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多器官多系统疾病,尤其擅长甲状腺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诊治
暂无
全科患友问诊
  • 静脉曲张,腿麻|尊敬的PLUS会员您好,我是普通外科张医生,很高兴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不适症状?有多久了?您可以站立位,发一张下肢的照片吗?我来判断一下严重程度。好的,患者多大年纪 确诊是下肢静脉曲张

    总交流次数

    50

    医生回复次数

    25
    患者:

    女 28岁

  • 最近几天一直想吐,但是吐不出来的那种,吃饭也想吐,吃几口就恶心的不行|您好,我是消化内科医生,很高兴能够由我为您提供问诊服务,请问您有什么要咨询的医学问题?是男性吗?还有其他不舒服吗?肚子疼吗?发烧吗?拉肚子吗?便秘吗?这些我看到了,你直接回答我什么的问题就可以了。一天

    总交流次数

    13

    医生回复次数

    8
    患者:

    男 18岁

  • 女宝宝14个月,这几天有点发烧,但是没有别的症状是怎么回事|您好,我是儿科医生麻大夫,您看有什么可以帮您。宝宝发热几天了,最高体温多少度。请问宝宝是否有高热惊厥史,宝宝是否正常预防接种**。是否去过疫区。宝宝精神状态如何?宝宝有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呕吐/腹痛

    总交流次数

    41

    医生回复次数

    23
    患者:

    女 1岁1个月

  • 静脉曲张,腿麻尊敬的PLUS会员您好,我是普通外科张医生,很高兴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不适症状?有多久了?您可以站立位,发一张下肢的照片吗?我来判断一下严重程度。好的,患者多大年纪 确诊

    总交流次数

    50

    医生回复次数

    25
    患者:

    女 28岁

  • 最近几天一直想吐,但是吐不出来的那种,吃饭也想吐,吃几口就恶心的不行您好,我是消化内科医生,很高兴能够由我为您提供问诊服务,请问您有什么要咨询的医学问题?是男性吗?还有其他不舒服吗?肚子疼吗?发烧吗?

    总交流次数

    13

    医生回复次数

    8
    患者:

    男 18岁

  • 女宝宝14个月,这几天有点发烧,但是没有别的症状是怎么回事您好,我是儿科医生麻大夫,您看有什么可以帮您。宝宝发热几天了,最高体温多少度。请问宝宝是否有高热惊厥史,宝宝是否正常预防接种**。是否去过疫区

    总交流次数

    41

    医生回复次数

    23
    患者:

    女 1岁1个月

  • 腺样体肥大流鼻涕有痰怎么办孩子打呼噜?那为啥说他腺样体肥大?确定腺样体肥大?都三年了!也不打呼噜孩子的情况考虑鼻窦炎买个洗鼻器冲洗****150ml加1支*******冲洗不是你说的那种,没太大的效果

    总交流次数

    46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男 10岁

  • 可以直接食用吗?您好,我是住院医师曹众辰,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需要煮熟的

    总交流次数

    3

    医生回复次数

    2
    患者:

    女 0

  • 抑郁症的症状你好抑郁症的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自卑,自杀,反应迟钝,不爱吃饭,不睡觉或者睡眠多! 这些症状有几点?

    总交流次数

    3

    医生回复次数

    2
    患者:

    女 14岁

  • 你好,医生,苦胆草片和999感冒灵颗粒一起能吃吗?可以但是没必要吧那不好说啊体质虚没有症状那两个药就别吃了可以中医药调理一下那**就恢复了你吃的比较杂了肺气虚可能没必要吃这两种啊如果光出虚汗可以吃点中

    总交流次数

    37

    医生回复次数

    23
    患者:

    男 34岁

  • 晚上感到饥饿第二天能瘦多少斤您好,一天的体重变化没有意义的要一周以上变化才有意义采用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的方式。调整饮食不是控制饮食,而是调整为高蛋白(鸡胸,**,鱼,虾,豆制品等)低碳水(粗粮为

    总交流次数

    6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女 21岁

  • 你好,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2~3厘米。稍微增厚基本正常4.4✘3.8✘3.1

    总交流次数

    10

    医生回复次数

    5
    患者:

    女 12岁

  • 暂无有没有发生特殊情况先观察几天看看吧!应该和情绪波动有关,

    总交流次数

    6

    医生回复次数

    2
    患者:

