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产后康复(盆底肌锻炼,腹直肌分离) 运动康复(运动损伤,体态纠正) 神经康复(脑卒中,脊髓损伤,小儿脑瘫)
暂无
康复医学科患友问诊
  • 宝宝1岁能喝吗|您好,我是副主任医师石俊英,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 我是京东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可以喝是的嗯嗯,宝宝有乳糖不耐受吗?其实不需要换,接

    总交流次数

    16

    医生回复次数

    7
    患者:

    女 0

  • 有没有精神科医生|您好,这里是京东互联网医生,请问您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这里是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不客气

    总交流次数

    8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男 27岁

  • 骨折骨折手术 片子|您好多久了哪个部位骨折了把片子发过来看看

    总交流次数

    5

    医生回复次数

    4
    患者:

    男 23岁

  • 宝宝1岁能喝吗您好,我是副主任医师石俊英,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 我是京东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请稍等,我正在详细阅读您的病情描述。可以喝是的嗯嗯,宝宝有乳糖不耐受吗?其

    总交流次数

    16

    医生回复次数

    7
    患者:

    女 0

  • 有没有精神科医生您好,这里是京东互联网医生,请问您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这里是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不客气

    总交流次数

    8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男 27岁

  • 骨折骨折手术 片子您好多久了哪个部位骨折了把片子发过来看看

    总交流次数

    5

    医生回复次数

    4
    患者:

    男 23岁

  • 晚幼红细胞偏高的危害你好确诊了什么病的吃什么药?白细胞**红蛋白都正常?结合骨穿结果,他们诊断什么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吃****的药物像****,****你提供的信息实在有限如果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如

    总交流次数

    37

    医生回复次数

    23
    患者:

    女 75岁

  • 小便时尿道刺痛您好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有没有尿道口分泌物近期有没有性生活?还有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考虑是泌尿道感染了建议到线下医院检查一下尿常规,泌尿系B超最好是先检查明确,再用药治疗有没有药物过敏史?

    总交流次数

    32

    医生回复次数

    16
    患者:

    男 20岁

  • 晚上感到饥饿第二天能瘦多少斤您好,一天的体重变化没有意义的要一周以上变化才有意义采用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的方式。调整饮食不是控制饮食,而是调整为高蛋白(鸡胸,**,鱼,虾,豆制品等)低碳水(粗粮为

    总交流次数

    6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女 21岁

  • 你这个闲趣的饼干,那一些有单独的包装您好,我是住院医师狄华,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闲趣 自然清咸原味薄脆饼干 休闲零食带提手礼盒装900g(普通装和加量装随机发货

    总交流次数

    5

    医生回复次数

    4
    患者:

    女 0

  • 坏肚子,每次吃完东西后,小腹左侧,肚脐眼下册,3根手指头位置,疼痛,然后过一会,有便意,去厕所就拉稀,大便深棕色,症状持续两天,今早开始在吃肠炎宁片,未见好转根据描述肠炎可能性大你可以试试****别吃

    总交流次数

    10

    医生回复次数

    7
    患者:

    男 24岁

  • 皮肤您好,我是上海宏康医院皮肤科室的李伟庭主治医生,我已经接诊到您的咨询,我正在看您的主诉,请您稍等,我马上解答。您这个症状有多长时间了?以前有类似发病史吗痒吗从照片上看像红丘疹过敏引起的根据上述情况

    总交流次数

    32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男 31岁

  • 暂无有没有发生特殊情况先观察几天看看吧!应该和情绪波动有关,

    总交流次数

    6

    医生回复次数

    2
    患者:

