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胡特认为,自体感完好的人,他们能拥有人生意义感,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
比起自体感不足的人,他们果敢而自信,并且更有活力,更有目标感,更能掌控生活,对自己的感觉更好。
而自体感虚弱的人,他们——
- 不知道作为人应该怎样生活,每天艰难地练习;
- 反复舔舐过去的伤口,拼命想回到过去,重新过一个有爱的童年;
- 或者是渴望遇到一个能拯救自己的完美对象……
图片
那些自体功能发展停滞在早期的人,出于对自体需求的渴望,他们常常会对关系有很大的需要。
正因为太渴望得到别人的回应,所以他们会有关系“粘稠”的问题,比如:
- 他们可能会过于“善良”,对谁都一样好;
- 也可能会很“圣母”,认为自己应该拯救他人,拯救世界;
- 他们可能会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对别人和盘托出;
- 也可能很容易产生想和别人发生关系的想法……
虽然要改变对自体需求的渴望,并不是一时三刻的事,但是也不用感到绝望。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小建议:
- 承认自己需要被关注,这并不可耻。
科胡特一直强调说,无论成长到什么程度,我们都需要滋养性的关系,就好比植物不会长着长着就不需要氧气。
拿大家都熟悉的朋友圈来说,发朋友圈时,每个人都会想收到尽可能多的“赞”,这就是一种“镜映”的需要。
我们渴望被肯定被关注,这是很正常的心态,并不代表我们不够坚强,更不代表我们不够独立。
但如果他人没有给我们理想中的回应,我们也可以试着共情他人的体会,或者在其他关系中寻找理解。
- 不必所有关系都重视,适当放弃。
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亲情、友情、爱情、同事、上下级和陌生人等等。
自体感不足的人,可能会对每一类关系的处理方式都很上心,最后把自己弄得很累。
但其实,对于关系的处理,应该是“厚此薄彼”的,而不是“一视同仁”的。
如果你觉得处理各种关系让你很心累,那不妨可以检视一下,
哪些对你是重要的,能带给你力量的,你可以花心思和时间在这些关系上;
哪些是没那么重要的,容易消耗你的,就尽快让自己从这些不那么好的关系中抽离出来。
根据需要 ,去梳理自己的关系,这样才更能体会到关系中的美好。
图片
在好的关系中,形成“核心自我”。
核心自我(Cohesive Self),指的是一种“我基本上是好的”的感觉,是由科胡特提出的概念。
这种感觉,最初都是在关系中形成的。
在好的关系中,我们会体验到良好的感受,这些感受收集起来,就能变成滋养我们心灵的养分。
这些养分凝聚在一起,我们就有一个较为稳固的自我。
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核心自我,那么我们可以去选择一些好的关系,
比如,包容接纳我们的朋友、适合的恋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好的关系,会帮助我们形成“我是好的”这种感觉,从这些关系里收获好的反馈,其实是在给我们补充“镜映”的需要。
这也是一个被看见、被照亮的过程。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没有过好的体验,那么可以试着反问一下自己:
过去那么艰难,我是怎么走过来的?
是不是有人给过你支持,是不是有人给过你肯定?
也许这个提问,会让你发现一些对你很重要但被你忽略的关系。
图片
其实自体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特别的视角,来帮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
它让我们了解到,想要被肯定却又害怕表现自己,都是因为我们的自体太无力了。
有了这一层觉察,我们就能够从对际遇不佳的抱怨中抽离出来,转为关注自身的体验。
我们也可以改写原本等待被拯救的剧本,主动去迎接一些有益于我们的关系。
共勉
文章 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阿片奏药物脱瘾的替代性治疗药物有哪些?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文章 压力和生物钟如何影响睡眠?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