    女 11岁

展开更多

全科科普文章
  • 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有鹏教授指出,支气管哮喘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及气候骤变时更易“发难”。其发病年龄以1-6岁为多见,大多在3岁以内初次发作,与小儿肺脾肾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若能接受正确诊治和悉心调护,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能逐渐痊愈。但若失于防治,极易陷入长时间反复发作的“怪圈”,致使喘息持续,难以缓解。王有鹏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众多家长对哮喘缺乏科学认知,治疗欠规范,导致许多患儿始终迁延不愈,甚而终生不得控制,乃至危及生命。 为此,王有鹏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哮喘的认知误区总结出如下五条——误区一 只要是哮喘都会“喘” 很多家长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只咳不喘,却被戴上哮喘的“帽子”?王有鹏给出的解释是,并不是所有的哮喘都有喘息症状,有种哮喘叫“咳嗽变异性哮喘”,就是以慢性咳嗽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其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情况,或经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无效,而用支气管扩张剂则能使咳嗽发作缓解。患儿多为过敏体质,多在婴幼儿时期患过湿疹,多数有哮喘家族史。所以,如果孩子长期咳嗽不好,又是过敏体质,家长应引起足够警觉。误区二 混淆感冒和哮喘 哮喘袭来前常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及呼吸困难等,而感冒时也能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两者犹如一对“双胞胎”,很容易相混淆,家长很有必要分辨开来。如感冒通常伴有发热,而单纯的哮喘发作一般不发热。感冒时咳嗽大多是逐渐加重,没有特定的诱发因素,每次咳嗽时间也不会很长,一般不伴有呼吸困难。而哮喘的咳嗽常发生在晨起、夜间、运动后,大哭或大笑后,以及接触刺激性气味、冷空气、过敏原等触发因素后,为反复性或持续性发作,常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家长可在孩子呼气时听到类似小鸡叫的声音。严重哮喘发作还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大汗淋漓、面色青灰。 王有鹏提醒说: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患儿反复“感哮喘冒”,每次都发展到下呼吸道,致使呼吸不畅、胸闷咳嗽,或伴有湿疹、变应性鼻炎,同时父母或家族中有哮喘病等过敏史,即应考虑哮喘的可能,千万不能一味按单纯呼吸道感染无休止地使用抗生素及感冒药。此外,对于儿童来说,感冒常诱发哮喘发作,哮喘儿也容易反复感冒,且不易治愈。当哮喘小患者出现上述问题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误区三 忽视过敏性疾病与哮喘间关系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占80,而45左右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也同时伴有哮喘。有学者甚至提出两病“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认为这两个病其实是一个疾病,防与治都应从哮喘来考虑。王有鹏亦认为,在过敏性疾病病人出现气喘或不明原因的干咳、咽痒时,应首先怀疑支气管哮喘在作祟。假如对过敏性疾病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了解不多,重视不够,治疗常常顾此失彼,则严重贻误病情。有相当多的者在哮喘病情发作前有过敏性症状,如能及时对过敏性疾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哮喘发生的频率。误区四 病情一缓解就立即停药 王有鹏指出,有些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积极寻医问药。而一旦病情得到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立马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再哮喘,无明显症状就是治好了,也就不必再吃药了。结果是患儿气道的慢性炎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稍有风吹草动,又会使哮喘“死灰复燃”。这是因为在缓解期间,支气管腔内仍有炎症潜伏,只不过是尚未接触到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而未爆发。若是有感冒、运动过量、紧张、兴奋或气温变化、吸入冷空气和刺激性气体(如烟雾、气油味等)或接触尘螨、动物皮毛等诱因,便可能出现明显的哮喘症状。因此,缓解期是需要继续治疗的,其目的是减轻或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急性发作。误区五 儿童哮喘到成年期自然就好了 王有鹏表示,确实有些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哮喘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甚至不发作,这与孩子自身发育逐渐完善有一定关系。而事实上,长时间的平稳状态并不等于治愈。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哮喘患儿进入青春发育期,虽有30-50的人症状消失,但到成人期仍有“回潮”的可能,约有2/3以上者继续遭受折磨,有的貌似恢复了正常的人,其肺功能仍就异常或持续存在气道髙反应哮喘。这里,轻度小儿哮喘预后良好,仅5演变为严重哮喘,而中度至重度儿童在整个一生常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髙反应与哮喘发作。重度哮喘,尤其是长期依赖激素、屡次住院和症状不易改善者,约95最终“定格”为成人。这就提示哮喘、须在儿童期给予积极合理的医治,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可塑性。王有鹏强调,如果孩子患上了哮喘,千万不要迟疑,必须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预防。

