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想让您失望妈妈
发表人:
马瑞鸿
阅读量:
641人
家长的泪流满面,亲子之间的紧紧拥抱把第六次人际交往团体活动推向了高潮。
2023年3月12号下午,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治疗师马瑞鸿带领门诊来访者进行了第六次团体活动,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活动。活动中家长泪流满面,孩子紧紧地拥抱住家长。亲子之间达到了一次深度的链接与理解。
活动开始前,马老师让大家觉察颈肩的微小不舒服,指出身体疾病源于身体的淤和堵,体验精力集中在舌跟时,引发口腔津液增多的现象,进而指出随时关注身体的微小不舒服,可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马老师认为心理疾病可以通过身体的调理得以缓解,为了激发大家运动的兴致,亲子之间通过“碰后背”,“拉小车”等形式,密切了亲子关系。通过这个活动,家长有很多意外发现: 他们发现孩子的力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进而意识到孩子的知识面、意志力、见识也超越了自己,所以今后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会更多的放手,给孩子的成长以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孩子的心理疾病不仅是孩子的问题,更是家庭关系有待改善的信号。所以活动中安排了一次孩子与妈妈的情感链接,当如泣如诉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孩子慢慢的挪动脚步走向妈妈,“孩儿让您牵挂了,妈妈,孩儿让您受累了,妈妈”,引得妈妈们不停的拭泪,“我真的不想让您失望妈妈”,又把亲子之间的感情推向高潮,曲终时,孩子被妈妈紧紧地抱在怀里。
最后为了让家长了解他们与孩子之间对家庭关系的认识有何不同,孩子们用沙盘摆出了所有的家庭成员,家长们用家排棋排出了所有家庭成员。这次活动在家长与孩子的热切互动中结束了,尽管活动结束了,但亲子之间的交流却打开了新的篇章。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听懂身体语言 远离疾病纠缠
听懂身体语言 远离疾病纠缠 马瑞鸿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 身体会说话,如果你能听懂的话,很多的疾病就会离你而去。 之所以这样说,是源于之前我接过的一个咨询,那是一个 25 岁的银行职员,他来到我们医院说怀疑自己得了食道癌了,可无论怎么检查,切片化验都没有癌变,但是他的咽喉处确确实实有“堵”和“噎”的感觉。 当我问他生活现状的时候,他多次重复说我爸爸说怎样怎样,我爸爸说如何如何。 我很好奇的问他:你已经 25 岁了,怎么总是把“我爸爸说”挂在嘴边? 他有点无奈的说:“你不知道我爸有多么强势,每到吃饭的时候,他都会指点我跟领导该如何相处,跟同事该怎样说话,对目前是继续工作还是考研,他更是极力的主张,让我两者兼顾。” 我尝试让来访者说出自己的未来规划,发现他是很有思路,很有头脑的一个人。 我告诉他,一般情况下,父母都会把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方法和道路指点给孩子,但是如果孩子让父母意识到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方式生活也可以过的很好时,家长就会松开控制的手。 当这位银行职员再次来咨询的时候,两只手往沙发的扶手上一搭,那是一种很开放的姿态,长出一口气说:“马老师,我嗓子好了。” 我微笑着示意他继续说,原来就在前天,他爸爸又像往常一样在饭桌上教育他的时候,他突然一反常态说:“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总是这样教育我?”然后他有点激动的站起来,把自己的想法,对未来的规划慷慨激昂的说给他老爸听,他老爸竟然惊呆了,不会说话了,张圆了嘴巴。 第二天,他就忽然找不到嗓子里“噎”和“堵”的感觉了。 所以说我们身体的疾病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是一种语言表达。 另外还有很多青少年的头疼,恶心,呕吐也是一种语言表达,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境域性:孩子在家里活蹦乱跳,没有任何疾病的征兆,但一到学校就出现,有的孩子严重到会把黄胆汁都吐出来,临床检查,病症也不太明显,不少家长带孩子在神经科、在内科治疗一年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但在我们门诊,心理咨询六到八次会有显著改善。 心理咨询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要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这种种表现是在用身体的疾病向家长说话,他们惯常的语言表达都会被家长忽视。