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秋开始,我们进入到了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间节点。
但立秋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秋后一伏”,讲的就是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古人也常感叹“一宿秋风未觉凉”,但是智慧的人常常懂得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但无论体感如何,天地的气机已开始趋向收敛,人也要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
凉风有信,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
立秋一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俗话说“凉风有信”。这里的凉风并不意味着人能通过体感觉察到凉意。而是一个相对的转折点的概念。
从立秋开始,温极而变,凉风西来。天地间的风开始向凉风转变,伴随着雨水,所谓“一阵秋雨一阵凉”,是一个逐渐转凉的过程。
立秋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秋二候的“白露”并非指凝结的露水,而是“天气下降茫茫而白”的薄雾。
雾的产生有两个条件:冷却和湿。立秋雨后凉风带来降温,然而暑湿未去,所以雾气生于天地之间。
立秋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天,蝉的叫声比夏天沙哑,声音显得凄切。
秋三月养生——养收之道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黄帝内经·素问》
春夏天地的气机是往上升的,而从秋天开始,气机开始肃降。肃降之势就是一股压力。从夏日的绚烂蕃秀,到秋天的从容平静,从绽放,到收藏。就好似人生,从年少气盛,开始向成熟稳重转变。
立秋开始后,就不能像夏季那样晚睡了,而应该早睡早起了。有的失眠会因为到了秋天得到的改善,也是因为人体合于大自然的气机,都是收敛的表现。
要“使志安宁”,就得把心神往里收了,不要和大自然的肃杀之气对着干,要收心养神,调节心态,这样才能安宁。“自古逢秋悲寂寥”,没有把心神静养,心神当归未归,就容易产生悲秋的情绪,多愁善感,随境生愁。
萧肃的秋风,凄冷的秋雨,秋燥与秋寒是“秋刑”,哀愁、苦闷、不安,也是“秋刑”所致。自然界的风刀霜剑,我们知道避开,而情绪上的风刀霜剑,我们也要懂得如何避免。所谓攘外安内。秋三月尤其需要注意,不使情志太过。心宁神安,则正气自充,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抵御外邪。
人收敛心神而不外逐,收敛气机而不外泄,顺应大自然的秋气,那就达成一种平衡,而非冲突。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自然之理,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秋气肃杀,我们就要急流勇退,不要逆势而为,敛其志,平其气,对于外界的变化,更多的是观,减少思虑奔波。
秋季养肺,调息是免费高效的清肺气的方法,将肺里的浊气排出。同时,调息也是帮助收敛心神的。在身心不舒服时,及时通过深呼吸来调整,并在平时逐渐养成这种调息的习惯,不仅会使身体变得健康,也会让心态和性格变得更好。
秋天违背了养收之道,就会伤肺。肺金生肾水,如今肺受了伤,自然也会影响到肾。五行的相生和四季的顺序是相对应的,在任何一季违反了当季的养生之道,都会影响到下一季。
“冬为飧泄”,就是冬天容易拉肚子,而且里面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这就是因为秋天耗得多而敛得少,那么冬天的封藏之力也就不足,就会泄漏。
食养——秋瓜坏肚
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法天生意》
俗话说“秋瓜坏肚”。虽然初秋还是比较热的,但像西瓜这类寒凉之物,我们也要逐渐放下。夏天食瓜已经让很多人的脾胃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了,加之天气转凉,吃多了生冷的瓜果,脾胃可能会受不了。
