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暂无
暂无
小儿外科患友问诊
  • 肾水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哪水肿?多久了从来没查过多大岁数?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病没心脏病多大岁数水肿的原因有很多心脏原因,肾脏原因,肝脏原因,甲状腺原因等等

    总交流次数

    11

    医生回复次数

    8
    患者:

    女 20岁

  • 精神分裂,麻烦开几盒阿立哌唑片|您好,我是精神科吴医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呢?以前吃过吗?您好,如果您要买药或开电子处方,请发一下患者的线下医院就诊资料(非京东及其他互联网医院处方)。 包括含有“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所要开具的药品”的

    总交流次数

    41

    医生回复次数

    20
    患者:

    男 26岁

  • 失眠、心烦|您好!您今天具体是想咨询些什么呢?您好!您是想开处方吗?正值疫情期间,各种突发事件不能预知,为免断药引起病情波动,请您提前备好药物!

    总交流次数

    7

    医生回复次数

    4
    患者:

    女 54岁

  • 肾水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哪水肿?多久了从来没查过多大岁数?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病没心脏病多大岁数水肿的原因有很多心脏原因,肾脏原因,肝脏原因,甲状腺原因等等

    总交流次数

    11

    医生回复次数

    8
    患者:

    女 20岁

  • 精神分裂,麻烦开几盒阿立哌唑片您好,我是精神科吴医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呢?以前吃过吗?您好,如果您要买药或开电子处方,请发一下患者的线下医院就诊资料(非京东及其他互联网医院处方)。 包括含有“患者基本

    总交流次数

    41

    医生回复次数

    20
    患者:

    男 26岁

  • 失眠、心烦您好!您今天具体是想咨询些什么呢?您好!您是想开处方吗?正值疫情期间,各种突发事件不能预知,为免断药引起病情波动,请您提前备好药物!

    总交流次数

    7

    医生回复次数

    4
    患者:

    女 54岁

  • 腺样体肥大流鼻涕有痰怎么办孩子打呼噜?那为啥说他腺样体肥大?确定腺样体肥大?都三年了!也不打呼噜孩子的情况考虑鼻窦炎买个洗鼻器冲洗****150ml加1支*******冲洗不是你说的那种,没太大的效果

    总交流次数

    46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男 10岁

  • 毛周角化症图片我看到了,你要问什么具体问题?请讲具体问题。这个病是慢性病,就得坚持用药,没有太快的。生活中可以口服****药店都有卖的,另外洗澡不要用力搓也不要太频繁。****就可以,就不错。***可

    总交流次数

    36

    医生回复次数

    11
    患者:

    男 21岁

  • 我家宝宝10个月还没有长牙感谢您体验京东育婴师育儿咨询服务,如果您有儿童常备药、儿童生长发育、科学备孕相关问题的需要,京东平台为您准备了儿科、妇产科专家一对一服务及专属福利您好宝宝口水多吗个别宝宝出牙

    总交流次数

    26

    医生回复次数

    13
    患者:

    女 0

  • 五个月的宝宝可以用这个奶瓶吗您好,感谢您的信任!!!感谢您体验京东育婴师育儿咨询服务,如果您有儿童常备药、儿童生长发育、科学备孕相关问题的需要,京东平台为您准备了儿科、妇产科专家一对一服务及专属福利您

    总交流次数

    5

    医生回复次数

    4
    患者:

    女 0

  • 确认是否怀孕您好,我是妇产科医生王轩,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您好,今天刚刚做的检查吗?这个结果提示是怀孕了的您月经推迟几天了呢?好的,您是有生育要求的是吗?好的,目前有腹痛出血吗?好的,那

    总交流次数

    49

    医生回复次数

    29
    患者:

    女 31岁

  • 颈椎病手麻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需要多少副?稍等***是不是5克?

