外,偶发的肌肉酸痛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身体的哪一个部位缺乏运动,从而加强相应部位的锻炼、减少肌肉酸痛。 误区四 肌肉越多越健康 有的男性倾向于把自己练得异常壮硕,认为肌肉越多人就越健康。 事实上,人的正常匹配是骨骼加脂肪和肌肉,肌肉占的比重会大一些。普通人的肌肉比重在30—40,像C罗这种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在50左右,而职业竞技健美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可能会更高一些。肌肉越多基础代谢率越高,对身体来讲是好的。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高基础代谢率状态下,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 如果想通过锻炼使身体更加健康,可以应用全美运动医学会出版的《体适能手册》的概念“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指心脏、血管、肺和肌肉能顺利执行日常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能以最低的疲劳与不适,来应付偶发事件的挑战。 而健康体适能包括以下4个要素: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韧性以及身体组成。肌肉适能只是体适能的一部分。要达到良好的体适能还需要其他身体功能的锻炼,而不仅仅是练成肌肉男。 误区五 出汗多,脂肪消耗就多 “汗水是脂肪在哭泣”,这句话虽然很励志很热血,但是流汗多少跟减脂效果并不存在正比关系。设想一下,夏天温度高时,在太阳下即便不运动也会出汗,那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脂肪在燃烧呢? 可见,运动会流汗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量增多,人体为了不让体温过高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降温。这与脂肪的燃烧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同样的运动强度,流汗多少并不左右你的脂肪消耗量。 而且运动大量排汗导致的体重下降,减掉的主要成分是水而不是脂肪。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时尽量不要出太多的汗,出汗太多又不能及时补充体液时,不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还会引发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导致中暑,甚至有生命危险。为此,专业人士建议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不同人锻炼有不同的目的如果希望通过运动解决颈肩腰腿疼痛等问题咨询专家,获得个性化意见立即点击下图,限时优惠

  • 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子在体检中被查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多囊样变化”。然后去网上搜索,多囊卵巢到底是什么回事?有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办?但在网络信息中,甚至是一些医生问答网站中,由于医生专业范围、专业水平等原因,会有一些比较局限、片面的观点和结论,让女孩子们越看越焦虑。下面我就我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一些错误论断,进行一个辟谣。 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一定要吃达英-35达英-35的作用是抗雄激素,并能控制月经周期。如果单纯雄激素升高,但月经周期正常、没有生育问题,可以暂时不用达英-35。如果有高雄激素的症状,不管合并或不合并月经问题,都可以吃达英-35。如果要求生育,在促排卵之前有高雄或卵泡过多,可以用达英-35将升高的雄激素或LH降至正常再促排卵。 2 多囊卵巢综合征要怀孕不一定要促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可能不排卵,有可能稀发排卵,也有可能正常排卵。有正常排卵的可以自然妊娠,不需要促排卵;稀发排卵的也有可能自然妊娠,只是机会较少,如果怀不上也可以促排卵;不排卵想要怀孕的才要促排卵。 3 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后不一定会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往往合并有一些内分泌问题,比如:雄激素升高、泌乳素升高、胰岛素抵抗和甲状腺功能不正常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怀孕后有可能引起流产和胚胎停育。