    女 11岁

展开更多

康复医学科科普文章
  •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那么1型糖尿病有什么症状,日常有什么要注意呢? 1型糖尿病的7个表现要清楚 1、身体倦怠,整天提不起精神,腰膝酸软,两腿乏力,什么事都懒得做,连走路、上楼梯都感到疲惫不堪,饭后困怠思睡。 2、因皮肤抵抗力减弱,经常会发痒,女性患者有时会痒及阴部,如果皮肤受伤,容易感染腐烂,还会长疥疮。 3、视力明显减退,看书、看报眼睛容易疲劳,并经常发生视网膜的病变。 4、患者因体内糖分随小便排出,所以经常感到饥饿而出现食欲亢进,而且有喜好吃甜食的倾向。 5、持续性感到喉咙干渴,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小便次数一天可有次。 6、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规则或闭经等月经失调。 7、手腿出现顽固性的麻痹和阵痛,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间小腿常常抽筋。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适量运动很重要 首先要避免阳光的直射,运动地点尽量选择在室内,如篮球、乒乓球、室内羽毛球、游泳等。如果要进行户外运动,最好在清晨或黄昏,运动量不宜过大。另外,运动时最好穿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注意水分的及时补充,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结束时做些放松调整活动。 二、冷饮、水果适当吃 对糖尿病人而言,完全禁食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适量食用。冷饮也不是完全禁止的,不过即使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也应在餐后两至三小时食用,同时要注意控制量,并扣除正餐中相应主食的量。 三、不要喝大量碳酸饮料 天气炎热,人特别容易出汗,水分的丢失量也大,糖尿病患者需要喝大量的水,防止出现脱水。糖尿病患者宜饮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饮料,而不宜饮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 据了解,往年总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因贪喝大量碳酸饮料导致突然昏迷被送医院急诊。如果糖尿病人出汗较多,未得到及时的水补充,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四、警惕糖尿病足发生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足部有末梢神经炎及外周血管病者,夏季尽量不要赤足行走,走在沙砾、尖石、烫砂、烫石路上时,要特别小心,不要走得太久。最好穿白袜子,当足部有损伤或是出血时易于发现,并且袜子内面不能有较多的线头或接合处,以免摩擦后损伤皮肤。要穿合脚的、不露脚趾的软布鞋。 外出前、返回后,要检查足部,若发现有溃破等问题,要及时就医,以防止病情加重而不可收拾。睡前可用35-38℃温水泡脚、进行足底按摩,保持脚趾间皮肤干燥,既能解除疲劳,又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细菌、真菌感染。防止烫伤,忌蚊、虫叮咬,有皮肤搔痒不宜抓挠,以防溃破发炎。糖尿病患者不宜睡凉席,一些凉席的缝隙中易寄生着螨虫等,可导致皮肤红肿、刺痒、疼痛;新凉席也容易擦破皮肤,造成皮肤感染。 预防糖尿病吃这些才有效 1、适量吃糙米 英国大约有230万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该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近日,英国科学家建议人们在饮食中将一部分白米替换为糙米,以此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对19万英国人的饮食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年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后,他们发现,白米升高血糖的本领要远远强于糙米。每周白米摄入量超过5份(约250克)的人和每月摄入量不超过一份的人相比,糖尿病风险增加了17。研究人员认为,每天把50克白米替换成糙米可将2型糖尿病的风险减低16。 2、常吃绿叶菜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每天吃菠菜等蔬菜超过120克的人,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常吃绿叶蔬菜的人低14。可能是因为绿叶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和镁元素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研究人员建议人们把绿叶菜作为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独食用。 3、吃柚子能帮助降血糖 吃柚子有助于降糖。柚皮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它让柚子有一种独特的苦味。研究表明,它能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让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人进食后,柚皮素能让肝脏燃烧更多的脂肪,而不是储存过多的脂肪。最终,柚皮素可以起到类似非诺贝特(一种调脂药)和罗格列酮(一种降糖药)的作用。 4、常喝帝泊洱可控制血糖 帝泊洱中的普洱因子通过人体生物酶反应,调节代谢,清减体内已经“满仓”的脂肪和超标的血脂、血糖、胆固醇、重金属、毒素等有害物质,溶油清浊,吃了油腻的食物之后都可以冲泡一杯帝泊洱进行化解。 有一组实验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在不停用药和不改变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饮用定量帝泊洱,70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至7mmol/L以下,血糖值平均下降35;帝泊洱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空腹血糖的试验结果显示,经过四周后,帝泊洱能有效的降低实验对象的空腹时的血糖含量。 茶叶中含有的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还能清脑明目和清除身体内长期服用的药物残留。血糖高,建议每天喝6袋。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健身大军,热情是好事,但是如果连有氧运动、无氧运动都分不清,对健身存在各种错误认识,盲目锻炼,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常见的健身误区,你是不是也有呢? 