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张剑峰

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治疗药物用药指导系列

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治疗药物用药指导系列

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候群, 其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口服降糖药等。本节是糖尿病治疗药物用药指导系列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10种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居家保存条件、忘记用药或者用药过量时如何处理及联合用药等内容

■ 格列本脲(2.5mg 和1.75m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用于治疗仅靠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
 
本药如何服用,何时服用最合适
 
片剂:口服。起始剂量为一次2.5mg,于早餐前服用;轻症患者一次1.25mg,每日3次,于三餐前服用。每7日将日剂量增加2.5mg。通常剂量为一日5~10mg,最大日剂量为15mg。

胶囊:口服。起始剂量为一次1.75mg,于早餐前服用。必要时一日服用5.25~7mg。最大日剂量为10.5mg。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有药物过敏史或其他疾病史,特别是酮症酸中毒病史、非酮性高血糖高渗透压昏迷、肾脏及肝脏功能异常等,请提前告知医生。

饮食及运动应规律,定量且定时。延迟饮食或过度运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

个别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对阳光敏感,应做好防晒。

确保遵医嘱检验血糖、尿糖,以便医生评估疗效,调整剂量。

饮酒适量。因大量饮酒会加重低血糖作用,引起胃痛、恶心、呕吐、头痛、冒汗等不良反应。

如有高血糖症状(极度口渴、多尿、皮肤干燥、复视、恶心、呕吐等),应告知医生,以调整剂量及饮食。

如有低血糖症状(极度饥饿感、心悸、颤抖、持续发冷、头痛等),应立即进食糖或喝含糖饮料。如未见症状改善应立即就医。

如需进行任何手术、牙科处置及急诊处理,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本药。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密封、干燥处保存。请将本药保存在儿童无法取得处。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本药。如妊娠或哺乳应告知医生,一般妊娠期糖尿病以胰岛素控制为主。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是规律性服用此药,则于发现忘记服药时立即服药。但若发现忘记服药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按原计划服用下次剂量即可,切勿一次或短时间内服用2次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服药过量可导致低血糖,如果发生中度低血糖(意识尚清楚)应及时口服葡萄糖或碳水化合物,就医咨询,可能需要调整给药剂量和饮食方式;重度低血糖(可能伴有昏迷、抽搐、神经受损),需立即送医急救。

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什么

服药期间加用其他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 格列齐特(30、40、60mg和80m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用于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减轻体重不足以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

本药如何服用,何时服用最合适
 
口服给药。用药期间定期复诊评估,医生会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请依照医嘱按时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任意停药。
 
普通制剂:初始剂量为一次40~80mg,每日1~2次。
 
缓释制剂:推荐初始剂量为一日30mg,建议于早餐时服用。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长期使用口服降糖药(包括本药)药效可能会减弱,可能是由于糖尿病严重程度增加或对治疗的反应降低所致,请定期检查随访。
 
本药可导致低血糖,驾驶或操作机械时应警惕,尤其是开始治疗时。
 
应定期检测血糖、尿糖。
 
服药期间可能会有体重轻微上升的情形,可通过饮食及运动控制。

服药初期因血糖浓度改变,可能产生短暂性视力障碍,也可能有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等胃肠道不适,一般不会太严重且会逐渐改善,但若症状恶化且无法忍受请及时就医。

如有低血糖症状(如极度饥饿感、心悸、颤抖、持续发冷、冒冷汗、头痛等),应立即进食糖或喝含糖饮料。如未见改善应立即就医。如严重低血糖,在发生痉挛、昏迷时,不可进食,需立即送医急救。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密闭,30℃以下保存。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使用本药的资料有限,建议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本药。哺乳期妇女禁用。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是规律性服用此药,则于发现忘记服药时立即服药。但若发现忘记服药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按原计划服用下次剂量即可,切勿一次或短时间内服用2次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本药过量可导致低血糖。如服药过量请及时就医。

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什么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 格列吡嗪(2.5、5mg和10m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用于治疗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后疗效不佳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

本药如何服用,何时服用最合适

通常每日1~2次,建议饭前30min内或随餐服用。本药剂量及用法因人及疾病不同而异。请依照医生指示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增加服药次数。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病情较重者,使用本药、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仍不能控制病情时,可加用适量胰岛素发挥协同作用,以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若皮肤反应持续存在或出现伴黄疸的淤胆型和肝细胞型肝损伤,应停药。

