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岳海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255
99%
好评率
5661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向岳海医生问诊
服务图标
图文问诊
¥50
/48小时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电话问诊
¥60
/15/30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视频问诊
¥600
/60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私人医生
¥2000
/1个月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岳海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多年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工作,对成人各类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同样有着临床的心得。国家心理治疗师(卫计委),心理咨询师,医师(卫计委),同时也擅长儿童艺术治疗(绘画)同时对梦的解析也非常擅长。欢迎您的咨询,我非常愿意及期待您的问询。也欢迎你以图画作品来咨询相关问题、同样也欢迎你就梦的内容来咨询。
个人简介
安徽省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安徽省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 安徽省心理学会会员、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理事、华人心理分析联系会会员、全科医师协会会员、安徽省优秀心理学工作者、全球空难心理援助专家团成员
患者评价
99%好评率
回复质量
100%好评
服务态度
100%好评
回复速度
100%好评
j***9
评价详情:非常不错的医生,很耐心,专业性也很好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1-08-23
温***茶
评价详情:谢谢岳主任,还特地叮嘱后面注意的事情!万分感谢
问诊类型:健康咨询
2021-05-24
j***y
评价详情:非常感谢医生细心的解答
问诊类型:健康咨询
2021-05-14
猪***8
评价详情:谢谢医生。对我指导很有作用。
问诊类型:健康咨询
2021-05-07
j***o
评价详情:15827160734,能不能在陪我聊一会
问诊类型:健康咨询
2021-04-19
科普文章

文章 我如何通过绘画作品向医生咨询———绘画通向无意识的媒介  岳海  治疗师

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在人的发展尤其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绘画作为一种图语,具有与口语相似的性质和功能,是人认识世界和自己内在逻辑和情绪情感表现形式的独特的象征领域。通过绘画我们可以了解自己,通向内心世界。绘画是为情绪所掌控的,图画之中充满了意义。 欢迎你使用绘画的表达形式来咨询,也许通过绘画能带给你你从没有到达过的世界,更加的认识自己。 你可以选择平时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也可以按以下方法来创作一幅标准的房树人作品来分析。 1. 绘画 的准备:准备纸、A4纸,没有橡皮胶的铅笔一枝(2B)。 或者彩色铅笔、蜡笔等等。 2.要求: (1 )画完一部份或整幅图画后,不得重画; (2 )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必须有房子、树、人; (3 )画人的时侯,不可以画火柴人; (4 )画图时不可用尺子; ( 请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木、人物在内的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要求你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没有限制,也允许涂改;画完后请你写上自己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 作品可以通过图文发送给我,我将通过你的绘画作品和你对话,绘画尤其适合儿童的咨询,绘画为我们探索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渠道。 欢迎你的咨询! 心理治疗师 岳海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49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障碍躯体相关问题