    总交流次数

    13

    医生回复次数

    8
    患者:

    女 62岁

  • 皮肤您好,我是上海宏康医院皮肤科室的李伟庭主治医生,我已经接诊到您的咨询,我正在看您的主诉,请您稍等,我马上解答。您这个症状有多长时间了?以前有类似发病史吗痒吗从照片上看像红丘疹过敏引起的根据上述情况

    总交流次数

    32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男 31岁

展开更多

小儿外科科普文章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是关键。然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患者对长期治疗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常因为错误的认识而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或病情急转而下。那么抗病毒治疗中有哪四大常见误区呢?1 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病毒的复制。核苷(酸)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 会下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这时候患者往往非常高兴。有些患者误认为病毒被清除了,疾病治好了,于是私自停药,或没有之前那么重视,造成漏服、减少服药剂量。 实际上,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DNA会钻入肝细胞核里“扎根”。用抗病毒药物只能暂时抑制病毒复制。而由于肝细胞核外面坚韧的膜,病毒的“根”很难被彻底清除。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的“根”就会重新“发芽”,复制出新的病毒。 因此,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保持耐心。 2 病毒耐药 ≠ 治疗白做抗病毒需要长线作战,但是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尤其是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容易耐药的药物)往往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表现为 HBV DNA 数量反弹,甚至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遇到耐药的患者常常非常沮丧,“治了那么多年,白治了!”其实这个治疗过程,能够防止反复炎症,从而防止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也能防止肝细胞过度增生诱发基因突变,导致肝癌。 所以,看似“回到原点”的治疗,实际上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耐药后,改用其他有效药物,患者仍有可能获得恢复。 3 不能停药 ≠ 吃药成瘾病毒抑制后,停了抗病毒药物之后,病毒可能再度开始复制,并且伴随转氨酶升高,个别病人甚至会发生严重的肝病。这种情况叫做“停药后反弹”,一些患者误认为,这种“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像吸毒的戒断反应一样。甚至因此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事实上,毒品导致的成瘾是一种精神依赖,跟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由于病毒未能完全清除而复发的情况完全不同。 4 长期服药 ≠ 终生治疗“吃上药还能停吗?”“是不是就得终生服药了?”“天天吃药,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们首先要有明确的阶段性。一期目标: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具体指标包括转氨酶指标趋于正常,病毒DNA下降。最终目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只有实现最终目标,才能停药。 但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一是要治的早。最终目标的实现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如果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则需要终生服药了。 二是要坚持。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在“抗战”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丧失信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也有益于病情恢复。病情判断,用药指导↓点击下图↓,三甲名医低至1元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这几天连续接到很多年轻患者的咨询,20-30岁的年纪,因为患了慢乙肝,一方面担心自己,另一方面谈了朋友但不敢告诉对方乙肝的问题,害怕分手、离婚…… 心理负担很重,很压抑,很痛苦。这些年乙肝的治疗虽已有了长足的进展,可以在大部分患者中控制疾病进展,但是现阶段还无法彻底治愈。对于乙肝我们现在追求的目标不是彻底清除乙肝,我们追求的是能控制乙肝病毒复制;控制乙肝病毒尽可能小地损伤肝脏,控制患者不会进展到肝硬化与肝癌;尽可能地使患者不因为肝病而影响生活治疗,不因为肝病影响寿命。大部分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经过系统的检查治疗,不会因为肝病而死亡,建议乙肝患者不要老想着什么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要活得积极一点,乐观一点。乙肝是通过性接触和血液接触传播的疾病,一般生活接触不会感染乙肝病毒。女性乙肝患者的配偶建议检查乙肝五项,如果没有感染乙肝而且没有保护性抗体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如果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而且抗体达到一定水平,即使不采用保护性措施的性行为,也不会导致配偶感染乙肝。其实担心配偶知情后分手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我遇到一个非常聪明的患有乙肝的女孩,她把她的苦恼告诉了我,约了我的电话问诊,让我给男孩介绍了乙肝是个什么病,怎么防护,对于结婚和生育有什么影响,详细了解乙肝是个什么病,有什么后果,恐惧会消失很多,然后可能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能在一起最好,不能在一起也想开点。两个人在一起会经历很多风风雨雨,乙肝只是其中一道坎,可能比起其他的磨难和考验要微不足道得多。如果乙肝都迈不过去,今后的坎可能更加迈不过去,早点分开也好。作者:北京地坛医院 杨松主任点击问诊→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94110237171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担任北京肝病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兼职20余项。主持我国16部肝病指南共识文件撰写,承担10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被邀请担任10余部国际及国内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是关键。然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患者对长期治疗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常因为错误的认识而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或病情急转而下。那么抗病毒治疗中有哪四大常见误区呢?1 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病毒的复制。核苷(酸)类药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 会下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这时候患者往往非常高兴。有些患者误认为病毒被清除了,疾病治好了,于是私自停药,或没有之前那么重视,造成漏服、减少服药剂量。 实际上,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DNA会钻入肝细胞核里“扎根”。用抗病毒药物只能暂时抑制病毒复制。而由于肝细胞核外面坚韧的膜,病毒的“根”很难被彻底清除。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的“根”就会重新“发芽”,复制出新的病毒。 因此,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保持耐心。 2 病毒耐药 ≠ 治疗白做抗病毒需要长线作战,但是长期服用核苷(酸)类药物(尤其是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容易耐药的药物)往往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表现为 HBV DNA 数量反弹,甚至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遇到耐药的患者常常非常沮丧,“治了那么多年,白治了!”其实这个治疗过程,能够防止反复炎症,从而防止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也能防止肝细胞过度增生诱发基因突变,导致肝癌。 所以,看似“回到原点”的治疗,实际上延缓了肝病的进展。 耐药后,改用其他有效药物,患者仍有可能获得恢复。 3 不能停药 ≠ 吃药成瘾病毒抑制后,停了抗病毒药物之后,病毒可能再度开始复制,并且伴随转氨酶升高,个别病人甚至会发生严重的肝病。这种情况叫做“停药后反弹”,一些患者误认为,这种“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像吸毒的戒断反应一样。甚至因此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事实上,毒品导致的成瘾是一种精神依赖,跟乙肝抗病毒治疗期间由于病毒未能完全清除而复发的情况完全不同。 4 长期服药 ≠ 终生治疗“吃上药还能停吗?”“是不是就得终生服药了?”“天天吃药,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我们首先要有明确的阶段性。一期目标: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具体指标包括转氨酶指标趋于正常,病毒DNA下降。最终目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只有实现最终目标,才能停药。 但是,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一是要治的早。最终目标的实现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如果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则需要终生服药了。 二是要坚持。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在“抗战”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丧失信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也有益于病情恢复。病情判断,用药指导↓点击下图↓,三甲名医低至1元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这几天连续接到很多年轻患者的咨询,20-30岁的年纪,因为患了慢乙肝,一方面担心自己,另一方面谈了朋友但不敢告诉对方乙肝的问题,害怕分手、离婚…… 心理负担很重,很压抑,很痛苦。这些年乙肝的治疗虽已有了长足的进展,可以在大部分患者中控制疾病进展,但是现阶段还无法彻底治愈。对于乙肝我们现在追求的目标不是彻底清除乙肝,我们追求的是能控制乙肝病毒复制;控制乙肝病毒尽可能小地损伤肝脏,控制患者不会进展到肝硬化与肝癌;尽可能地使患者不因为肝病而影响生活治疗,不因为肝病影响寿命。大部分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经过系统的检查治疗,不会因为肝病而死亡,建议乙肝患者不要老想着什么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要活得积极一点,乐观一点。乙肝是通过性接触和血液接触传播的疾病,一般生活接触不会感染乙肝病毒。女性乙肝患者的配偶建议检查乙肝五项,如果没有感染乙肝而且没有保护性抗体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如果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而且抗体达到一定水平,即使不采用保护性措施的性行为,也不会导致配偶感染乙肝。其实担心配偶知情后分手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我遇到一个非常聪明的患有乙肝的女孩,她把她的苦恼告诉了我,约了我的电话问诊,让我给男孩介绍了乙肝是个什么病,怎么防护,对于结婚和生育有什么影响,详细了解乙肝是个什么病,有什么后果,恐惧会消失很多,然后可能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一些。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能在一起最好,不能在一起也想开点。两个人在一起会经历很多风风雨雨,乙肝只是其中一道坎,可能比起其他的磨难和考验要微不足道得多。如果乙肝都迈不过去,今后的坎可能更加迈不过去,早点分开也好。作者:北京地坛医院 杨松主任点击问诊→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194110237171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担任北京肝病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兼职20余项。主持我国16部肝病指南共识文件撰写,承担10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被邀请担任10余部国际及国内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