误区一 想瘦哪里就勤练哪里 “很多女孩健身,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不是想快点减肚子,就是想快点减大腿或胳膊。” 急于减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练哪儿就可以瘦哪儿的想法比较片面。无论是身体训练还是运动减脂,脂肪是整体代谢的,并不是今天练腹肌,肚子就会变小;明天练胸肌,胸就会变大。 人体内的脂肪是全身分布的,不论是增脂还是减脂,脂肪都是按一定比例全身增加或消耗的,并不存在练哪瘦哪的情况。 曾有试验证明,无论是连续6周只做卷腹训练还是只做单腿蹬踏的力量训练,脂肪的减少都是全身性的,并没有只瘦肚子或者只有一条腿的脂肪变少。因为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运动量达到一定程度而需要脂肪来提供能量时,是无法做到“就地取材”的,只是通过力量训练加强某个部位的肌肉,让它看上去更加紧致一点。 “减脂减全身,增肌增局部”。因此,瘦下来时究竟是先瘦了肚子还是先瘦了脸,很难说清楚。 误区二 有氧运动30分钟才开始消耗脂肪 很多人认为,有氧运动一定要坚持到30分钟以上,不然就达不到消耗脂肪的目的。 事实上,研究显示,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几乎不会动员到皮下脂肪,但会消耗血液中游离的脂肪,20分钟后开始动员非游离的脂肪组织。而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脂肪分解供能的比例逐渐升高,从有氧40分钟左右开始,脂肪成为供能的主要物质。但这并不能说明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对于脂肪消耗是无效的。况且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大物质在人体中是会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即使你的运动时间不到20分钟也是能消耗脂肪的。 “30分钟”的时间节点是片面的。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做工的肌肉群越多,训练的效果会越好。比如,在跑步机上,如果调动全身的肌肉群快走,尽管只有10分钟,但代谢的热量并不亚于肌肉群没有收紧的情况下跑30分钟的效果。 当然有氧训练一般建议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但是,前提条件是让身体的所有肌肉尽量多地参与到训练当中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三 肌肉酸痛,锻炼效果才好 无论是资深健身人士,还是健身小白,都可能有过这样的困惑:运动之后,第二天没有什么感觉,肌肉也没有酸痛感,这是不是表示锻炼没有到位呢? 锻炼后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通常是在运动结束24小时后出现,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 DOMS往往是在刚开始进行新的训练或突然做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产生的。实验和研究显示,人的身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几次训练后,就会慢慢习惯,不再酸疼,但这并不代表训练效果变差了,只是你的身体渐渐熟悉了新的训练动作和强度了。所以,运动后肌肉酸疼的程度,并不是训练效果好坏的指标。 造成肌肉酸痛的原因有很多,不经常锻炼、提高锻炼强度、在停止锻炼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锻炼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肌肉酸痛。锻炼时需要把握强度,循序渐进加强。 另外,偶发的肌肉酸痛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身体的哪一个部位缺乏运动,从而加强相应部位的锻炼、减少肌肉酸痛。 误区四 肌肉越多越健康 有的男性倾向于把自己练得异常壮硕,认为肌肉越多人就越健康。 事实上,人的正常匹配是骨骼加脂肪和肌肉,肌肉占的比重会大一些。普通人的肌肉比重在30—40,像C罗这种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在50左右,而职业竞技健美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可能会更高一些。肌肉越多基础代谢率越高,对身体来讲是好的。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高基础代谢率状态下,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 如果想通过锻炼使身体更加健康,可以应用全美运动医学会出版的《体适能手册》的概念“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指心脏、血管、肺和肌肉能顺利执行日常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能以最低的疲劳与不适,来应付偶发事件的挑战。 而健康体适能包括以下4个要素: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韧性以及身体组成。肌肉适能只是体适能的一部分。要达到良好的体适能还需要其他身体功能的锻炼,而不仅仅是练成肌肉男。 误区五 出汗多,脂肪消耗就多 “汗水是脂肪在哭泣”,这句话虽然很励志很热血,但是流汗多少跟减脂效果并不存在正比关系。设想一下,夏天温度高时,在太阳下即便不运动也会出汗,那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脂肪在燃烧呢? 可见,运动会流汗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量增多,人体为了不让体温过高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降温。这与脂肪的燃烧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同样的运动强度,流汗多少并不左右你的脂肪消耗量。 而且运动大量排汗导致的体重下降,减掉的主要成分是水而不是脂肪。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时尽量不要出太多的汗,出汗太多又不能及时补充体液时,不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还会引发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导致中暑,甚至有生命危险。为此,专业人士建议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不同人锻炼有不同的目的如果希望通过运动解决颈肩腰腿疼痛等问题咨询专家,获得个性化意见立即点击下图,限时优惠

