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测试张振宇75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叵测、学业事业的期待、感情欲望的煎熬等等给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使得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陷于心理问题的困扰而不能自拔,像一头困兽一样落入生活的捕杀器。

不论名人还是普通人,富人还是穷人,每个人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一不小心就会如影随形。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能否享受快乐、健康生活的第一要素,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使它不至于脱离正常的轨道,倾覆我们的人生。

为什么正常的人也会间歇性地发生心理异常现象呢?其“病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人本身固有的“情绪积累”(兴奋或压抑)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身心失衡,这时就需要通过某种适当的方式来发泄。其二,工作和生活压力所迫,超过了身心所能承受的负荷,激起了情绪的“抗议”。其三,天象的影响,如风雨雷电阴晴雨雪等,而比较明显的则是“月亮·潮汐”。一般而言,月亮的盈亏不仅会让海洋出现潮汐,也会使人的情绪之海出现起伏。

判断自己的心理是不是属于异常,通常可以从以下6方面加以分析: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前是否感到自卑?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焦虑、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是否明显下降?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以上述6方面的表现,每一个健康人都或多或少地会表现一些,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是目前公认的“标准的标准”。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微笑着面对生活,必须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要朝好的方向想。有时,人们变得焦躁不安是由于碰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此时,你应承认现实,然后设法创造条件,使之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2.不要过于挑剔。大凡乐观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满面的人,又总是那些不够宽容的人。他们看不惯社会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这才感到顺心。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厄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5.偶尔也要屈服。当你遇到重创时,浮躁、悲观是无济于事的。你不如冷静地承认发生的一切,放弃生活中已成为你负担的东西,并重新设计新的生活。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必过分固执。6.要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有些想不开的人,在烦恼袭来时,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谁都比自己强。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也许你在某方面是不幸的,在其他方面依然是很幸运的。

回避型人格障碍者常有以下表现:1.因为害怕批评,害怕遇到反对或者拒绝,回避一些涉及一些较多人际交往接触的职业活动。2.除非能确定他人会喜欢自己,否则自己不愿意与人们打交道。3.因为害羞或者害怕被取笑,很少与人发展亲密的关系。4.沉湎于在社交场合会受到批评或者拒绝的想法。5.不参加新人际交往场合,因为有无能感。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很笨拙,个人没有什么吸引力或者比其他人差得多。7.极度不愿意参与新活动,因为认为会因之难堪。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的自卑,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而不敢亲近。

一个人尽管受环境的制约,但他在自己的心理上是完全自由的。“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实中永远都有机会挑战。”要想战胜这种疾病,必须给自己留有自由的心理空间,至少在认识上要做到:1.要允许自己有缺点。“人生最大的缺陷是人生有缺陷。”只有当一个人学会坦然地说“我错了”、“这一点我不如你”的时候,他才可以放松自我、自由自在地表现自我、享受生活。

2.别怕让别人失望。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做,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所以只要自己尽了力,就不必介意别人的感受。3.要允许矛盾性的感情同时存在。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的感情也是如此。爱与恨、苦与乐、勇敢与懦弱、信任与怀疑总是相伴而行。一个人在心理上具有矛盾性的需求与矛盾性的感情并不能证明其人格的卑劣。若把这看做是人之常情,就不会增加自己的紧张情绪。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智的选择,那么,客观存在的矛盾便会迎刃而解。

 