如果没有问题,或者在调整解决这些不正常因素后再怀孕,将减少流产的几率。 4 多囊卵巢综合征怀孕后不一定要保胎保胎不是一个明确的医学术语,在现代医学中类似的操作就是用雌激素、孕激素等相关药物去增加妊娠顺利的几率。如果是做试管婴儿,是需要黄体支持的。如果是自然怀孕,没必要进行所谓“保胎”操作。常有人说是孕酮低导致流产,所以常常要求补充孕激素。其实到底是孕酮低导致流产还是要流产导致孕酮低,是无法分清的。如果是前者,补充孕激素可能有效,如果是后者,补充再多孕激素也无效。因此,自然怀孕没有症状不需要保胎。如果有先兆流产或者有前次流产的病史,可以保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也是同样的情况。 总之,医学上没有那么多“一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点击下面医生名片即可咨询

  • 阳痿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早泄患者发病与年龄有无必然联系?根据目前全球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上升,阳痿的发病率在增长。国外曾报道,在40岁到70岁年龄的男性中,它的发病率可以高达50。而目前没有研究显示早泄与年龄的关联性,在不同的年龄层次,它的发病率基本上都是相似的。 没有过性经历的男性就诊早泄是否合适?我个人不建议男性贸然就诊,尤其对于哪些没有过性经历,经常感觉自己在自慰过程中射精过快的男性受到网络的误导而进行早泄治疗。为什么叫早泄?早泄是指两性性生活中,因为射精过快出现的问题存在,没有性生活,或者性生活非常少,患者自己界定自己早泄,从本质上就存在着问题。 应该选择哪种早泄治疗方案?目前会使用一些局部的表面麻醉剂进行尝试性治疗,通过使阴茎产生麻木感,减少神经的敏感性。这种局麻药物对早泄有一定的作用,但可能会因此影响患者的勃起功能。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心理疗法,或者说行为疗法治疗早泄,但是它的远期效果和停止治疗后的复发率都比较高。所以目前对早泄真正有效的药物,只有达泊西汀,它的临床应用疗效在国际上得到公认,而且实验数据也已证实了它的疗效。 达泊西汀的安全性如何?患者是否会产生药物依赖?从安全性来说,达泊西汀还是值得肯定的。它是一种按需服用的药物,对于患者而言,就是有需要的时候用一次药,管一次用。不少患者希望服药后能够一劳永逸,但是很遗憾,目前还没有这种药物出现。但是我们认为,至少目前药物的使用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解决治疗问题,这一点是非常不错的。对于它是否有依赖性,达泊西汀不是像精神麻醉的药物,没有成瘾性问题存在,所以患者不用担心药物依赖性问题。另外,即使患者长期服用该药,它的疗效仍是得到肯定的。国外专家已经做了一些相关研究,达泊西汀对于那些服药长达数年的患者而言,仍是有效的。 对于自我治疗的早泄患者的建议?实际上,很多患者羞于就诊,自己私下寻找到一些药物服用,出现了很多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在有些保健品中掺杂了一些治疗早泄或阳痿的药物。厂商为了追求疗效和利润,可能因为剂量过高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还是建议,患者如果发现存在早泄问题,必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只有充分了解病因,才能更好地解决自身问题。

  • 高尿酸血症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您看您的体检报告,日常饮食下,不在同一天、如果有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的数值大于420,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大家一直熟知的是,高尿酸血症会引起痛风,关节疼痛。其实,高尿酸血症不仅仅会引起痛风,还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引起心脑肾等多个器官损害。 很多患者体检发现血尿酸增高,由于没有出现关节疼痛,便忽视了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危害。 其实,很多患者,血尿酸升高 ,却终身都未发作痛风,但是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却一直存在,使患者并发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卒中等。 血尿酸水平增加60umol/L 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7 高血压增加15-23 女性心血管病病死率和缺血性心脏病病死率增加26%和30%,男性增加9%和17% 女性冠心病危险性增加48% 高尿酸血症是女性全因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促进卒中的发生。 