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痛风,没得过痛风的青年欧巴抑或中年大叔,常常不以为然,甚至面对痛风这个词还可以把酒言欢,处之泰然。而对于得过痛风的人来说,痛风这个词简直让人闻之色变,望风丧胆。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人在大量进食高嘌呤类食物后会导致体内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增高,从而引发痛风。秋冬季吃火锅时,市民一般会大量进食动物内脏、牛羊肉、虾蟹、豆制品、蘑菇等,这些食物恰恰都是嘌呤含量非常高的物质,一顿火锅下来食客吸收的嘌呤量就要比正常饮食高出数十倍。
痛风,这个疾病在历史的长河里可并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从培根、达尔文、马丁·路德、牛顿、富兰克林,到白居易、刘禹锡、忽必烈……
得过痛风的人不计其数,也称“王者之疾”“帝王之病”“富贵病”,颇为时髦,只是代价之大让达官显贵也痛不欲生。
痛风病因浅析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痛风(gout)呢?引用定义,痛风就是尿酸盐沉积性炎性疾病。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并可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结石形成,同时痛风也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定义是不是听起来很晦涩,别急,我再通俗的解释下——痛风的形成原理,跟我们买的海带析出盐分的原理差不多,海带析出的是盐,而痛风,析出的则是尿酸盐结晶。
那么这个结晶是怎么来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尿酸的前身——嘌呤,嘌呤本身对于体内的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有着重要作用,并能通过氧化形成尿酸。正常人体储备的尿酸平均1200mg,每天产生尿酸约750mg,排出500-1000mg,这个尿酸有2/3会通过肾脏排泄掉,另外1/3经肠道排出,所以通常情况下每天产生的尿酸与排出的尿酸基本是平衡的。如果尿酸排泄出现了异常,那么尿酸在体内就会异常堆积,形成高尿酸血症,然后进一步发展,就像买回的海带一样,达到溶解饱和度后析出结晶,然后这个结晶就会沉积于关节及周围组织发生排斥性炎症引起痛风。
我们会发现,痛风的部位往往首发于手足小关节末端,比如足部第一跖趾关节,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尿酸盐溶解程度与温度相关,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差,就像一把糖撒入等量的热水与凉水,凉水中的往往不易化开一个道理,同时又因肢体远端血液本身循环就较慢,足部又时常负重,更易引起微小尿酸盐结晶脱落引起痛风发作。
管住嘴迈开腿就能让你远离痛风么?
秋风瑟瑟的季节,一顿火锅,一杯温酒,往往令人垂涎,可是对于痛风人群来讲,“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痛风常常与不规律的作息和生活饮食习惯等相关,那么,仅仅减少海鲜、火锅、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饮食,每天粗茶淡饭就可以笑对痛风了么?是这样的吗?
对此,我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火锅当中会产生一种叫“嘌呤”的有机物,而且含量相当高,它易诱发和加重痛风病。
但是前面说过尿酸过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尿酸生成过多,一个是尿酸排泄减少。而我们通过自身饮食作息等方式干预尿酸的方法多存在于干预尿酸的生成环节,一方面是通过避免摄入过多的高嘌呤饮食,防止其在肝脏进一步水解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另一方面包括避免某些不当的剧烈运动、大剂量的饮酒,因为这些因素甚至包括外科手术以及放化疗等过程,都会大量消耗身体内的三磷酸腺苷(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而ATP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人体的活动都需要其参与,但是ATP又恰恰参与了嘌呤的代谢,因此饮酒、手术等都会消耗体内ATP,增加嘌呤的代谢,从而导致尿酸的升高。
所以不难看出,我们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行为来控制痛风仅仅能通过干预外源性尿酸的摄入来减少过多尿酸的生成,但是,这些因素在高尿酸及痛风形成的过程中,所占比重仅仅不到1/3的比例,大部分都是由于尿酸排泄不良导致,因此,单纯依靠改变生活方式来防治痛风往往效果有限。痛风控制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双管齐下——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配合药物治疗。
这次,我们讲解了痛风的发病机理,下一讲我们将分别从现代医学和祖国传统医学治疗痛风的角度来重点介绍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