  • 有数据统计,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每100个人中,就有27个死于三高。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止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高。三高对人体构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预防三高。因此,我们要学会科学饮食。在一日三餐中朋友们要学会科学地吃、合理地吃。一是早餐要吃好。我们在一上午工作所消耗的能量,均早餐提供的。如果不吃早餐的话,到了上午9-10点钟就会出现低血糖,大脑能量明显供给不足,容易疲倦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不吃早餐,到了中午就会感到尤其饥饿,必然要多吃。这样,又会因为热能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久而久之,血脂和血糖都会出现代谢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不吃早餐得患糖尿病的危险,比按时吃早餐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另外,总是不吃早饭,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二是午餐要吃饱。有许多朋友喜欢吃洋快餐,其实洋快餐的营养不十分均衡。洋快餐一般均高蛋白、高脂肪、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如果长时间食用就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三是晚餐要吃少。我们在晚餐中普遍存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情况。长时间这种吃法,使心血管和高血压的比例比常人要高出4-5倍以上。一顿丰盛的晚宴自然少不了美酒,这就使热量摄取超标。长时间喝酒造成了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都明显上升。所以,晚餐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减少畜禽类食物的摄取。要控制荤菜的摄入,给胃肠留有一些余地。同时,要相对吃一些主食,减少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喝酒要适量,如果非要喝的话就尽量选择低度白酒和干红,或者是啤酒,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贪杯。