还有一部分患者,高尿酸血症并发痛风,发作后治疗一段时间,便不再继续治疗,导致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及卒中风险增加,同时,痛风发作频繁,痛风石增多,肾功能损伤。 如何预防高尿酸血症? 首先、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脑卒中疾病患者,应及时检测血尿酸水平,以便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 其次、低嘌呤饮食 。避免食用海鲜,特别是带壳的海鲜产品,动物内脏及浓肉汤 ;限制红肉;总体饮酒量男性不宜超过2个酒精单位/日,女性不宜超过1个酒精单位/日(1个酒精单位约合14g纯酒精)。1个酒精单位相当于ABV12的红葡萄酒145mL、ABV3.5的啤酒497mL或ABV40的蒸馏酒43mL,);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含果糖,蔗糖的食物);建议进食牛奶(每天300ml),鸡蛋(每日一个);足够的蔬菜;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ml。 再次、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人群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引起的轻度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可以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 第四、很多治疗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会引起高尿酸血症,比如 一些利尿剂(噻嗪类),降压药(B受体阻滞剂),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mg/d);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这些疾病时应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药物,换为可以降压,降脂,同时又能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做到事半功倍,预防高尿酸血症发生。 谈谈预防,我们再说说治疗。 目前,通过药物治疗,如果出现严重痛风石,则需要手术治疗。 很多患者在痛风发作间期,或血尿酸降至正常后,便自行停用降尿酸药物,这是不正确的。这会导致患者痛风反复发作,痛风石不能溶解,变小,增加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 由于不同的患者,降尿酸的起始时间和达标水平不同,建议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该长期至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个体的降尿酸方案,及随访方案。 我们要将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疾病同等看待,打一场持久战,才能获得最后的健康。点击下图,直接咨询本文作者

  • 姑娘们早上好,今天又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树洞问答」环节。今天的问题来自一个因乳腺纤维瘤而面临人生选择的年轻小姑娘。 我们先来看看她的来信:六医生,我遇到了一个选择难题。我现在大三,高二查出了乳腺纤维瘤,有一侧已经有点大了,经过医生建议,在大一时切除了。现在同一侧复发,又长了一个,慢慢地比一个黄豆大一点,而且比较靠近乳头。医生不建议再做手术,只是建议我最好能早点结婚、生宝宝,怕以后它越长越大,备孕激素会变化。我母亲很担心我的身体,当然希望我能找一个合适的男朋友,考公务员,要宝宝。但是我自己的规划是想考研,也觉得结婚、生宝宝对我来说好遥远。考研的话肯定五六年内不会结婚,所以我想知道,我现在这个情况真的是建议早点结婚吗?  姑娘你好。我们先来讲讲乳腺纤维瘤。 什么是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腺瘤主要是因为乳腺中的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导致纤维细胞增生而形成的,是一种很常见的良性病变。多见于年轻女性,二三十岁最多见,其中75是单发。一般是无痛性肿块,与月经周期无关,稍微大点的自己也能摸到。但是,对于妊娠后,特别是绝经后妇女,乳房发现无痛性肿块,千万要留个心眼,要与恶性肿瘤鉴别。从整体上来讲,乳腺纤维瘤的形成跟雌激素以及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同时,还跟一些药物或者保健品相关。