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胆囊息肉和结石是否会演变为癌症?

胆囊息肉和结石是否会演变为癌症?

胆囊息肉的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一些早期的癌变病灶。肿瘤性息肉(主要是腺瘤)是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当胆囊息肉的直径超过1.0厘米时,癌变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而当直径超过2.0厘米时,几乎可以直接认为是恶性肿瘤。在非肿瘤性息肉中,胆囊腺肌症被视为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3%-10%。

50-70%的胆囊癌患者同时患有胆囊结石。然而,在胆石症患者中,只有1.5%-6.3%的人会出现胆囊癌。研究表明,胆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病率比无结石患者高出7倍。另外,结石越大,发生胆囊癌的风险也越大。结石的直径大于3.0厘米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0厘米的患者高出10倍。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肠镜结果和消化不良问题的咨询

我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刚刚做完的肠镜结果让我忐忑不安,尤其是看到那一行“腺瘤性息肉”时,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 我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打开网站,输入我的问题,很快就有医生回应了我。我们开始了一场长达一个小时的在线咨询,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安抚了我的恐惧。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医生问道。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描述我的症状:不规律排便,次数多,每次一点点,不成型,吃了胀,吃稍微多一点或者正常饮食不是流质就肚子疼,拉稀还是感觉消化不良,晚上反酸胀不舒服屁嗝饮食能怎么吃,什么不能吃。 医生听完后,建议我半年复查一次,并告知我腺瘤性息肉虽然不是很严重,但长得快,需要密切关注。听到这话,我不禁感到一丝恐慌,心中涌起无数的疑问和担忧。 “这个多久复查呢,是不是很严重,成因是什么呢,该怎么办谢谢您。”我问道,声音有些颤抖。医生安慰我说:“不用太担心,定期复查就可以了。至于成因,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 我点了点头,心中仍然充满了疑虑和不安。医生继续说:“胃镜和肠镜都需要定期复查,频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我问道:“请问频率是多久呢,胃镜和肠镜隔多久查?”医生回答:“一般来说,半年到一年一次比较合适。” 我感到一丝宽慰,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比如,晚上反酸怎么办?能吃什么?医生建议我少吃奥美拉唑,可以试试康复新液和摩罗丹,并告知我忌生冷辛辣寒凉的食物。 咨询结束后,我感到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还有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但至少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们,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可以互相支持和鼓励,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医者荣耀

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两次肠镜报告的息肉是不是同一个?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照亮了我手中的肠镜报告。两次检查,两份报告,一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两次肠镜报告的息肉是不是同一个? 我拿起手机,打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点击了“在线咨询”。几秒钟后,医生接入了我的请求。我们开始了这场跨越屏幕的对话。 “您好,两次肠镜是差不多同一时间做的吗?之前的场景有没有切?”医生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带着一丝关切。我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我的经历。 “一个是今年2月份做的,第二次是7月28日做的切除。”我说,“第一次只做活检。”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第一次活检是腺瘤性息肉,第二次切除后活检为增生性息肉?” 我点头,虽然医生看不到,但我知道他能感受到我的紧张。医生继续说:“主要看位置。如果同一个部位,那应该是同一个。” 我心中一紧,问道:“什么意思?” 医生解释说:“就是看看是哪个部位的息肉,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 我回忆了一下,回答:“升结肠。” 医生说:“如果报的都是升结肠的,有可能是一个部位的,具体您最好问一下您当地的医院。” 我感到一丝安慰,但仍然有疑虑:“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切了就没有问题?” 医生再次确认:“切了就可以了。” 我还是不放心:“我担心原来活检的息肉没有切除。” 医生耐心地解释:“您刚才不是说第1次只做了活检,没有切除吗?” 我点头,心中仍有疑问:“肠镜报告上的图片可以看出是同一个息肉吗?” 医生说:“不一定能看出来,有时候图片角度,或者不同的时候拍的不一定能特别看的出来。” 我感到一丝失望,但医生的话让我放心了一些:“如果您比较介意这个问题,我觉得您可以问问您当地的医院,这个他们最清楚了。” 我问道:“会漏诊吗?” 医生再次安慰我:“现在息肉不是切过了吗?切了就没事了。” 我长舒一口气,感谢医生的耐心解答。挂断电话后,我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医生的专业和关心让我感到安心。也许,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疑虑和困惑,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总会找到答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