  • 很多媒体都把冠心病写为“第一健康杀手”。确实,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而且80的猝死都是冠心病所致。 但是如果进行规范的治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万一有突发状况也指导如何正确的应对,是可以享受健康生活的。 以下这几个误区请大家注意避免哦。 误区一:急救药有用就不用就医 案例:赵女士经常出现心口疼等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吃“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有效。她认为是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不用去医院看病。 疑似冠心病发作应立即就医。如果忽视冠心病发作症状,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心肌梗死患者服用急救药“速效救心丸”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为抢救争取更多时间。但服药后,也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治疗,危及生命。 误区二:尽量不吃药经常吃会有抗药性 案例:钱先生最近心绞痛经常发作,只要自己能忍受,就尽量不吃药。他认为,药吃多了,会有耐药性,时间长了可能药对他就没效了。 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次数很多时,才有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不会形成耐药性。心绞痛发作时应该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误区三:做了支架手术就不用再吃药了 案例:老孙平日里劳累、用力和情绪激动时会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两天前,老王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大发雷霆,随后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大汗、面色苍白的情况。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为老王进行了介入治疗,放置了支架。老王阻塞的血管已被支架撑开,症状消失了。老王觉得疾病已经治愈,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再吃药了。 介入手术只是将局部血管撑开,不代表疾病治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并没有消失。不坚持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心梗有可能再发,支架有可能一放再放。因此,支架手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治疗。 另外,支架治疗疏通了狭窄血管,但并未改变导致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因,即高血脂、高血压等,仍可能再次出现冠脉狭窄,乃至冠心病。很多患者存在多处冠脉狭窄,相对不太重要的狭窄部位通常没有放支架。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同高血压一样,冠心病也是一种慢性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造成的动脉狭窄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患者症状减轻或消除并不表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根除,如果此时未经医生建议擅自停药的话,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就会加速,使冠心病病情更加严重。 所以 支架手术后,患者应注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误区四:血脂不高就可以不吃降血脂药 案例:李女士体检后,看到自己的血脂化验单发现血脂一点都不高,她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 血脂化验单通常检查以下四项。 总胆固醇(TC):血液中胆固醇总和,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甘油三酯(TG):轻、中度升高会使冠心病风险增加,极度升高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首要目标。 看化验单,可不能只看标准参考值,因为那个正常范围是针对一般人来说的。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坏”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应小于1.8mmol/L。 另外,所有冠心病患者无论基线LDL-C水平高低,都应服用降血脂药物,降低“坏”胆固醇,进而稳定逆转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即使血脂达标了,也要继续服用降血脂药物。因为人体每天都在不断地通过自身合成和通过进食吸收胆固醇。停用药物后,“坏”胆固醇还会升高。中断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已经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进展,使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2007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指出,降血脂治疗要长期坚持,直至终生。也许有些人担心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其实有些好的药物已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使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通常短期即可恢复正常,无需停药。点击医生卡片即可问诊张涓主任是医学博士,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25年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有鹏教授指出,支气管哮喘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及气候骤变时更易“发难”。其发病年龄以1-6岁为多见,大多在3岁以内初次发作,与小儿肺脾肾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若能接受正确诊治和悉心调护,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能逐渐痊愈。但若失于防治,极易陷入长时间反复发作的“怪圈”,致使喘息持续,难以缓解。王有鹏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众多家长对哮喘缺乏科学认知,治疗欠规范,导致许多患儿始终迁延不愈,甚而终生不得控制,乃至危及生命。 为此,王有鹏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哮喘的认知误区总结出如下五条——误区一 只要是哮喘都会“喘” 很多家长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只咳不喘,却被戴上哮喘的“帽子”?王有鹏给出的解释是,并不是所有的哮喘都有喘息症状,有种哮喘叫“咳嗽变异性哮喘”,就是以慢性咳嗽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其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情况,或经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无效,而用支气管扩张剂则能使咳嗽发作缓解。患儿多为过敏体质,多在婴幼儿时期患过湿疹,多数有哮喘家族史。所以,如果孩子长期咳嗽不好,又是过敏体质,家长应引起足够警觉。误区二 混淆感冒和哮喘 哮喘袭来前常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及呼吸困难等,而感冒时也能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两者犹如一对“双胞胎”,很容易相混淆,家长很有必要分辨开来。如感冒通常伴有发热,而单纯的哮喘发作一般不发热。感冒时咳嗽大多是逐渐加重,没有特定的诱发因素,每次咳嗽时间也不会很长,一般不伴有呼吸困难。而哮喘的咳嗽常发生在晨起、夜间、运动后,大哭或大笑后,以及接触刺激性气味、冷空气、过敏原等触发因素后,为反复性或持续性发作,常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家长可在孩子呼气时听到类似小鸡叫的声音。严重哮喘发作还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大汗淋漓、面色青灰。 王有鹏提醒说: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患儿反复“感哮喘冒”,每次都发展到下呼吸道,致使呼吸不畅、胸闷咳嗽,或伴有湿疹、变应性鼻炎,同时父母或家族中有哮喘病等过敏史,即应考虑哮喘的可能,千万不能一味按单纯呼吸道感染无休止地使用抗生素及感冒药。此外,对于儿童来说,感冒常诱发哮喘发作,哮喘儿也容易反复感冒,且不易治愈。当哮喘小患者出现上述问题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误区三 忽视过敏性疾病与哮喘间关系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占80,而45左右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也同时伴有哮喘。有学者甚至提出两病“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认为这两个病其实是一个疾病,防与治都应从哮喘来考虑。王有鹏亦认为,在过敏性疾病病人出现气喘或不明原因的干咳、咽痒时,应首先怀疑支气管哮喘在作祟。假如对过敏性疾病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了解不多,重视不够,治疗常常顾此失彼,则严重贻误病情。有相当多的者在哮喘病情发作前有过敏性症状,如能及时对过敏性疾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哮喘发生的频率。误区四 病情一缓解就立即停药 王有鹏指出,有些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积极寻医问药。而一旦病情得到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立马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再哮喘,无明显症状就是治好了,也就不必再吃药了。结果是患儿气道的慢性炎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稍有风吹草动,又会使哮喘“死灰复燃”。这是因为在缓解期间,支气管腔内仍有炎症潜伏,只不过是尚未接触到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而未爆发。若是有感冒、运动过量、紧张、兴奋或气温变化、吸入冷空气和刺激性气体(如烟雾、气油味等)或接触尘螨、动物皮毛等诱因,便可能出现明显的哮喘症状。因此,缓解期是需要继续治疗的,其目的是减轻或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急性发作。误区五 儿童哮喘到成年期自然就好了 王有鹏表示,确实有些儿童随年龄的增长,哮喘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甚至不发作,这与孩子自身发育逐渐完善有一定关系。而事实上,长时间的平稳状态并不等于治愈。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哮喘患儿进入青春发育期,虽有30-50的人症状消失,但到成人期仍有“回潮”的可能,约有2/3以上者继续遭受折磨,有的貌似恢复了正常的人,其肺功能仍就异常或持续存在气道髙反应哮喘。这里,轻度小儿哮喘预后良好,仅5演变为严重哮喘,而中度至重度儿童在整个一生常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髙反应与哮喘发作。重度哮喘,尤其是长期依赖激素、屡次住院和症状不易改善者,约95最终“定格”为成人。这就提示哮喘、须在儿童期给予积极合理的医治,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具有可塑性。王有鹏强调,如果孩子患上了哮喘,千万不要迟疑,必须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预防。

