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陈美英

良好睡眠  健康人生 

良好睡眠  健康人生 

原创:陈美英  三明市第二医院  心理科

    【导读】据最新报导,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 月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速,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民中诸多群体的睡眠正遭遇着空前危机。狐网近期发起的“3.21睡眠日”调查中,25%参与网友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66%网友自觉睡眠质量不高。而参与调查者中有51%是年龄在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睡眠障碍实在不容小觑!

    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睡眠好的时候你会觉得心晴特别舒畅,睡眠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为什么会这样呢?健康与睡眠密切相关,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良好的睡眠。那么,你关注过自己的睡眠吗? 3月21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睡眠日。 

    当今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因此“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睡眠?

    “别追了,我们投降,先让我睡会儿。”这是战争片里的台词。为什么这些慌不择路、朝不保夕的逃兵们,最需要的却是一场酣睡呢?

    众所周知,睡眠是人类健康所必需的,甚至比饮食还要重要。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一个健康人能忍受饥饿长达3个星期,但只要3天不睡觉,就会变得坐立不安,甚至难以继续日常活动。重视睡眠问题对保持健康非常关键。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为7-8小时,方能保持机体内的稳定状态,并恢复旺盛的精力,从而进行日常的工作或学习。有数据显示,如果睡眠质量欠佳,短期内容易导致暴饮暴食、加速衰老、诱发感冒、记忆力减退等,时间较长,长期发展下去往往给人们带来烦恼和各种不适感,容易引发心脏病、糖尿病或中风。

    二、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睡眠呢?

    睡眠是每昼夜规律性的生理状态,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人的一生中睡眠时间占去生命的1/3时间,通过睡眠可以使人体的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人在睡眠中活动减少、意识受抑制,但可被唤醒。

    三、什么是睡眠障碍?

    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态,包括难入睡、睡眠不深、睡后易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感到不舒或疲乏、或白天困倦等。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持续一月以上。

    睡眠障碍分类:急性睡眠障碍、亚急性睡眠障碍、慢性睡眠障碍。主要根据发病病程进行分类。小于1月是急性,超过6月慢性,介于1-6月间为亚急性。如果急性睡眠障碍处理不好会转化为亚急性或者慢性。

    四、如何识别睡眠障碍?

    ①入睡时间大于30分钟;②多梦、恶梦; ③早醒;   ④睡了之后第二天仍感觉精力不充沛。因 为你想得到深睡眠少,浅睡眠多。甚至头昏、混混沉沉的。
 

    五、影响睡眠因素有哪些?

    ①环境因素、睡眠环境,天气寒冷、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②躯体疾病、身体不舒服,如夜尿次数多。   ③生物钟改变,如旅行时差、长期熬夜。    ④心理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压力大、酒精或药物的使用、焦虑、抑郁等。

    六、失眠危害有哪些?
    1.影响身体健康。
    ①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②导致记忆力下降,甚至痴呆;
    ③对儿童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生长激素是在夜间分泌;
    ④导致身体不适,头昏、乏力等;
    ⑤甚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2.降低学习(工作)效益。

    3.导致安全隐患发生。

 

    七、何为高质量睡眠

    如果睡醒后,你对睡眠感到满意,自我感觉良好,头脑清醒,疲劳解除,精力充沛,效率提高,就是达到了深度睡眠的效果。所以说,保证7小时~8小时睡眠时间只是一个平均值,睡眠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如果仅睡了5、6个小时,上述标准达到了,说明是高质量的睡眠,因为你的深度睡眠时间足够保证了睡眠质量。反之,即使睡了9、10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达不到上述标准,也表明睡眠质量不好。那种认为自己睡眠时间少就是失眠,因而忧心忡忡,惶惶不安的看法,显然是跌入了睡眠误区。
 
   八、高质量睡眠的判断
    1、入睡快,在10分钟左右入睡。
    2、睡眠深,呼吸深长而不易惊醒。
    3、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
    4、起床快,早晨起床后精神好。
    5、白天头脑清楚,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九、高质量睡前忌讳
    1、忌饱食。晚餐七八成饱即可。睡前不要吃东西 ,以免加生胃肠负担。
    2、忌饮浓茶与咖啡
晚上不要饮用浓茶、咖啡等食品,以免因精神兴奋或尿频影响正常的睡眠。
    3、忌喝酒。喝酒好像可以帮助人入睡,但是实际上是不正确的。酒在代谢的过程中会破坏我们下半夜睡眠。
    4、忌噪音。不少人因为经常处在某种噪声中,习惯成自然,适应了这种不良的环境。其实这对睡眠是不利的,会减少深度睡眠时间。睡觉的环境应尽量避免噪音干扰。
 
