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徐佳伟

对儿童别忽略的心脏疾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对儿童别忽略的心脏疾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心脏疾患之一,以夏季多见。在新生儿、儿童中的发病率360/10万,且近些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轻症患者起病比较隐匿,重症患者则起病急骤,发展较快,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可以合并多种并发症,能够对小儿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尽管临床上以轻型病例居多,但是由于症状不明显,而且孩子也不会表述,常常易被忽视而漏诊。因此,合理地认识这种疾病是极其重要的。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
 
从这个病名就可以看出,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后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肠道和呼吸道病毒最多见。肠道病毒中柯萨奇、埃可( ECHO )、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致心肌炎的主要病毒;呼吸道病毒如流感、副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也不少见;腺病毒也时有引起心肌炎。这从病因学上告诉大家,对于患感冒,腹泻等常见疾病的小孩,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便有可能耽误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的最佳时间。
病毒感染人体后,会通过直接损害作用,免疫机制,细胞凋亡以及心肌纤维化等多种途径引起心肌损害,从而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约半数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咽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之后逐渐出现一系列心脏不适,这些症状以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乏力、苍白、多汗、心慌、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痛等。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就得高度警惕,将孩子带到小儿内科就诊。医生将根据孩子的病史、全身症状做心脏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及心脏超声波等方面的有关检查,以确诊有无心肌炎,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追问方被注意到。如果孩子出现惊厥、抽搐,则要注意暴发型心肌炎引起阿斯综合征的可能性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及预防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另外,年龄小、治疗晚、易复发者预后差。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比较好的,少数会遗留后遗症,如早搏, I 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中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过于恐惧或担忧。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少数病毒感染如麻疹、脊髓炎病毒等可以通过预防接种而达到预防的目的。此外,要注意预防感染,经观察发现炎热天气或暖冬和学龄儿童期末考试前,病毒性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可能与休息不好,食欲欠佳及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有关。应注意调整儿童的紧张情绪,坚持体育锻炼。处理好学习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季节变化时随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日常生活中应多饮水,多吃含丰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少出入公共场所,防止感染,室内保持清洁,定时开窗通风。
 
总而言之,病毒性心肌炎并没有那么可怕,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这就需要家长对该病有个初步的认识。当小孩有发热、流涕、咳嗽、腹痛、腹泻等感染表现后,家长应注意观察病情,以便发现不对及时到医院治疗。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什么是儿童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小血管炎性疾病之一,每年发病率为(10~20)/10万。发病急是它的突出特点,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14岁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患病儿童多数是过敏体质,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过敏性紫癜会有哪些症状? 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较急,孩子或家长首先看到的通常是皮肤紫癜,大多开始出现在双侧小腿,踝关节周围,有时还伴有荨麻疹,病情较重的孩子上肢、胸背部也可出现出血点,甚至会有大片瘀斑或血性水泡一般1~2周消退,也可反复出现或迁延数周、数月不退。其次是有关节疼痛,约有1/3~2/3患儿会发生关节红肿疼痛,不能走动。多见于踝关节、膝关节,甚至部分患儿出现关节腔积液。关节肿胀的特点是消退后不留后遗症。还有少数患儿出现脐周疼痛、呕吐,甚至便血、肠套叠。另有约30%的患儿会出现肾脏损害,如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这种较严重的表现称为紫癜性肾炎,一般发生在病后2~4周。肾炎发病轻重不一,多数为轻型,通常不治自愈,少数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是给与清热凉血辩证施治和对症治疗,如选用抗过敏药物、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如果有感染,还会选用抗菌素:腹痛者,则用激素治疗;关节痛者给予解痛等对症处理。其目的是减少毛细血管的渗出,缓解过敏症状,把并发症的危险降到最低点。 如何处理过敏性紫癜反复的状况?由于体质的原因,过敏性紫癜患者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天气变冷、劳累、生气、感冒、饮酒、吃引起过敏的食物等,遇到这些情况常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会反复发生。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除了少数严重肾脏受累的儿童外,多数预后较好。但是很多家长非常苦恼过敏性紫癜的复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过敏性紫癜反复的状况呢?首先要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而且要注意保暖,避免劳累、生气,预防感冒;再有就是病情反复时不要焦急,要寻找复发的原因,针对原因消除疾病;病情反复时及时看医生,尊医嘱服用药物,一般病情会在一周左右好转。 过敏性紫癫的注意 从家长和孩子配合治疗的角度来讲,调节饮食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应给予免动物蛋白的饮食,也就是素食。食物中不要有鸡、鸭、鱼、虾、牛奶或各种肉类。经过治疗紫癜消失1个月后,才可恢复动物蛋白的饮食,恢复的原则是含动物蛋白的饮食一样一样地逐步添加。3天加一种,吃后无过敏反应再加第二种、第三种。这样既保证了安全,也有利于发现过敏原为何种动物蛋白。其次,治疗期间患儿应控制自己不要到冷空气或人群密集环境中去,避免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杜绝感染机会。因为,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可导致紫癜的复发,一般3个月内患儿情况平稳,以后复发的机会很少。如果紫癜迁延不愈,超过3个月,复发机率就会增多。 过敏性紫癜治疗须从生活细节防过敏强身健体:适量的体育运动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保持充足睡眠,让身体有充分时间制造新细胞,吸收养分、进行新陈代谢,并可调节体温、血压及荷尔蒙的分泌。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以使机体得到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免疫力。经常放松自己,保持愉快心情。这些措施有助于抵御过敏的侵袭。 找出过敏原:在一些大医院的皮肤科和变态反应科可以进行过敏原的测试,在常见的过敏物质包括食物、药物、吸入性过敏原、职业性过敏原中进行筛选,再配合医师专业的治疗方法,有助于解决过敏的困扰。 改善生活环境:注意除尘以减少空气中悬浮的过敏原。不要使用刺激性物质作家居用品、建材装饰材料。定期清洁空调器。不要养宠物。选用符合质量及卫生标准、不含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并经过敏性测试的美容护肤品。为了减少皮肤对美容护肤品的过敏,最好取少量样品涂在前臂内侧或耳后,感觉是否对皮肤有刺激或过敏反应。 总之,过敏性紫癫的诊治不仅跟医生密切相关,还需要家属对患儿的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加倍的悉心照顾,只有医生和家属的密切配合才能使患儿更加快速的恢复健康!

