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罗金泉

痛风发作:降尿酸药物何时用,何时停?

痛风发作:降尿酸药物何时用,何时停?
 

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这一天也是我国的「全民关注痛风日」。痛风疾病有之所以此「待遇」,说明这个疾病很特殊,中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 ,痛风为1.1% ,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一、何时用
1.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何时开始降尿酸?
血尿酸 ≥ 540 μmol/ L;
血尿酸 ≥ 480 μmol/ L,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 ( ≥ CKD 2 期) 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
2. 痛风急性发作期,要不要降尿酸?
1)急性发作完全缓解后 2-4 周后降尿酸
降尿酸的药物在用药早期可致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明显波动,可引起关节内外的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溶解,使血中尿酸增高,从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或移动性痛风发作。
故应在痛风急性发作完全缓解后 2-4 周后再进行降尿酸治疗,并复查肝功、肾功、24 小时尿尿酸、肾脏超声等辅助检查。根据个人的体质及高尿酸血症分型选择降尿酸药物。
2)正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者不建议停用降尿酸药物
正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如药物剂量的改变,亦可使血中尿酸水平波动,故不建议停用降尿酸药物。
3. 痛风缓解期,何时开始降尿酸?
血尿酸 ≥ 480 μmol/ L ;
血尿酸 ≥ 420 μmol/ L ,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痛风发作次数 ≥ 2 次/ 年、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发病年龄 <40 岁。
 
二、何时停
1. 血尿酸控制目标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无合并症者:血尿酸<420 μmol/ L
伴合并症时:血尿酸< 360 μmol/ L
(2)痛风缓解期
痛风患者:血尿酸<360 μmol/L,并长期维持;
伴并发症患者:血尿酸<300 μmol/L;
多发性/破溃性痛风石、难治性痛风:血尿酸控制在 240 μmol/L 左右,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再将目标改为血尿酸<360 μmol/L,并长期维持;
不建议血尿酸长期 <180 μmol/L,血尿酸过低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2. 血尿酸达标后可以停药么?
尿酸水平<300 μmol/L 维持 6 个月以上,痛风石可逐渐溶解、缩小,故血尿酸长期达标可明显减少痛风发作频率、预防痛风石形成、防止骨破坏、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所有患者需终生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 240-420 μmol/L:
大部分患者:需终生降尿酸药物治疗;
部分患者(若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将之维持在目标范围。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

民间有“要想不衰老,黄精最可靠”的说法,其意是说食用黄精可使五脏安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倍增,白发变黑,齿落再生。唐代大诗人杜甫对黄精十分推崇,挥毫泼墨写下了“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的美妙诗句。 黄精的功效 黄精以根茎入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能。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对于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中药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气短,肺虚燥咳,津伤口渴,消渴病,肾虚精亏,腰膝酸软;外用治脚癣。 蒙药冶身体虚弱,胃寒,消化不良,食积,食泻,肾寒,滑精,阳痿,头晕目眩,腰腿痛。 黄精是中老年人较理想的补养之品。因为中老年人不仅阳气较弱,而且阴液多有不足。黄精其性平和,作用缓慢,久服既补脾气又补脾阴,还有润肺生津、益肾补精的作用,且无大补温燥之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黄精具有降血压及降血糖作用,还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降低血脂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适用于脾虚乏力、食欲减退、肺燥干咳、肾虚腰膝酸软及头晕等证。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对改善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及血管韧性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黄精醇提取物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黄精水提取液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及腺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精水提取液还对肝脏具有保护功能,并有明显抗肝损伤、升高血清蛋白、抗脂肪肝及抑制乙肝表面抗原的作用。