    十、如何把握科学的睡眠?
    1、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一个人要有好的睡眠状态,关键要调整好自己生物钟。所谓生物钟,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要有规律,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定时,饮食适度,保持心理稳定状态,情绪安定,劳逸结合,培养业余生活兴趣和适当的文体活动,顺其自然,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改善睡眠情况。失眠者,多是生物钟发生紊乱造成的。
    2、睡眠姿势以右侧睡为好
     睡眠姿势一般认为以右侧睡为好,原因有三:一是人的心脏位置在左侧,向右侧睡觉,心脏受压较小,可以减少人体对心脏的压迫;二是胃通向十二指肠以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部都向右侧开,向右侧睡有利于胃内容物顺利运行;三是肝脏在右侧,向右侧睡可以保证肝脏充足供血,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极为有利。
    3、选择适宜的枕头
     一般认为枕头的高度,必须与人的一侧肩膀的宽度相仿。成人约为10厘米,儿童减半,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健康。
    4、最好的床还是木板床
     睡木板床可以保持脊椎基本上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如果长期睡软床,脊柱周围的韧带和椎间各关节的负荷增加,生理弧度加大,久而久之,将会引起腰背肌劳损而发生疼痛,或使原有劳损的症状加重。木板床也不是越硬越好,硬床上最好铺以一定厚度的软垫,有舒适保健之功效。
    5、保证睡眠的黄金段
    最好在晚上10之前睡觉,最晚别超过11点。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晚间11点至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人的睡眠黄金段,在午夜零时至三时,这个时间如没有特殊情况,要让睡眠得到保证。原因在于在这个时间段,人的生理反应,包括体温、呼吸、脉率以及全身代谢都降到最低,肾上腺素及副肾皮质激素,其分泌也是处于最低值。因此,从神经激素的周期来看,午夜零时至三时是最有效率的睡眠时间。
    6、提倡开窗睡眠
    睡眠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开窗睡,可以提供充分氧气。开窗睡觉,视季节不同而应有所调整。夏天可以完全打开;严寒冬季,可开气窗或侧窗,同时盖好被褥,不让冷风直接吹到身上,可以防凉。
    7、睡前洗脚如吃补药
    每晚临睡前洗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腿部供血不足和静脉回流障碍;可以解除疲劳,改善睡眠;可以养心明目,延年益寿。睡前泡脚的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时间20-30分钟为宜。
    8、提倡关灯睡眠
    关灯睡眠,有着科学的道理。经研究,灯光会抑制人体的一种名叫褪黑素的激素分泌。褪黑素的分泌,可以抑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跳减缓,劳累一天的机体可以得到休息、缓冲和恢复。
    9、各个年龄段的睡眠时间
    一般认为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次数也越多。儿童、学生睡眠要保证8小时以上,年轻人、中年人以6—8小时为好,70岁左右睡眠时间为6个小时,到70-80岁,大约5个小时即可。
    10、不提倡“储备式睡眠”
    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即一段时间很忙,睡眠时间较少,一般称之为“欠觉”,这些人往往采取补觉方法,即等空闲下来以后,采取猛睡的方法,进行连续10多小时乃至20多小时的深度睡眠。偶尔大补觉可以起到补充睡眠的作用,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效果不好。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健康不利,体力透支、免疫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引发疾病。对于比较繁忙的人而言,可以采取分段式睡眠法,即中午争取休息一会儿,工作间隙利用时间适当小憩。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你懂的心理自救吗?