  • 有数据统计,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每100个人中,就有27个死于三高。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止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高。三高对人体构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预防三高。因此,我们要学会科学饮食。在一日三餐中朋友们要学会科学地吃、合理地吃。一是早餐要吃好。我们在一上午工作所消耗的能量,均早餐提供的。如果不吃早餐的话,到了上午9-10点钟就会出现低血糖,大脑能量明显供给不足,容易疲倦乏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不吃早餐,到了中午就会感到尤其饥饿,必然要多吃。这样,又会因为热能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久而久之,血脂和血糖都会出现代谢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不吃早餐得患糖尿病的危险,比按时吃早餐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另外,总是不吃早饭,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二是午餐要吃饱。有许多朋友喜欢吃洋快餐,其实洋快餐的营养不十分均衡。洋快餐一般均高蛋白、高脂肪、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如果长时间食用就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三是晚餐要吃少。我们在晚餐中普遍存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情况。长时间这种吃法,使心血管和高血压的比例比常人要高出4-5倍以上。一顿丰盛的晚宴自然少不了美酒,这就使热量摄取超标。长时间喝酒造成了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都明显上升。所以,晚餐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减少畜禽类食物的摄取。要控制荤菜的摄入,给胃肠留有一些余地。同时,要相对吃一些主食,减少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喝酒要适量,如果非要喝的话就尽量选择低度白酒和干红,或者是啤酒,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贪杯。

  • 很多媒体都把冠心病写为“第一健康杀手”。确实,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而且80的猝死都是冠心病所致。 但是如果进行规范的治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万一有突发状况也指导如何正确的应对,是可以享受健康生活的。 以下这几个误区请大家注意避免哦。 误区一:急救药有用就不用就医 案例:赵女士经常出现心口疼等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吃“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有效。她认为是小毛病,忍忍就过去了,不用去医院看病。 疑似冠心病发作应立即就医。如果忽视冠心病发作症状,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心肌梗死患者服用急救药“速效救心丸”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为抢救争取更多时间。但服药后,也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救治,以免耽误治疗,危及生命。 误区二:尽量不吃药经常吃会有抗药性 案例:钱先生最近心绞痛经常发作,只要自己能忍受,就尽量不吃药。他认为,药吃多了,会有耐药性,时间长了可能药对他就没效了。 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次数很多时,才有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不会形成耐药性。心绞痛发作时应该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误区三:做了支架手术就不用再吃药了 案例:老孙平日里劳累、用力和情绪激动时会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两天前,老王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大发雷霆,随后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大汗、面色苍白的情况。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为老王进行了介入治疗,放置了支架。老王阻塞的血管已被支架撑开,症状消失了。老王觉得疾病已经治愈,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再吃药了。 介入手术只是将局部血管撑开,不代表疾病治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并没有消失。不坚持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心梗有可能再发,支架有可能一放再放。因此,支架手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治疗。 另外,支架治疗疏通了狭窄血管,但并未改变导致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因,即高血脂、高血压等,仍可能再次出现冠脉狭窄,乃至冠心病。很多患者存在多处冠脉狭窄,相对不太重要的狭窄部位通常没有放支架。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同高血压一样,冠心病也是一种慢性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造成的动脉狭窄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患者症状减轻或消除并不表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根除,如果此时未经医生建议擅自停药的话,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就会加速,使冠心病病情更加严重。 所以 支架手术后,患者应注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误区四:血脂不高就可以不吃降血脂药 案例:李女士体检后,看到自己的血脂化验单发现血脂一点都不高,她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 血脂化验单通常检查以下四项。 总胆固醇(TC):血液中胆固醇总和,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甘油三酯(TG):轻、中度升高会使冠心病风险增加,极度升高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首要目标。 看化验单,可不能只看标准参考值,因为那个正常范围是针对一般人来说的。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坏”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应小于1.8mmol/L。 另外,所有冠心病患者无论基线LDL-C水平高低,都应服用降血脂药物,降低“坏”胆固醇,进而稳定逆转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即使血脂达标了,也要继续服用降血脂药物。因为人体每天都在不断地通过自身合成和通过进食吸收胆固醇。停用药物后,“坏”胆固醇还会升高。中断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已经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进展,使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2007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指出,降血脂治疗要长期坚持,直至终生。也许有些人担心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其实有些好的药物已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使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通常短期即可恢复正常,无需停药。点击医生卡片即可问诊张涓主任是医学博士,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25年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据新闻媒体报道,江苏30岁的张先生连续打了4个多小时麻将,一直久坐着不动,等到打完后想站起来,发现腿已不听使唤了。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左腿大动脉形成一条40多厘米的血栓,多亏医生及时将血栓取出,才使得张先生免遭截肢之苦。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呢?为什么坐久了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呢?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即静脉内形成了血凝块,简称VTE。在深部的静脉形成血凝块(通常发生在下肢),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当静脉内血凝块脱落并随血流移行到肺部,就会形成肺栓塞,简称PE。DVT和PE统称为VTE,是一种风险极高的、潜在的致死原因。VTE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世界血栓日”专家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VTE的发生接近1,000万例,涵盖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久坐会形成血栓?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张艳副主任医师早前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表示,由于下肢远离心脏,长时间坐着保持不动的姿态,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易产生血液瘀滞,甚至处于几乎静止状态,因而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有疼痛感,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有站立时沉重感。静脉血栓症状会由轻到重逐渐变化,如果早期症状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引发肢体反复肿胀,甚至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哪些人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种族和性别,某些因素会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以下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1、接受过手术治疗,特别是髋部、膝部以及肿瘤相关手术的患者;2、 长期久坐不动,包括卧床、长途旅行等 3、 年龄超过60岁; 4、家庭内有血栓家族史的情况; 5、 肿瘤患者,接受过化疗; 6、 服用雌激素药物,例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HRT等; 7、其它因素,例如:肥胖、妊娠或分娩、 吸烟、过量饮酒等等。

