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李磊

免疫药物常见的11类不良反应

免疫药物常见的11类不良反应
随着免疫检查点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的不良作用也逐渐明确。现将免疫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列出,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监测。
 
1、皮肤毒性
 
皮肤不良反应是免疫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斑疹、白癜风。皮肤毒性通常发生在治疗的早期,治疗后几天或几周后都有可能出现,也可能延迟至治疗数月后。
白癜风最常见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可能是由于正常黑色素细胞和肿瘤共有抗原 /T 细胞克隆。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表皮坏死松解症和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多为 3~4 级毒性,并可同时出现。
 
 
2、内分泌系统毒性
 
免疫治疗引起的内分泌毒性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急性垂体炎,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高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当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乏力、毛发脱落、心悸、食欲减退的时候要考虑患者是否为甲减或甲亢的可能。而急性垂体炎可导致垂体功能减低,包括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中枢性肾上腺功能不足和低促性腺激素性引起的性腺功能减退症等
 
3、消化系统毒性
 
免疫治疗引起的消化系统毒性主要包括:肝脏毒性、急性胰腺炎、食道炎、胃炎、十二指肠炎、小肠炎、结肠炎和胆管炎。
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升高,伴或不伴胆红素的升高。
目前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毒副作用报道的比较少,建议对于出现 3~4 级胰腺毒性如淀粉酶/脂肪酶升高至 >3 倍正常值上限,和/或放射学异常,和/或中度腹痛或呕吐,及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予以类固醇激素治疗及专科治疗。
 
4、肺毒性
 
免疫治疗的肺毒性主要包括肺间质损伤和肺结节病。免疫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或胸痛,偶尔会发生缺氧且会快速恶化以致呼吸衰竭,但也有 1/3 患者无任何症状,仅有影像学异常。因此要特别注意免疫相关性肺炎与其他感染或肿瘤进展相鉴别。
 
5、类风湿性关节/骨骼/肌肉毒性
 
类风湿性关节/骨骼/肌肉毒性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伴炎症改变及关节肿胀等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出现晨僵,持续约 30~60 分钟。
 
 
6、神经系统毒性
 
免疫药物的神经系统毒性比较少见,主要包括重症肌无力、格兰巴雷综合症、无菌性脑膜炎、横断性脊髓炎。
诊断免疫相关性神经系统毒性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如肿瘤进展、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感染、糖尿病神经病变或维生素 B12 缺乏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进行专科的会诊。
 
7、血液系统毒性
 
血液系统的毒性主要表现有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获得性血友病。由于肿瘤及其并发症,以及其他抗肿瘤药物也可导致血细胞的减少,因此在鉴别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
 
8、肾脏毒性
 
免疫治疗的肾脏毒性在候远远小于细胞毒药物的肾脏毒性,且较为少见,临床常无症状或是症状较轻,大多数可根据相应的临床检验指标来判定损伤的程度。
 
9、心脏毒性
 
免疫治疗相关心肌炎的症状可能为非特异性的,主要包括胸痛、呼吸急促、肺水肿、双下肢水肿、 心悸、心律不齐、急性心衰、心电图发现的传导阻滞等。
心肌炎多发生在接受第 1~2 周期免疫治疗后,故临床医生在患者开始治疗时即应提高警惕,应连续复查心电图、监测心肌酶谱的变化,同时加强患者宣教,这对于早期识别心肌炎至关重要。而良好的转归与早期发现和治疗直接有关。
 
10、眼毒性
 
最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眼毒性主要是葡萄膜炎和巩膜炎,由于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原因,眼部的一些不适常常会被忽视,因此应需重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视力模糊、闪光、色觉改变、红眼症、畏光、光敏感、视物扭曲、视野改变、盲点、动眼疼痛、眼睑水肿、突出和复视等症状。
 
11、输液反应
 
免疫药物输注反应可能表现为发热、瘙痒、低血压、呼吸困难、胸部不适、皮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喘息或心动过速,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如有输液反应发生立即采取措施。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HPV疫苗六大问题