具体做法如下:1.放松心情,面对压力要从容,应该冷静地分析这种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来自何方。2.避免焦虑不要为脑力下降而焦虑,必要时也需要降低自己的奋斗目标,要量力而行,要把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充分发挥潜能,而又不导致精神崩溃的限度。3.合理安排生活,改变不良习惯起居。生活有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和工作学习的计划性,做较长距离(2~3公里)的散步,有助于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精神振作、心情舒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的叵测、学业事业的期待、感情欲望的煎熬等等给人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使得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陷于心理问题的困扰而不能自拔,像一头困兽一样落入生活的捕杀器。 不论名人还是普通人,富人还是穷人,每个人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一不小心就会如影随形。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能否享受快乐、健康生活的第一要素,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使它不至于脱离正常的轨道,倾覆我们的人生。 为什么正常的人也会间歇性地发生心理异常现象呢?其“病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人本身固有的“情绪积累”(兴奋或压抑)达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出现身心失衡,这时就需要通过某种适当的方式来发泄。其二,工作和生活压力所迫,超过了身心所能承受的负荷,激起了情绪的“抗议”。其三,天象的影响,如风雨雷电阴晴雨雪等,而比较明显的则是“月亮·潮汐”。一般而言,月亮的盈亏不仅会让海洋出现潮汐,也会使人的情绪之海出现起伏。 判断自己的心理是不是属于异常,通常可以从以下6方面加以分析: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前是否感到自卑?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焦虑、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是否明显下降?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以上述6方面的表现,每一个健康人都或多或少地会表现一些,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是目前公认的“标准的标准”。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微笑着面对生活,必须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要朝好的方向想。有时,人们变得焦躁不安是由于碰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此时,你应承认现实,然后设法创造条件,使之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2.不要过于挑剔。大凡乐观的人往往是“憨厚”的人;而愁容满面的人,又总是那些不够宽容的人。他们看不惯社会上的一切,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理想模式,这才感到顺心。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厄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5.偶尔也要屈服。当你遇到重创时,浮躁、悲观是无济于事的。你不如冷静地承认发生的一切,放弃生活中已成为你负担的东西,并重新设计新的生活。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必过分固执。6.要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有些想不开的人,在烦恼袭来时,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谁都比自己强。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也许你在某方面是不幸的,在其他方面依然是很幸运的。 回避型人格障碍者常有以下表现:1.因为害怕批评,害怕遇到反对或者拒绝,回避一些涉及一些较多人际交往接触的职业活动。2.除非能确定他人会喜欢自己,否则自己不愿意与人们打交道。3.因为害羞或者害怕被取笑,很少与人发展亲密的关系。4.沉湎于在社交场合会受到批评或者拒绝的想法。5.不参加新人际交往场合,因为有无能感。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很笨拙,个人没有什么吸引力或者比其他人差得多。7.极度不愿意参与新活动,因为认为会因之难堪。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并不安于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他们行为的退缩源于心理的自卑,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而不敢亲近。 一个人尽管受环境的制约,但他在自己的心理上是完全自由的。“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实中永远都有机会挑战。”要想战胜这种疾病,必须给自己留有自由的心理空间,至少在认识上要做到:1.要允许自己有缺点。“人生最大的缺陷是人生有缺陷。”只有当一个人学会坦然地说“我错了”、“这一点我不如你”的时候,他才可以放松自我、自由自在地表现自我、享受生活。 2.别怕让别人失望。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做,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所以只要自己尽了力,就不必介意别人的感受。3.要允许矛盾性的感情同时存在。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的感情也是如此。爱与恨、苦与乐、勇敢与懦弱、信任与怀疑总是相伴而行。一个人在心理上具有矛盾性的需求与矛盾性的感情并不能证明其人格的卑劣。若把这看做是人之常情,就不会增加自己的紧张情绪。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智的选择,那么,客观存在的矛盾便会迎刃而解。 具体做法如下:1.放松心情,面对压力要从容,应该冷静地分析这种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来自何方。2.避免焦虑不要为脑力下降而焦虑,必要时也需要降低自己的奋斗目标,要量力而行,要把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充分发挥潜能,而又不导致精神崩溃的限度。3.合理安排生活,改变不良习惯起居。生活有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和工作学习的计划性,做较长距离(2~3公里)的散步,有助于调整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精神振作、心情舒畅。

