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再努力也会遇到挫折
千万别放弃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放弃
面对它 战胜它
这是只有你做得到的事情
图片
1.挫折是什么?
挫折其实就是你没有计划发生的,你不希望发生的这些事情。你并没有为它做好准备,甚至没有期盼它的到来,但是它还是来了,而且给你造成一些影响、损失和负面的情绪。
图片
2.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什么是正确的态度呢?
这里面我们引用一句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女士的话。她说“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那么这句话改造成我们如何面对挫折的话,就可以这么去说。“挫折不是问题,你如何面对这个挫折,那才是真正和关键的问题”。
图片
3.该如何面对挫折?
(1)我们首先看挫折时,发生了什么
当发生挫折的时候,我们内心会有很多的抗拒。首先是对外界造成挫折的人和事的抗拒,对挫折本身的抗拒。同时还会引发内在的一些愤怒、伤心、难过、低落的一些情绪。
所以我们从这两方面先要去对治。
第一,把注意力从抗拒挫折的发生移动到承认挫折发生。
从指责这些外界人、事、物,转移为去觉察自己的情绪,聚焦自己内在的状态,提升自己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第二,你要去安抚自己的情绪。
面对挫折和不如意的时候,有一些负面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所以,这时候要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去平静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情绪中的自己谈一谈,陪伴自己,安慰自己,支持自己。当你情绪上可以抚慰自己,安慰自己的时候,你情绪上会变得平静。这时,你的一些思考能力才会重新的恢复起来,面对挫折的能力才会被调动起来。
(2)理性设定、实现新目标
然后,就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在目前的情况下我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我可能不得不调整一些我的目标预期,我要调整形成一个新的目标。
当新的目标确立以后,我还要去想:我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要 what 和 how 的工作,或者就是:什么是新的目标(what)?我现在要往哪里去(what)?我如何到达新的目标(how)?这个 what 和 how 会随着你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但是只要聚焦于我这个 how 不断地去适应现实,随时做出调整。你很快就会找到一条出路。
4.日常训练:时刻准备着
为了确保你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地从负面的情绪和对外界的抗拒中。转移到“如何去面对挫折上”,你需要做哪些训练呢?
需要做两种训练。
(1)树立远大的志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你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的时候,你就能面对这些挫折。我们举两个例子,比如说钟南山。钟南山很小的时候在父母的激励下,他就树立起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要为人类的幸福去做一些医疗的工作。所以他成为终南山,现在全世瞩目的这个钟南山之前,他也经历过很多挫折和挫败。包括他提出的一些非常有科学依据的理论被人质疑和攻击,这对他也是个挫折,他如何面对的呢。他说:对人民健康负责,就是一切最正确的政治。所以他把为人民的健康负责任作为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理想。当树立这样的理想的时候,这个理想就给他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战胜了一些不必要的质疑,他不必要回应这些质疑,进而能战胜很多的压力和挫折。那么还有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平时的训练。平时训练,其实你看钟南山,他是非常好地在锻炼身体的。
同时我们也举另外一个例子,比如说,c 罗。c 罗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一个运动员。有一次他在获得欧冠冠军的当天的晚上,别人都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他依然默默地走到了健身房,继续开始他平日的训练。他一刻都不曾松懈自己,所以他现在整个的体能状态甚至比他青春期的时候、青年的时候还要好。这样的 c 罗,他能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在队友都不敢罚的决赛点球的时候,他能够上阵去罚球,并且发挥非常好。就像钟南山一样,钟南山也是平时锻炼的非常好。有一个非常好的体魄。
我没有可能用一个羸弱的体魄,用一个没有战斗力的意志和一个空乏的理想,空白的一个未来,去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平时就去锻炼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同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断地激励自己。锻炼身体,给自己足够的训练。有健康的体魄,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明确的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式,就这样训练你自己。当你平时可以这样训练自己的时候,你才能在真正的挫折面前,快速地从一个低落和对抗外界的情绪里迅速地转移到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上,从而更好地面对一个挫折。
(2)培养接纳、开放的态度
第二点非常要注意的就是,平时就要培养一种事情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事情发生的变化随时都能保持一种接纳和开放的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怎么养成?就是要改变对挫折的看法,对变化的看法。你要知道挫折和变化是能够去激活你人生中的潜能,是能让你变得更强大和成熟的好朋友,把它们当作你人生的陪练。
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正是因为有这种行弗乱其所为的这种挫折、意外。所以才能锻炼你,让你能够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自己。
文章 焦虑抑郁的核心症状有什么?
余倩
主治医师
北京师范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章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余倩
主治医师
北京师范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章 了解我们的情绪
余倩
主治医师
北京师范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