允许孩子说不,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当语言能达意时他就不必用身体疾病来表达意愿了。 其次,要鼓励孩子敢于做自己。曾有一个 13 岁的男孩因头疼呕吐不能上学,来咨询时已经半年不上学了,细问之下发现他连吃饭都不能自主,不想喝那碗汤,奶奶会吼:“喝完!小王八羔子,平时不知道喝水,吃饭再不多喝汤,你想死呀?”他只能端起碗硬灌进去;不想吃那一口馒头,奶奶会骂:“败家子儿,剩那一口都瞎掉了,吃下去又撑不死你。”于是他填进嘴里在奶奶的盯视下使劲咽下去。孩子因为太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学校处处委屈自己,胆小如鼠,谨小慎微。越来越害怕学校这个环境。 于是我鼓励孩子做自己,不听命于他人,从反抗奶奶开始,并争取到了他爸妈对孩子的支持。 第三,教会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 我让孩子做自己,敢于反抗家长,不是让他们无法无天,而是允许各自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意见,学会谈判、学会妥协、学会让步,这才是真正的民主交流。只有学会语言表达,身体才能不再用病症的方式传情达意。 当我们了解这一点后,反其义而用之,随时随地关注身体的不舒服症状,及时关注自己的心理需求,调整认知及情绪,就可以远离疾病的困扰。 比如身体每个部位的疼痛,其实都有特定含义,每个部位的疼痛,也都显示了不同的情绪。 头疼是大脑压力超重了,常常由过多的压力、过度的焦虑和情绪的起伏所引发。可能预示着日常生活中太多的琐事,让你承受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头痛是大脑发出的停止命令,说明你走得太快,做得太多,紧张的气氛在身体内部蔓延,进而影响到血管,限制了器官和头部之间的传输。当你感觉到头疼的时候,你需要的是抽出时间放松自己,或者去泡一下热水澡,远离日常琐事,丢掉不必要的压力。 肩部如果经常疼痛,我们就要觉察:最近的哪些任务让自己烦躁,讨厌,不想干了? 肩膀在字面上的意义是负起责任,疼痛是不想承担责任或不愿意承担的意思。 当你肩部疼痛时候,不要忽略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要硬硬的压抑着自己的性子,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忽略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正是因为过多的压抑,才会造成身体的各种不舒适。 颈部区域的疾病常常源于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害怕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害怕被他人误解等。该区域是从领口开始,在上唇上方结束。颈部区域的能量是创造力的能量,它是我们用来发出声音,语言,歌唱等振动的能量。当我们能自由地表达意愿时,我们的身体就是健康的。反之则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文章开头银行职员那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关注身体症状,及时调整就能远离疾病的道理。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身体症状所传达的信息,关注它、满足它,小小的不舒服就会化为乌有,重大疾病也不会纠缠于你。
马瑞鸿
心理治疗师-中级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9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听懂身体语言 远离疾病纠缠
马瑞鸿 (山东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身体会说话,如果你能听懂的话,很多的疾病就会离你而去。 之所以这样说,是源于之前我接过的一个咨询,那是一个25岁的银行职员,他来到我们医院说怀疑自己得了食道癌了,可无论怎么检查,切片化验都没有癌变,但是他的咽喉处确确实实有“堵”和“噎”的感觉。 当我问他生活现状的时候,他多次重复说我爸爸说怎样怎样,我爸爸说如何如何。 我很好奇的问他:你已经25岁了,怎么总是把“我爸爸说”挂在嘴边? 他有点无奈的说:“你不知道我爸有多么强势,每到吃饭的时候,他都会指点我跟领导该如何相处,跟同事该怎样说话,对目前是继续工作还是考研,他更是极力的主张,让我两者兼顾。” 我尝试让来访者说出自己的未来规划,发现他是很有思路,很有头脑的一个人。 我告诉他,一般情况下,父母都会把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方法和道路指点给孩子,但是如果孩子让父母意识到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方式生活也可以过的很好时,家长就会松开控制的手。 