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并进行眼科检查,用药前及用药期间每3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如有药物过敏史或其他疾病史,特别是酮症酸中毒病史、非酮性高血糖高渗透压昏迷、肾脏或肝脏功能异常、并发性坏疽、急性感染疾病等,请提前告知医生。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禁用本药;哺乳期妇女应停药或停止哺乳。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是规律性服用此药,则于发现忘记服药时立即服药。但若发现忘记服药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按原计划服用下次剂量即可,切勿一次或短时间内服用2次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服药过量可导致严重低血糖,请及时就医。

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什么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 格列喹酮(30m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本药如何服用,何时服用最合适

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一日15~30mg,根据血糖水平逐渐增量(一次增量15~30mg)。一般日剂量为15~180mg。日剂量低于30mg时,一日1次,于早餐前服用;高于30mg时应分2~3次于餐前服用。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饮食及运动应规律,定量且定时。延迟饮食或过度运动可能引起低血糖。

个别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对阳光敏感,应做好防晒。

确保遵医嘱检验血糖、尿糖,以便医生评估疗效,调整剂量。

饮酒适量。因大量饮酒会加重低血糖作用,引起胃痛、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

如有高血糖症状(如极度口渴、多尿、皮肤干燥、复视、恶心呕吐等),应告知医生,以调整剂量及饮食。

如有低血糖症状(如极度饥饿感、心悸、颤抖、持续发冷、冒冷汗、头痛等),应立即进食糖或喝含糖饮料。如未见改善应立即就医。如严重低血糖,在发生痉挛、昏迷时,不可进食,需立即送医急救。

如患有心、肝、肾、甲状腺疾病,严重感染及内分泌疾病,应提前告知医生。

如需进行任何手术、牙科处置及急诊处理,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本药。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遮光、密封保存。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禁用本药。如妊娠或哺乳应告知医生,一般妊娠期糖尿病以胰岛素控制为主。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是规律性服用此药,则于发现忘记服药时立即服药。但若发现忘记服药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按原计划服用下次剂量即可,切勿一次或短时间内服用2次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服药过量可引起低血糖,请及时就医。

与其他药物合用注意什么

服药期间加用其他药物,如皮质激素类药、口服避孕药等,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 格列美脲(1、2mg和3m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用于治疗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及减轻体重均不能充分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

本药如何服用,何时服用最合适

口服给药,根据目标血糖水平使用最低有效剂量。起始剂量为一日1mg。用药期间应定期回访,调整药物剂量。于早餐前服用,若不吃早餐则于第1次正餐前即刻服用,尤其注意服药后要进食。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突然发生(尤其是治疗方案开始或改变、不规律用药时)可能导致患者警觉性和反应性下降,可能影响驾驶或操作机械的能力。

需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肾功能。

饮食及运动应规律,定量且定时。延迟饮食或过度运动可能引起低血糖。

个别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对阳光敏感,应做好防晒。

饮酒适量。因大量饮酒会延长低血糖作用,可能会引起胃痛、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

如有高血糖症状(如极度口渴、多尿、皮肤干燥、复视、恶心呕吐等),应告知医生,以调整剂量及饮食。

如有低血糖症状(如极度饥饿感、心悸、颤抖、持续发冷、头痛等),应立即进食糖或喝含糖饮料。如未见改善应立即就医。如严重低血糖,在发生痉挛、昏迷时,不可进食,需立即送医急救。

如患有心、肝、肾、甲状腺疾病,严重感染及内分泌疾病,应提前告知医生。

如需进行任何手术、牙科处置及急诊处理,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本药。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阴凉、干燥处密封储存,请勿冷藏或冷冻。请将药品置于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本药。如妊娠或哺乳应告知医生,一般妊娠期糖尿病以胰岛素控制为主。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是规律性服用此药,则于发现忘记服药时立即服药。但若发现忘记服药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按原计划服用下次剂量即可,切勿一次或短时间内服用2次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服药过量可引起低血糖,请及时就医。

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什么

服药期间加用其他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 二甲双胍(0.25、0.5、0.75g和0.85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首选用于单纯饮食及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无效的2型糖尿病;也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无排卵性不孕或月经不规则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本药如何服用,何时服用最合适

