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什么疾病呢?
这一疾病在医学上的名称叫做“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英文简称DDH。这个名称是婴儿及儿童期先天性或者发育性髋关节结构异常的统称,其中包含有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全脱位。
宝宝为什么会得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于DDH的病因,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没有出现被所有学者所公认的确切治病原因。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有如下的危险因素:
1、性别因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达5-6倍。
2、胎位因素:臀位产的新生儿中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臀位产。第一胎出生的多见。
3、机械因素:传统襁褓将婴儿固定于髋关节伸直内收位,此种体位更易导致出现髋关节脱位;我国部分地区有捆绑、拉拽婴儿双腿习惯,认为能够帮助婴儿“长个儿,腿直”,这也可能造成髋关节脱位。
4、激素因素:母亲的激素可能导致女性新生儿韧带松弛,这与髋关节脱位有关。
5、遗传因素: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此病为遗传性疾病,但是统计数据表明髋脱位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占10%。
6、并发畸形:髋脱位患者常伴发其他畸形,包括:肌性斜颈,仰趾外翻足,跖骨内翻等。
总之,DDH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髋关节发育不稳定都有影响。例如第一胎女孩,臀先露分娩,患有韧带松弛和斜颈,有DDH阳性家族史,同时下肢曾被捆绑,其患DDH的概率就很高。
髋关节发育不良,具体有哪些表现?
前文提到过,由于新生儿、婴幼儿以及小儿童均没有主观症状的表述,因此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通过家长怀疑,医生检查并确认而发现的。这包括:
1、双下肢皮纹不对称:包括腹股沟和臀部下方皮肤皱褶的深度、长度、数量不对称。但皮纹不对称的发生并非绝对是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在正常婴幼儿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皮纹不对称现象,这是由于婴幼儿的下肢相对成人短小且脂肪堆积导致的。
2、双下肢长度不等: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向后上方脱位出髋臼,造成患侧肢体较对侧缩短。比较容易检查的方法是:婴幼儿屈髋屈膝时,其双膝高度不相等。
3、髋关节外展受限:正常婴儿双侧髋关节外展对称且能到达80-90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外展减小,常小于60-70度。
4、髋关节外展弹响:此病例基础为髋脱位患者脱位的股骨头在外展运动时,越过髋臼缘重新进入髋臼产生的跳动感。
当患儿开始负重行走(1岁后),出现典型的短肢跛行步态,多数患儿是因此体征而发现异常就诊的。高位脱位的儿童脊柱向患侧偏斜,双侧脱位患儿出现摇摆步态,类似“鸭步”行走。此时患儿站立,患肢负重时骨盆向健侧倾斜,在医学上称为Trendelenburg征阳性。较大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会出现痛性跛行及关节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