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测试xulingxi1

阻断背后的故事 | HIV暴露后,切记及时服用“后悔药”

阻断背后的故事 | HIV暴露后,切记及时服用“后悔药”

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备受关注。为减少新发感染人数,除依靠对感染者的治疗外,暴露后预防(PEP)也是一种有效策略[1]。PEP具体指尚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群,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尽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HIV药物,降低HIV感染风险[2]。


在我国,性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且近年来男男性行为传播感染率逐年上升。在无保护性行为发生后,怎样做才能保护自己免受HIV感染呢?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余涛医生为我们带来了一例HIV暴露后成功阻断病例,一起来看看吧~

一位32岁男性咨询者来医院就诊,自述其在无保护情况下,与HIV感染者进行男男性行为。咨询者为被插入方,此时已体液暴露4小时。


根据咨询者情况,我们立即为咨询者进行了PEP适用性评估:

表1:PEP适用性评估

结合评估结果,判定咨询者存在HIV暴露风险,决定启用PEP。


在PEP之前,我们还对咨询者进行了阻断前各项指标检测,显示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未见明显异常,HIV抗体、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阴性。


综合PEP适用性评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咨询者符合纳入PEP标准,并与咨询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结合指南推荐和咨询者意愿,我们为咨询者选择了比克恩丙诺片(BIC/FTC/TAF),并嘱咨询者每日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一片,连续服用28天,定期随访。

表2 指南推荐药物

注:IAS-USA,国际抗病毒学会-美国;ART,抗反转录病毒疗法;EACS,欧洲艾滋病临床协会;FTC,恩曲他滨;TDF,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RAL,拉替拉韦;DRV,达芦那韦;DTG,多替拉韦;BIC,比克替拉韦;TAF,丙酚替诺福韦;3TC,拉米夫定;INSTI,整合酶抑制剂;LPV/r,洛匹那韦/利托那韦;DRV/r,达芦那韦/利托那韦

 

我们还对咨询者进行了现场宣教,推荐咨询者阅读防艾科普文章,提高自主防艾能力,并邀请咨询者积极参加医院防艾活动。咨询者随访结果如下:

表3 咨询者随访结果

 

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HIV感染最主要的途径是性传播,包括异性或男男同性性行为。近年来的数据表明,因男男同性性行为而感染HIV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因此,与HIV感染者或未知感染状况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后,切记“激情燃烧”过后不要心存侥幸,一定要保持清醒,及时服用“后悔药”,即暴露后的阻断药。


科学研究的数据表明,“后悔药”总体上可以降低HIV感染风险达90%以上。越早用药,效果越好。动物研究也发现,24小时内用药、用满4周,可以完全阻断成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五年前就成立了HIV PEP门诊,正常上班时间可在我院爱心低免疫力门诊咨询,晚上及节假日由我科住院总医师负责,全天24时提供服务。


国内PEP用药和国际上已经接轨,首选含整合酶抑制剂的组合,抗病毒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早期用药很关键。另外,用药依从性也非常重要,按时服药,并完成4周用药,同时需做好用药后的随访监测。BIC/FTC/TAF是包含新一代整合酶抑制剂比克替拉韦(BIC)的三合一药片,每日仅需要服用一片,强效、方便、且副反应非常小。国内外指南均已推荐该药作为HIV暴露后预防用药。

 

参考文献:
[1]杨新宇. 艾滋病暴露前预防与暴露后预防的应用与挑战[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年4月, 第25卷(第4期):425-428.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1):1182-120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痔病和慢性静脉疾病的相伴而行,巧合还是共存?异病同治

