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刘庆雨

为什么一定要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为什么一定要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精神病发作具有神经毒性,可导致神经退行性变化。多次复发后,患者脑组织损失惨重,滑向永久残疾的深渊。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后,缺乏针对治疗依从性的早期干预是患者临床及功能转归不良的主要原因。住院期间,病房护士都是防藏药吐药的专家,基本可以确保患者真正将药物咽了下去;患者即便当时不太愿意服药,病情也会随着药物进入体内而改善。
 
然而,出院后短短数天或数周,很多患者就变成隔三差五地吃药,甚至完全不吃药;接下来就是多次复发,以及一系列沉重的后果——
 
 
一、脑组织损失
 
每次精神病发作都会破坏大脑灰质及白质,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脑萎缩;这一神经毒性效应主要归咎于两个机制,即神经炎症和自由基。首次发作及每次复发,患者都会损失大约11ml的脑组织;复发3-5次,患者会损失35-60ml的脑组织。这样一来,多次复发导致残疾也在情理之中。
 
正如本文作者在之前一篇社论中提到的:心内科医生会想尽一切办法,预防自己的患者出现第二次心梗(heart attack);精神科医生也必须做同样的事情,预防自己的患者出现第二次精神病发作(brain attack)。
 
面对首发精神病患者,精神科或许应向心内科学习 | 专家观点
 
2017-08-02
图片
 
 
二、药物疗效越来越差
 
每次复发之后,上次疗效不错的低剂量抗精神病药往往会变得「不好使了」,必须加量才能有效。精神病的神经退行性效应意味着,每次发作之后,患者的脑结构都会发生变化。长期以往,抗精神病药的剂量会越堆越高。另有数据显示,每8名患者中,就有1人在复发后对治疗全面失去反应。
 
 
三、残疾
 
职业及社会功能残疾通常发生于第二次发作后,这也是为什么预防第一次复发也如此重要。此时,患者往往会被迫离开校园或工作岗位。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部分人今后都无法再工作、结婚、生子、独立生活或维系朋友关系。精神分裂症所造成的残疾是「功能性死亡」的一纸判决书。
 
 
四、被监禁及犯罪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作期间肇事肇祸,或由于幻觉妄想而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在美国,这些患者通常会被送进监狱,而不是医院;一种大脑疾病能让人进监狱,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为改善这一状况,唯一的办法还是预防复发。
 
 
五、自杀
 
精神病首次发作后的一年内,患者的自杀率非常高,数据显示为一般人群的17倍。很多首发精神病患者都是在停用抗精神病药后自杀身亡的,死后血中经常检测不出药物成分。
 
 
六、无家可归
 
相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很多医院关门,大量慢性精神病患者进入社区谋生;其中一些人不幸死去,另一些人则流落街头。
 
 
七、早亡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期寿命较一般人群缩短约25年,可能与生活方式(如久坐、饮食不佳)及躯体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有关。并且,相比于其他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到一些很基础的医疗。
 
另一方面,一项为期7年的随访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全因死亡率最低的是那些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的患者;换言之,使用长效针剂预防复发或可降低这一人群的死亡率。哪些患者死亡率最高?当前未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的患者。
 
 
八、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很多研究报告称,精神病可以诱发PTSD症状,因为幻觉妄想可以对患者造成威胁生命的体验。每次精神病复发就如同疫苗的强化注射一般,加重患者的创伤体验,通向抑郁、焦虑、人格改变、攻击行为及自杀。
 
 
九、无望,抑郁,消沉
 
针对严重精神障碍的污名,伴随着多次发作、残疾、肇事肇祸、无家可归,足以渗透浸润患者本人,让其一蹶不振。发作次数越多,消沉、无望、抑郁感也越强。
 
 
十、家庭负担
 
精神病首次发作后的复发,会在经济及情绪层面上,对患者的家人造成沉重的影响。由于免疫功能受到打击,患者的家人也可能会非常痛苦,抑郁,甚至患上躯体疾病。
 
预防复发,你我都可以做到
 
很明显,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预防复发。即便治疗依从性只是部分下降,也必须加以避免——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的血药浓度仅仅下降25%就可能造成复发。
 
预防首发精神病患者复发并不是一件「高精尖」的事(Preventing relapse after FEP is not rocket science)。例如,出院前将患者的口服药换成长效针剂,并在每个月复诊时为患者提供有用的社会心理干预,如支持性心理治疗、社交技能训练、职业康复、认知矫正治疗等。本文作者亲眼目睹,首发精神病患者如果能在起病后很早就用上长效针剂,其病情及功能可以达到一个何其理想的程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一、工作程序与相关知识 尊重就是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平等,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尊重既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无条件尊重求助者”。 尊重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 咨询师的尊重恰好能打消求助者的顾虑,让求助者能体验和感受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敞开心岸,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 尊重可以使求助者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被理解的、被接纳的,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尊重本身就会产生明显的助人效果; 尊重可以激发求助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开发求助者的潜能,使之具有改变自我的力量,为了理解和掌握尊重的意义,恰当地对求助者表达尊重,应着重理解和掌握。 (一)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接纳 (二)尊重意味着平等 (三)尊重意味着礼貌 (四)尊重意味着信任 (五)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阿片奏药物脱瘾的替代性治疗药物有哪些?

