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孙华启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你做了对吗?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你做了对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脑卒中发病率呈增长态势,相对年轻化趋势加剧,近 50%的中风患者为 40-64 岁的中年人群。而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发病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功能恢复越好。

然而许多患者很容易闯入康复治疗中的常见误区,从而错失最佳的康复机会。

以下为开封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为卒中患者指出的康复十大误区:

误区一

肌力训练时机错误

有不少病人及家属认为,中风偏瘫就是肌肉无力,可以通过在家自己训练恢复肌力和功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中风偏瘫有别于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肌无力,它不仅存在肌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病人运动模式发生了改变,单纯的肌力训练不足以恢复其功能,卒中后偏瘫康复目的不止是以恢复肌力为标志,如时机选择错误,过早开始肌力训练不仅无益于康复,有时反而会加重痉挛影响康复进程。

误区二

放弃正规医院规范治疗,相信偏方

不少患者到处打听询问,相信某些民间偏方、灵丹妙药。事实上偏方缺乏科学配比,对患者康复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加重病情,延误患者的恢复,甚至危及生命,适得其反,所以任何想凭借偏方而帮助自己康复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误区三

康复治疗需到后期进行

个别医生和病人由于对康复不够了解,会认为康复需要后期进行是可有可无的,认为只有患者神志清醒,能够起坐、进食后,才能开始康复。其实偏瘫的康复宜尽早开始,在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脉搏、瞳孔改变等)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 48 小时后,在神经内外科、ICU 等病房、药物治疗的同时,就可以而且应该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床边康复治疗。

误区四

康复是康复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的事

有不少病人家属错误地认为康复是医生们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属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家庭的温馨、家人的亲情以及督促训练是偏瘫患者战胜残疾最有力的支持;偏瘫患者的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家庭训练中同样不可或缺。

误区五

脑卒中急性卧床期宜静养不能动

中风急性期康复是治疗中一个重要部分,但常被临床医师和家属忽视,而重点放在药物治疗上,强调静卧不动。其实大面积脑出血、重度脑梗死及偏瘫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昏迷不醒患者也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如关节的被动活动、偏瘫肢体位置的正确摆放、体位的被动变换等康复治疗,以避免或减少今后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综合征”出现的可能,预防褥疮,并为以后全面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误区六

采取在患侧上肢静脉输液

治疗过程中,有的病人和家属认为患肢不会动,用来静脉输液正好合适。这样做,健侧肢体自由了,却给患肢的康复带来了问题。由于患肢血液回流差,加之渗液和活动受限,易引起手背水肿和粘连,增加肩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

误区七

强行练习走路或爬楼梯

有些病人和家属康复心切,患肢稍能动,就急于求成,迫不及待地牵着拉着开始走路或爬楼梯强化训练,导致患者走路画圈、震颤等。其实病人和家属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方法不可取。要知道欲速则不达,不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漠视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阶段,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极易损伤膝关节,引起疼痛的发生,加剧错误模式的固化,导致系统训练的延误。

误区八

过分依赖被动治疗

有些患者病后变得敏感而脆弱,对医生和家属过分依赖,缺乏康复训练的积极主动性,认为医生给予针灸或康复训练才是治疗,自身的主动训练是没用的。其实对中风患者而言,主动训练比被动治疗要强上十倍。

误区九

未能把康复动作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

有些偏瘫患者在医院训练时,能如质如量地配合医生完成各项训练项目,但回到病房或家中就忘了所教的,未能把康复动作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其实在医院康复训练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功能障碍的恢复过程又是缓慢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反复刺激才能使功能恢复到一个相当的程度。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贯穿康复训练动作,形成习惯,才有可能加快和巩固康复效果。

误区十

患肢的恢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头颅、躯干和大关节恢复相对较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比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早。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先近端后远端的顺序出现。例如—般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以肩关节的活动恢复为先,逐渐地肘关节、腕关节恢复,而手指功能的恢复则相对较慢,其中拇指的功能恢复最慢。当然,有时候由于偏瘫病变损害部位的特殊性等原因,也可使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顺序有所变化。

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创建于 2016 年,于 2018 年 7 月 31 日正式成立康复医学科独立病区,组建了一支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康复医疗团队,是开封大学教学单位科室承担临床实习教学及基层医师培训带教工作。科室拥有先进的康复理疗设备,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科及郑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成医联体单位,开封市康复医学会单位。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对收治患者通过客观评定和诊断,制定出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一对一康复训练,使其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上得到较好的恢复,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庭成员和社会的负担,科室秉承“康复一人,幸福全家”的宗旨,以精湛的技术、热情周到、亲切细致的态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你知道"岔气"吗