最近网上又一则某理工大学与抑郁症相关的重大事件的新闻,占据了新闻的头条。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根据估算,目前为止中国泛抑郁人数逾9500万。可是只有极少一部分得人到正规有效的治疗,这一方面与大众对其心理精神疾病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大众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污名化有关,在我们的社会中有精神疾病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在我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许多心理问题是以躯体症状表达出来。 抑郁障碍不仅表现为心理症状,临床大部分的MDD(抑郁障碍)患者一半以上伴有躯体症状,或部分以躯体症状为临床主诉。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与躯体症状群。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与躯体症状相关的一些问题。 在MDD患者中常见的与躯体相关的症状,包括睡眠障碍、饮食及体重问题、性功能障碍,精力丧失以及多种多样的其他非特异性的躯体症状疼痛,比如头痛、脖子痛以及躯体任何部位的疼痛,以及口干,出汗,心慌,胸闷,喉头肿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尿急等等。MDD患者最常见的躯体症状,其核心表现有乏力,失眠,疼痛。临床半数以上的患者主诉中都包含有多种躯体症状。 非特异的躯体症状最常见的主诉是头痛,在临床上精神科主诉中躯体症状数量越多,MDD的患者风险越大,而且躯体症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也与MDD的愈后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通常伴躯体症状明显的MDD患者临床的治疗更加的困难些,这体现在药物治疗的治愈率以及心理治疗的依从性上。在MDD患者的早期治疗上躯体症状的改善,非常有助于总体情况的治疗尤其是心理治疗的依从及药物治疗的维持。 在MDD患者中,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伴躯体症状要比不伴躯体症状的临床治愈率低。到目前为止与抑郁相关的神经递质及其神经生理基础还是一个初步的认识。有关MDD的神经与脑的研究,通常认为与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腺素相关,其涉及的脑区包括脑皮质、丘脑、杏仁核、纹状体、伏隔核。相关的通路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失调、活性增高导致对皮脂醇分泌的抑制以及调节和敏感性下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水平下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功能减少或失能,5-HT/NE通路的改变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MDD的治疗从临床治愈的角度来看,治愈需要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情感症状,行为症状,躯体症状,社会功能。尽早准确的诊断,规范化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其中早期躯体症状的有效缓解对MDD的治愈率提高有明显的相关。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MDD的主要风险自残以及自杀的危险评估尤其需要注意。治疗中临床症状的缓解以及消除对MDD的心理治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协助及推动意义,以帮助患者从精神心理的内因素达到临床的治愈,因此MDD的治疗在早期的评估及明确的诊断就显得很重要,治疗方法的选择,心理治疗的选择,药物的选择都需要认真的评估。 临床主诉为躯体症状为主的,需要识别其背后是否存在着MDD诊断的可能。