罗金泉

主治医师

罗金泉中西医结合诊所

135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不让喝牛奶?一文告诉你真相

牛奶是我们比较常见的营养饮品,现在越来越多的营养专家都建议大家每天至少喝一杯牛奶,喝牛奶能够给身体补充各种蛋白质,钙质和营养元素,但是中医却提出了不能经常喝牛奶的观点,很多人都不清楚为什么中医的言论跟西医有些相悖呢? 在中医理论上认为牛奶是阴寒之物,虽然不属于大寒,但是也属于寒凉的食物,而在中医的观念中,觉得要想身体好,就要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中医讲究阴阳调和,生活中很多人都属于寒性体质,如果这时候再每天喝牛奶,也会加重体内的寒气。 虽然说牛奶是滋补食品,但是吃多了人体消耗不掉也会变成湿痰,那为什么现在很多营养专家都建议孩子每天喝牛奶?因为孩子属于纯阳体质,身体发育比较快,即便是牛奶的寒性,也不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因此对于小孩子来说,多喝牛奶是好的,但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很多人也都纳闷,为什么外国人天天喝牛奶,身体也非常强壮?主要是欧美人的饮食结构跟我们不同,欧美人多吃牛羊肉,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这种食物一般都属于热性的,这时候喝牛奶也能起到中和作用,而我们中国人的饮食多以五谷杂粮为主,肠胃已经适应了这类食物,如果整天喝牛奶的话,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不利于身体消化吸收,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模仿外国人的饮食。 牛奶是寒凉之物,真的就不能喝了吗?当然牛奶本身也是健康的食物,并不是说一点都不能喝,只不过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喝牛奶的时候一定要喝温牛奶,如果最近消化不良,身体不好或出现了发烧的情况,这时候就不要再喝牛奶了。 另外在这里也纠正一下之,所以很多中医不让喝牛奶,多半是因为患者身体出现了异常才去找中医的,这时候中医才会提出不喝牛奶的说法,并不是说医生不让任何人喝牛奶,只不过对于那些身体不好的人来说,医生不建议他们喝牛奶。

罗金泉

主治医师

罗金泉中西医结合诊所

135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你家小儿为什么总是那么“牛”?

《黄帝内经》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人十岁的时候,五脏才刚刚开始定下来,还没完全定,还在长。小孩刚出生囟门是开的,长大了以后慢慢才闭合,这叫定。 五脏始定意思就是说:在十岁之前,五个内脏都在长,这时候的特点是人在往上走,这会儿的孩子都是气充血足,纯阳之体,能吃;另外他小孩子没有什么太多受那种感情的创伤或者是其它外界的污染,他是在父母的这种庇护下成长的,他没有受到外界多大的伤害和刺激,所以他不存在什么气血凝滞、瘀血、痰浊这些问题,顶多就是平时着凉了,所以他血气是通的。 这种血气通的状态下,又处在这种健康的、阳气旺盛发育的时候, 他表现出来的特点叫做其气在下。所以小孩子那会儿就是欢蹦乱跳,不知疲倦,就是在十岁左右这个阶段或者说你说十到二十岁这个阶段,不管男女,我们就通论, 这些人是不知疲倦整天蹦来跳去的。 我们现在说的走和古代人说的走完全是两个概念。古代人说的走就是跑。而且小孩子白天欢蹦乱跳,一到晚上八九点,一打蔫,人睡了。人家是符合自然天性,白天阳气旺盛,晚上休息。

罗金泉

主治医师

罗金泉中西医结合诊所

13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患者脸上和背后长痘痘,后背晚上更刺痒,刷牙容易出血,口臭有,可能是肝有问题?

就诊科室:中西医结合科

总交流次数:77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判断为脾胃湿热引起的皮肤问题,建议使用阿达帕林和克林霉素凝胶外用,配合中药内调,生活中要注意规律作息和饮食习惯,少吃甜食及高热量的食物,避免油腻味重,辛辣的食物,严格做到零奶制品摄入6个月以上,做息规律,不熬夜,不吸烟。精简护肤,不刻意过度清洁及控油,皮肤保湿防晒。

罗金泉

主治医师

罗金泉中西医结合诊所

查看详情

患者长期在危险三角区域长痘痘,脸上油脂、粉刺明显,痘痘有疼痛、硬结、脓点,鼻两侧皮肤会时有发红或持续红斑,皮肤有刺痛、灼热、干燥、瘙痒、紧绷等症状,平时用皂基成分洗面奶,偶尔贴面膜,喝牛奶、奶茶,熬夜都有,之前看过中医说是暗疮。

就诊科室:中西医结合科

总交流次数:42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描述,初步判断为中度寻常痤疮,敏感肌。治疗建议包括内服中药汤剂、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和阿达帕林凝胶,选择使用药妆品和肌肤屏障修复剂。生活建议上,应尽量少吃油腻甜食,注意生活规律,休息好,避免挤痘痘,精简护肤,适当使用温和保湿的洗面乳,注意皮肤保湿防晒。

罗金泉

主治医师

罗金泉中西医结合诊所

查看详情

我有过敏体质,皮肤干燥容易瘙痒,晚上全身都会瘙痒,之前用过氯雷他定,想尝试中药治疗,希望得到专业的建议。患者信息:过敏体质,皮肤干燥容易瘙痒,晚上全身都会瘙痒,之前用过氯雷他定。

就诊科室:中西医结合科

总交流次数:47

医生建议:根据患者的描述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过敏性皮肤炎。建议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包括使用中药内调、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清淡饮食和适当锻炼身体以提高免疫力。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安全,遵循医嘱使用药物,定期复诊以调整治疗方案。

罗金泉

主治医师

罗金泉中西医结合诊所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