“岔气”又叫急性胸肋痛,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大多是在搬重物、擦窗户甚至是打喷嚏时突然出现胸肋部剧烈疼痛,不能活动。 为什么会出现岔气? 人体的脊椎骨由大家熟悉的椎间盘、韧带、肌肉、关节囊等连接,并使脊柱稳定。当人们在活动时,由于姿势不当或用力不当,可能会导致脊椎周围的韧带、肌肉损伤,引起疼痛,也可能会导致本来应该在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被卡压到关节间隙内,引起胸肋部剧烈疼痛,不敢大幅度活动。 岔气后咋办? 休息:岔气后赶紧选择一个自己觉得舒适一些的姿势在床上休息,受损的肌肉韧带慢慢自我修复后,疼痛会逐渐减轻。但对于关节囊卡在关节间隙内的这种岔气,单纯卧床休息可能效果不佳,需要去医院行手法复位治疗。 先冷敷后热敷:岔气后2天之内可以冷敷治疗,可以在冰箱内冻一些小冰块,然后把冰块装到结实的塑料袋中,再在塑料袋中倒些水,使冰水混合物占塑料袋容量的一半即可,袋子扎紧后在冰袋外再套个袋子,放在胸肋部疼痛的地方冷敷,一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如果觉得制作冰水混合物的袋子太麻烦,就买几根冰棍裹上毛巾冷敷,2天后可以用热水袋热敷。 药物:可以口服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等药物口服,或消炎镇痛的药膏外敷 划重点 如果岔气后疼痛特别剧烈,无法忍受或伴随腿疼腿麻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到医院就诊。或岔气当时疼痛可承受,经过以上处理后,疼痛无明显减轻或越来越重,也建议到医院就诊

孙华启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人民医院

14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请尽"早"呵护你的肝

2020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为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了宣传主题:“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自觉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酒精、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使肝功能受到损害,进而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 肝炎有急性、慢性、病毒性、药物性、脂肪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多种。常见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厌油腻、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体重下降、肝区不适和疼痛是肝病常见的症状。还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皮下淤血等症状,以及皮肤、巩膜黄染,皮肤色素加深,腹壁静脉曲张,肝掌、蜘蛛痣等皮肤异常表现。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病毒性肝炎主要在预防,首先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二是进行乙肝母婴阻断。三是搞好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四是切断血液、母婴和性的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乙肝和丙肝。日常工作、生活接触、蚊虫叮咬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引起肝炎的重要原因,酒精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常与酗酒、饮食不合理、运动不足、肥胖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摄入过量的酒精会引起肝脏的炎症,造成酒精性肝炎。肝脏的脂肪超过整个肝脏的5%时,过多的脂肪酸氧化会引发炎症,就会变成脂肪性肝脏。要远离脂肪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应从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调节饮食,荤素搭配,控制脂肪摄入,戒烟戒酒,远离咖啡饮料,规律作息。预防脂肪肝还要提倡科学运动,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 肝脏慢性炎症日积月累会导致肝硬化,并逐渐发展为肝癌,也就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其中引起肝癌最多的,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这三种。肝癌患者中有80% - 90%都是肝炎病毒所导致的。 我们可以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接种疫苗、主动检测、规范治疗的“呵护肝脏四剑客”来抗击肝炎发展的“三部曲”。进行肝癌早期筛查,早期肝癌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可达80%以上。但中、晚期,尤其是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最重要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孙华启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人民医院

14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鼻息肉你知道多少?

鼻息肉是成年人的鼻部常见病,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 鼻息肉有哪些症状表现? 出现持续性鼻塞:鼻息肉患者会出现长时间的鼻塞,而起鼻塞的原因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而引起,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患者因鼻塞还会引发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 呼吸不畅、头晕: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鼻息肉会继续增长,使鼻塞明显加重,可引起头痛或头昏,嗅觉减退以致缺失。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可引起听力下降,还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流鼻涕:鼻息肉初期,患者会感觉鼻腔中有许多鼻涕,多为浆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患者很少打喷嚏,但若鼻粘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也会打喷嚏。 出血: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纤维性息肉: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系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鼻息肉挤压周围的组织,可出现大鼻子的现象。 怀疑鼻息肉,需要做哪些检查? 鼻内镜:通过鼻内镜可仔细检查鼻腔粘膜情况、有无鼻息肉、有无鼻道积脓、有无其他新生物等情况。 鼻窦 CT:鼻窦 CT 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明确局部骨质变化情况,有助于与鼻腔肿瘤相鉴别。CT 由于其较高的分辨率,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是目前诊断慢性鼻窦炎的良好手段。 鼻窦 MRI:MRI 对鼻窦内软组织和液体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助于鼻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对术前制定完备的手术方案有益。 如何治疗鼻息肉?是否一定要手术切除呢? 一部分症状比较轻的鼻息肉患者,可以暂时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需要手术治疗: 鼻腔存在影响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从而各个鼻窦无法得以充分引流。 存在影响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例如:合并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 经药物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 合并出现颅内、眶内并发症。 鼻息肉手术后如不同时治疗去除病因,是有一定的复发几率,因此,为了减少复发,除了手术治疗,同时还需要治疗鼻窦炎,并行免疫学及抗过敏治疗,以减少复发。对鼻部结构异常应同期予以矫正。 鼻息肉属于常见的良性疾病,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鼻息肉会癌变。但是鼻息肉的患者仍然需要到专业的医院就诊,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孙华启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人民医院

1467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