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和吃饭一样,都是我们恢复经历的来源,也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入睡后似乎我们的身体处于静止状态,我们的大脑仍旧处于活跃的状态。通过监测睡眠,发现在不同的睡眠阶段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脑电波,有时候还伴随着眼球的快速转动。根据这些特征,睡眠分为两种主要状态。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我们的眼球是停止转动或者缓慢转动的。他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睡眠状况都不一样,在第一阶段,我们处于半醒半睡的朦胧状态,呼吸开始减慢,肌肉活动减少,开始感到疲累,有点迷迷糊糊的感觉,这属于浅层睡眠。第二阶段虽然比第一阶段深层,但也属于潜睡期,到了第三阶段,我们的心率,血压,体温和呼吸都降到了最低水平,此时比较难醒过来,所以也称为深层睡眠,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生理过程都是在这个阶段显得更加突出,比如生长激素的分泌,精力的恢复,身体的复原和修复等等,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深层睡眠比例会越来越少。快速眼动睡眠,顾名思义伴随着快速的眼球转动,身体的肌肉处于最松弛的状态,心率,血压都会升高,体温波动更明显,梦也常常发生在这个阶段。以上这四个睡眠阶段在不同的睡眠时间内循环出现,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在一个晚上的睡眠中,我们大约会经历4~6个这样的睡眠周期,在睡眠的上半段深睡眠较多,而在睡眠的下半段快速眼动睡眠期较多,所以我们往往会在早上的时候从梦中醒来。在我们整晚的睡眠中,潜睡状态的睡眠占了一半时间,而深层睡眠只占了20%左右的时间。
什么时失眠的三因素模型?
长期失眠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会导致我们从偶尔的睡不着最终演变为长期失眠。失眠病因的三因素模型。首先是易感因素,即使身处一模一样的情境,有的人还是会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现失眠,这就是失眠的易感因素。焦虑的性格,敏感的个性,失眠的家族史,这些都是失眠的易感因素,都可能增加失眠的风险。第二个因素,诱发因素,当压力事件发生,这些具有易感因素的人就会被激发而产生失眠症状。不管是负面事件,比如失业,生病,受伤,还是正面的事件,比如结婚,升职,宝宝出生,都可能成为失眠的诱发因素,只要是你认为重要或者在意的事情,都有可能干扰你的睡眠。最后维持因素,通常当引起失眠的压力事件消失后,失眠也会跟着消失。不良的压力应对方式,不良的睡眠习惯,对失眠的过度担忧这些不恰当的行为习惯或者观念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长期失眠的困境,到最后,即使失眠的诱发因素已经消失,你还是会受着失眠的困扰,这就是因为第三因素一直默默的操控着你的行为,偷走了你的睡眠。幸运的是,在失眠的三因素模型中,维持因素是较容易通过学习和一些行为策略得到改善的,而这也是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中注重的部分。
我们需要自己睡多久才足够吗?
你身边的人,都跟你睡了一样长的时间吗?其实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调查了大部分人的睡眠时间需求后,美国睡眠基金会给出了每个年龄段不同睡眠需求的建议,其中3~5岁的婴儿需要大约10~13小时的睡眠,6~13岁的儿童需要9~11小时的睡眠,14~17岁的青少年需要8~10小时的睡眠,18~24岁的青年人需要7~9小时的睡眠,成年人也一样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我们睡眠时间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除了睡眠时间外,我们的睡眠结构也会随着年龄而改变,其中睡眠质量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变差,深度睡眠也会明显的减少,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睡眠则会增加,老年人比较容易在夜间醒来,醒来的时间也较长。虽然美国国际睡眠基金会给出了每个年龄段不同市民需求的建议,但这并不代表所有成年人都必须睡7~9小时。睡眠需求因人而异,比如遗传基因,个人因素和季节改变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睡眠需求。有的人只睡六小时就可以精力充沛,但有些人却需要睡9~10小时才会感觉到精神饱满。如何得知自己需要几个小时的睡眠呢?其实主要取决于你起床时的感觉,等你起床时感觉精神充沛,日间也不感觉疲惫,这便是你已获得充足睡眠的重要指标了。所以我们并不需要为了达到八小时的睡眠,把强迫自己躺在床上。
文章 反复入睡困难怎么办?
黄珏
主治医师
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
文章 白天感到困境、乏力怎么办?
黄珏
主治医师
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
文章 睡眠限制的重要原则
黄珏
主治医师
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