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今年刚满7岁,已是一年级的学生。两个月前开始不停地挤眼、皱眉。当时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在意,可是两个月过去了,病情不但没有好转,最近又添了新毛病。他时常呲牙咧嘴、耸肩、清嗓子,不知被爸爸妈妈骂了多少回,可是却越骂越严重,并出现不由自主地重复缩鼻动作,自诉“控制不住,不动就难受”,紧张时严重,睡眠时消失,照常上学。爸爸妈妈不知道他怎么啦, 焦急万分地带着他来到了医院。
这是一个身体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躯体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发现,思维、情感反应也正常。听他妈妈说,孩子病前性格活泼、好动、合群,有时任性,易急躁冲动,学习成绩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进行实验室检查 : 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抗O、血沉正常 , 心电图、脑电图正常。经医生诊断,孩子患的是多发性抽动症。
抽动症大多起病于5 — 7岁,最多见抽动症状为简单的运动抽动障碍,如眨眼、咧嘴、擤鼻、挤眉弄眼、耸肩、甩手、挺腹、抬腿踢足等不雅的表情和动作,它在短时间内可以被克制片刻,睡眠时抽动症状消失,但大多数患儿常常伴有睡眠不安的情况,有的患儿入睡浅,手脚可能还有点小的抽动动作。倘若持续超过1年便称为慢性抽动症。不少患儿的症状此起彼伏,如开始发病时表现挤眉弄眼、咧嘴,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消失,变成摆头、耸肩、甩手、跺脚、挺腹等动作。若抽动的一组肌肉处于喉部,因与发声有关,便可出现各种喉音,有如同鸡鸣、狗叫等单调的类似动物的吼叫声或骂人的脏话等,发声带有爆发性质,刻板、重复、不能控制,此种类型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的父母看见患儿出现抽动误认为是合并癫痫而万分紧张,怕孩子的病情进一步发展“抽死过去”或“抽傻了”。事实上,这种抽动的发生看起来很频繁,有的抽动幅度很大,但他们抽动时意识是完全清楚的,并且只在白天发作,夜间入睡后不发作,与癫痫发作的表现、发作规律、特点不一样,绝不会“抽傻了”或“抽死过去”。当然频繁大幅度的抽动,患儿会很痛苦,还合并其他躯体症状,如多汗、心悸、面色苍白、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对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
为什么会发生抽动症呢?本症属于一种心理、运 动功能障碍,其症状可以由于环境因素而变化,如过度紧张、兴奋、疲劳、睡眠不足、精神刺激、患躯体疾病,尤其是感冒、结膜炎、咽炎鼻炎、咳嗽等,常使抽动症状加重。抽动有时为心理应激的—种表现,起病后父母不理解而打骂,加重患儿心理紧张,常使症状加重。当孩子有一个宽松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且睡眠充足、全身状况良好、精神比较放松时,症状就会减轻。如果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学习紧张、压力过大、父母粗暴训斥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情绪波动,常常会诱发和加重患儿的抽动。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抽动症时应该怎么办?应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首先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向患儿和家长解释病因、疾病表现特点和预后情况,使他们正确对待,免除不必要的心理紧张压力。对抽动不频繁的患儿,可暂不用药,调整环境和心理状态有时即能起效,往往也可减轻症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缓解。即使有部分的症状持续到成年,只要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没多大关系。有时过于积极的治疗,反而使患者关注疗效,引起心理紧张,加重病情或使症状复杂化。但对抽动严重且已影响学习、生活的孩子,尤其是发声性抽动,引起周围人嘲笑时,可酌情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并且不可忽视同时进行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症状也会减轻。
文章 你懂的心理自救吗?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文章 孩子出现挤眉弄眼是得了什么病?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文章 如怀疑患有孤独症怎么办?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