不久前,在燕江河畔,一个楚楚动人的花季少女因父母离异等原因跳楼自杀,当场死亡;一个 17岁的少年只因跟父亲吵了嘴就喝下了除草剂,虽然花去家中的好几万元也无法挽回他年轻的生命……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触目惊心,不寒而粟啊!它令人扼腕叹息,不得不引发人们更多的深思 …… 当前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位学生因为父亲赌博、父母不和就跳楼自杀;一位女中学生只是受了老师的批评就跳楼自杀,虽然没有摔死,却成了高位截瘫,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少女因为在外过夜母亲讲她二句后就用铁榔头将父母活生生地敲死;一少年因为父母仅仅是要他考清华、考北大就将母亲杀死……这些问题常常在报刊杂志上屡有报道。还有的学生因学习不好就逃学、离家出走或乱吃药、抽烟、喝酒,甚至吸毒,以为这样就可以解除烦恼…… 目前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对自我的认识问题、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所带来的问题。由于青少年缺乏遭遇挫折的思想准备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当他们遇到挫折、失败和精神上的打击时,如果不能把自己心中的苦闷、忧虑、悲伤以及愤懑加以适当的宣泻,不懂的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而是让它随意泛滥或长时间地持续存在,终日郁郁寡欢,那么将导致心理内在的失衡、心身疾病的发生,影响健康与生命,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在遇到挫折和精神打击时,要学会进行心理自救,要能够尽快地进行自我调节,及时摆脱艰难困境,解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以取得心理平衡,并使它转化为积极作用,在更高的水平上求的心理平衡,使自己更加成熟、更加完善起来。 心理自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要学会性格开朗、热情友爱、处事豁达、能信任人、积极进取、有承受力、意志坚强、沉着冷静、自尊自信、自知之明、有自控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就能够活的轻松愉快。 心理自救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心胸开阔、宽以待人。 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潜能,要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包括身上的弱点和缺陷。 实际上,真正健康的人接受自己和他个人的本性而毫无懊恼、悔恨和委屈不平的情感,他不为自己的某种缺陷而抱怨,甚至在生活中很少为它们操心。健康人看待自己的缺点就像看待这个远非美满的客观世界一样。不论生活带来什么,我一概加以接受(不否认、不拒绝、不掩盖回避),这就是一种健康的关于自我的心情。在成功时不致“胜利冲昏了头脑”或得意忘形,而在遭遇挫折时又能不灰心、不计较小事,心胸开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正确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在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失败和挫折,对失败和挫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过分焦虑。如被异性的朋友拒绝友情;敬爱的爷爷突然去世;疼爱自己的妈妈患了癌症;或是父母离异;考试考砸了等等,都是很自然的,要正确对待,泰然处之。 3、要培养和保持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不仅要 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要善于休息和娱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可以调节紧张的神经,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有益身心健康。实际上,心理调节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一定有一点问题就要找心理医生。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心理有问题不高兴时,上街走一圈或是跟朋友聊一聊天或是去打一场球,就会得到放松的。 4、能跟周围的环境保持密切的接触。 很多人常沉浸于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体贴和爱中,却缺乏对周围人们的关心。因此,他们要发展主动爱别人的能力,积极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父母、老师建立恰当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发展友谊,并在交往中肯定的态度(如信任、友爱、尊重和安全等)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怀疑、憎恨、蔑视、和恐惧等),这样才有可能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5 、要端正对心理健康的态度。 心理问题正如感冒问题一样,不是一感冒就会得肺炎、就会发烧。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有人问过我,我经过心理治疗后会不会跟别人一样好?我明确告诉他:不仅会好,而且比别人更好——因为你已经经历过了。 6 、要多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课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对自身的状况能有所了解,并懂的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求助。 7 、冷静考虑自己的对策。 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把自己不痛快的、想不通的事向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伙伴倾吐出来,您就会得到别人的同情、理解和帮助的,这就是很好的心理治疗。必要是还可以求助于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其人格尚未成熟稳定,心理较脆弱,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较敏感且易受影响,所以有时只要环境有点刺激,就可产生心理的反应与困难并常以动作及行为方式来直接表现其情绪的反应,可以说青少年期的行为常带有冲动性、一时性的特点。因此,他们如果长期有过多的焦虑、紧张、恐怖、抑郁、强迫等不良的体验,会诱发各种疾病,有时会因此导致情绪控制不了而酿成悲剧。 请大家都来了解关爱自己、懂的心理自救吧,它能使你的心理走向成熟、走向健康!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57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出现挤眉弄眼是得了什么病?