徐佳伟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正确认识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俗称抽风,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指的是小儿在高热(体温多超过39℃)状态下出现的抽搐伴有神志不清,根据统计,约有2%-5%的5岁以下小儿至少经历过一次高热惊厥。此外,高热惊厥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调查显示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与年龄、发热及遗传等因素相关。高热惊厥首发年龄最多见于6个月至3岁之间,这与小儿脑发育成熟程度密切相关。如果高热惊厥是在6个月内或6岁以后发作则往往预后不良,很可能转变为癫痫(俗称“羊角风”)。惊厥多在发热初期体温骤升时,发作时体温往往高于39℃;但如果体温不甚高(低于38℃)就发生惊厥的患儿以后复发的危险将大大增加。高热惊厥患儿的家族中存在惊厥病人的比例远高于正常人群;父母小时候曾有高热惊厥病史,其子女发生高热惊厥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此外,高热惊厥和癫痫也存在遗传上的联系,同一家庭中同时存在高热惊厥和癫痫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有癫痫家族史的儿童发生高热惊厥,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单次、短暂的高热惊厥并不可怕,但是反复发作、长时间持续的高热惊厥会引起严重的脑损伤。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应该及时就医,由医生对孩子的病情作出专业的评价。由于高热惊厥持续时间多在15分钟内,患儿就医时往往惊厥已经结束,因此医生对孩子病情的判断几乎完全依据家长的陈述。那么,家长们在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应该怎么做呢?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首先应尽量保持镇定,将患儿放平,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及时准确地测量体温和记录发作持续时间都将有利于医生正确评估病情。高热惊厥多数发作时间短暂,若出现惊厥持续发作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约1/3高热惊厥的患儿有复发,因此预防复发显得尤为重要。患儿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等疾病,尽量避免导致发热的各种疾病。曾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家中应常备冰袋和退热药,一旦出现发热应及时降温,必要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抗惊厥治疗。

徐佳伟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7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简单认识儿童微量元素测定