评估及诊断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躯体症状可能存在背后的情感精神心理病因。治疗中建立治疗联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谨慎的处理治疗中的关系。治疗早期选择适当的药物充分的治疗,对于伴有躯体症状及危险因素的患者是必要的。在治疗上往往许多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相关检查后无明确的医学生理因素的患者多可能有在精神心理相关的问题。依据DSM-5的诊断条目,包括了抑郁症、焦虑症、应急相关障碍、强迫症等都包含了相当的躯体症状的条目,其中躯体条目在抑郁的比例中占最高。 在DSM-5的抑郁症诊断标准中,抑郁心境(悲伤、空虚、无望),兴趣或愉快感缺失,饮食及体重的改变,睡眠问题,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疲劳或精力不足,无价值感不适当的内疚感,思考及注意力的减退,反复的危害自己的观念及想法。这些诊断条目中与抑郁相关的躯体化的症状,核心敏感条目有三条,体重饮食的变化,睡眠问题,疲劳或精力不足。其他的躯体症状也常见。 目前研究明确MDD的躯体症状与 5-HT/NE/DA多个神经递质以及通路系统有关。因此药物的治疗选择,对伴有躯体症状的MDD首选SNRI类的药物。对共病焦虑的可以考虑首选SSRI、SNRI药物。当然某些呈现的躯体症状往往是其内在精神心理问题的象征性表达,这些躯体症状如果处在一个核心的位置,那就需要同时心理治疗的处理会更合适了。 简介:岳海 医师(卫健委) 心理治疗师(卫健委) 心理咨询师 安徽省心理学会会员 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理事 华人分析联会会会员 备:欢迎您向我咨询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49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性和身体虐待

岳海 心理治疗师 乱伦作为 创伤 近期获得了很多关注, 精神分析 对其受害者的研究阐明了一个内化的、被恨控制的 客体关系 的基本动力。在探索这些心理动力中我们必须记住:性兴奋时的施虐受虐部分让爱在性中补偿了恨。但当一个性反应被愤怒和恨淹没时,这会转化为性施虐受虐,在其中爱被用于服务攻击。性交会成为一种施虐受虐倾向的象征性满足,在性领域中复制我之前描述的在被恨所控制的关系中的互动。 不是所有的性虐待都被体验为攻击;由突破 俄狄浦斯 屏障所导致的 潜意识 的 婴儿 化性欲、性兴奋、满足和胜利等,和这样的胜利导致的内疚,复杂化了性虐待中的心理影响。然而当代际间(尤其是父母与 儿童 间)的乱伦出现时,引发的超我扭曲会破坏施虐父母影像整合进超我。性兴奋和内疚的冲突因此转变成脆弱的理想化和淹没性攻击相结合的超我,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创伤情景,在其中力比多和攻击性不再被区分。潜意识中对施害者和受害者的认同会变得混淆。强迫性重复地将他们后来的性生活转变成一连串创伤癖体验的乱伦受害者,经常难以区分他们究竟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 在临床情景中,这样的乱伦受害者再次激活了对受害 - 施害配对的认同,潜意识地试图再次创造创伤情景来消除它,恢复迫害者背后的理想化客体。另外,强迫性重复表达了想要报复,合理化对诱惑者的恨,以诱惑引诱者的形式潜在地将恨性欲化。对有与之前的治疗师有性经历的乱伦受害者的动力学治疗中有时候异常清晰地重复了这些体验。潜意识嫉妒当下的治疗师(不包括卷入混乱的恨和性欲混合,在其中患者体验自己为无助地陷入泥潭)是另一种负性治疗反应的来源。 最近的研究确认了性虐待历史在边缘 人格 障碍以及他们倾向于解离反应的重要性。 Paris 也指出,解离反应倾向并不就是性创伤的次发反应。在临床实践中,两种问题类型经常会一起看到。一些边缘患者呈现健忘、人格解体状态、甚至多重人格等形式的解离反应,患者能在认知上对此有觉察,但 情感 上是分裂的。 在这些解离反应中经常令人惊讶的是患者对一些看起来戏剧性的心理现象明显地漠不关心:实际上,一些患者表现出一种几乎藐视性的断言,认为他们的人格分裂是自动性的,拒绝认为需要为这现象负任何个人责任。经常,交替人格的解离会引起疑问:为什么一些看上去不协调的人格状态会相互之间处在分离状态。 在我的经验中,当治疗师询问患者的中心人格、她的意识、担心和责任等与这些分离的人格状态是怎样的关系时,这会立即触发一个新的 移情 发展。很多患者对此提问会发展出一个偏执反应;这发 展成一种特殊的移情倾向,在其中治疗师表现为一个迫害者角色,相反于 来访者 生活中的其他人,包括其他治疗师,他们被理想化为有帮助的、宽容的、不会质疑的、赞赏的和支持的。患者交替的人格状态呈现更多这些分裂的客体表象的特殊意义,可以在移情中澄清这分裂状态的功能。