  • 口臭的锅,“胃火”不背第一讲 女,64岁,因不明原因口臭,伴胃痛胃胀、恶心、腹痛,持续多年,之前怀疑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去查过,没问题,是不是有“胃火”,请问有什么办法解决?医生答疑:这个患者我会建议把不着急把口臭和上消化道症状联系到一起,而是先到口腔科就诊,接下来才是针对上消化道症状做个胃镜。为什么口臭先去口腔科?真正的口臭,其实跟我们认为的“胃火”关系不大,80-90是因为口腔原因,舌苔导致的口臭占51,牙龈炎和牙周炎导致的占13,两周都有的占22。口源性的口臭其实很好理解。口腔内遍布细菌,口腔中食物残渣、更新脱落的上皮细胞等都有蛋白质,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蛋白质就会腐败变质,生产出恶臭的硫化物,导致口臭。除了口源性的口臭,剩下的 10 也多跟鼻、咽、扁桃体、气管等临近口腔问题有关。有很少一部分短暂的口臭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嗳气有关。一些比较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如晚期胃癌、肠梗阻、肝硬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也会造成特殊味道的口臭。如何区分口臭是不是口腔问题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闭口呼吸,如果仍有臭味从鼻部呼出,则是非口源性口臭,反之为口源性口臭。“胃火”的感受可能跟上消化道的一些症状有关,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与口臭的症状需要割裂来看。这也是大多数口臭其实医生给的建议都是洗牙,科学刷牙、清洁舌苔等。  口臭与幽门螺杆菌第二讲 男,28岁,经常胃胀胃痛,有口臭,特别是吃夜宵烧烤之后会严重胃痛,有时候疼的睡不着,第二天口臭也特别严重。尽量避免太晚吃东西,但是工作比较辛苦,有时候忍不住,这种情况是不是胃溃疡? 医生答疑:长时间的胃胀胃痛,从严谨负责的角度说,还是推荐去线下做一个胃镜。不过去了消化内科就也做个幽门螺杆菌的测试吧,现在有C14吹气实验,非常方便。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幽门螺杆菌可能存在牙菌斑中,引起口臭。但是这种细菌不能通过几次洗牙解决,需要规范的除菌治疗。顺便提一句,长期夜晚进食过多或睡前进食等尤其容易引发肠胃疾病。睡前进食、躺卧容易引发胃酸反流,导致胃痛,特别是吃的一些辛辣油腻油炸食物、吃多吃撑、甚至喝点小酒,会加一步诱发/加重胃痛。  放下你手里的奥美拉唑第三讲 医生,我有时候会胃痛,给我开点奥美拉唑。 医生答疑:我见过疼得坐立不安还觉得自己是“胃痛”让我给开点药的,问询查体之后,初步怀疑阑尾炎。同样自述“胃痛”想开点药的,我还遇到其实是急性胰腺炎的,心梗的,胆结石的——我们认为的“胃”,不一定真的是胃。内脏疼痛是很难定位的,特别是对没有受过训练的普通人来说,再加上内脏痛觉可能发生牵扯,造成我们的错觉。所以随便自行服用胃药是不对的。 有些胃药包含止痛成分,暂时缓解疼痛,但是也掩盖了患者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机会。当然,大多数的肚子疼都不严重,在一堆检查之后,医生还是开具奥美拉唑,但我们至少排除了风险。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腹痛需要我们警惕呢? §  腹痛突然出现并且比较剧烈;§  腹痛持续时间超过 6 小时;§  腹痛伴有胸部、颈部、背部或肩膀的疼痛;§  呕吐血液,或大便发黑、大便中有血;§  腹部紧张,不能碰,一碰就痛得厉害;§  不能排便,尤其是同时有呕吐的情况;§  腹痛虽不严重,但是反复出现,并且伴随体重下降、腹泻、皮肤或眼球发黄的情况。如果你的腹痛确实出现了上面所说的这些症状中任何一条,还是赶紧放下手里的药吧,及时就诊吧,如果不能确定,或者检查后对治疗方案有所疑惑,也可以来线上便捷问诊。 京东互联网医院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案例提供 | 朱季军责任编辑 | 小乐 朱医生利用碎片时间接诊超过五百次,依然保持着五星好评,大家对他的评价关键词包括:迅速、准确、药到病除。点击链接即可问诊: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11010472433