  • 心脏每天为全身源源不断地提供血液,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美国《预防》杂志专栏作家、迈阿密大学心脏学专家亚瑟·盖斯顿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多项国际研究,总结出心脏最脆弱的 6 个时段。 1.暴饮暴食后。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戚文航建议,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饱,并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如饱餐后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适,需及时到医院排除心脏问题。 2.用力排便时。用力排便时需要屏住气,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使腹压升高,于是引起血压骤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造成猝死。戚文航指出,即使大便干燥难排,也不要过于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应对。为了保证大便通畅,平时最好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还应多喝水、适量运动。 3.剧烈运动时。适当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马力全开,每次收缩时多打出几倍的血液到全身,因此容易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导致心脏病突发。戚文航表示,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靶心率(40 岁以下用 180 减年龄,40 岁以上用 170 减年龄),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4.压力大、精神紧张时。心脏健康和心理、精神状态联系密切。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比如,一个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换成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戚文航指出,人们应该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5.每天早上 6 点至 12 点。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 800 多位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数据,发现早上 6 点至中午 12 点这一时段的病人数量最多,且病情更为严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也指出,早上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 40%。究其原因在于,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戚文航建议,晨起后动作最好轻柔、缓慢,还要及时补水。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6.每年 11 月到来年 3 月。国际多项研究发现,以季节来看,冬天(通常是每年 11 月到来年 3 月)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且气温每下降 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 7。原因在于,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再加上室外温差很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戚文航说,外出时应该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即使回到温暖的室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那么1型糖尿病有什么症状,日常有什么要注意呢? 1型糖尿病的7个表现要清楚 1、身体倦怠,整天提不起精神,腰膝酸软,两腿乏力,什么事都懒得做,连走路、上楼梯都感到疲惫不堪,饭后困怠思睡。 2、因皮肤抵抗力减弱,经常会发痒,女性患者有时会痒及阴部,如果皮肤受伤,容易感染腐烂,还会长疥疮。 3、视力明显减退,看书、看报眼睛容易疲劳,并经常发生视网膜的病变。 4、患者因体内糖分随小便排出,所以经常感到饥饿而出现食欲亢进,而且有喜好吃甜食的倾向。 5、持续性感到喉咙干渴,饮水量大幅度增加,小便次数一天可有次。 6、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规则或闭经等月经失调。 7、手腿出现顽固性的麻痹和阵痛,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间小腿常常抽筋。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适量运动很重要 首先要避免阳光的直射,运动地点尽量选择在室内,如篮球、乒乓球、室内羽毛球、游泳等。如果要进行户外运动,最好在清晨或黄昏,运动量不宜过大。另外,运动时最好穿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注意水分的及时补充,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结束时做些放松调整活动。 二、冷饮、水果适当吃 对糖尿病人而言,完全禁食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适量食用。冷饮也不是完全禁止的,不过即使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也应在餐后两至三小时食用,同时要注意控制量,并扣除正餐中相应主食的量。 