小强今年刚满7岁,已是一年级的学生。两个月前开始不停地挤眼、皱眉。当时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在意,可是两个月过去了,病情不但没有好转,最近又添了新毛病。他时常呲牙咧嘴、耸肩、清嗓子,不知被爸爸妈妈骂了多少回,可是却越骂越严重,并出现不由自主地重复缩鼻动作,自诉“控制不住,不动就难受”,紧张时严重,睡眠时消失,照常上学。爸爸妈妈不知道他怎么啦, 焦急万分地带着他来到了医院。 这是一个身体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躯体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发现,思维、情感反应也正常。听他妈妈说,孩子病前性格活泼、好动、合群,有时任性,易急躁冲动,学习成绩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进行实验室检查 : 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抗O、血沉正常 , 心电图、脑电图正常。经医生诊断,孩子患的是多发性抽动症。 抽动症大多起病于5 — 7岁,最多见抽动症状为简单的运动抽动障碍,如眨眼、咧嘴、擤鼻、挤眉弄眼、耸肩、甩手、挺腹、抬腿踢足等不雅的表情和动作,它在短时间内可以被克制片刻,睡眠时抽动症状消失,但大多数患儿常常伴有睡眠不安的情况,有的患儿入睡浅,手脚可能还有点小的抽动动作。倘若持续超过1年便称为慢性抽动症。不少患儿的症状此起彼伏,如开始发病时表现挤眉弄眼、咧嘴,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消失,变成摆头、耸肩、甩手、跺脚、挺腹等动作。若抽动的一组肌肉处于喉部,因与发声有关,便可出现各种喉音,有如同鸡鸣、狗叫等单调的类似动物的吼叫声或骂人的脏话等,发声带有爆发性质,刻板、重复、不能控制,此种类型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的父母看见患儿出现抽动误认为是合并癫痫而万分紧张,怕孩子的病情进一步发展“抽死过去”或“抽傻了”。事实上,这种抽动的发生看起来很频繁,有的抽动幅度很大,但他们抽动时意识是完全清楚的,并且只在白天发作,夜间入睡后不发作,与癫痫发作的表现、发作规律、特点不一样,绝不会“抽傻了”或“抽死过去”。当然频繁大幅度的抽动,患儿会很痛苦,还合并其他躯体症状,如多汗、心悸、面色苍白、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对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 为什么会发生抽动症呢?本症属于一种心理、运 动功能障碍,其症状可以由于环境因素而变化,如过度紧张、兴奋、疲劳、睡眠不足、精神刺激、患躯体疾病,尤其是感冒、结膜炎、咽炎鼻炎、咳嗽等,常使抽动症状加重。抽动有时为心理应激的—种表现,起病后父母不理解而打骂,加重患儿心理紧张,常使症状加重。当孩子有一个宽松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且睡眠充足、全身状况良好、精神比较放松时,症状就会减轻。如果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学习紧张、压力过大、父母粗暴训斥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情绪波动,常常会诱发和加重患儿的抽动。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抽动症时应该怎么办?应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首先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向患儿和家长解释病因、疾病表现特点和预后情况,使他们正确对待,免除不必要的心理紧张压力。对抽动不频繁的患儿,可暂不用药,调整环境和心理状态有时即能起效,往往也可减轻症状,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缓解。即使有部分的症状持续到成年,只要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没多大关系。有时过于积极的治疗,反而使患者关注疗效,引起心理紧张,加重病情或使症状复杂化。但对抽动严重且已影响学习、生活的孩子,尤其是发声性抽动,引起周围人嘲笑时,可酌情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并且不可忽视同时进行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症状也会减轻。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5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怀疑患有孤独症怎么办?

不久前,我在报上登了一篇有关孤独症的报道,有一些家长打来电话咨询:“陈医生,看了报纸,我孩子好象有孤独症,孩子如果是孤独症应该怎么办呢?” 从他们焦急的话语中,我告诉他们,在孩子发育的过程中,如发现有孤独症的可疑症状,也不必惊慌失措、丧失信心或感到绝望。应该带孩子到有关的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给予诊断和指导,针对孩子的具体症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采取有计划的行为训练。 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些家长,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一味等待、观望,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长大点就会自然好;还有的家长,医生已经确定诊断,却不愿意接受,听信某些人的道听途说而四处求“医”或是宁愿相信一些巫医所谓的“灵丹妙药”、“包治百病”的许诺;更有一些人,甚至不惜重金地求神拜佛,到头来却耽误了孩子治疗和训练的良好时机。 孩子一旦确诊,就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还应该尽可能学习、获得有关孤独症教育训练的知识。这些知识,当然可以从医生、心理、教育工作者那里得到,也可以从有经验的患儿家长那里获得。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患儿及家长自己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对家长尽快摆脱悲观绝望、郁闷自责等消极情绪的影响,以平和稳定的心态面对现实和患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美英

主任医师

三明市第二医院

15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