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方晓亮

儿童输尿管囊肿该如何治疗?

儿童输尿管囊肿该如何治疗?

概述:输尿管囊肿是输尿管末段在膀胱和/或尿道内的囊状扩张,可在产前超声检查中或者生后因泌尿系统感染、梗阻等发现。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常见,前者的发生率是后者的 4-6 倍。根据输尿管囊肿的部位可分为膀胱内型(即囊肿完全位于膀胱内)或异位型(即部分囊肿越过膀胱颈进入尿道内)。根据单集合系统(即一条输尿管和一个肾脏)还是双(重复)集合系统(即双输尿管畸形)受累,也可对输尿管囊肿进行分类。约 80%的输尿管囊肿发生于重复上输尿管,其中 60%为异位型输尿管囊肿,而膀胱内型输尿管囊肿更常见于单系统。

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尿路感染、排尿困难。部分尿道内异位输尿管囊肿较大的女性患儿可能因尿道外括约肌松弛表现为尿失禁。

诊断: 输尿管囊肿的诊断通常是通过超声检查做出的。通过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和肾核素扫描(同位素)等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输尿管囊肿是否伴肾脏和泌尿系统畸形以及相关肾脏分肾功能。

治疗:输尿管囊肿的治疗取决于多个考虑因素,包括临床表现和就诊年龄(产前检出或有症状)、输尿管囊肿的类型(异位型或膀胱内型)、相关肾段的功能及是否存在反流等。

对单集合系统的膀胱内输尿管囊肿的手术指证:尿路感染、病变侧肾脏分肾功能低于 40%、囊肿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以及囊肿导致的肾绞痛,手术方式首选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术,手术效果确切,术后再手术率低。如不存在上述症状以及分肾功能良好,则可终身随访观察。

对重复肾系统的输尿管囊肿,手术指证:反复尿路感染、异位囊肿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进行性的肾输尿管积水。对于存在脓毒血症和尿路梗阻的重复输尿管囊肿患者应尽早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术,术后可能出现输尿管反流,术后再手术率较单集合系统的输尿管囊肿高,尽管有此风险,但开窗引流术可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有利于之后的输尿管重建,尤其对于婴幼儿。

对无症状、积水稳定的重复输尿管囊肿可随访观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儿童输尿管结石如何治疗?

儿童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保守治疗 - 对于输尿管结石直径 6mm 以下的可以首选保守观察治疗,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以及口服排石药物等。 体外震波碎石(ESWL) - ESWL 疗效与结石的大小、结石被输尿管粘膜包裹程度以及结石成分有关,大而致密的结石再次治疗率高。对直径≤1cm 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首先 ESWL,>1cm 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可选择 ESWL、输尿管镜碎石和经皮肾镜取石。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选用 ESWL 和输尿管镜碎石,但首选输尿管镜碎石。 输尿管镜碎石 - 首先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其具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其次可适用于 ESWL 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以及 ESWL 治疗后的“石街”等。 腹腔镜治疗 - 适用于 ESWL 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失败以及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等情况下。 通过以上方法,儿童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但治疗并未结束,如何预防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复发,其任重道远,仍需我们继续努力。因此对每一位儿童尿路结石患儿我们均建议行详细的代谢评估以尽可能明确病因。方晓亮副主任医师门诊:周四上午儿童泌尿结石专科门诊

方晓亮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00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产检发现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该怎么办?

随着产前超声的普及,大多数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肾输尿管积水)在产前均得到明确诊断,这也给年轻的嫲嫲们带来很多焦虑,是继续随访观察还是宫内干预治疗以及是否需要提前剖宫产、预后如何?一大堆问题涌上心头,如临大敌,吃不香睡不着,该如何是好?所有的这一切均需要从胎儿、羊水、肾脏三者之间的关系说起: 羊水是胎宝宝的尿尿?胎宝宝会经常喝羊水?偶滴天啊!这是不是意味着小家伙在喝尿呢?作为嫲嫲真心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羊水究竟从哪里来?又有什么用? 羊水是是指怀孕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是维持胎儿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羊水对于胎儿的重要性,如同水对鱼儿的重要性。妊娠早期,羊水主要来自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的主要来源,妊娠晚期胎儿肺参与羊水的生成。胎宝宝肾脏形成后,Ta 会在羊水中尿尿。所以孕 4 月后,胎宝宝的尿液就是羊水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哦!羊水的流动对于胎儿的肺发育至关重要,胎儿肺发育大约始于孕 24 周,成熟于孕 37 周。胎龄小于 24 周的羊水少可造成胎儿肺发育不全,这种情况是致命的,一旦发生就无法治疗,此种情况下建议终止妊娠。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尤其是单纯的肾输尿管积水,大多数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羊水量正常),因此在孕期不需要行宫内干预治疗,生后一周复查泌尿系统超声,部分胎儿肾积水生后有自然消退可能,如生后积水进行性加重,则尽量待婴儿满月后再行同位素检查以明确肾脏功能,以此来判断孩子肾积水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孕期考虑后尿道瓣膜的胎儿(双侧肾脏输尿管积水、膀胱大,膀胱尿道呈“钥匙孔征”),如羊水量正常,则一般也不建议宫内干预治疗;如孕 24 期-孕 37 周间发现羊水量少,可考虑行宫内干预治疗,但并非所有患儿一定能从中受益,常见的并发症:流产和感染;对孕 37 周后存在羊水量少的情况,可考虑提前剖宫产。 总结:对孕期存在的泌尿系统畸形,只要羊水量正常,只需密切随访观察,一般不建议宫内干预治疗。