三、不要喝大量碳酸饮料 天气炎热,人特别容易出汗,水分的丢失量也大,糖尿病患者需要喝大量的水,防止出现脱水。糖尿病患者宜饮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饮料,而不宜饮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 据了解,往年总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因贪喝大量碳酸饮料导致突然昏迷被送医院急诊。如果糖尿病人出汗较多,未得到及时的水补充,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四、警惕糖尿病足发生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足部有末梢神经炎及外周血管病者,夏季尽量不要赤足行走,走在沙砾、尖石、烫砂、烫石路上时,要特别小心,不要走得太久。最好穿白袜子,当足部有损伤或是出血时易于发现,并且袜子内面不能有较多的线头或接合处,以免摩擦后损伤皮肤。要穿合脚的、不露脚趾的软布鞋。 外出前、返回后,要检查足部,若发现有溃破等问题,要及时就医,以防止病情加重而不可收拾。睡前可用35-38℃温水泡脚、进行足底按摩,保持脚趾间皮肤干燥,既能解除疲劳,又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细菌、真菌感染。防止烫伤,忌蚊、虫叮咬,有皮肤搔痒不宜抓挠,以防溃破发炎。糖尿病患者不宜睡凉席,一些凉席的缝隙中易寄生着螨虫等,可导致皮肤红肿、刺痒、疼痛;新凉席也容易擦破皮肤,造成皮肤感染。 预防糖尿病吃这些才有效 1、适量吃糙米 英国大约有230万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该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近日,英国科学家建议人们在饮食中将一部分白米替换为糙米,以此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对19万英国人的饮食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年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后,他们发现,白米升高血糖的本领要远远强于糙米。每周白米摄入量超过5份(约250克)的人和每月摄入量不超过一份的人相比,糖尿病风险增加了17。研究人员认为,每天把50克白米替换成糙米可将2型糖尿病的风险减低16。 2、常吃绿叶菜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每天吃菠菜等蔬菜超过120克的人,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常吃绿叶蔬菜的人低14。可能是因为绿叶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和镁元素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研究人员建议人们把绿叶菜作为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独食用。 3、吃柚子能帮助降血糖 吃柚子有助于降糖。柚皮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它让柚子有一种独特的苦味。研究表明,它能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让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人进食后,柚皮素能让肝脏燃烧更多的脂肪,而不是储存过多的脂肪。最终,柚皮素可以起到类似非诺贝特(一种调脂药)和罗格列酮(一种降糖药)的作用。 4、常喝帝泊洱可控制血糖 帝泊洱中的普洱因子通过人体生物酶反应,调节代谢,清减体内已经“满仓”的脂肪和超标的血脂、血糖、胆固醇、重金属、毒素等有害物质,溶油清浊,吃了油腻的食物之后都可以冲泡一杯帝泊洱进行化解。 有一组实验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在不停用药和不改变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饮用定量帝泊洱,70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至7mmol/L以下,血糖值平均下降35;帝泊洱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空腹血糖的试验结果显示,经过四周后,帝泊洱能有效的降低实验对象的空腹时的血糖含量。 茶叶中含有的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还能清脑明目和清除身体内长期服用的药物残留。血糖高,建议每天喝6袋。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健身大军,热情是好事,但是如果连有氧运动、无氧运动都分不清,对健身存在各种错误认识,盲目锻炼,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常见的健身误区,你是不是也有呢? 误区一 想瘦哪里就勤练哪里 “很多女孩健身,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不是想快点减肚子,就是想快点减大腿或胳膊。” 急于减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练哪儿就可以瘦哪儿的想法比较片面。无论是身体训练还是运动减脂,脂肪是整体代谢的,并不是今天练腹肌,肚子就会变小;明天练胸肌,胸就会变大。 人体内的脂肪是全身分布的,不论是增脂还是减脂,脂肪都是按一定比例全身增加或消耗的,并不存在练哪瘦哪的情况。 曾有试验证明,无论是连续6周只做卷腹训练还是只做单腿蹬踏的力量训练,脂肪的减少都是全身性的,并没有只瘦肚子或者只有一条腿的脂肪变少。因为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运动量达到一定程度而需要脂肪来提供能量时,是无法做到“就地取材”的,只是通过力量训练加强某个部位的肌肉,让它看上去更加紧致一点。 “减脂减全身,增肌增局部”。因此,瘦下来时究竟是先瘦了肚子还是先瘦了脸,很难说清楚。 误区二 有氧运动30分钟才开始消耗脂肪 很多人认为,有氧运动一定要坚持到30分钟以上,不然就达不到消耗脂肪的目的。 事实上,研究显示,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几乎不会动员到皮下脂肪,但会消耗血液中游离的脂肪,20分钟后开始动员非游离的脂肪组织。而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脂肪分解供能的比例逐渐升高,从有氧40分钟左右开始,脂肪成为供能的主要物质。但这并不能说明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对于脂肪消耗是无效的。况且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大物质在人体中是会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即使你的运动时间不到20分钟也是能消耗脂肪的。 “30分钟”的时间节点是片面的。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做工的肌肉群越多,训练的效果会越好。比如,在跑步机上,如果调动全身的肌肉群快走,尽管只有10分钟,但代谢的热量并不亚于肌肉群没有收紧的情况下跑30分钟的效果。 当然有氧训练一般建议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但是,前提条件是让身体的所有肌肉尽量多地参与到训练当中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三 肌肉酸痛,锻炼效果才好 无论是资深健身人士,还是健身小白,都可能有过这样的困惑:运动之后,第二天没有什么感觉,肌肉也没有酸痛感,这是不是表示锻炼没有到位呢? 锻炼后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通常是在运动结束24小时后出现,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 DOMS往往是在刚开始进行新的训练或突然做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产生的。实验和研究显示,人的身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几次训练后,就会慢慢习惯,不再酸疼,但这并不代表训练效果变差了,只是你的身体渐渐熟悉了新的训练动作和强度了。所以,运动后肌肉酸疼的程度,并不是训练效果好坏的指标。 造成肌肉酸痛的原因有很多,不经常锻炼、提高锻炼强度、在停止锻炼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锻炼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肌肉酸痛。锻炼时需要把握强度,循序渐进加强。 另外,偶发的肌肉酸痛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身体的哪一个部位缺乏运动,从而加强相应部位的锻炼、减少肌肉酸痛。 误区四 肌肉越多越健康 有的男性倾向于把自己练得异常壮硕,认为肌肉越多人就越健康。 事实上,人的正常匹配是骨骼加脂肪和肌肉,肌肉占的比重会大一些。普通人的肌肉比重在30—40,像C罗这种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在50左右,而职业竞技健美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可能会更高一些。肌肉越多基础代谢率越高,对身体来讲是好的。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高基础代谢率状态下,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 如果想通过锻炼使身体更加健康,可以应用全美运动医学会出版的《体适能手册》的概念“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指心脏、血管、肺和肌肉能顺利执行日常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能以最低的疲劳与不适,来应付偶发事件的挑战。 而健康体适能包括以下4个要素: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韧性以及身体组成。肌肉适能只是体适能的一部分。要达到良好的体适能还需要其他身体功能的锻炼,而不仅仅是练成肌肉男。 误区五 出汗多,脂肪消耗就多 “汗水是脂肪在哭泣”,这句话虽然很励志很热血,但是流汗多少跟减脂效果并不存在正比关系。设想一下,夏天温度高时,在太阳下即便不运动也会出汗,那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脂肪在燃烧呢? 可见,运动会流汗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量增多,人体为了不让体温过高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降温。这与脂肪的燃烧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同样的运动强度,流汗多少并不左右你的脂肪消耗量。 而且运动大量排汗导致的体重下降,减掉的主要成分是水而不是脂肪。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时尽量不要出太多的汗,出汗太多又不能及时补充体液时,不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还会引发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导致中暑,甚至有生命危险。为此,专业人士建议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不同人锻炼有不同的目的如果希望通过运动解决颈肩腰腿疼痛等问题咨询专家,获得个性化意见立即点击下图,限时优惠