当这位银行职员再次来咨询的时候,两只手往沙发的扶手上一搭,那是一种很开放的姿态,他长出一口气说:“马老师,我嗓子好了。” 我微笑着示意他继续说,原来就在前天,他爸爸又像往常一样在饭桌上教育他的时候,他突然一反常态说:“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总是这样教育我?”然后他有点激动的站起来,把自己的想法,对未来的规划慷慨激昂的说给他老爸听,他老爸竟然惊呆了,不会说话了,张圆了嘴巴。 第二天,他就忽然找不到嗓子里“噎”和“堵”的感觉了。 所以说我们身体的疾病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是一种语言表达。 另外还有很多青少年的头疼,恶心,呕吐也是一种语言表达,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境域性:孩子在家里活蹦乱跳,没有任何疾病的征兆,但一到学校就出现,有的孩子严重到会把黄胆汁都吐出来,临床检查,病症也不太明显,不少家长带孩子在神经科、在内科治疗一年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但在我们门诊,心理咨询六到八次会有显著改善。 心理咨询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要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这种种表现是在用身体的疾病向家长说话,他们惯常的语言表达都会被家长忽视。允许孩子说不,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当语言能达意时他就不必用身体疾病来表达意愿了。 其次,要鼓励孩子敢于做自己。先鼓励孩子在家里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向家长说“不”这样在学校才能不那么谨小慎微,处处委屈自己。 教会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 我让孩子做自己,敢于反抗家长,不是让他们无法无天,而是允许各自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意见,学会谈判、学会妥协、学会让步,这才是真正的民主交流。只有学会语言表达,身体才能不再用病症的方式传情达意。 当我们了解这一点后,反其义而用之,随时随地关注身体的不舒服症状,及时关注自己的心理需求,调整认知及情绪,就可以远离疾病的困扰。 比如身体每个部位的疼痛,其实都有特定含义,每个部位的疼痛,也都显示了不同的情绪。 头疼是大脑压力超重了,常常由过多的压力、过度的焦虑和情绪的起伏所引发。可能预示着日常生活中太多的琐事,让你承受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头痛是大脑发出的停止命令,说明你想得太快,想得太多,紧张的气氛在身体内部蔓延,进而影响到血管,限制了器官和头部之间的传输。当你感觉到头疼的时候,你需要的是抽出时间放松自己,或者去泡一下热水澡,远离日常琐事,丢掉不必要的压力。 肩部如果经常疼痛,我们就要觉察:最近的哪些任务让自己烦躁,讨厌,不想干了? 肩膀在字面上的意义是负起责任,疼痛是不想承担责任或不愿意承担的意思。 当你肩部疼痛时候,不要忽略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要硬硬的压抑着自己的性子,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忽略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正是因为过多的压抑,才会造成身体的各种不舒适。 颈部区域的疾病常常源于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害怕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害怕被他人误解等。该区域是从领口开始,在上唇上方结束。当我们能自由地表达意愿时,我们的身体就是健康的。反之则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文章开头银行职员那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关注身体症状,及时调整就能远离疾病的道理。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身体症状所传达的信息,关注它、满足它,小小的不舒服就会化为乌有,重大疾病也不会纠缠于你。
马瑞鸿
心理治疗师-中级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8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的配合