当然,这里说的是长期大量使用雌激素,如果只是正常的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乳腺纤维瘤会癌变吗? 先告诉你们结论:乳腺纤维瘤发现癌变的几率极低。你们也看到了,医生说话从来都是留有余地的,这个「极低」应该怎么解读呢?就像我告诉你我家住在六楼,你把全国的六层的楼房都搜一遍肯定能搜到我,只是搜到我的几率就是「极低」。这下你们可以理解了吧?乳腺纤维瘤一般可以按照个头来分类:1. 一般大:这种通常就叫普通型的纤维瘤,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个头不大,3cm左右,生长缓慢,相对孤立。2. 比较大:这个是增长比较快的一类了,比如青春型的纤维瘤,不是说这个纤维瘤天生穿校服,而是说它一般发生于孩子月经刚来没多久的时候,而且长得比较快,有的能长到十多厘米,想想就吓人,更关键的是长得不对称,这一边儿大那一边儿小的,给孩子的青春期造成多大的苦恼啊……3. 特别大:这种就堪称巨型纤维瘤了,基本上直径都在十厘米以上了,怎么说呢,患者看上去就像是怀里抱着篮球的运动员,其中有一小丢丢人有恶变的可能。当然,关于纤维瘤的分类还有病理分型,只不过那个有点超纲,连我读起来都比较费劲,这里就不跟你们分享了。绝大多数的病理分型都是良性的,并不需要担心,如果你们看到病理结果上写着「复杂性纤维瘤」的话,那就需要注意一些了,这种病理类型发生乳腺癌的几率会比正常高一点儿,也就三倍吧……所以,你们要记住,发现自己乳房有了结节或者肿物,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 乳腺纤维瘤如何治疗? 首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药物可以根治乳腺纤维瘤,如果有人说吃点儿药就可以让纤维瘤彻底消失,那你就面临两个选择了,要么你在他面前消失,要么让他在你面前消失,你随便挑一个就行,我都支持你。其次,我们一致认为,在现阶段的医疗水平下,切除乳腺纤维瘤是目前唯一且确实有效的方法。当然,这个也要看纤维瘤的大小,如果个头不大,也可以暂时考虑观察,如果已经很大了,都影响到正常行走的重心了,或者已经买不到合适的胸罩了,那就要考虑手术了。通常纤维瘤切掉之后就不会复发了,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但是很多人切完没多久就发现又有了,注意,这不是复发,而是其他位置上的纤维瘤又长大了。不管你切不切,它们都在默默无闻地生长,孜孜不倦,生生不息……直到你不再分泌雌激素。最后,在手术的方式上现在也有很多选择,基本上都是微创手术了,其实就是因为乳房还承担着美观的重任,所以微创手术是很多年轻女性的选择,具体怎么做就要跟医生讨论了。  乳腺纤维瘤会影响结婚生子吗? 一般来说,乳腺纤维瘤极少恶变,是不会影响结婚、怀孕的,但是我们一般建议在孕前将乳腺纤维瘤切除。怀孕期间由于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一定变化,可能导致其疯长,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肉瘤变,而且怀孕期间万一肿瘤有什么变化,也不宜进行手术治疗,因此万无一失的方法就是做到孕前切除。如果乳腺纤维瘤离乳头较近,建议密切观察,一般影响不大,如果长得很快,或者肿块较大引起症状了,或者有导致乳头溢液等问题的话,那可能需要手术干预。至于该考研还是该结婚生子这个问题,相信如果没有乳腺纤维瘤这件事情的困扰,你心里早就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那就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吧,姑娘加油! 

  • “婚前到三甲医院做精元抗体检测,不同精子不同抗体,几种抗体几个前男友,只需跟化验白细胞一样简单易行,原理是从嘴唇、生殖器等粘膜渗入体内,血液会认为是病毒入侵产生抗体。什么造假补膜都没用,除非换血!更绝的是,这种抗体会一直停留在女性的体内,改变女性的基因,以后生出来的孩子,也会在长相、性格、爱好等方面像前男友。”这是知乎的一篇热门帖子。看这帖子扑面而来的愤怒,小编暗猜,这家伙一定被人家劈腿、出轨、用假处女膜给骗惨了,才会广而告之大家如此匪夷所思、不靠谱的理论。奇怪的是大清虽然早亡了,此帖的关注度居高不下,网上随便一搜,也是各位热心人士为男同胞们提供的“权威”医学知识,“传播正能量”。 小编越看越气,无知者真是无畏啊!如此谣言,竟然跃跃欲试者众多!各位男同胞想必暗搓搓藏着小心思,各位女同胞似乎也“瑟瑟发抖”,今日,小编就专门为大家撕开这项检查所谓“神秘”的面纱。GPAL是什么意思?能验证是否为处女?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先看看妇产科医生田吉顺的回答。 在妇产科,压根没有GPAL,如果硬要凑,那只能拉上GP和TPAL这两套系统了。女性的生育经历与妇产科疾病息息相关,妇产科医生在接诊时,都会按常规口头询问患者的生育史,来帮助诊断,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而记录生育史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GP系统,侧重于记录患者的妊娠和分娩经历,仅用于孕产妇。