这里的瓜不仅仅是指西瓜还有苦瓜,黄瓜还有那种一个个小香瓜都要少吃了。为什么?瓜类本来就是夏天盛产的,立秋后就要渐渐少吃了。
同样的还有茄子,王孟英曾说过:茄子,秋后者微毒,病人勿食。
推荐一款简单又好喝的养生食疗——补血安神汤
食材准备:
桂圆肉10g,茯神15g,乌梅2枚,大枣5枚
制作过程:
将食材洗净,大枣去核。锅内加水煮沸,放入食材,小火煮20分钟即可。
桂圆性甘温,养心补血,可缓解由于日常思虑过度而耗伤气血所导致的健忘、惊恐不安。茯神宁心安神,乌梅收敛虚火。
秋季易悲,这款食疗不仅可以缓解情绪不畅、心烦失眠、心慌心悸等,也是合于秋天收敛点气机,肃降而不至于太过,调养于平常。
养身仍在三伏
秋老虎虽然在立秋之后,但是仍处于夏秋之交,夏季的暑湿之气还很强势,所以秋老虎之初,湿气重依然是很多人身体面临的问题。
尤其是脾胃弱,体质素来寒湿的人群,整整一个夏天又过度使用空调,饮冷食寒,吃凉菜、喝冷饮,这个时候不要盲目祛秋燥,因为这样体质的人群,健脾祛湿依然是重点。
这些表现
提示脾虚湿盛
头面部皮肤容易出油,皮肤不光洁;
黑眼圈、大眼袋;
痰多,睡觉流口水、口中易有异味;
小肚腩;
晨起腰痛,下肢浮肿;
易有湿疹、风团等皮疹;
胃口不好,口中容易粘腻;
身体沉重,乏力疲倦;
毛发粗糙,容易掉头发;
舌体胖大,舌边上易有齿痕;
身体肥胖,减肥屡屡失败……
这些表现几乎涉及到从头到脚的全身各处。如今,脾虚湿盛是很多人面临的一个问题——
工作繁忙,容易焦虑;
吃饭不规律,长期吃外卖;
熬夜,长期睡眠不足;
久坐,没有时间运动……
上面这些都会造成脾胃压力大,脾虚不足;加之整个夏天湿气旺盛,湿邪困脾,中阳受困,容易出现这些情况。
脾为肺之母,在夏秋交替之际,尤其要养护好我们的脾胃。
节气艾灸
立秋之后,由夏入秋,天气虽然还是很热,但是在天地气机方面,已经到了一个由阳转阴的节点,立秋处于这个转化的过程当中——立秋对应十二消息卦的否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阴阳各半。
一年四时八节,最重要的8个节气中,就包含立秋,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大的节气。在大节气时候,悬灸最好的选择就是灸大穴。立秋的特点是阴阳各半,悬灸养护也需要调和阴阳。
关元:
关元位于腹部,是任脉上非常重要的穴位,在脐下3寸的位置。
关元下藏的既有元阳又有元阴,是一个可以阴阳双调的穴位,悬灸关元既可以温煦元阳,又可以滋养元阴。关元是一个适合经常灸的大穴。在立秋这样重要的节气里,更是非常关键。立秋悬灸关元,在时间上要充足,保证灸透。能够感受艾热从小腹透到腰部的温暖。
太溪: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是肾经原穴,肾经原穴。原即本源、根源的意思。太溪也是一个有着双调节作用的穴位,悬灸太溪既可以扶肾阳,又能够滋肾阴。对于容易上火的人群,尤其有高血压、头晕等问题人群,太溪是一个比较容易找到灸感的穴位。
立秋,悬灸关元、太溪,扶阳化阴,调和阴阳,为接下来天地气机的持续转化做准备。
总之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四时有信,万物有灵。
虽然此时,仍在三伏的余热之中,但一叶知秋,天地间的肃降之气已然开始暗暗变化了,如果我们能用心体会的话。
立秋:好物推荐
当前时节,脾胃弱,体质素来寒湿的人群,经过整整一个夏天又过度使用空调,饮冷食寒,吃凉菜、喝冷饮,不要盲目祛秋燥,健脾祛湿依然是重点。
文章 咽喉疼痛一定是上火了吗?
陈争友
主治医师
郑东素檏中医院
文章 看中医是很讲究的!
陈争友
主治医师
郑东素檏中医院
文章 慢性咽炎的人群,为啥这么多?
陈争友
主治医师
郑东素檏中医院
小孩腹泻半个月,吃了蒙脱石散和深度水解奶粉后仍然每天拉3次,晚上开空调睡觉,是否受凉导致?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2
陈争友
主治医师
郑东素檏中医院
14岁男孩高烧反复,曾有腺样体和扁桃体手术,服用布洛芬等药后仍发烧,咽喉有白点,家长询问是否需要换药。患者男性13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2
陈争友
主治医师
郑东素檏中医院
患者有肠胃问题,家中有补脾益肠丸和附子理中丸,想知道是否可以替代汤药?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3
陈争友
主治医师
郑东素檏中医院
陈争友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