马瑞鸿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很多孩子出现问题的家庭,常常是父母不能有效的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大多情况是爸爸游离于家庭之外,或忙于工作或爱玩儿不着家,孩子是由妈妈一人带大的,到了青春期,孩子管不了了,然后爸爸接管,因受不了在管理孩子时妈妈在旁边横加指责,就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我在管孩子的时候,你不要插言。这孩子就在要么妈妈管,要么爸爸管的单亲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 孩子的成长教育是需要双亲配合的,家庭中,母亲是孩子亲密感和安全感的来源,父亲则是孩子规则感和成就感的有力推动者。 一般来说,母亲代表温柔、呵护、细腻,会影响到孩子生命的润泽、饱满,和以后的亲密关系;而父亲则代表着阳刚、力量、权威,更多是给子女以人生规划、社会规则、宏观格局方面的引领。 由于男女性别的不同,爸爸妈妈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真的有天壤之别。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自认为还算是一个懂得教育和心理的人。在一次处理孩子的游戏机事件时,感觉出来了爸爸和妈妈的区别。 我孩子七岁那年暑假的一天,都到晚上八点多了,还没回家,我们到处找,终于他爸在学校教学楼一个空荡荡的楼道里找到了他。他当时拿着一个崭新的游戏机在玩,他说游戏机是他捡来的,这是明显的说谎,在逼问之下他承认,从家里拿了二十块钱,花十八元买的。 看到孩子已经承认错误,我就抓紧热饭准备让他吃饭睡觉,没想到他爸爸拿出一个小铁锤,让他把游戏机砸烂,“啪”他轻轻砸了一下。“砸烂!”他爸爸怒吼一声,正在做饭的我吓得手都抖了一下,而且有点心疼,这是一个多好的玩具啊!又发光还发声,最重要的是很贵啊!二十多年前的十八元是一笔不小的钱呀。孩子一边哭一边砸,游戏机就变成了碎片。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和孩子爸爸的做法不同?这种不同造成的影响,直到我孩子考上高中,我才意识到。 那一年孩子奶奶对他说:“听你爸妈说准备让你高中住校,怕以后上大学不适应,一个人在外面不要玩游戏。咱们邻居小勇因为玩游戏高中都没有考上。” “奶奶你放心吧。我不会玩游戏。小时候我玩游戏我爸爸让我把游戏机都给砸烂了。” 这时候我才佩服孩子爸爸的做法。我认为孩子承认错误就可以了,孩子爸爸纠错非常彻底,他对孩子错误的惩罚,会让孩子铭记终生。女性一般心软,原则性不强,容易让步、退步。男性坚持底线和原则方面比女性要强很多,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的教育必不可少。 回忆我孩子整个中学阶段,我们从来没有担心过孩子玩游戏,即使周末我俩都不在家,也从来没有说过拔掉网线,孩子可以随便使用网络。 现在很多家庭说孩子上网管不了,玩游戏管不了。我常常会问:孩子爸爸在哪里?孩子爸爸的态度是什么。 十有八九这个家庭,孩子的爸爸是游离于家庭之外的。对家事和孩子基本不管不问。所以“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需要重提! 也有不少孩子的爸爸会很委屈的说:我管了呀。但他的管只限于简单和粗暴,犯错了就打就骂。最关键的是,孩子的妈妈不认同爸爸的做法,孩子的妈妈会当着孩子的面直接怼爸爸,好听的是:你咋能这么打孩子呀。难听的是:你连自己都管不了还有资格管孩子! 这些家庭里孩子妈妈对爸爸有情绪、有意见,有时会借着孩子来对抗爸爸,看到孩子在对抗爸爸的时候,会解恨:我对付不了你,终于有人对付你了。 这样的家庭里,孩子能感觉到妈妈并不反对他对抗爸爸,所以他的嚣张气焰很高。 教育和引导好孩子,离不开爸爸的教育。但爸爸的教育能不能在孩子的身上发挥作用,取决于妈妈对爸爸的态度,如果妻子对丈夫有敬有爱,则孩子对爸爸会尊敬,会顺从。爸爸的教育在孩子身上才能发挥作用。 孩子没教育好是父亲的过错,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母亲的配合。我孩子游戏机被砸那次我做了很多工作,我让他知道爸爸爱他,担心他的安危,那么晚不回家爸爸急得要命;玩游戏会忘记时间,忘记正事,爸爸担心他没有自律,担心他成长路上走错了方向。 古人云:天地和,然后万物兴;阴阳和,然后雨泽降;夫妇和,然后家道成。我加一句,夫妇和然后子女行,不能反其道:只要孩子如何如何,我们家就一切都好。 有父亲的严厉管教,可以保证孩子走正道,能自律;有母亲爱的陪伴,可以激发孩子想上进,有正气。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爱的阳光,同时也知道边界和规矩。
马瑞鸿
心理治疗师-中级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8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