问题 1: HPV 疫苗会不会让人感染 HPV? 这一定是所有小姐姐都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先上答案,HPV 疫苗不具有传染性。 这是因为作为疫苗的病毒样颗粒只有病毒的衣壳蛋白 L1,无病毒核酸等构造,所以它不具备传染性。但这个病毒样颗粒又保留了 L1 的免疫原性,能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具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 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HPV 病毒样颗粒不含病毒 DNA,保留了免疫性,却没有致病性。 问题 2: HPV 疫苗是如何起效的? 当我们接种疫苗后,疫苗在我们体内诱发了抗体,抗体透过血管壁,在局部上皮组织上达到较高浓度。 当 HPV 通过黏膜上皮的细微伤口接触基底细胞时,位于上皮组织中的抗体就开始出来工作了。 这些抗体将与 HPV 病毒结合,从而发挥中和作用,来清除体内的 HPV 病毒。 问题 3: 我国现可以接种的 HPV 疫苗是否能产生抗体? 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在中国大陆女性疫苗接种后,无论是 2 价疫苗还是 4 价疫苗(其中包括国产 2 价疫苗)临床试验中产生免疫原性均达到 96%-100%。当然不同年龄产生抗体的数据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在小年龄组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高于大年龄组。 bv-HPV(E.c)疫苗(国产二价)9-14 岁女性接种后抗体是 18-26 岁女性的 2 倍。bv-HPV 疫苗(二价)9-17 岁女性接种后抗体是 18-25 岁女性的 2-3 倍。 qv-HPV(四价)疫苗 9-15 岁的男性和女性接种疫苗后的抗体滴度可达 16-26 岁女性的 1.4-2.8 倍。 以上一系列数据表明,HPV 疫苗接种效果,小年龄组普遍好于高年龄组。 而 9v-HPV 疫苗(九价)9-15 岁女性和 16-26 岁男性接种疫苗后的 HPV6/11/16/18 免疫反应与接种四价 HPV 疫苗相当。 问题 4: HPV 疫苗的保护效果好吗? 这种问题一样还是需要拿数据说话。 首先我们来说说 2 价疫苗(bv-HPV)对我国女性的保护(18-25 岁)。根据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后 6 个月到 12 个月减少相关 HPV 感染为 96. 3%和 96. 9%。预防相关的 CIN2 / 3 或 AIS 保护效力达 87.3%。 同样研究的,4 价疫苗(qv-HPV)对未感染女性的保护(20-45 岁)效果为,接种疫苗后 6 个月到 12 个月减少相关 HPV 感染率为 91. 6%和 97. 5%,预防相关的 CIN2/3 或 A1S 保护效力达 100%。 国外有同类型的研究发现,16-26 岁女性,预防相关的 CIN2/3 或 AIS 保护效力高达 98. 2%,预防相关 CIN1、VIN 2/3、ValN 2/3 保护效力可达 100%。 而 9 价疫苗对 16-26 岁的女性保护效力在 6/11/16/18 型中的效果是一样的。剩下的 HPV31/33/45/52/58 的保护效力可达 97.1%,对 CIN+的保护效果可达 100%。 如果上面一堆数据让你头大,那么你就看下面一句话就好,根据国内外不同的研究显示,不管是 2 价还是 4 价或 9 价都有较强的保护效果,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接种的疫苗类型。 问题 5: 我已经打过 HPV 疫苗了,过几年后是否要加强免疫? HPV 疫苗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从它诞生至今已有 13 年的历史,在接种后可以保护多少年还有待继续观察和总结,用时间来验证它的效果。 但根据现有数据,2 价进口疫苗在国外已经有 9.4 年的随访研究,至今未发现一例相关病变。而 4 价疫苗随访 12 年未发现病变。 换句话说,接种疫苗后至少 10 年内不需要加强接种。根据它现在的表现来看 HPV 疫苗均表现出免疫持久性,具有较长的保护效果。 问题 6: 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不管是中国的研究还是 WHO 都告诉我们 HPV 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在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都在下表中。我们可以选择在节假日之前接种,接种后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得到休息

李磊

副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157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肺结节的三个问题

1. 哪些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最大? 肺癌高危结节,是可能为肺癌或可能转变为肺癌风险较高的肺结节,有以下几种类型: 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有明确恶性肿瘤病史等危险因素; 肿瘤直径≥1.5厘米或者直径介于0.8-1.5厘米之间但表现出分叶、毛刺、胸膜牵拉、血管穿行、含气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恶性CT征象的结节; 直径大于0.8厘米的混合磨玻璃结节。 2. 有肺结节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大家都开始用低剂量胸部CT代替胸片进行肺部体检,就像高清电视代替了以前的电视,许多患者以前不易被发现的结节,在新型设备的检查下都被发现于萌芽之中了。 3. 肺上结节越多肺癌可能性越高? 不是,有研究分析显示: 肺结节的个数在1-4个时,原发性肺癌的风险增加; 当肺结节个数≥5个时,多发微小结节提示慢性炎症的可能性更高,患癌风险反而降低。 也有研究显示,与单发结节相比,多发结节的癌症风险降低

李磊

副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15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口服靶向药该什么时候吃

分子靶向药物以精确筛选目标人群、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和较少的不良反应而备受肿瘤患者青睐。但是不同靶向药物的服用方法存在差异。口服靶向药物由于受到食物、胃酸等影响,正确的服药方式是确保药物疗效的关键一步。 ▌药物服用时间 1 空腹服药:一般指饭前 1 小时和饭后 2 小时。完全的空腹服药是指清晨空腹将药服下,此时胃和小肠内的食物经过一夜的消化已基本不存在,而且此时药物在胃内刺激胃液分泌,引起胃的蠕动,胃黏膜供血多,具备使药物充分吸收的条件,能快速地发挥药物效能。 2 餐前服药:一般指吃饭(或者零食、水果等)前 30 分钟服药。餐前胃内少量食物残留,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一般对胃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药物或需要作用于胃部的药物需要餐前服用。 3 餐时服药:药物与食物同服,目的是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 4 餐后服药:吃饭后 30~60 分钟服药。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或药物需要缓慢均匀地到达肠道被吸收。

李磊

副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15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