  • 皮炎是一类皮肤病的简称,是组织病理学诊断,本身只说明存在皮肤炎症,因此“皮炎”不宜在临床上单独作为疾病诊断使用,一定要有特定的修饰词,如脂溢性皮炎、手部皮炎等。 湿疹是形态学描述而非病因 湿疹的英文名称eczema源于希腊文ekzin,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湿疹原意是水沸出的意思,说明本病容易流水,有渗出倾向。我国传统医学中没有湿疹一词,此类疾病多归于“风”“疮”“癣”等等,比如“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有30多种。我国现代医学中的“湿疹”系由英文意译而来,完全是一个描述性诊断。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均可以拟诊为湿疹。 因此,湿疹是形态学描述性名称,而非病因学诊断,许多临床上初步诊断为湿疹的皮肤病,最后可能是接触性皮炎、食物或药物导致的皮炎,或是感染引起的皮炎、特应性皮炎或者根本不是湿疹皮炎,而可能是疥疮、真菌感染或淋巴瘤等其他貌似湿疹的皮肤病。根据笔者的一项研究,在临床表现类似湿疹而做病理检查的患者中有近1/3 是其他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与皮炎湿疹的关联 临床上,“湿疹”与“皮炎”常常如下使用。在某种特定的皮炎没有得到明确诊断前暂时诊断为湿疹。比如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特定皮炎在未能明确诊断以前多被诊断为湿疹。如果这些患者经过查找病因,发现是由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则应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同样,最初诊断为湿疹的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典型的特应性皮炎特点,符合了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则应该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但在特指的情况下,皮炎与湿疹可以共用,如脂溢性皮炎又称为脂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又称为特应性湿疹等。 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皮炎与湿疹条目下包括的疾病中,很多是病因不甚清楚的皮炎,比如特应性皮炎,被认为是不能够治愈的一种皮炎湿疹。而接触性皮炎是能够明确病因,非常可能根治的一种皮炎。非常遗憾的是,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仔细检查难以诊断,漏诊非常常见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任琢琢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任琢琢
任琢琢
主治医师

已认证

河南省人民医院 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