口服给药,本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根据患者血糖反应继续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本药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应随餐服用;肠溶制剂应于餐前服用。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正常情况下单用本药不会发生低血糖,但当进食过少、剧烈运动后未补充足够的热量、与其他降糖药(如磺酰脲类药、胰岛素)联用或饮酒等情况下可出现低血糖(如极度饥饿感、心悸、颤抖、持续发冷、头痛等),应立即进食糖或喝含糖饮料。如未见改善应立即就医。如严重低血糖,在发生痉挛、昏迷时,不可进食,需立即送医急救。

固定使用本药的患者在应激状况(如发热、外伤、感染或需手术)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控制不良,此时应暂停本药,以胰岛素替代治疗。待应激状况消失后,再恢复本药治疗。如有应激状况,请提前告知医生。

某些无排卵的绝经前妇女使用本药可能出现排卵,导致意外妊娠。

若出现影响肾功能的急性疾病(如脱水、严重感染、休克),应停药;若出现乳酸中毒的疑似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

开始用药和调整剂量期间应检查空腹血糖,以确定本药治疗效果并确定最小有效剂量。此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开始用药前应检查肾功能,之后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用药初期可能发生胃肠不适,可通过由较低剂量逐渐增加用量或随餐服用而减轻,通常连续服用后不适症状会消失,但若出现严重腹泻或呕吐,则需暂时停药。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遮光、密封保存。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不推荐妊娠期妇女或计划妊娠的妇女使用本药;不推荐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哺乳。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是规律性服用此药,则于发现忘记服药时立即服药。但若发现忘记服药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按原计划服用下次剂量即可,切勿一次或短时间内服用2次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单用本药不会发生低血糖。一旦发现服药过量,请及时就医。

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什么

服药期间加用其他药物,如硝苯地平、华法林、呋塞米等,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 阿卡波糖(50mg和100m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配合饮食控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或降低糖耐量减低者的餐后血糖。

本药如何服用,何时服用最合适

口服给药,剂量需个体化调整。本药可于餐前即刻整片吞服,亦可于刚进餐时伴适量食物咀嚼服用。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若未遵医嘱进行饮食控制,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能加剧。

开始用药的6~12个月应考虑定期检测肝功能;若出现肝酶升高(尤其是持续升高),可能需减量或中断治疗。

若疑似出现肠壁囊样积气症,应停药并进行影像学检查。

饮酒、延迟饮食或过度运动会引起低血糖。

如需进行任何手术、牙科处置及急诊处理,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本药。

本药单独使用时,即使空腹也不会造成低血糖,但与磺酰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时,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概率。由于本药无法快速分解食用糖,因此应备有葡萄糖来治疗低血糖,一般的家用糖(蔗糖)或食物无法立即升糖。

应定期监测血糖(初始治疗阶段和剂量调整阶段测定餐后1h 血糖有助于确定最低有效剂量;每3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应监测血清肌酐。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遮光、密封,25℃以下保存。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尚无妊娠期妇女用药的研究数据,妊娠期妇女不得使用本药。尚不明确是否随人类乳汁排泄,不建议哺乳期妇女使用本药。如妊娠或哺乳应告知医生,一般妊娠期糖尿病以胰岛素控制为主。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是规律性服用此药,则于发现忘记服药时立即服药。但若发现忘记服药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按原计划服用下次剂量即可,切勿一次或短时间内服用2次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如有低血糖症状(如极度饥饿感、心悸、颤抖、持续发冷、冒冷汗、头痛等),应立即进食葡萄糖,未见改善应立即就医;如严重低血糖,在发生痉挛、昏迷时,不可进食,需立即送医急救。

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什么

服药期间加用其他药物,如其他降糖药(如磺酰脲类药、二甲双胍、胰岛素)、钙通道阻滞药等,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 伏格列波糖(0.1、0.2mg和0.3m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餐后高血糖。适用于经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联合其他降血糖药治疗后血糖仍不能满意控制的患者。

本药如何服用时服用最合适

口服给药,通常一次0.2mg,一日3次。应于餐前服用,服药后即刻进餐。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严重肝硬化患者使用本药可能出现便秘并引起高氨血症及意识障碍,应充分观察排便等状况,若出现异常立即进行适当处理或停药。