随着人群生活质量的提高,儿童偏食、挑食越来越常见,偏食、挑食常常导致儿童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或者打算为孩子测定体内的微量元素。 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有那些呢?他们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为关注儿童生长的家长们简单介绍一下。 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 锡、硅、锶、硼、如、砷等。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 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比较明确的是约30%的疾病直接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所致。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可促进血液凝固,参与心脏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完成神经系统传导,维持细胞的通透性,对多种酶有激活作用。血钙不足时,身体会自动将骨骼与牙齿中的钙溶解到血液中,以保持血钙浓度的相对平衡,这就是为什么测过血钙,不缺钙还有缺钙现象,就是这个原因。缺钙会出现: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阵发性腹痛、腹泻,抽筋,胸骨疼痛," X '型腿、" O "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厌食、偏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头发稀疏;健康状况不好,容易感冒等。 铁是人体生成红细胞的主要原料之一,正常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约为70mg/ Kg ,可供出生后4个月内之用.乳母贫血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一定要补充足量的铁,以保证宝宝的健康与聪明。缺铁的危害:铁缺乏会引起血红细胞减少,产生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宝宝容易生病,使体格和智能发育受到影响。长期缺铁,宝宝患自闭症概率高与其它正常宝宝;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锌是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又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的作用,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锌对促进孩子大脑及智力发育、增强免疫力、改善味觉和食欲至关重要。锌摄入不足的不良反应:长期锌摄入不足,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或拒食,味觉减退、异食癖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等情况。出现生长迟滞或停止,湿疹,在相对黑暗的地方看不清东西,严重时还会出现角膜混浊。长期缺锌会影响神经系统,表现为急躁、嗜睡、抑郁,会影响学习能力、记忆力等。青春期后还会出现性发育延迟,成人后可以导致不孕不育等。 碘主要参与合成甲状腺素。缺点的主要危害是影响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损害和体格发育障碍,表现为以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神经﹣甲低综合征。 锰是人体内各种酶的组成成分,许多酶的激活物;参加糖类和脂质代谢,且在蛋白质、 DNA 和 RNA 合成中起作用;对个体生长、发育、繁殖和内分泌有影响;参与造血过程,改善机体对铜的利用;能促进生长发育和性成熟,促进骨的钙化过程;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的作用;促进维生素 B ,在肝脏中的积累。 硒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对机体的免疫力和杀菌力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液免疫( B 细胞和抗体水平),协助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消灭细菌和癌细胞;可以吞食自由基的最有效的物质,保护细胞膜不受自由基的破坏,保护细胞核和基因成分的完整性;还可以抑制由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分解而引起的细胞癌变,能阻断因化学致癌物诱发细胞癌变的发展过程;又具有抗金属毒物的作用,能消除食物或环境中由于汞、铜、砷等污染而产生的毒性;能够保护红细胞,预防心肌炎。 氟可预防龋齿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也可直接刺激细胞膜中 G 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或磷脂酶 C ,启动细胞内 cAMP 或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引起广泛生物效应。 钼是固氮酶和某些氧化还原酶的活性组分;同时参与氮分子的活化和黄嘌呤、硝酸盐及亚硫酸盐的代谢。 钴对铁的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等有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 B , z 的必需组分;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铬中的三价铬离子能促进糖类和脂肪的代谢,帮助胰岛素发挥作用;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蛋白质代谢合成,促进生长发育。 镍参与代谢及组成细胞膜;具有刺激生血机能的作用,能促进红细胞的再生;维持凝血过程中易变因子的稳定性。 钒与骨和牙齿正常发育及钙化有关,能增强牙对龋牙的抵抗力;可促进糖类代谢;刺激钒酸盐依赖性 NADPH 氧化反应;增强脂蛋白脂酶活性,加快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和氨基酸转化;促进红细胞生长。 锶能够促进人体对代谢产物的分解,疏通血管,并能改善血管功能与构造,恢复弹性;降解人体对钠的过度吸收,从而起到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的作用;亲骨性元素,被人体吸收后直接参与钙代谢,起到生骨、壮骨的作用;有效增强肾细胞活性,促进气血运行,调理人体健康状态;调节人体代谢平衡。 既然微量元素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关系如此密切,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检查微量元素呢?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的。因为微量元素检测仅仅只是一种参考,检查结果都只能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之一。一般6个月龄以后的孩子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临床症状结合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等)、喂养情况等才考虑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主要是看其临床症状而不是只看检测数据。当孩子出现个别数值轻度异常时并不能说明孩子的微量元素缺乏,临床表现更加重要,如锌缺乏的孩子会表现为厌食、生长发育落后、抵抗力差等症状;血铅过高可有免疫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缺铁的儿童多表现乏力、多动、食欲差、伤口易感染。缺锌则表现为口腔溃疡、挑食,睡眠质量差、夜惊、枕秃,则是由于缺乏钙元素且一段时间内没有补充过维生素 D 所致;如果没有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即使个别数值轻度异常也是正常的。而如果孩子生长发育良好就没有必要常规做微量元素检测。 一般而言,只要正常进食,合理搭配膳食,孩子就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婴幼儿期的宝宝,按照医嘱补充维生素,按时添加辅食,应该不会缺乏微量元素。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可以通过食物补充,通常一周内就可以达到正常指标,例如,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并注意补充维生素 C ;补锌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产品;补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盲目给孩子服用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机体可能不吸收,还容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拮抗问题,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而且,微量元素补充过量还可能使人中毒。 因此在对儿童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的同时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是否有微量元素缺乏的临床表现,当出现微量元素的缺乏表现时可以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遵照医生指导进行食物或药物补充。

徐佳伟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7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