  • 最近很多朋友咨询乳腺纤维腺瘤需不需要手术的问题。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回答如题的两个问题。1、关于纤维腺瘤怀孕时是否会加速生长:纤维腺瘤通常会由无法触摸到,逐渐增长至1-3cm,无论怀孕与否。到达1-3cm后,80的纤维腺瘤会保持稳定,15的纤维腺瘤会略微缩小, 5-10的纤维腺瘤还会继续变大一一无论怀孕与否。所以现在大家知道了,有些纤维腺瘤天生就是会长大的,与怀孩子之间,没有科学研究证实有明确的关系。2、纤维腺瘤会不会恶变:纤维腺瘤分两种,单纯性和复杂性,二者凭查体和一般检查不是很容易区分。单纯性纤维腺瘤占绝大多数,而且恰好是极少恶变的;复杂性纤维腺瘤比较少见,而且虽然有恶变的可能,最常见的也只是变为小叶原位癌(大家不用管这个名词,总之不是很可怕就对了)。所以总的来说:纤维腺瘤有可能恶变,不过几率比较低。了解了这两点,咱们明天就能聊聊纤维腺瘤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手术的问题了! 【乳腺纤维腺瘤该不该手术?】 想判断手术与否,只需要明确下面几个问题:1、真的不是乳腺癌吗?年轻患者、医生触摸检查判断像纤维腺瘤、超声等也诊断纤维腺瘤的,才可以考虑观察。对拿不准是不是纤维腺瘤的,最好进行穿刺或微创旋切来做最终确认,免得按照纤维腺瘤保守观察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最后发现从最开始就是乳腺癌!2、真的不是叶状肿瘤吗?之前的文章专门讲过,“叶状肿瘤”这个东西有时查体和彩超甚至穿刺也不易和纤维腺瘤区分,但它是有恶性甚至转移可能的,在年龄偏大、增长迅速的患者,是要考虑有叶状肿瘤的可能的,这时还是以尽早微创旋切或开刀手术比较稳妥。3、乳腺肿物会对你的心理和生活构成影响吗?对于比较“大条”的朋友,乳腺纤维腺瘤是可以定期观察的。但如果您属于比较容易忧心忡忡的患者,纤维腺瘤恶变可能虽小、但总令您心理压力山大、夜不能寐,每次复查都会提心吊胆、担惊受怕,那么及早进行微创旋切或开放手术,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专家:王子函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我是大医生》推荐嘉宾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36110673651

