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测试zhangxuelin19

饮食和营养素与大脑退化的关系

饮食和营养素与大脑退化的关系

全球预期寿命和人口的增加导致了老龄化的逐渐加重,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痴呆症。全世界老年痴呆症的患病人数估计高达 5000 万例,当年龄超过 65 岁时患病率在 2%到 4%之间,到 80 岁时上升到 15%。在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来减少或逆转年龄相关性认知下降的机制的情况下,有必要将重点转移到预防方法上,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大脑神经发育直到大约 30 岁时为顶峰,之后发生缓慢的萎缩退化,神经退化的临床症状通常要到老年才会发生。这一轨迹被认为是由遗传、内源性和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决定的。这一过程通常是缓慢的,这为预防性干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窗口。通过研究证实,营养已被认为是降低年龄相关疾病(如与年龄相关的神经变性和痴呆症)风险的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营养流行病学表明,健康饮食和几种候选营养素对大脑老化结果具有保护作用。现有证据表明,某些营养素或食品成分,特别是特定的维生素、DHA 和长链ω-3 脂肪酸可能有益于影响认知功能。事实上,最近的几项观察性和干预性研究已经纳入了特定营养素的方法,例如 VITACOG 试验,其重点是 B 维生素降低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在内的与认知衰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性。

B 族维生素

美国和欧洲的研究发现,较高的 B 族维生素摄入量,特别是叶酸,与患痴呆症或阿尔茨海默病(AD )的风险较低相关,在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纵向研究中,在总计 9294 名 65-79 岁的老年人中,研究与年龄相关的认知下降风险与痴呆症和血管因素之间的关系。除了评估血管危险因素,这项研究还包括广泛的饮食、认知和实验室检查。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较高的 B 族维生素摄入量,与较低的痴呆症风险相关。进一步的证据表明,低叶酸和低 B12 与循环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有关,因此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是叶酸和维生素 B12 状态的敏感和可靠的生物标志物。

在前瞻性研究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本身与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症风险增加、脑萎缩以及 AD 病理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 B 族维生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关系,VITACOG 研究招募了 270 名年龄>70 岁、患有轻度认知障碍(MCI )的患者,并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两年内每天服用含有 0.8 毫克叶酸、0.5 毫克 B12 和 20 毫克 B6 的片剂。治疗后,服用 B 族维生素的组脑结构磁共振成像(MRI )测量的脑萎缩程度降低了 30%。积极治疗组包括内侧颞叶在内的关键灰质区域的萎缩进一步减轻,区域灰质丢失 0.6%,而安慰剂组为 5.2%。

关于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安慰剂组的总体脑萎缩是基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两倍,而在积极治疗组中,基础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萎缩之间没有关系,因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前四分位数的受试者显示出脑萎缩速度减慢了 53%。此外,服用 B 族维生素的受试者在发作期表现出较慢的下降速度。

其他维生素

部分其他维生素和营养素有一定的改善大脑老化的作用,但是其权重和支持证据的一致性要小得多。例如,有证据表明,维生素 D 缺乏与患痴呆症的风险有关。此外,维生素 E,特别是γ-生育酚与人脑中较低水平的 AD 病理有关,但是关于这种营养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仍然很少,其在大脑健康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同样,对类胡萝卜素的研究一般仅限于饮食问卷,以预计评估。即使血浆类胡萝卜素被发现与较低的痴呆症风险显著相关,进一步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也很少见,一些研究报告中没有发现其与认知变化风险的联系。许多试验都存在样本大小和持续时间不足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一致。

ω-3 脂肪酸

ω-3 脂肪酸在营养和衰老方面受到了学界相当大的关注,特别是在降低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风险方面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血液中长链ω-3 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 )水平越高,患痴呆症的风险越低,内侧颞叶萎缩的程度也越小。另外还发现年龄相关的认知病理性下降,和 DHA 有一定的关系,其血液中 DHA 水平较高与较低的痴呆症风险相关。

但到目前为止,随机对照试验(RCT )未能显示补充ω-3 脂肪酸对认知健康的老年受试者的认知表现有积极的影响。之前一项荟萃分析的结果已经暗示,补充 omega-3 对认知表现的积极影响可能仅限于在没有痴呆的情况下轻度认知障碍的特定认知领域。因此,omega-3 补充剂在早期痴呆(前驱期)患者中可能更好地用于预防目的,以确保干预有成功的机会。

组合营养素

除了单独使用特定营养素来改善大脑功能外,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于特定营养素组合应用,以防止认知能力下降。目前营养素的不同组合,特别是脂肪酸、维生素 A、E、D 和类胡萝卜素之间的组合,已被确定为健康老年人预防痴呆的重要方法。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研究了联合补充剂的影响,该补充剂由 11 种与大脑健康有关的营养素(尿苷单磷酸、胆碱、磷脂、EPA、DHA、维生素 E、C、B6、B9、B12 和硒)组成,对 311 名患有前驱 AD 的成年人进行了为期 24 个月的研究。尽管研究发现,在对照组人群中,认知下降的程度低于预期,干预对认知表现和日常功能的临床测量产生了显著的好处。在生物标志物方面,干预显著减少了脑萎缩,特别是在海马和脑室区域,并进一步证明了通过同型半胱氨酸和 DHA 状态等生物标志物介导的效果。这些结果表明,如果长期服用,这种特殊的联合营养素干预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

