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于洋

中医抗衰有用吗?

中医抗衰有用吗?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梦想,然而衰老是大自然的客观法则,人生在世,谁也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不希望自己青春永驻、延寿无极,并为此而苦苦探索、孜孜以求。

那长寿到底可不可求? 《黄帝内经》曾云“上古之人,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且动作不衰”。《老子》提出“人生大期,以百二十为限”,《尚书》亦言“一曰寿,百二十岁也”。上边所说的“天年”“大期”即人的自然寿命,约 120 岁。美国微生物学专家海夫利克语 1961 年开始研究人胚成纤维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规律,从胚胎开始一生共分裂约 50 次,每次分裂周期 24 年,如果将二者相乘的话,最终人的理论寿命为 120 岁左右。这与我们古人所言人类正常寿命在 120 岁左右是一致的。

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的中医大多都很长寿。这并非虚言,据《中国医学人名志》统计,记载有实际年龄的 149 人中,80 岁以上者 70 人,90 岁以上者 27 人,100 岁以上者 10 人;平均年龄超过 80 岁。

那么中医是如何抗衰老的呢? 中医和西医皆认为衰老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中医学在对衰老的认识上,非常重视脏腑功能和精气神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分析,衰老的形成始于肾气,衰老的第一个表现是外在描述的变化,之后才是精神和器官的衰老。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所藏之精气肾气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想要延缓衰老,抵抗脾虚、肾虚才是关键。仅仅通过外在皮肤方向的调整,很难达到抗衰老的目的,体内阴阳平衡,经络畅通,气血畅通,才能从根本上延缓衰老。

中医如何实现抗衰老呢?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且,《黄帝内经》中强调了“肾藏精”,肾精盛衰贯穿人的生、长、壮、老、已全过程,也强调真气(元气)是“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上古时期大家年龄都能活到百岁以上,能度天年 (120 岁)而去,而且行动不显老。原因就在于懂得养生之道,饮食节制作息规律。如今的人年龄才到半百,就现出衰老的迹象,就是因为生活习惯不良以至于过早耗尽精气,使得人体过早衰老。由此体现了养生越早越好、养护肾中精气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意思为:随着年龄增长,到了四十岁,肾气就减了一半了,生活起居动作就渐渐衰退。到了五十岁,身体开始变得笨重,耳不聪,目不明了。到了六十岁,人的生殖器开始萎缩,失去功能,肾气大衰,九窍功能减退,下部虚上部实,流鼻涕、淌眼泪不自觉流出等衰老现象就会出现了。

肾虚是衰老的主因,基于中医学说抗衰老的相关论述,抗衰老应从补肾精开始,再兼以健脾胃、调阴阳、补气血。日常生活中,大家同样要结合饮食、运动、规律作息、情绪调节等方式达到抵抗衰老的目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中医防疫抗疫,永不过时

从前,被保护得很好的“我们的大多数”离新冠说近不近,说远不远,那些直面过新冠的朋友亦曾在大白和相关工作者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但我们独自应对新冠的情景却有些陌生,而恐慌,也正往往来源于这种“陌生”——得了新冠会怎样?有什么后遗症吗?面对五花八门的经历与说法,我们该如何理解?西医或许并无统一结论,但中医的思想却恰好可以解释——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情况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中医又讲整体观,所以又恰好能给出一个解释,那就是——正气。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病毒不断进化,为什么有的人会被传染,有的人就不会,有的人是无症,有的人却是重症,为什么老人和孩子更容易被传染,因为人和人身体上的正气是不同的。 正气足的人,就如同一间牢固的屋子,不管外面是豺狼还是猛虎都进不来,而正气不足的人,如同纸牌搭的屋子,风一吹就倒。所以无论到何时何地,中医强调的都是人、都是我们自身,都能以不变应万变,中医这个保护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挺过多少次大小疫情的瑰宝,仍让我们在迷茫之中,找到方向。 防疫重在“防”,这和中医中“治未病”的理念是契合的,并且,中医以中药为武器,在千百年来的防疫历史中,屡战屡胜。曹植《说疫气》中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而这场死亡率颇高的瘟疫由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解决了;明末疫病大规模流行时吴有性的《瘟疫论》应运而生,形成了瘟疫防治理论基础;民国时期京津地区时常流感夹杂瘟疫,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就曾在民国瘟疫时期,结合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以外感伏邪立论、辛凉清透为法的制方原则,以中药将体内湿热清掉,从而达到预防外感的作用。 遵循“养内避外”的预防原则,内服和外疗等措施并治,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形及其气候、体质等原因,组成不同组方,在近年来的疫情防控中,全国各地卫健委以陆续推出各种中药防疫方以防控新冠病毒,如广东地区列出的预防药方以健脾、祛湿、补虚、和胃为法,而南京和同济医院的预防药方以益气、健脾、祛风为法,四川地区考虑到气候及饮食习惯,则将芦根作为君药,以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为法……这正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假如您正有防疫的需要,可以咨询医师根据您的体质进行辨证,在医师的指导下,通过应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综合干预,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新冠肺炎。

于洋

主治医师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1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艾灸需谨慎

