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金秋 10 月,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逐渐转凉,而我国南方地区正是气温适宜,不冷不热的季节,也是蚊虫适宜生存的季节。
为提高对登革热认识和预防,参考 “登革热诊疗方案( 2024 年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发热性疾病,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热在全球有媒介伊蚊分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已累及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广东、云南、福建、浙江、广西、海南等在夏秋季节易出现输入性病例及本地传播性病例。
登革热的传染源主要是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人会发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经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程可以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多数病例病情较轻,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只有少数病例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严重的出血、休克及重要器官损伤。
1 、急性发热期:
登革热病人常急性起病,发热常为首发症状,可以伴有畏寒,体温可以达到 39 ℃以上,部分病例发热 3~5 天后体温将至正常, 1~3 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
患者发热时可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疼痛,有明显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患者颜面及四肢可见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部分病人可出现牙龈出血、鼻衄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2 、极期:
极期的病人通常发生在病程的 4~8 天,部分患者高热不退,或者热退后病情加重,出现剧烈腹痛,持续呕吐,明显出血,可以出现严重的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咯血,血尿,颅内出血等。
严重的患者发生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和重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
3 、恢复期:
发热、胃肠道症状、出血多功能逐渐好转,皮疹消退,少数患者乏力症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感染登革热后,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采取防蚊隔离治疗,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文章 如何区分是否感冒了?
林士军
主任医师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文章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林士军
主任医师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文章 介绍一种常用的退热药物——布洛芬
林士军
主任医师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