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任卉

科普知识——热射病是什么鬼?

科普知识——热射病是什么鬼?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属于重症中暑。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恶心、心慌、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等症状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有人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采取浇水、敷冰等物理降温措施,口服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高烧持续不下的要尽快入院就诊,千万不可轻视,耽误治疗时间。

【热射病的表现】

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热射病的成因】

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并且不断从外界“吸热”,导致皮肤干燥、体温升高,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 40%至 50%。

【热射病的预防】

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预防“热射病”,尤其是高温下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轻松避暑。

  • 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调制法: 1 公升水,放入盐 1/2 茶匙水调和,每 15 分钟喝半杯,一天喝 3-4 次。
  • 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
  • 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 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 5 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 喝西瓜皮粥。夏季上火食欲不振,喝西瓜皮粥可以降热解暑,提高免疫力。具体做法: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与粳米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状,放入白糖即可。

【专家提醒】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建议大家,多补充水分,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空调温度设置在 26 度,注意室内的通风。一旦发现重度中暑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轻视!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糖尿病的用药宝典(上)

在众多疾病中,糖尿病的药物应用是最广泛、种类最多的,在众多药物选择中,医生往往通过评估患者胰岛功能、血糖水平、饮食情况,去选择适合患者的联合用药方案,而对于患者们来说,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理解所用药物的用途,提高自己的用药主观性,控制好血糖水平,延缓各种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药物按用药方式分为两大类:口服药物和注射针剂 口服药物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又分为以下几类: 1、胰岛素增敏剂:是我们临床中最常应用的药物之一,代表药物为二甲双胍,其药物的作用是增加自身及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其在机体内发挥最大的降糖效果。适用于1型、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腹型肥胖、内脏脂肪堆积导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抵抗严重的人群。其安全性高,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是糖尿病患者的基础、首选用药; 2、胰岛素促泌剂:即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自身胰岛素分泌的一类药物,早期使用的是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后进行药物更迭,常用的促泌剂为瑞格列奈,这类药物是在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存在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因此不适用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常与二甲双胍联用,有协同功效,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 3、α-糖苷酶抑制剂:为肠道延缓糖分降解和吸收的药物,使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降解、吸收时间延迟,减少了餐后因大量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入血而引起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情况。因此适用于需要控制餐后血糖的人群,常用的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4、DPP-4抑制剂:可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的水平而促进胰岛素释放,降低血糖水平。此外,研究表明该类药物可抑制食欲,有一定的减重功能,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5、SGLT-2抑制剂:为近年来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经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糖。经研究表明,该类药物有保护胰岛功能、减轻体重、降压、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正性作用,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降糖药物,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上述口服药物各有优点,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联合使用,其中胰岛素增敏剂为1、2型糖尿病均适用的药物,其他口服药只适用于2型糖尿病。其中2、3、5侧重于降低餐后血糖。 临床中常用的组合有:1+2、1+3、1+4、1+5、2+3、2+5、4+5等二联用药方案,以及1+2+3、1+2+4、1+2+5、1+3+5、2+4+5等三联用药方案。 用药前应评估患者的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功能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用药后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必要时监测睡前及夜间血糖,及时调整联合用药方案,必要时需改用或联合针剂药物强化降糖治疗。 【温馨提示】谨遵医嘱服用药物

任卉

主治医师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6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足病有多可怕

今天来讲个重口味的,以前科室来了一位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老年男性,双足严重溃烂,因天气炎热,护理不当,整个人都散发着一股腐烂的味道,我们的专业护师在给他进行足部清创时发现脚趾化脓的创面里有多个幼蛆在蠕动,在场的家属都吐了,惨不忍睹。 当患者入院后家属就完全失去了联系,这下我们都傻眼了,吃喝拉撒及用药换药只能由科室人员集体承担。 这位患者在长时间无人照看下性格变得极其怪异,常常一言不合就摔盆子拔针,还随地拉屎撒尿,整的病区的护士们苦不堪言。 就这么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由院里医疗调解办出面经过警方找到家属,劝说多时才将病人接回家,当然医疗费一分都没敢提,能把人接走我们都谢天谢地了。 这种事在那个医院里都有发生,我们已经不愿去谴责家属的抛弃,也不愿再去讨论患者的不配合及专门折腾医护人员的行为。 只是痛心,糖尿病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导致足部缺血坏死,给患者及家人,甚至医院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后一定注意足部的保护,双足出现伤口后愈合较差,不宜自行处理,以免加重感染,严重者只能截肢保命。

任卉

主治医师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64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的用药宝典(下)

降糖药物的针剂分为两类: 1、GLP-1受体激动剂,该种药物也是近年来糖尿病专家意见中重点推荐的药物之一,常用药物有度拉糖肽、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它与DPP-4抑制剂机制相同,即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的水平而促进胰岛素释放,降低血糖水平。同时有减重、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作用,常联合口服二甲双胍,适用于饮食、运动干预下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该类药物有日制剂、周制剂,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 2、胰岛素:临床中当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联用后血糖控制仍差,或是明确诊断为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亦或是出现急性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高糖毒性患者,则需启动胰岛素治疗方案。 常用的胰岛素按来源分为普通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按作用时效可。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为三短/三速+一长(三餐前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睡前长效胰岛素)强化降糖、每日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速效、短效与中效混合制剂)、每日一次长效胰岛素、每日一次或每日两次速效长效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的方案及剂量制定需要临床医生结合评估患者需要量、依从性而定,并在调整胰岛素方案过程中,需要动态监测患者空腹及餐后的血糖水平,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 血糖的控制目标也是根据年龄、糖尿病并发症等因素而变化的。 通常年龄越小,要求理想血糖范围越严格。 在临床工作中,60岁以下人群的血糖要严格控制在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空腹血糖要<6.0mmo/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从而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发展; 60-90岁人群血糖控制适当放宽,空腹血糖要<8.0mmo/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90岁以上患者血糖要求相对宽松,但血糖最高水平不宜超过15.0mmo/l。 而在存在一种或以上的并发症患者中,无论年龄,均应严格要求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加重导致脏器功能损害。 在临床中,应注意平稳降糖,切忌血糖高低波动过大、低血糖发生,对比持续的高血糖毒性,过大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对脏器损害更严重。 在晨起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中,应注意鉴别两种效应,“黎明现象”和“somogyi效应”,两种的处理结果完全相反。 “黎明现象”是因多种升糖激素在晨起分泌处于峰值,导致血糖高于其他时间段,此类患者需增加睡前基础胰岛素用量; 而“somogyi效应”则为凌晨出现隐匿低血糖,而导致晨起血糖反应性升高的机体代偿反应,此类患者则需减少睡前基础胰岛素用量。 两种效应的区别点在于监测凌晨1点、3点血糖水平,可以观察到夜间是否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 在此,再次强调糖尿病的药物应用方案需在临床医生的随访下进行调整,患者不可自行停药、自行制定用药方案,以免造成高血糖损害及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温馨提示】谨遵医嘱服用药物

任卉

主治医师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6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