本药可延迟双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若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给予葡萄糖而非蔗糖。用药期间须定期监测血糖。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密封,常温(10℃~30℃)干燥处保存。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或计划妊娠的妇女仅在获益大于风险时才可使用本药。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本药,若必须使用应停止哺乳。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尚在用餐中或刚用完餐记起时应立即服用,否则须等到下次用正餐时再服用;若与下次服药时间相近,则不需要补服,按原时间服用即可,切勿一次服用2倍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服药过量可导致低血糖,应及时就医给予葡萄糖纠正。

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什么

服药期间加用其他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 罗格列酮(1、2、4mg和8m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用作饮食控制和运动的辅助用药,单用或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合用以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本药如何服用,何时服用最合适

口服给药,初始剂量为一次4mg,一日1次,后定期回访,调整药物剂量。本药可空腹或进餐时服用。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刚开始本药治疗的2周内可能血糖依然控制不佳,用药2~3个月后,本药才能完全发挥药效。

本药可能导致绝经前期无排卵的女性恢复排卵,建议此类患者使用本药期间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应考虑接受本药治疗的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注意按照标准方案评估和维护患者的骨健康。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完善眼科检查。

服药期间请定期回诊,接受检查评估,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停药,并尽快就医:不明原因恶心、呕吐、腹痛、乏力、厌食、尿液颜色加深、黄疸;视力障碍(如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心力衰竭(如呼吸急促、水肿、体重快速增加)。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遮光、密封保存。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禁用。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是规律性服用此药,则于发现忘记服药时立即服药。但若发现忘记服药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按原计划服用下次剂量即可,切勿一次或短时间内服用2次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若服药过量,应及时就医,根据临床状态进行适当的支持治疗。发生低血糖症状(如极度饥饿感、心悸、颤抖、持续发冷、头痛、昏昏欲睡、视力模糊等),应立即进食糖或喝含糖饮料。如未见改善应立即就医。如严重低血糖,发生痉挛、昏迷时,不可进食,需立即送医急救。

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什么

服药期间加用其他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 吡格列酮(15mg和30mg)

本药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配合饮食和运动,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本药如何服用,何时服用最合适

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一次15mg或30mg,一日1次。定期回访,医生根据治疗反应情况,可调整剂量。

使用本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本药可促使排卵,绝经前不排卵的女性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否则有妊娠的风险。

如发生胸痛、呼吸困难、手脚肿胀或短时间内体重快速增加或有心力衰竭等病史,请务必告知医生。

请遵医嘱控制饮食、饮酒,运动应规律。

定期监测血糖、肝功能及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并根据当前的治疗标准评估和维持骨健康。

本药如何居家保存

遮光、密封保存。

妊娠期妇女与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妇女仅在获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本药;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本药。

忘记用药时怎么办

若是规律性服用此药,则于发现忘记服药时立即服药。但若发现忘记服药时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请按原计划服用下次剂量即可,切勿一次或短时间内服用2次剂量。

用药过量怎么办

若服药过量,应及时就医,并根据临床体征和症状进行适当支持治疗。发生低血糖症状(如极度饥饿感、心悸、颤抖、持续发冷、头痛、昏昏欲睡、视力模糊等),应立即进食糖或喝含糖饮料。如未见改善应立即就医。如严重低血糖,发生痉挛、昏迷时,不可进食,应立即送医急救。

与其他药物合用需注意什么

服药期间加用其他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及时调整服药剂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血栓“最怕”的5类食物,告诉家人适当多吃!

