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心肌炎症性疾病。
- 主要症状为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
- 轻症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恢复正常生活。
简介: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改变,进而导致心肌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儿科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其与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有关。近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因其病情发展迅速,无特异性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较复杂的特点,所以严重威胁了孩子的生命与健康。如果及时给予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及时,大多数患者病后很难彻底治好,常伴随各种不良预后。
症状表现:
发病前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咳嗽、发热等前驱症状。在此基础上出现乏力、胸痛、心悸等不适,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
诊断依据:
- 患儿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
- 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ST-T改变,或诱发心律失常。心脏超声示心脏扩大。除外其他疾病所致的心脏改变。经抗病毒治疗有效支持诊断。对于病情较严重又无法确诊的患者,必要时可行心肌活检明确诊断。
心肌炎有哪些类型?
- 急性期:新发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异常、多变,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
- 迁延期: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辅助检查未恢复正常,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
- 慢性期:病情反复或加重,心脏进行性扩大或反复心功能不全,病程多在1年以上。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该病较常见。
是否可以治愈?
多数患儿可治愈。大部分患儿通过及时对症支持及抗病毒治疗,可痊愈或好转;重症患儿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至少半年内都应注意减少活动量。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表现有哪些 病毒性心肌炎三大临床表现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血管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许多家长对于这种疾病缺乏了解,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病情。事实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手段才能确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1. 心律失常:早期可能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但患儿可能没有明显不适。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并及时治疗。如果心脏功能良好,没有心脏扩大,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通过休息和营养补充,心律失常可以自行缓解。
2. 心力衰竭:严重的心肌炎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无法有效泵血。这会导致组织缺氧,出现呼吸急促、气喘、心跳加快、脉搏弱、面色苍白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3. 心脏传导阻滞:病毒感染可能损害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跳在不同部位不能正常传递。轻症患者可能没有明显不适,需要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跳减慢或心律不齐,如果心跳每分钟少于40次,可能出现脑缺血、全身抽搐、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注意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易消化、高营养、低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并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进食,避免过度饱食。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病毒性心肌炎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良好。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措施。
一、发病原因
1. 病毒感染:许多病毒都可以引起人心肌炎,其中肠道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1~6型(CVB1~6型)多见。此外,腺病毒、埃可病毒等也是常见的致病病毒。
2. 免疫因素: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但有时这种反应会误伤自身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炎的发生。
二、发病机制
1. 免疫机制:研究表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特异性T细胞,这些T细胞会攻击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炎症。
2. 自由基损伤:自由基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物质,可以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炎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
1.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2.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3. 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接触病毒感染者,减少感染风险。
4.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疑似心肌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血管疾病,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影响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炎症和功能障碍。以下将详细介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建议。
一、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
1. 症状轻重不一: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轻重差异较大,轻型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面色苍白等轻微症状。
2. 心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第1心音低钝、舒张期奔马律、第3、4心音、心尖区收缩期杂音以及各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等。
3. 重型表现:重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起病较急,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
4. 新生儿心肌炎: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进展迅猛,病死率高,预后差,易有流行倾向。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症状,如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发绀、发热等,可伴有多个脏器损害,如肝、脾大、出血或黄疸等。
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1. 病原学诊断:通过心包穿刺液、心肌或心内膜分离到病毒,或特异性荧光抗体检查阳性。
2. 临床诊断:根据发病前病毒感染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3. 心内膜心肌活检:对于疑似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可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以明确诊断。
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1. 一般治疗:保证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给予营养支持等。
2. 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毒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
3. 对症治疗:针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进行治疗。
4. 心肌保护治疗:使用心肌保护药物,减轻心肌损伤。
四、预防措施
1. 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感染患者。
2. 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3.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健康管理专家
郁夏风
主治医师
小儿心脏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李建斌
副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蓬蕊
主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