(1 )美沙酮: 美沙酮( methadone )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要作用于阿片μ受体,属麻醉镇痛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德国化学家合成。1960 年,有研究发现该药能控制海洛因的戒断症状,开始用于戒毒治疗。50 年来,成为欧美西方国家主要戒毒药物。20 世纪 70 年代初,香港地区实施美沙酮治疗计划,取得满意效果,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认为是亚洲地区较好的戒毒模式。1993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批准了美沙酮作为阿片类药物依赖替代的治疗药物。 美沙酮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适用于各种阿片类药物的戒毒治疗,尤其适用于海洛因依赖,也可用于吗啡、阿片、哌替啶、二氢埃托啡等的依赖。由于美沙酮本身也能产生依赖性,因而,凡是不必使用美沙酮替代递减者,可使用其他方法。 美沙酮替代递减法的使用原则是: 单一用药,逐日递减,先快后慢只减不加,停药时应坚决。递减程序个体化,大多数可以在 14~21 日内停药。 2 )丁丙诺啡: 丁丙诺啡( buprenornhine )为阿片 p 受体部分激动部分拮抗剂。与阿片 g 受体亲和力强,可置换结合于阿片 g 受体的其他阿片类药物,从而产生拮抗作用。镇痛作用强于哌替啶、吗啡的 25~50 倍。用于脱毒的优点是:由于该药与阿片受体分离的速度慢,因而作用时间长,每天一次用药即可突然停用时戒断症状轻;能阻滞吗啡的欣快作用;具有天花板效 ceiling effects ),即当达到一定效应时,即使增加剂量也不增加应。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5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压力和生物钟如何影响睡眠?

众所周知,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缓解,那么随之换来的就是午夜时分的辗转反侧,入睡困难。而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又会引发精神健康和生理健康问题。如今,睡眠障碍已是一个全社会普遍的问题,因此,开发出有效改善睡眠的疗法已成为许多人的刚需。 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条新的神经通路,它将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压力和觉醒联系起来。当动物面临压力时,一种名为 促皮质素 释放因子(CRF)的神经元会变得过度活跃,从而引发了失眠和一系列的睡眠障碍。这一发现为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调节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也为开发针对睡眠障碍的疗法指明了方向。 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内在生物钟调控,它以24小时为周期波动,组织并安排生理和行为时间,如体温变化、新陈代谢以及“睡眠-清醒”周期,这种称为昼夜节律的现象已经人尽皆知。在哺乳动物中,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中央生物钟调节睡眠-清醒周期。然而,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昼夜节律信号会被关闭,从而使动物保持清醒,这样,即使在原本应该睡觉的时候,它们也可以随时逃离危险。虽然睡眠-清醒周期的暂时关闭对生存来说是必要的,但由这类危险引起的过度或长时间压力会引发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 研究第一作者、名古屋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的Daisuke Ono博士说:“众所周知,生物钟紊乱和压力都会影响睡眠,但目前还不清楚哪条神经通路对于睡眠-清醒的昼夜调节至关重要。” 为了确定这条关键的神经通路,该研究团队使用小鼠进行了研究。他们重点关注位于下丘脑室旁核的CRF神经元上,已知这些神经元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他们研究了当CRF神经元被激活时小鼠的睡眠-清醒周期会受到什么影响。 通过光遗传学工具“光敏感通道蛋白2”在小鼠下丘脑室旁核中表达CRF神经元,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神经元是神经通路的一部分,对睡眠-清醒的昼夜节律调节至关重要。由压力或昼夜节律紊乱引起的CRF神经元过度活跃可能导致了人类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 研究显示,活化的CRF神经元使小鼠保持清醒,并使它们活跃地四处走动,这意味着它们的清醒状态得到了增强。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小鼠在清醒时CRF神经元仍保持活跃;而当神经元的活动受到抑制时,小鼠的清醒和运动能力就会减少。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SCN中的抑制性神经元(GABAergic神经元)在调节CRF神经元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RF神经元的激活刺激了外侧下丘脑的食欲素神经元,从而促进了清醒状态。 因此,是SCN中的GABAergic神经元控制CRF神经元的活动,而CRF神经元介导SCN的昼夜节律并调节睡眠-清醒周期。 Ono说:“我们已经在夜行动物身上发现了这条神经通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夜间和白天的差异是如何在大脑中调节的。” Ono补充说:“在当今社会,睡眠障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希望这些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由压力或昼夜节律紊乱引起的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的新疗法。” 如果你想马上就摆脱失眠,倒是有一篇很应季的研究不妨做做参考:一年内治愈失眠!研究发现:改善睡眠,你或许只需要一条沉重的毯子。

刘庆雨

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14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