方晓亮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9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正确认识“小肠气”和“阴囊积液”

在门诊经常遇见家属说孩子有小肠气(腹股沟斜疝)或阴囊积液(鞘膜积液),一定需要手术吗?下面我们就详细来说道说道:。1.什么是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 儿童腹股沟疝几乎都是斜疝,且其发病因素以先天性因素—鞘状突未能闭合所致,但不是所有开放的鞘状突都将发生腹股沟疝。最常见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是小肠,这大概是腹股沟斜疝俗称为小肠气、疝气的原因,女孩的疝内容物除了小肠外,卵巢最常见。 小儿鞘膜积液是由于鞘状突的闭塞不完全,使鞘突管仍然保持开放或部分开放,由于鞘突管径细小,肠管不能通过(当鞘突管径较粗时,肠管容易通过则形成疝),只允许腹腔液体经鞘状突管流入并积聚在鞘膜腔内,形成鞘膜积液。女性胎儿的鞘状突称 Nück 管,如发生积液称 Nück’s 囊肿。 2.腹股沟疝、鞘膜积液等有什么危害? 如果小肠、卵巢长时间的脱出、小肠、卵巢卡在疝囊环口部位不能回纳即为腹股沟斜疝嵌顿。进入疝囊的小肠、卵巢被嵌顿后,小肠、卵巢血液循环受障碍,导致肠、卵巢等缺血坏死,可引起患儿剧烈痛疼,严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便血和发烧症状。此外男孩的嵌顿性疝中,由于精索长时间受压可以导致睾丸缺血,引起睾丸梗死。 鞘膜积液体积不大,张力不高,对机体影响不大,但如果张力较高,可能会影响睾丸血供而产生睾丸萎缩。 3.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怎么治疗? 尽管腹膜鞘突管在出生后可继续闭塞,但有疝的小儿却很少有自愈之可能。因此,腹股沟疝经诊断后,都应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多次发生腹股沟疝嵌顿,甚至包括早产儿(尤其对于反复嵌顿性疝史者、巨大疝等情况,更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不建议采用疝气带、反对注射治疗。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已相当安全,可不受年龄限制。但因系择期手术,以选择适当时期为宜。 鞘膜积液体积不大,张力不高,不急于手术治疗,特别是 2 岁以内婴儿,尚有自行消退的机会。2 周岁后仍未能自愈的鞘膜积液,尤其是张力大的建议尽早手术。 4.是选择腹腔镜还是开放手术?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腹股沟疝、鞘膜积液手术均为微创手术(不是“微创就是腹腔镜”,开放手术也是微创,开放手术切口非常小,长约 6-8mm),各有优点,对于怀疑对侧存在腹股沟疝可能的,腹腔镜手术中可探查对侧。

方晓亮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9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患者咨询关于孩子可能的尿路感染问题,寻求在家自我排查的方法。患者女性9个月25天

就诊科室:小儿泌尿科

总交流次数:19

医生建议:建议:对于可能的尿路感染问题,医生建议先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检查结果无异常,则无需特殊处理,随访观察即可。家长可在家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阴部红肿、发热等,如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护理也很重要,保持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症状加重。注意事项: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延误治疗。

方晓亮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查看详情

2岁儿童出生时双肾分离,1岁时恢复正常,最近出现尿尿中断、尿线直流不弯曲、尿不尽等症状,复查B超显示双肾分离和膀胱残余尿量,家长担心对孩子后期有影响,求医生帮助。患者男性2岁6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泌尿科

总交流次数:32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描述和检查结果,孩子可能存在下尿路梗阻的风险,需要进行膀胱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尿线是否远离身体,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梗阻。对于孩子的症状,家长应保持耐心和关怀,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

方晓亮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查看详情

新生儿右肾盂增宽和囊肿,同位素图像显示功能很差,如何处理?患者女性2个月9天

就诊科室:小儿泌尿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根据超声和同位素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导致的肾积水。需要排除囊性发育不良肾和输尿管返流的可能性。建议进行膀胱造影以确定是否存在返流。如果不存在返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满月后复查超声,测量肾脏体积大小,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手术。注意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尿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

方晓亮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