血栓被认为是“沉默的杀手”,发病率高,隐匿性强。以往血栓在年龄大的人群中比较流行,可现在却越来越年轻化,这与当代年轻人久坐以及超重有很大的关系。 平时多吃什么、少吃什么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吃之外还要做什么才能减少血栓形成? 血栓“最怕”的5类食物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细胞里的一些成分会激活血小板和凝血酶,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在血管内壁上形成血栓;另外,血流黏稠、血流减缓也会加速血栓形成。所以,预防血栓,饮食上要吃那些能帮助血管柔软、光滑、有弹性,血液还不黏稠的食物,即以下5类食物。 1、健康脂肪 就是富含n-3脂肪酸的紫苏油、亚麻籽油,以及富含n-9脂肪酸的橄榄油、茶油。 所以如果体检血脂异常,尤其是“坏胆固醇”偏高,建议适量多吃上面推荐的这几种油(一天油量25-30克)。 另外,富含促炎成分n-6脂肪酸的油,比如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真的要少吃点,这能帮你更好地抵抗血栓形成。 2、新鲜蔬果 新鲜蔬果富含特别多的抗氧化、抗炎成分,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氧化应激和炎症的攻击,如果血管内皮细胞健康地一点小伤口都没有,血栓想形成也没机会。 另外斑块形成的过程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氧化、炎症反应的,所以多吃新鲜蔬果还能减缓斑块形成,这也是有利于抗栓的。 具体建议一天5拳头蔬菜,2~3拳头水果,要多选深色蔬果。 3、高脂的鱼 比如,三文鱼、青花鱼、沙丁鱼、金枪鱼,它们富含的DHA不仅能抗氧化、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健康,还能减少血小板凝集、凝血,有利于减少血栓的形成。像阿司匹林防治血栓的原理就是减弱血小板凝集。 建议每周至少吃2次鱼,每次至少吃到1巴掌大的量。 4、富含β-葡聚糖的食物 主要是燕麦、青稞。β-葡聚糖可以减少胆固醇吸收入血,利于维持血液中正常的胆固醇水平,这样既不容易血液黏稠,也不容易形成斑块,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建议燕麦优先选择整粒的燕麦粒、生的燕麦片,钢切燕麦,其次才是即食燕麦片。 5、水 成年女性每天最少喝1500毫升,男性最少1700毫升。多喝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阻止血栓形成,早晨起床后身体尤为缺水,一定要记得喝。 防血栓 尽量少吃4类食物 1、盐 高盐膳食会增加高血压风险,增高的血压持续给血管施加压力,血管弹性就会变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就会失调,而且血管通透性会增加,然后胆固醇、脂类物质就容易粘附在血管壁上,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然后血栓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少吃盐很重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盐别超过5克,大约就是1啤酒盖的量(不带胶垫),也要少吃腌制品、酱类的食物。 2、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比如,肥肉、猪油、黄油、椰子油、棕榈油。饱和脂肪酸会升高“坏胆固醇”的水平。 3、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比如,糕点、三合一咖啡、蛋糕,偶尔馋了少吃几口。因为反式脂肪酸不仅升高“坏胆固醇”水平,还降低“好胆固醇”水平。 4、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如果已经血脂异常,尤其是血胆固醇偏高,建议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比如隔天吃一个全蛋,奶选低脂或脱脂的,不用猪油炒菜,涮火锅不选肥牛选瘦的牛肉卷。 最后总结一下: 防栓要多吃健康脂肪、新鲜蔬果、高脂的鱼、燕麦、青稞、水;少吃盐,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另外,也要控制好体重,按时体检。

张剑峰

主治医师

厦门湖里瑞生内科诊所

20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

新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于 2022 年 11 月 13 日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指南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干预: 坚持服用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或脱脂乳制品、鱼、禽肉和植物油的饮食,限制饱和脂肪、全脂乳制品、红肉、盐和糖分摄取; 推荐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或低钠富含钾饮食:建议钠盐的摄入<5g/ d (约 1 茶勺),最佳目标是<1.5 g/d,推荐钾的摄入量 3500-4700 mg / d。 运动干预: (1)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等;每周进行 5-7 天,每次 30-60 分钟,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的 50%-70%; (2)抗阻力量练习:每周 90-150 分钟,一次性最大负荷的 50%-80%的重量,每组 6 个练习,进行 3 组,重复 10 次; (3)等距握力训练:每次 2 分钟,共 4 次,每次间隔 1 分钟,每周 3 天; (4)太极和气功也可以协助降压。 减压干预: (1)呼吸控制:每日睡前进行缓慢有规律的呼吸(最好借助专业的呼吸设备),目标呼吸频率小于 10 次/分 ,每次 15 分钟,每周大于 40 分钟; (2)冥想:每次 20 分钟,每天 2 次; (3)瑜伽:每周 3 天,每天至少 30 分钟。 减重干预: (1)限制每日热量≤500-750 千卡; (2)运动方式选择中到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 5-7 天,每天 30-60 分钟,达到最大心率的 60%-90%; (3)最佳目标是达到理想体重,体重指数 18.5-23.9 kg / m²,控制腰围至男性<90 cm,女住<80 cm。 戒烟限酒: (1)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2)饮酒者降低酒精摄入:男性≤20 克/天,女性≤10 克/天,最好戒酒,避免酗酒。 综合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和运动联合干预是最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与其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同时进行可最大程度的降低血压。