艾灸是近年特别火的中医理疗项目,但是我想说的是艾灸对于大部分人都是不适合的,更不能天天做。 先说说什么人适合艾灸,阳虚阴寒内盛、寒湿体质的人合适,而且最好由医生根据症状脉象等四诊结合辩证,而不是自己主观臆断。其他体质的人灸不但有害,而且百病丛生。是不是和很多人想象的和宣传的不同。 再说说为什么大部分人不适合艾灸,因为很多人艾灸的时候都感觉身体局部热乎乎的很舒服啊。殊不知这种灸火可以深入体内,灼伤肝肾阴血,让人产生内热。 正所谓“火气虽微,内攻有力”。东汉末年纸质书还没有盛行,医圣张仲景用竹简写成的伤寒论中总共 398 个条文,其中有 10 条用以说明艾灸火邪的害处和变证,可见那时古人就认识到艾灸的危害。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伤寒论 110 条到 119 条,尤其是 116 条。 现代社会,衣不蔽寒早已是过去时。大多数人压力都比较大,脑力劳动者多,阴虚之人偏多,这就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况。目前是女性艾灸尤甚,女人本就是以血为本,艾灸害处更大。比如艾灸后火气变旺,脾气变大,月经变少,指甲变薄变脆,容易失眠心烦腹胀等。 为什么女性容易被宣传做艾灸呢,现代女性容易阳气郁出现四肢不温的多,而很多不明医理的人就认为是阳气虚,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样阳虚和阳郁都分辨不清的医生让人害怕。 很多医院医生只看到艾灸病人的好处,哪里看到这背后很多患者做完不舒服就不来了,哪有多少人较真去医院理论啊,即使找到医生反映很多医生也不知道反省,这也是中医的悲哀。而且给后续很多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多麻烦,得把火邪透发,也不是简单的治疗。

于洋

主治医师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1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得了冠心病如何长寿?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得了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内心被摧毁。很多人得病后天天会担心自己心绞痛发作、心梗发作,甚至什么时候自己突然死了怎么办,经常因各种恐惧而焦虑不安。这些确实是人之常情,谁得病都会这样,尤其是冠心病这样的大病。 但是冠心病的病人是经不起这样焦虑的。冠心病虽然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但无论是心绞痛还是心梗的发生都常与情绪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人因为情绪激动突然心梗发作。那为此而焦虑是不是得不偿失呢!所以要尽量保持自己心态平和,很多事情很多人没必要和他们较劲,啥都没有命重要! 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得了冠心病一般都会有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及控制的好坏都会最终影响冠心病的结局。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些基础疾病的治疗。 针对冠心病治疗药物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很多文章也都提到,这里不多赘述。 平时兜里要备一些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等,如果心绞痛发作及时服用。 平时定期复查血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同型半胱氨酸、凝血项等,如果有条件可以再查查冠脉的 CTA,看看狭窄情况。 当然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比如戒烟戒酒,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大鱼大肉也就算了吧。 如果发生心绞痛及心梗要想好预案。 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我们可以想好如何应对,有备无患。 比如突然心前区放射痛口服硝酸甘油效果差,考虑有可能心梗发作,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身边要有人,手边有阿司匹林先吃三片,及时照顾我们就医,尽量避免活动,平时也要知道哪些医院可以做心脏支架,哪些医院可以心脏搭桥,哪里的医生技术好,我们到哪个医院需要多久,去哪里是最优解,手边有足够的金钱准备,这些是不是我们应该考虑到呢?是不是可以刻意认识一些心内科或者心外科医生呢?每个方面看似简单,但都可以让我们赢得时间,那就是赢得生的机会。 长寿是我们生活习惯的果。 得了冠心病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应对,一般来讲是不容易出大问题。我们是不是要多学习一些关于冠心病的常识呢,知道这些会让我们渐渐放下恐惧,拿起信心,长寿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联系的,长寿也是我们生活习惯的果。 一个人与人为善,心情平和,不易动怒,这样的人自然患病几率小。一个人平时大鱼大肉吃的少,自然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这些病的几率也小些。

于洋

主治医师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16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长期痰多引起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患者女性36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6

医生建议:痰多可能是呼吸道疾病的表现,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来改善。建议患者按时服药,注意生活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并在病情稳定后咨询心理医生。

于洋

主治医师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感冒并出现右边脸疼、嗓子难受等症状。咨询医生后得知需多休息、多喝水,并尝试苦金片等药物缓解症状。现关注体温变化及用药问题。患者女性33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92

医生建议:建议:患者感冒并伴有脸部疼痛,医生建议患者多休息、多喝水,并尝试苦金片等药物以缓解症状。如脸疼持续,可考虑使用盐酸度洛西汀等药物缓解。注意用药需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体温持续升高或症状不缓解,请及时就医。需注意:患者需遵循医生建议,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同时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于洋

主治医师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查看详情

经期不适,包括饿、累、困、怕冷、下巴起痘,睡眠时间提前,夜间心率回升,饮食增加,出汗偶尔,出汗时怕冷。患者女性36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0

医生建议:病情判断:患者目前主要表现为经期不适、睡眠问题,需进一步观察。用药: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调整饮食和睡眠习惯,必要时使用相关药物。生活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增加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于洋

主治医师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