  • 前列腺是男性的生命之腺,与男性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前列腺的健康,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对前列腺造成伤害;前列腺疾病有以下症状。人有七情六欲,前列腺有着“七伤六保”,前列腺容易受到以下“七伤”:1.嗜烟酗酒:男性嗜烟酗酒会伤害生殖系统的功能,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并可导致内分泌紊乱,诱发前列腺炎和性功能障碍。2.久坐不动:男性久坐会导致会阴部血液循环大大减慢,且会对前列腺形成压迫,造成前列腺充血,导致前列腺腺体阻塞、代谢产物不能排出、前列腺液无法顺利排泄,最终诱发慢性前列腺炎。3.嗜好辛辣:辛辣食物会刺激前列腺和尿道,并可能造成血管扩张,使前列腺和膀胱颈充血水肿,降低前列腺的抵抗力,容易受到细菌入侵,诱发前列腺炎。4.经常憋尿:男性经常憋尿会导致膀胱充盈胀大,压迫前列腺,诱发前列腺炎。5.长期便秘:男性便秘会导致直肠积聚大量粪便,压迫前列腺,诱发前列腺炎。6.风寒受凉:男性受寒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肾上腺收缩,增加尿道内的压力,造成排尿困难,诱发前列腺炎。7.滥用药物:某些男性在出现前列腺疾病症状时选择自行用药,殊不知胡乱用药可造成病情的加重、迁延。 如何更好的保护前列腺,应做到以下“六保”:1.定期检查:40 岁以上的男性应定期到医院接受身体检查,以期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早发现、及早治疗。2.规律性爱:规律的性爱有利于前列腺液的排出和循环,保持内分泌的平衡、生殖系统机能的正常运作,能有效预防前列腺炎。3.增强体质: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能有效预防细菌、病菌的入侵。4.补充有益微量元素:平时多食用富含锌的食物,如海产品、白瓜子、花生仁、南瓜子、芝麻等,因为锌能增加前列腺的抗炎和抗癌作用。5.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骑车:久坐、骑马等会压迫前列腺,造成前列腺充血。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骑车,能降低前列腺受到伤害的风险。6.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会杀死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泌尿生殖系统菌群构成复杂化,使一些条件致病菌增加,并有利于外来菌群的定居、生长及繁殖,加大了前列腺炎治疗的难度。

