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脾胃虚弱并非一种简单的身体状态,而是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诸多影响。
一、脾胃虚弱的原因
1、饮食不节:这是导致脾胃虚弱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暴饮暴食、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给脾胃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其正常的运化功能。例如,经常吃火锅、烧烤等辛辣油腻食物,容易导致脾胃积热,久而久之使脾胃功能受损。此外,饮食不规律,如不吃早餐、晚餐过饱等,也会打乱脾胃的正常节律,使其功能紊乱。
2、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过度和脑力劳动过度。体力劳动过度会消耗人体的气血,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血过度消耗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脑力劳动过度则会使人思虑过度,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会使气机郁结,影响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
3、久病失养:患病时间较长,身体的正气受到损伤,脾胃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长期患病会导致脾胃虚弱。此外,手术后或产后等身体虚弱的时期,如果调养不当,也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
4、情志失调:情绪对脾胃的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例如,一些职场人士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出现食欲不振、胃胀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二、脾胃虚弱的症状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全身乏力、大便干结、便秘、睡眠质量差等症状,但由于个体差异,症状也会有所区别。
三、脾胃虚弱的危害
1、影响营养吸收:脾胃虚弱会导致人体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不良,长期下去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免疫力。儿童脾胃虚弱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容易感冒等问题;成年人则会感到身体虚弱、容易疲劳,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2、引发慢性疾病:脾胃虚弱如果得不到及时调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例如,脾胃虚弱导致的运化失常,会使体内的痰湿积聚,增加患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此外,脾胃虚弱还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3、影响心理健康:脾胃虚弱引起的身体不适,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长期的脾胃虚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脾胃功能的失调。
四、调理方法
在中医方面,调理脾胃虚弱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1、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参苓白术散和健脾丸、六君子丸,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常使用的中药有薏米、红枣、白术等,具有健脾的效果。如果伴有肝郁气滞症状,可以额外补充具有消积、疏肝作用的药物,如:山楂、麦芽等。
2、非药物治疗
首先是中医外治法,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达到调理目的,可针刺的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脾俞穴;耳穴压豆:肝、胆、脾、胃、大肠、三焦等耳穴。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受凉有密切联系,脾胃虚弱的人更需要做好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少吃生冷的水果和蔬菜;女性应适当多喝姜茶,具有驱寒保暖的功效。
另外,调整好情绪状态也很重要,因为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流畅,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当脾胃功能逐渐改善时,脾胃虚弱也会逐渐好转。调整饮食结构,由于脾胃虚弱与饮食不节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每天按时、定量吃饭;还要合理搭配营养,避免挑食和偏食;每天不仅需要摄入主食,还要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利于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八宝粥、参枣粥、山楂麦芽粥等,具有缓解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的作用。调节饮食需要日复一日,只有长期坚持才有效果。
最后,身体离不开运动的帮助,运动不仅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蠕动、排出身体内的毒素,还能够提高消化能力。运动的选择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和喜好决定。对于老年人来说,为了考虑安全性,可以选择运动强度小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拳、散步等;对于身体素质好的人来说,可以选择慢跑、瑜伽等。
以上就是脾胃虚弱时可以采用的中医调理方法,当脾胃虚弱时,不能私自服用药物,应该在中医辨证后正确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应做到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服药的同时也要加强生活上的调理。
温馨提示:建议年龄超过四十岁,长期饮食不规律,有烟酒刺激的朋友,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