引言 痔病(Hemorrhoids Disease,简称HD)是常见的肛肠疾病,2013-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痔的患病率达50.28%1。近期有研究发现,痔病(HD)患者罹患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简称CVD)的可能性较高,且随HD严重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为与静脉密切相关的疾病,CVD与HD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现将近期一些主要研究的结果整理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HD与CVD是巧合还是共存?—— CHORUS和VEIN-HEMORRHOID研究的启示 为探究HD患者并发CVD的频率及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来自7个国家的研究者在2015.01~2016.12开展的一项国际多中心横断面观察研究中共纳入5617例HD患者(CHORUS)2。结果发现,约一半的HD患者(51.2%)并发CVD,且并发CVD的患者比例随HD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I、II、III和IV度HD患者中,分别有43.1%、54.0%、54.8%和58.2%的患者并发CVD,CVD的严重程度与H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001)(图1)。CVD的CEAP分级是与HD严重程度相关性最强的变量之一(P<0.0001)。 图1 HD并发CVD的患者比例 该研究还发现,导致HD患者发生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较大、BMI升高、便秘等。此外,女性的妊娠与分娩次数也是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以上发现均提示,临床工作者在HD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也应当询问CVD的情况。反之亦如此,尤其是当患者具备上述危险因素时。 另一项于2019.12~2020.05期间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VEIN-HEMORRHOID)3,通过静脉功能不全流行病学和经济学研究生活质量/症状问卷(VEINES-Sym)对249例HD患者的下肢静脉症状进行了评价。VEINES-Sym包括9种静脉症状:沉重,下肢疼痛,肿胀,夜间痉挛,热/烧灼感,不宁腿,搏动,瘙痒和刺痛感。患者按HD分度分为两组:0度、I度HD患者分为非HD组[Nn1] ;II度或III度患者为HD组。相较于非HD组,HD组患者的沉重、肿胀、灼烧感、不宁腿、搏动、刺痛症状评分及静脉总评分明显较低(即表现更差)(具体见图2)。在所有下肢静脉症状中,腿重、夜间抽筋、肿胀和疼痛的严重程度与HD分度显著相关。 图2 症状评分与HD分度的相关性分析 因此,研究者提出在检查某一血管区域[Nn2] 时,询问其他静脉血管区域的症状以权衡静脉血管病变的总负荷至关重要。若患者主诉中包括某静脉区域特殊症状,或许有必要对其他血管区域的扩张性静脉疾病进行检查。这可能对确定是否为静脉源性症状以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起到重要作用。 HD和CVD的异病同治——从保守治疗改善症状到器械/手术辅助 上述两项研究从合并发病方面证实了HD与CVD的密切相关性,而治疗上二者也有共同用药——静脉活性药物(VADs)。VADs在《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4与《中国慢性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均被列入推荐用药。MPFF(纯化微粒化黄酮成份,柑橘黄酮片)则是VADs家族中的特殊成员。多项研究结果显示,MPFF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急性痔患者的症状和体征6-8,且能够显著降低痔病急性复发频次、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9。此外,MPFF也可用于器械/手术的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II-IV度痔病患者术后疼痛等症状10,联合红外线光凝术(IRP)对I-III度内痔患者的止血效果更优11。同样,在CVD的治疗方面,MPFF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多种CVD症状及体征12,而且联合外科手术治疗CVD可能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出血并改善CVD特异性症状13。(见图3)因此,MPFF可谓从保守治疗与辅助器械/手术治疗两个维度实现了对两种疾病的治疗,即异病同治。 图3 HD与CVD异病同治 HD与CVD的不解之缘——相似的病理机制与相同的药物作用机制 HD和CVD具有相似的病理机制。排便期间挤压窦状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到直肠上静脉(SRV)和直肠中静脉(MRV)的静脉回流减少、扩张的神经丛内的血液停滞,从而形成静脉慢性炎症反应是HD的关键病理生理过程14;而静脉回流减少导致下肢静脉高压,从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慢性炎症反应也是CVD形成的重要环节5。MPFF可增加静脉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提高肌泵功能,进而改善静脉炎症反应4[A3] ,从而实现对HD与CVD的异病同治。 总结 综上,HD与CVD的共存比例高且具有相似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手段。这一发现对临床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临床工作者在HD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也应询问CVD的情况,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1. 江维,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10): 1293-1296. 2. Godeberge P,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Apr;35(4):577-585. 3. Cuglan B, et al. Phlebology. 2021 Sep 9:2683555211030734.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 26(05): 519-533. 5. 中国慢性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2019; 99(39): 3047-3061. 6. COSPITE M. Angiology, 1994, 45(6 Pt 2): 566-573. 7. MISRA M C, et al. Br J Surg, 2000, 87(7): 868-872. 8. JIANG Z M,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6, 22(6): 1141-1147. 9. P Godeberge, et al. Angiology. 1994; 45(6 pt 2):574-578. 10. Zagriadskiĭ EA, et al. Adv Ther, 2018, 35(11): 1979-1992. 11. Dimitroulopoulos D, et al. Clin Ther, 2005, 27(6): 746-754. 12. Ulloa JH. Adv Ther. 2019 Mar;36(Suppl 1):20-25. 13. Mansilha A et al. Int Angiol. 2019; 38(4)291-298. 14. Margetis N. Ann Gastroenterol. 2019;32(3):264-272. [Nn1]原文中研究方案提到根据Goligher分级将受试者分为Ⅰ~Ⅳ度,但对患者分组时,是按照0和Ⅰ度,Ⅱ和Ⅲ度分组的,全文后面均未提到Ⅳ度 原文:①249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after excluding 178 patients who did not fulfill the inclusion criter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hemorrhoid grade; patients with grade 0 or I hemorrhoid were classified as non-hemorrhoid group; ②Internal hemorrhoids were graded into four degrees which based on their appearance and degree of prolapse,known as Goligher’s classification. First-degree hemorrhoids (or grade I): The anal cushions bleed with defecation but do not prolapse; Second-degree hemorrhoids (grade II): The anal cushions prolapse with defecation and reduce spontaneously. Third-degree hemorrhoids (grade III): the anal cushions pro-lapse and require manual reduction. Fourth-degree hemorrhoids (grade IV): The hemorrhoids prolapse and stay out at all times and cannot be reduced. [Nn2]原文为vascular territory,已经修改措辞 [A3]已加