  • 乙肝病人一边恐惧着乙肝,一边却又往往对乙肝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很多人并不清楚肝病有哪些必要的检查项目。其实,这些检查项目都是要根据您的身体状况而定的。那么,这样辨别呢?下面我们将告诉你几点辨别的方法: (1)有接触史(输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有过不洁的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针灸,文身,拔牙和手术) (2)有乙肝的临床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黄疸发热。 (3)化验结果异常,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阳性。 乙肝两对半: 一般两对半和肝功能同时检查,肝功能稳定时即使大三阳、小三阳也不用特别紧张,不一定需要治疗。如果肝功能不好,转氨酶长期升高,则病情可向肝纤维、肝硬化转变。 HbsAg HBsAb HBeAgHbeAb HBcAb 表面抗原 表面抗体 e抗原 e抗体 核心抗体 临床意义 -+---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 +--++①④⑤阳性,俗称“小三阳”,传染性弱 +-+-+①③⑤阳性,俗称“大三阳”,HBV病毒复制性强 +---+急性HBV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 医生认为,在一次体检中,当检验数据高于或低于参考值时,有时有确诊价值,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警讯。所以,应进一步查清异常数据的真正意义,并遵从医生建议,改善日常生活习惯,以减少致病危险因子,或是到医院做进一步的确定诊断和治疗。 无论是单位福利好,还是个人经济条件好,有些人年年都体检,但是对体检报告却不太重视,可能都找不着以往的体检报告了。 专家认为,即使每年都没问题,即使你现在壮得像头牛,也该把以往的体检报告好好保存起来,以供每年的体检报告对比参考。而且,前几年的体检报告单都应作为私人健康档案的一部分存档归类,并把重要身体数据统统制成表格,密切追踪,这样做,可以提前预知未来5-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几率,便于更加及时提醒自己,不可忽视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饮食、营养、锻炼、作息、药物等等。 乙肝的诊断,常依据以下的几点: (1)病史:不久前有接触史如输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有过不洁的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针灸,文身,拔牙和手术等 (2)表现:有乙肝的临床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黄疸发热。 (3)检查:化验结果异常,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阳性。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检查的结果。

  • 临床上常见到肝癌病人因肝外症状就诊,肝区肿块已增大至数公分,甚至于十数公分,让医生扼腕叹息的是,这时候病人已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肝病患者一旦发展到肝癌阶段,那么病情就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疗效目前来讲,并不是那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难以早发现。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大于5cm的肝癌又很难根治。从无症状的肝癌发展到有轻微征兆的临床早期,月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而如果错过这一段时间,治愈率将大受影响,因此,肝病患者如何发现早期肝癌就成为了治疗中的重点。 观察症状判断早期肝癌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一旦出现早期肝癌,患者可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肝区不适、上腹胀满等肝癌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并非肝癌患者独有,肝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重度脂肪肝、酒精肝等患者都可出现此种症状。而且出现这种症状时,在没有详细诊断的情况下,往往会误诊为肝炎发作、胆囊炎等而贻误病情。 哪些人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①五年以上的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②40岁以上男性有慢性肝炎病史;③长期嗜酒者;④临床诊断为持硬化者;⑤有肝癌家族史者;⑥目前有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曾检测甲胎蛋白有过异常,但未证实是肝癌者。 通过检查发现早期肝癌 ①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尤其是AFP,如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持续2个月,无活动性肝炎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 ②B超声显像可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好的超声仪以及有经验的医师仔细检查能检出1cm直径的肝癌。并鉴别占位病变是囊性或实性,了解肝癌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和肝内及邻近器官的播散及浸润情况。显示肝内门静脉及其属支是否有瘤栓等。 ③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是进一步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CT是目前检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采用适当的增强方法,病灶检出率可在90以上。有时。CT对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肝病专家指出,如果你是属于以上肝癌高发人群中的其中之一,那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仅要做好目前的疾病控制,更要在生活中等各个方面多加注意,以更好的预防、发现早期肝癌。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王宏利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王宏利
王宏利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潍坊市人民医院 小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