张剑峰

主治医师

厦门湖里瑞生内科诊所

19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血脂管理刻不容缓,在基层开展血脂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简明地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ASCVD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并就常见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策略进行了推荐。该指南旨在为基层医师开展血脂管理提供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师的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 1]。近年来,我国ASCVD的负担仍持续增加,防控形势严峻。目前已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2]。然而,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我国≥18岁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 3],但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血脂管理,做好ASCV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2023年3月24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内分泌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检验医学分会及中国卒中学会发布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4]。为便于基层医师更好地开展血脂管理,在该指南基础上制定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 一、血脂检测项目 建议临床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是调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通常情况下,HDL-C水平与ASCVD风险呈负相关。 非HDL-C为TC减去HDL-C获得,代表了所有含有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脂蛋白胆固醇的总量,非HDL-C也可作为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干预靶点。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展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ApoB、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检测。一般情况下,血清ApoA1主要反映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颗粒水平,血清ApoB主要反映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颗粒水平。Lp(a)由LDL样颗粒和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po(a)]组成,是ASCVD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血脂筛查对象 血脂筛查有利于及早发现血脂异常人群和指导ASCVD风险评估与干预治疗。对于普通人群,建议<40岁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包括TC、LDL-C、HDL-C和TG),≥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血脂检测。采集静脉血,采血前至少2周内保持日常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24 h内不进行剧烈身体活动,禁食8~12 h,坐位休息至少5 min。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1)有ASCVD病史者;(2)有多个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有早发ASCVD家族史(男性一级亲属<55岁或女性一级亲属<65岁患ASCVD)者或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三、血脂管理原则 1.ASCVD总体风险评估:依据ASCVD危险分层进行不同强度干预是血脂管理的核心策略,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管理决策的基础(图1)。 2.血脂合适水平的参考标准: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非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血脂指标参考标准见 表1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依照 表1 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血脂水平是否达标要依据ASCVD风险的不同来判断 3.降脂目标: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靶点。LDL-C达标后,非HDL-C为次要干预靶点。LDL-C和非HDL-C达标后TG仍高(≥2.3 mmol/L)的ASCVD高危及以上患者,可同时采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治疗以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LDL-C控制水平应参照ASCVD总体风险。LDL-C的目标值见表2[ 5, 6, 7, 8, 9, 10]。LDL-C降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下降越多。非HDL-C目标值=LDL-C目标值+0.8 mmol/L。 4.降脂治疗的策略:降脂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主要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对于ASCVD中危以上人群或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 mg以下 [ 11, 12, 13] 。血脂管理膳食治疗建议如下 [ 11, 12, 13, 14] 。 在无ASCVD的人群中,当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推荐起始使用常规剂量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当LDL-C不能达标时,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15]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 10]。 对于ASCVD超高危患者,当基线LDL-C较高时(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LDL-C≥4.9 mmol/L,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LDL-C≥2.6 mmol/L),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考虑直接联用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以保证患者LDL-C早期达标。降脂策略流程见图2。 TG升高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及饮食密切相关,运动和控制饮食可有效降低TG。饮酒是TG升高的重要因素,TG升高的个体更需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饮食成分中除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外,要特别注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低糖饮食如全谷类的粗粮摄入。 降低TG的药物主要包括贝特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w-3脂肪酸指高纯度医用处方级)及烟酸类药物。具体用法如下[ 16, 17, 18, 19, 20]。 5.降脂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随访:降脂治疗中监测的目的为观察是否达到降脂目标值,并了解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不建议轻易停药。 降脂治疗随访时间为开始药物治疗后4~6周随访1次,安全达标后3~6个月随访1次(图3)。 6.