医学奇迹见证者

3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肠息肉手术后活检结果不一致,医生解释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日子。然而,我的心情却如同阴霾笼罩的天空,沉重而压抑。因为我要去医院,面对一个我不愿意承认的现实:我有肠息肉。 在等待医生的过程中,我不停地翻阅着手中的报告单,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为什么第一次活检结果是腺瘤性息肉,而第二次却变成了增生性息肉?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否意味着我还需要接受更多的治疗? 终于,医生走进了诊室。我紧张地向他描述了我的情况,期待着他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然而,医生的回应却让我更加困惑:“都差不多的,又不是恶性的。” 我试图解释我的担忧,希望他能理解我的焦虑。但是,医生似乎并不在意我的感受,只是简单地告诉我:“反正后面每年也得肠镜复查。” 我离开医院时,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无助。为什么医生不能理解我的恐惧?为什么他们总是那么冷漠?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我真的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断地搜索相关信息,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直到有一天,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一个专家,他耐心地听完了我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个令我安心的答案:“这两种类型的息肉虽然不同,但都不是恶性的。你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不需要过度焦虑。” 他的话让我如释重负。我终于明白,医生并不是不关心我的感受,而是他们需要用专业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个病人。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不能只依赖医生的判断。 现在,每年我都会定期去做肠镜复查,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感到紧张,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和管理自己的焦虑。因为我知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可以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绿色医疗倡导者

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做胃肠镜时发现息肉,是不是得了恶性肿瘤?

有些人做胃、肠镜检查时,会看到胃肠道粘膜表面有一块凸起,就把它叫做肠息肉。息肉也是分为很多种类型的。比如肠息肉就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之分。严格的说只有腺瘤性息肉存在一定恶变成肠癌的风险,并且腺瘤的直径越大,恶变的可能性也越高。资料显示,直径大于 2cm 的腺瘤性息肉中有一半会发生恶变。类似的,胃息肉常见的类型也有三种:胃底腺息肉,这类息肉可能与长期口服抑制胃酸的药物有关,癌变率不到 1% ;增生性息肉,通常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有关,癌变率 1% 左右;腺瘤性息肉,这类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直径大于 2 厘米的绒毛状瘤性息肉癌变率最高可达 40% 。与肠息肉类似,胃息肉的类型也需要做胃镜时取一小块组织做 “ 病理检查 ” 才能确定。胃肠道息肉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只有在内镜检查时才被发现。无论是哪一种息肉,处理原则都是一样的:早发现早治疗。 经常有患者抱怨: “ 肠镜下明明看到了肠息肉,医生为什么不一次性切掉? ” 原因就在于上面讲到的息肉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它们在肠镜下看起来样子都长得差不多,用肉眼很难分辨。所以医生会根据息肉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小的息肉,可以直接摘除;如果是直径大于 1cm 的息肉,通常先活检一小块,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排除癌变后再次肠镜下完整摘除。如果已有癌变,要根据癌变的范围,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式。