G(gravidity)=孕次P(parity)=产次(以妊娠物与母体结合开始算作一个孕次,以分娩出有存活希望的胎儿算一个产次)一般女性在怀孕建卡时会遇到,医生问的“怀过几次”“生过几次”,就属于GP系统。另一种是TPAL系统,侧重于记录妊娠物的结局,适用于所有女性。T(terminfants)=足月儿P(preterminfants)=早产儿A(abortuses)=流产儿L(livingchildren)=存活个体这个事情毫无神秘度可言,就是“自述病史”,由医生口头询问、患者口述记录在病历里的,而不是通过什么所谓的“女性妇产科检查”测出,生成在什么报告单里,男同胞们,你们以为女性的子宫像树桩一样刻着年轮吗?这种“男性福利”真的只是忽悠你们而已。 “精元抗体”?野生医学名词吧现代医学并没有“精元抗体”这个概念,正经医学典籍里也没有这个词。精元据说是藏在中医的“肾”当中、不节制房事就容易损耗的某种神秘存在;而抗体就很好理解了,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系列免疫球蛋白,简单一个比喻就是身体面对外来“入侵者”,第一波冲上去打仗的“先遣部队”。但这两个词组合起来就很诡异了,这哪儿来的野生医学名词啊?现在一般认为它其实指是是抗精子抗体(AsAb)。抗精子抗体,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导致不孕的抗体,男女都可能产生。它是一个复杂的病理产物,男女均可罹患,其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当女性AsAb阳性时,女性自身免疫系统,会把精子当做外来物种,大举消灭;※当男性AsAb阳性时,男性自身免疫系统,自动开启消灭精子的程序,窝里端。若男性存在生殖道损伤或炎症,或做过输精管结扎,可能会产生抗精子抗体。抗精子抗体的数值=发生过关系的人数?正常情况下,女性是不会产生抗精子抗体的,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女性生殖道炎症和损伤、或者经期同房时,女性的血清和宫颈粘液中才可能会产生抗精子抗体。因此,即使有过男朋友,XXOO过,也不一定会产生抗精子抗体。再有,抗精子抗体并不一定要接触精子才能产生。某些细菌有着同精子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当女性感染这类细菌时,也会发生交叉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而且,抗精子抗体也不是终身存在的。女性3个月不与让自己产生此抗体的男性的精子接触,抗体滴度就会明显下讲,6个月时,抗体也就基本消失了。曾有学者在从事性工作女性中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这些女性的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也仅为73,那如果按谣言的说法,至少有27的性工作女性是处女了? 另外还有一个秘密告诉你,如果女性每次XXOO都使用套套,也不会产生抗精子抗体的。最后,小编想说,抗精子抗体检测,实际并不是类似体检项目的日常检查,更不是听起来像女性专属的所谓“女性妇科检查”。临床上主要在诊治不孕不育时,会检查包括抗精子抗体在内的指标排查免疫相关因素。长期不孕需要考虑做抗精子抗体的检测要提醒下所有的夫妻,婚后长期不孕,其他检查都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做抗精子抗体检测。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抗精子抗体导致不孕的方法:免疫抑制疗法、隔离疗法。再次重申:精子抗体产生的原因复杂,和有过几个前任并没有必然联系。那些可能因为精子抗体导致不孕的姐妹们,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测、治疗。老实说,类似“精元抗体”这样的流言一直不绝于耳,比如什么走路姿势辨别处女啊、女人的第一次会让以后的宝宝有“先父遗传”啊……流言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有人愿意去相信!话又说回来,生育史也好,交往男友次数也好,都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你男朋友或者婆婆竟相信这个,让你去查,并耿耿于怀,姑娘,听我的,让他们game over吧,真的不必留着过年了!至于男同胞们,如果你相信这个,以此来怀疑自己的老婆、女友,那你真的是从智商到人品,都没有达到及格水平啊! 点击下图即可进入11.11会场名医义诊,品质好药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梁茂金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梁茂金
梁茂金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