测试xulingxi1

主治医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

8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聚焦中外痔病指南,剖析保守治疗在I-IV度痔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痔患病率高,临床诊疗亟待规范化 2013-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常见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1.14%1,其中痔的发病率达50.28%;美、英等国家痔的患病率介于4%~55% 2-3。 临床诊疗中存在诸多问题:痔的发病部位隐私,具有间歇性、自限性、诱发性等特点,令不少患者抵触就诊、治疗、手术,甚者未经诊断自行用药。调查显示,64.81%的患者发病时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4;痔患者常因抵触就诊和治疗、频繁自行用药等不当就医行为,贻误接受防病治病健康知识和治疗的时机,致病情加重。并且临床上误诊、漏诊、过度治疗或过度放宽手术指征等现象并不少见5-8。 临床亟需基于循证的科学指导和规范诊疗,催生对痔认知和诊疗手段的快速发展。 痔诊疗指南更新,为其规范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为更好地规范痔病诊疗行为、促进诊疗技术健康发展,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2。新版指南结构更加清晰,对指导我国痔病的诊疗决策和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020年指南引用大量证据对缓泻剂、静脉活性药物(静脉活性药物、镇痛药物、中草药及局部外用药物的疗效进行了描述。也体现了保守治疗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图1 2020版中国痔病诊疗指南——痔诊疗流程 纵观国外指南,美国、意大利、欧洲、日本等国家的指南均把生活方式干预、缓泻剂、局部治疗、静脉活性药物等保守治疗手段作为I-IV度痔的治疗手段。 2018年ASCRS痔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有症状患者首选一线治疗方案即生活方式干预9。 2020年SICCR指南认为均衡饮食以及充足纤维和液体摄入量可以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出血风险;推荐热水浴作为局部治疗手段10; 2020年ESCP痔管理指南还提出管理患者对症状改善的期望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 这些指南均对静脉活性药物进行了推荐,认为这类药物在改善痔出血、疼痛、瘙痒、脱垂和复发等方面疗效显著(表1)。 表1 各国指南对部分静脉活性药物的推荐意见 从机制到临床——静脉活性药物对I-IV痔的管理有据可循 为什么静脉活性药物受到各国指南一致青睐?了解痔的发病机制不难找到答案。目前广为接受的痔的发病机制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是肛垫滑动、肛垫结缔组织松弛、排便时从窦状窦向SRV和MRV的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积引发的炎症(图3)13-14。静脉活性药物已被证明可改善静脉张力,稳定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增加淋巴引流2。 纯化微粒化黄酮成份(MPFF)是静脉活性药物的代表药物之一,多项研究证实15-17,MPFF可快速改善痔的急性发作症状、显著降低痔的急性复发频次、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 2020版中国指南指出,MPFF可作为首选的静脉活性药物用于治疗I-IV度痔患者(1A)。 总结 综上,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和各国指南的推荐可知,痔病确诊后,保守治疗是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静脉活性药物如MPFF等在痔的保守治疗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实践可基于指南规范化应用静脉活性药物,持续关注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其他环节以获得更优化的诊疗方案和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江维,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10):1293-1296.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 26(05): 519-533. 3. Jacobs DO.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18 Jan; 34(1): 46-49. 4. 范小华,夏仕俊.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 25(1):6-8. 5. Edelman A, et al. J Clin Aesthet Dermatol. 2021 Apr; 14(4): 32-35. 6. Nigam JS, et al. J Gastrointest Cancer. 2021 Aug 4. 7. 杨颜龙, 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 12(04): 249-250. 8. 范小华, 等.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 25(01): 6-8. 9. Davis BR, et al. Dis Colon Rectum. 2018 Mar; 61(3): 284-292. 10. Gallo G, et al. Tech Coloproctol. 2020 Feb; 24(2): 145-164. 11. van Tol RR, et al. Colorectal Dis. 2020; 22(6): 650-662. 12. Yamana T. J Anus Rectum Colon 2017; 1(3): 89-99. 13. Lohsiriwat V,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2; 18(17): 2009-17. 14. Margetis N. Ann Gastroenterol. 2019; 32(3): 264-272. 15. P Godeberge, et al. Angiology. 1994; 45(6 pt 2):574-578. 16. Zagriadskiĭ EA, et al. Adv Ther, 2018, 35(11): 1979-1992. 17. Colak T, et al. Surg Today.2003;33(11):828-32.

测试xulingxi1

主治医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

8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Terrault NA,et al. Hepatology 2018 1560-1599(节选)

测试xulingxi1

主治医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

83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