转诊指征:基层血脂管理建议转诊指征:(1)严重高胆固醇血症(LDL-C≥4.9 mmol/L)或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TG≥5.6 mmol/L),且合并2项及以上高危因素者;(2)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者,妊娠女性、儿童青少年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有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者;(3)降脂治疗后血脂不能达标,或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 四、降脂药物治疗 根据其主要作用,降脂药物分为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主要降低TG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根据血脂异常类型、基线水平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值决定是否启用降脂药物或是否联合应用。 1.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普罗布考及其他降脂药。 (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ASCVD的防治。他汀类药物还可使TG水平降低7%~30%,HDL-C水平升高5%~15%。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幅度有一定差别,但任何一种他汀类药物剂量增倍时,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为6%。他汀类药物可在任何时间段每天服用1次,但晚上服用时LDL-C降幅会稍增加。 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指LDL-C降幅25%~50%时所采用的他汀类药物日剂量。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的幅度见表3。 如应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避免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后LDL-C仍不达标,则考虑联合治疗[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PCSK9抑制剂或其他药物]。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期间,需关注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通过CYP3A4途径代谢的他汀类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A等)、抗真菌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胺碘酮、吉非罗齐以及西柚汁等联用时,可能增加肌病或肌溶解的风险,故使用上述药(食)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并监测不良反应。 应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达标后应继续长期应用,如能耐受应避免停用。 目前报道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功能异常、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痛、肌酶升高、肌炎、横纹肌溶解症(图4),多呈剂量依赖性。长期、大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其对ASCVD的总体益处远大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包括依折麦布和海博麦布。二者均为口服用药,常规用法均为10 mg,1次/d。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依折麦布可使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18%~20%[ 21],海博麦布进一步降低16%左右[ 2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一过性,主要表现为头痛和消化道症状。也应关注其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可发生肝酶增高和肌痛等不良反应,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 (3)PCSK9抑制剂:目前获批上市的有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托莱西单抗及小干扰RNA英克司兰。依洛尤单抗140 mg或阿利西尤单抗75 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可使LDL-C水平明显降低达50%~70%,其严重不良事件、肌肉相关事件、新发糖尿病、出血性卒中和神经认知事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 23]。托莱西单抗150 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LDL-C降幅类似[ 24]。英克司兰降LDL-C的幅度与PCSK9单抗近似而作用更持久,注射一剂疗效可维持半年[ 25]。常见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或肿块、疲劳感、恶心以及肌肉疼痛等。 (4)普罗布考:普罗布考有抗氧化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前主要联合其他降脂药物用于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以减轻皮肤黄色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成年人常用剂量0.5 g,2次/d。 (5)其他降脂药:脂必泰是一种红曲与中药(山楂、泽泻、白术)的复合制剂,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2.主要降TG药物: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ω-3脂肪酸、烟酸及其同类物( 表4 )。 3.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当前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趋势,主要目的是提高血脂达标率,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可选择的降脂药物主要联合应用策略见 表5。也可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或)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固定复方制剂进一步提高依从性。 五、特定人群的血脂管理 1.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能从强化降脂中明显获益。应根据危险分层确定高血压个体相应的LDL-C目标值。对于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归为ASCVD中危及以上患者,应予以积极降胆固醇治疗,LDL-C至少应<2.6 mmol/L。 2.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推荐同时采用LDL-C和非HDL-C作为降脂靶点。 建议ASCVD风险为高危的糖尿病患者选择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基础降脂治疗,如果LDL-C不达标,需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21,26]。如果LDL-C达标后仍有TG升高或非HDL-C不达标,考虑联用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cosapent ethyl,IPE)或其他ω-3脂肪酸或贝特类药物[ 17,19, 20]。 3.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其ASCVD风险[ 28];对于透析依赖的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他汀类药物干预研究未显示效果[ 29, 30]。 CKD患者是他汀类药物引起肌病的高危人群,发病风险与他汀类药物剂量密切相关,故应避免大剂量应用。贝特类药物可升高肌酐水平,在中重度CKD患者中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可能增加肌病风险,联合用药时应依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剂量[ 31, 32]。 4.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患者可从降脂治疗中获益。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目前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增加出血性卒中风险的证据不充分,降低LDL-C的获益远大于有潜在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存在出血性卒中高风险或有出血性卒中病史的患者应个体化评估降脂治疗的获益与风险,LDL-C目标值不宜过低。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 2024 年)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张剑峰

主治医师

厦门湖里瑞生内科诊所

2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