测试张振宇75

心理咨询师

其他医院

2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穿越迷雾的路

曾经,当人们提起“心理学”这三个字,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令人恐惧的精神病人,认为学习心理学都是一群有“问题”的人才会触碰到的领域。很明显,我走上这条路也会被贴上“问题”人士标签,但心理学真的只是给“问题”人士专用的科学么?学习心理学的人都是有“问题”才会去学的么? 决定触及某一未知领域,是要下很大决心的,我也不例外。但学习心理学这个决定,不是脑子激动下的冲动决定。对于我,是有种命中注定的缘分,加上一点点的勇气、幸运、好奇,才驱使我走上这条路。 小时候 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成长经历,而这份独特的经历,才是塑造一个人的关键因素。对我来说,我的成长经历,跟同龄人相比,虽然衣食无忧,但在精神层面上,却经历了很多不一样的事情。 我的父母是大家常说的传统家庭,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词来说就是“中国式家庭”。 父母很少关注我的思维,想法,念头;很多情况下只是单纯的告诉你好与坏,而我的观点又在父母的“为你好”中埋没了,慢慢就养成了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全部封闭起来的习惯。 封闭,内向这些词,是描述当初我状态的最好词语了。 独立思考 “为什么会痛苦?我心里的想法是什么?周围的人为什么跟我不一样?” 有人说,上天赐予内向之人的最大礼物,就是他们善于思考的想法。幸运的是,我也收获了这份礼物。在那时候,我的脑子中思考的不是课本,不是考试,而是想要探究人性内心想法的种种问题。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就是这份想要探寻和好奇的心,才让我在未来的今天,走在心理学这条路上。但光有好奇之心,还不足以能够做出一项重大的决定,那么真正的心理学,对于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抑郁症 也许当你看到这个词,是不是跟我也有一点害怕呢?但这的确是我曾经历的时刻。 对于一个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孩子来说,他的人际关系势必不是那么好,更别提多年不沟通的父母了。 那个时候,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空无一人的世界”,毫无希望,内心的想法无处倾诉,用“地狱”描述也不为过。放眼四周,只有自己孤身一人,那种心中的痛苦与煎熬,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也许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会在无尽的痛苦中轮回,找不到出路吧…… 幸运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走的是一条单行道,虽然有时候你可能会一眼就望到了头,但总会有某个人,某件事,或者哪怕一句话的力量,在旁边轻轻的一拨,你就会走到完全不同的铁轨上。 对我来说,这份轻轻拨动的力量,就是一位心理治疗师。时至今日我早已忘记他的名字,只记得是一位慈祥的老爷爷。 在那间小小的房间中,我倾诉我内心的痛苦和思绪。而他全身心的倾听我的观点和想法,带领我在重重迷雾之中,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心灵出口。时至今日,我仍旧记得在那一刻我体会到的温暖,理解,还有清澈的思维,全新的看法。这份经历对于我来说,用“幸运”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缘分 “为什么有的人看似幸福,但脸上总有阴云?为什么有的人得到了他想要的,却依旧贪婪无比?为什么有的人明明处在痛苦之中,却依旧选择一味的隐忍和退让?” 生活本可以过得更好的,每个人都有选择幸福的能力,而很多人却活在他自己的痛苦之中,难道大家都喜欢痛苦么?抱着这样的问题我尝试与一些人接触,但最终得到的都是失望,有的人说这就是社会,有的人说这就是现实。我深刻体会过,沉浸在无力感和痛苦之中,只能越陷越深的时刻。 而我曾经在某人的帮助下重新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平静,那种感觉,相信任何人都是渴求的。而很多人受制于自己的知识,观点,看法,不知道有更多可能性等着他,所以只能在发泄之中来来回回无法自拔。那一刻,我想到了曾经。 助人自助 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在学习心理学这条道路上进入第四年了。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成长,不仅使我对自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让我变得比过去更加的开放,包容,乐观。而在这条路上,我也结识了许许多多跟我一起学习的朋友和老师,我们一起交流,陪伴,共同进步。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信念莫过于“助人自助”。当我坐上咨询师的位置,见到那些遇到生活困难的来访者时;我带着包容,接纳,开放的态度,静静的倾听那些属于他独有的人生故事。 我们在那小小的房间之中,一起穿越心灵的重重迷雾,最终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光明。每当我看到来访者带着痛苦,无力走入咨询室,离开时充满力量,愁眉舒展,我的内心仿佛跟他一般,获得了重生。 现在回想,当年的老爷爷,是否也是这种感觉呢? 从救助到专注 痛苦,悲伤,旋涡,轮回。穿越这些疯狂的旅程,在路的尽头,有着属于自己幸福的答案,而心理学对于我,就是穿过这段艰辛旅途的伙伴,是黑暗中的明灯。 正是因为我感受到曾经这份温暖,才会促使我最终走上学习心理学的道路。我衷心的希望,利用这份力量,陪着那些在痛苦之中的人,找寻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答案,而那份答案最终给他带来的是。 幸福。

测试张振宇75

心理咨询师

其他医院

2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