副主任医师张楠

13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危险的息肉有4副“面孔”,超过这个年纪该做肠镜了

临床统计发现,在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里,有15%的人存在肠息肉。 在医生眼中,有些息肉和癌是“近亲”,但不同息肉的癌变几率不同,危险的息肉通常以相似的面孔出现。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危险的息肉长啥样,并教你预防息肉恶变。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刘思德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宋正己 危险息肉以4种“面孔”出现 通俗地说,息肉是长在黏膜上的“肉疙瘩”,上到鼻腔,下至直肠,但凡有黏膜的地方都可能长息肉。 息肉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与人种有关,亚洲人群往往高于欧美人群。 多数肠息肉是良性的,危险的息肉常以4种面孔出现: +大小超过2厘米 1厘米以下的腺瘤性肠息肉(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为1%~3%;1~2厘米的为20%;2厘米以上的高达50%。 +趴在肠壁上的息肉 普通息肉像蘑菇一样长在肠壁上,有一个“蒂”与肠壁相连,比较容易发现和切除。 而平坦型息肉基底部较宽,像地毯一样“趴”在肠壁上,不容易检查出来,也不好切除,相对来说癌变的发生率要高一些。 直径超过1厘米的平坦型息肉,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其癌变速度跟一般息肉不同,即使是良性病变,随访资料显示,最快3年左右也会发展成进展期大肠癌。 +多个息肉同时出现 一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数量越多越危险。 +遗传性息肉 某些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有肠癌或者肠息肉家族史的人要特别关注。 年过40岁,该做个肠镜了 原则上,年龄在40~74岁的居民,都属于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筛查人群。 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也建议50岁以上者去做一次肠镜;如家里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甚至35岁就开始筛查。 肠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为肠癌高危人群: 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史; 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等。 肠镜能看到什么? 肠镜既是大肠癌的筛查手段,又是其确诊的“金标准”。肠黏膜的微小变化能被直观看到,这有助于医生诊断肠炎、肠息肉、腺瘤、肠癌等40余种疾病。 一般较小的息肉,会在胃肠镜检查时,利用活检钳将其钝性钳除或用电流、微波等将其灼除。医生还可用活检钳取得小块组织,以对病变部位定性。 做肠镜要注意什么? 检查前几日 一般需要做传染病筛查、心电图,老年人及需镜下治疗者要检查凝血功能,无痛肠镜要做麻醉评估。 检查前一晚 晚餐禁食或只吃流质食物(无渣饮食,如清汤、白糖水、蜂蜜水等;禁食乳制品,如牛奶、椰奶、奶油浓汤等),不吃高纤维蔬菜、水果,禁吃红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火龙果。 同时,要服用医生开的泻药清洗肠道,服药期间要来回走动,轻揉腹部,加快排泄速度。 检查时 无痛检查者,必须有成年家属陪同。 检查后 检查后建议24小时内不要开车,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普通肠镜做完就可以喝水吃饭了;无痛肠镜和取活检者,4小时后再进食。 息肉恶变前,给了你10年时间 95%左右的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控制和预防息肉癌变其实很简单,因为它发展过程十分缓慢,至少需要10年,甚至二三十年。 近50%的大肠癌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和运动锻炼进行预防的: 尽量避免便秘 长期便秘患者肠道内存在大量干结的粪便,可持续刺激直肠黏膜,造成慢性炎症,久之可能引发肠息肉。 便秘者可以通过每天定时蹲便,培养排便习惯,久了会形成条件反射,到了时间就会产生便意,胃肠道也会出现推进性的蠕动。 上厕所最好不要带手机,无论蹲厕、坐便,如厕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有便秘的人不宜超过10分钟。 多运动,减少久坐 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出体外,预防息肉的形成。 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每周运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慢跑、健步走都是不错的方式。 重视孕前检查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患者,有很大可能会将疾病遗传给后代,有家族史的女性,可以在孕前做一次肠镜筛查。在孕期,做好相关检查(如染色体检查)可以预防下一代出现相同疾病。 过点“苦”日子 预防肠癌,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推荐了一个方法:饮食不妨“苦”一点,守住“鲜、野、淡、杂”四字诀: “鲜”指多吃新鲜食品; “野”指吃天然蔬果; “淡”就是少盐少油少肉; “杂”则是吃尽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 长期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食物,纤维素摄入较少的人,应立刻改变饮食习惯,保持饮食清淡,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需要提醒的是,切除息肉后并非万事大吉,不可忽视复查。因为手术切除后,身体环境没有改变,遗传因素也不会改变,息肉仍有复发的可能。多久复查一次没有硬性规定,建议遵医嘱。

京东健康

11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王磊

主治医师

中医皮肤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脂溢性脱发(7例) 脂溢性皮炎(3例)
专业擅长:1.毛发疾病:如雄秃(脱发、掉发)、斑秃(儿童斑秃、全秃、鬼剃头)、休止期脱发(产后脱发、减肥脱发)、脂溢性皮炎(头油、头皮屑)等; 2.皮肤疾病:如银屑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汗疱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缠腰龙)、痤疮(青春痘)、白癜风等; 3.皮肤外科:常见皮肤肿物的手术切除。
好评率:99% 接诊量:2287
杨顶权

主任医师

中医皮肤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脂溢性皮炎(1例) 维生素缺乏(1例)
专业擅长:各种脱发掉发:雄激素性秃发(雄秃、雄激素性脱发、脂溢性脱发、男性型秃发、早秃、AGA、鬓角额角后移、发际线增高、谢顶、头油、头皮屑)、斑秃(儿童斑秃、全秃、普秃、鬼剃头、斑片状脱发)、休止期脱发(产后脱发、减肥后脱发)、药物脱发、拔毛癖、瘢痕性脱发。瘢痕疙瘩、脂溢性皮炎、痤疮、银屑病、角化性湿疹中西医治疗,以及瘢痕疙瘩、皮肤肿瘤和腋臭等皮肤美容手术。
好评率:99% 接诊量:1446
冯爱平

主任医师

皮肤科

三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慢性皮炎(1例)
专业擅长:过敏性皮肤病(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化妆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药疹等)、感染性皮肤病(毛囊炎,疣,皮肤癣症,念珠菌病等),白癜风及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斑及硬化萎缩性苔癣),银屑病,痤疮,玫瑰痤疮,皮肤淀粉样变性,面部美容(老年斑,色斑和汗管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白塞病等)等疑难重症皮肤病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919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