  • 心脏每天为全身源源不断地提供血液,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美国《预防》杂志专栏作家、迈阿密大学心脏学专家亚瑟·盖斯顿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多项国际研究,总结出心脏最脆弱的 6 个时段。 1.暴饮暴食后。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戚文航建议,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饱,并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如饱餐后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适,需及时到医院排除心脏问题。 2.用力排便时。用力排便时需要屏住气,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使腹压升高,于是引起血压骤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造成猝死。戚文航指出,即使大便干燥难排,也不要过于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应对。为了保证大便通畅,平时最好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果蔬和粗粮,还应多喝水、适量运动。 3.剧烈运动时。适当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马力全开,每次收缩时多打出几倍的血液到全身,因此容易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导致心脏病突发。戚文航表示,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最好别参加竞技性运动。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靶心率(40 岁以下用 180 减年龄,40 岁以上用 170 减年龄),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4.压力大、精神紧张时。心脏健康和心理、精神状态联系密切。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比如,一个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换成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戚文航指出,人们应该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5.每天早上 6 点至 12 点。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 800 多位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数据,发现早上 6 点至中午 12 点这一时段的病人数量最多,且病情更为严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也指出,早上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 40%。究其原因在于,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戚文航建议,晨起后动作最好轻柔、缓慢,还要及时补水。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6.每年 11 月到来年 3 月。国际多项研究发现,以季节来看,冬天(通常是每年 11 月到来年 3 月)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且气温每下降 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 7。原因在于,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再加上室外温差很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戚文航说,外出时应该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即使回到温暖的室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 怀孕这件事,有人戴套都能怀上,有人盯着排卵期办事都没能怀上。

  • 通过 基因检测改变命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朱莉。朱莉有乳腺癌的家族史,母亲曾与癌症斗争10年,最终因卵巢癌离世。在2013年的一次基因检测中,朱莉发现自己从母亲那里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未来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高达87%和50%。于是她接受了预防性的手术,将风险降到最低,多活几十年! 神奇的基因检测还有哪些用途? 除了预测疾病风险,解除人体的“定时炸弹”,基因检测还可以及早发现胎儿是否有健康缺陷、判断是我们会不会得家族遗传病等等,并且辅助药物治疗。 产前胎儿DNA检测 产前胎儿DNA检测,是为了降低了新生儿缺陷的几率。尤其是唐氏综合症的检查,已逐渐成为各大医院的妇产科的常规检测项目。与唐筛和羊水穿刺相比,这种方法有无创、快速、精确(准确率高达99)的特点。既避免了传统唐筛的筛错、漏筛,也避免了羊水穿刺的创伤、宫内感染危险等。 基因检测,遗传病早发现 父母体内“藏着”致病基因,我们就很有可能被遗传,当两个相同的致病基因相遇,就会产生这种疾病的患者。 可见,解码基因的秘密,命运就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王逸非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王逸非
王逸非
住院医师

已认证

中山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