饮食

关于预防大脑退化的饮食研究,在临床上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地中海饮食在研究中脱颖而出,被多数研究报告所认可。虽然地中海饮食有几种不同的变体,但它通常以丰富的植物性食物为特征,包括水果、蔬菜(作为主菜或配菜)、面包和其他形式的谷类、豆类、坚果。橄榄油是脂肪的主要来源。地中海饮食还包括适量的乳制品(主要是发酵的乳制品,即奶酪和酸奶),低到中等量的鱼和家禽,少量的红肉和葡萄酒,通常与饭菜一起适度食用。来自纵向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多项证据表明,坚持地中海饮食与认知能力下降速度较慢和认知损害风险较低有关。

参考文献: Ageing Research Reviews Volume 62, September 2020, 101079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简介:赵亮,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老年病科相关疾病,对老年疾病患者营养辅助治疗也有深入研究,发表相关论文 4 篇。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一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治疗经验分享

*若图片点击无法调转,可通过工作台-学术通加入。

测试zhangxuelin19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24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病例分享】勃起功能障碍

基本情况:赵某,男,35岁, 主诉:勃起功能障碍、早泄6月 现病史:患者6月前开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勃起硬度3级,可勉强插入,但稍不注意容易疲软,需要再次刺激才能勃起,一周同房1次,每次约1分钟。 既往手淫较频繁,现已很少,公司职员,久坐熬夜较多。无尿频尿急尿不尽,未就医,目前未用过药。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药物过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肝肾功正常。 个人史:不吸烟,不饮酒,无偏食,无放射性物质及化学物质接触史。 查体:发育正常,睾丸、附睾、精索静脉等均无异常。 辅助检查: 1. 性激素、血糖、血脂、甲状腺素均正常。 诊断:勃起功能障碍,早泄 处置: 1.忌烟酒,适当运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熬夜久坐,多做缩肛运动; 2.他达拉非,5mg,一天一次,一次一粒,睡前口服,达伯西汀,30mg,同房前1-2小时口服,服药时候喝水200-400ml,一周用1-2次,不同房不用,均一个月; 3.不适随诊。 治疗回访: 经药物使用,改善生活方式,用药7天后症状明显改善,后续坚持用药。 现不用药期间,勃起4级,同房时间约6分钟。 嘱其注意生活方式,规律性生活。 作者:西安市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苟江

测试zhangxuelin19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0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病例分享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病例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谭杰 【病例详情】 一、基本资料 女性,39岁,主诉:反复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2年加重1周。 二、病史信息 1) 现病史:患者2年来间断性双侧鼻塞、晨起和夜间为甚,阵发性鼻痒打喷嚏,每次3-4个,伴有较多清水样分泌物,季节交替时症状加重,最近1周症状明显加重,伴有嗅觉减退,特来就诊。 2) 个人史:无头痛、无体重变化、无视力变化、无眼球运动障碍,无其他特殊不适。有哮喘病史。 三、体格检查 双侧鼻黏膜明显苍白水肿,双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居中,总鼻道可见较多清亮分泌物,鼻内镜检查(见下图)可见右侧中鼻道可见少量荔枝肉样新生物。 鼻内镜检查鼻黏膜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变应原检测:尘螨(++++)、蒿草(+++)、葎草(+++)、真菌(++) 血清总IgE:显著升高 鼻分泌物涂片: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鼻激发试验:阳性 五、诊治过程 1) 诊断: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2) 治疗: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每日2次;生理性海水冲洗鼻腔,每日2次。两周后效果显著。患者鼻塞症状明显缓解,鼻腔通气状况好转,仅偶有鼻痒打喷嚏,清水样鼻涕明显减少,嗅觉恢复正常。偶有鼻腔干燥,无明显鼻出血,无其他特殊不适。 【病例相关知识点分享】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最常见的变应性疾病之一。全球AR平均患病率在20%左右,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可高达40%[1],近年来我国AR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且目前缺乏根治性治疗手段,接触变应原刺激后持续或反复的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AR临床以鼻痒、喷嚏和流涕为主要特征。[3]本例患者2年来间断性双侧鼻塞,伴阵发性鼻痒打喷嚏,季节交替时症状加重,并伴有嗅觉减退。AR病理特点可表现为鼻黏膜中可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加、黏膜水肿、腺体增殖和毛细血管扩张等。[3]本例患者双侧鼻粘膜明显苍白水肿,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为AR典型特征,但AR的诊断需要结合典型临床症状和客观辅助检查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用于变应性鼻炎的检查和鉴别诊断。[3]本例患者血清总IgE显著升高,鼻激发试验呈阳性,患者确诊为AR。 目前AR的治疗手段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中,鼻腔局部用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鼻用减充血剂和鼻腔盐水盥洗等) 是治疗急性和慢性鼻炎的最主要手段。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用药,也可用于治疗各种非感染非变应性鼻炎。[3] 此外,鼻腔盐水盥洗是治疗各类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可有效改善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 本例患者明确诊断后,予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每日2次,辅助生理性海水冲洗鼻腔,每日2次,两周后鼻塞症状明显缓解,鼻腔通气状况好转。 参考文献 [1]顾瑜蓉,李华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精准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25 (6):578-584. [2]王孟,郑铭,王向东等.中国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26(8):415-420. [3]李华斌,王向东,王洪田等.鼻炎分类和诊断及鼻腔用药方案的专家共识[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25 (6):573-577.

测试zhangxuelin19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291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