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鸿(山东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我接待的来访者中间,家长爱走两个极端,孩子生病之前要求和控制很多,生病以后,尤其是有了自残和自杀的行为之后,家长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敢做,所以导致某些孩子整天的无所事事,任性而为,有的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看手机玩游戏;有的会疯狂的买买买,一个款式的衣服,买个十几件;有的半夜十一二点想去外面散步,家长也不敢阻拦。
这样的家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根本不是良性互动。家长已经失去了引导和教育作用。
有个词是无事生非。当一个人无所事事的候,他一定会生出是非。比如说半夜12点非要到外面散步。
一位休学在家的来访者告诉我:当父母上班走以后,她一个人在家里,那是一种“空”的状态,大脑不知道该去思考什么,是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我让她尽力的去描述空的感觉,于是就成就了下面的诗篇:
《空》
空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空就是手足无措,
是大脑不知道该思考什么,
不知道该坐着还是躺着,
就那么眼睛一睁一合,半死不活。
空就是所有人都按部就班的忙碌着,
我站在巨大的圆环中间没事可做。
文学创作是对人内在机制的一种启动,利用好了可以有很好的治愈作用。
在叙事疗法中,有一种外化的技术就是把我与疾病分开,把疾病当做另外一个个体。来访者在我的引导下就有了下面的诗作:
《我的病》
作者:孙晓钰(笔名)
你像一个圆圆的淡蓝色气球,
有柔软的刺儿,却不扎手
你像我身边的一个宠物
我想抱你的时候,你挠我,你不听话
这个时候我就犯了病
我给了你好吃的,抚摸你,爱护你
你就变成了一只温顺的宠物
你呀你,真像我身边的神灵,
一个超级大英雄,
你救了我,
没有你,我整个人是病态的,
如今你陪着我,纵容我
我已不再是那个扭曲的我。
当来访者能用这样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疾病的时候,离治愈也就不远了,因为疾病在他的掌控之中,而不是他被疾病所控制。
当然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随口一说就成诗篇,作为咨询师,你要学会对他的话进行修饰和美化,甚至需要有意识的引导。比如有个来访者拿起笔来,迟迟写不出来,也说不出来,但当她仔细的去体会笔尖在纸上摩擦的声音,感受手指握笔的触觉时成就了下文:
《笔触》
作者:弱酸(笔名)
笔尖摩挲着纸页儿
仿佛唱着未知的歌儿
指腹抚摸着笔杆儿
仿佛传递着奇幻的画面儿
脑中闪烁着繁星
仿佛世界尽在其中
我们说家长要求和限制孩子太多,影响和束缚孩子的成长,但是如果家长失去了引导和教育作用,孩子也不会健康成长,因为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决定了他们缺乏自律性,所以有时候需要靠外力,需要靠家长来适时的引导和约束。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成长,就像花草和苗木也需要修剪一样。
其实一个人有事可干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缓解他的病情的。
如果我们无法带孩子到工地上去搬几天砖,不能让他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做几天工,那么能把孩子引进文学创作的天地里也会有很好的治愈作用。
文章 听懂身体语言 远离疾病纠缠
马瑞鸿
心理治疗师-中级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文章 听懂身体语言 远离疾病纠缠
马瑞鸿
心理治疗师-中级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文章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的配合
马瑞鸿
心理治疗师-中级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