简而言之,从一个假设的观察、中心、“绝对”的自体来面对患者,会阐明在移情中隐藏的分裂,可以探索分裂人格状态中的潜意识动力,而这动力之前被通常的表面上没缘由的激活所掩盖。 患者现在会被引诱谴责治疗师不相信他的多重人格的存在。治疗师关心和中立的态度逐步让来访者增加他的 自我 觉察功能,对患者的体验感兴趣,不质疑其真实性,但而不是之前的防御性否认担心和被称为盲目地解离状态的行动化。 在严重人格障碍身上,这个我呈现的方法将模糊的、经常表面上无情感的剧情转变成具体的客体关系,在其中强烈的愤怒和攻击会出现,并与其他理想化的客体关系保持分裂。一旦在移情中明显出现在分裂的原始客体关系背景下相互分裂的峰值 情绪 状态,对这些发展的解释性整合就能开始。 这个方法不同于某些治疗师:倾向于探索每部分解离的人格状态同时尊重它的分裂条件,绕过对这条件防御性的否认。我相信这样的方法会导致不必要的延长解离条件,并会加重它 当这样的解离反应出现在现实或想象的过去的乱伦或性虐待的背景中时,一个相似的、防御地否认对解离过程的本质有担心,会经常被观察到。这样一种发展明显反差于另外些情况,在其中那些在精神分析探索下被压抑的过去性虐待经历,包括乱伦,被揭露出来,导致一种创伤情绪反应,会可能影响几个月的治疗关系,然后逐步修通。在这后面的情况中,一种创伤后应激综合征会在治疗关系中浮现;患者表现出对自己巨大的担心,对于虐待者关系的强烈的矛盾感,对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性方面存在矛盾心理。详细描述这样一种创伤 记忆 恢复明显不同于长期在现在的对自己的一般的性生活或所有代表同性别的性创伤代理人的关系中表达恨、厌恶和反感的背景中重复唤起过去创伤性性体验。 在这样的情况中,尤其当创伤的性记忆反复表现在解离的自我状态中时,也会有一种特征性的对解离过程缺乏担心、否认或戏剧性地漠不关心。患者会在与一个恨和害怕的性对象的挣扎中坚持将治疗师看做“目击者”或支持者。在移情中,治疗师会被认同为施虐客体或一个阴谋的帮助者(例如,“无辜受殃”的母亲,她以微妙或不微妙的方式保护一个乱伦的父亲)。 次,世界看起来被分裂为站在迫害客体一边的和支持患者想那客体复仇的。由于当下文化关注性虐待,患者的分裂的客体关系的世界会被合理化为一个符合习惯的意识形态,认可和保持自己的作为受害者的身份。 我发现问患者问以下问题是有帮助的:是什么让恨继续留在他的生活中以及在他当下的冲突中它的功能是什么?。当过去性虐待的事实不清晰时,甚至在患者的记忆中也不清晰时,患者依然会坚持要求治疗师确认他的怀疑。治疗师的态度——患者当下的经验才更真实,患者自己会最终能够澄清和获得对内在过去的理解和控制——经常导致在移情中同样强烈的怀疑和愤怒,就如在试图澄清患者的中心自我体验和一种解离状态的关系时。也就是说,患者会不能够忍受治疗师的关心但中立的位置,这个和高于一切地需要将世界分成联盟和敌人是不一致的。治疗师持续解释患者对保持这样的分裂关系的需要,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会最终对在移情中施害者和受害者关系的活化(并频繁地角色反转)有更多的关注。由此可以分析作为患者的潜意识认同施害者,就如同对受害者的认同,共同组成了主要动力,保持了特征性的、铆定的恨。 这样一种治疗方法的一个积极结果是逐步把患者的性生活从它的被未认识的、没有代谢的恨所渗透的关系中解放出来。在早年遭受性虐待的受害者对性欲的反感有很多根源:他们身体和心理边界的入侵被体验为一种暴力攻击;一个人从处在父母功能中到成一个性虐待者的转变被体验为一种施虐背叛,还有瓦解了早期建立的整合的原始超我。在偏执倾向中早期迫害超我的再次投射强化了一个性攻击的攻击性意义,削弱了建立任何信任关系的能力。 由于患者自己的性冲动在性诱惑和虐待的激活而产生的潜意识的内疚,会增加这种对所有性欲的反感,被诱惑再次投射这内疚感,因此再次强化了患者的偏执地对待性客体和压抑性愿望、幻想和体验。如果酷刑创伤受害者必须再次觉察他们自己的施虐倾向,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意识认同受害者和施害者,性虐待受害者也必须再次觉察他们的潜意识认同创伤经验中的自体和客体双方中的自己的性欲。如果这样的再次相遇没有完成治疗就无法完成。 Stoller(1985) 将色情性兴奋的本质理解为一种早期感觉体验的和潜意识地认同一个攻击性客体的融合——也就是说,色情的多形态的倒错的施虐受虐的根源——是与这连接相关的。在某个时候,一个缓和的、可忍受的施虐受虐倾向可能重新翻译成一个色情幻想的语言,打通成人生殖器性欲的多形态倒错部分。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48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NEED--母亲眼里光芒

原创: 岳海 关于需要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基本需要满足的基础之上,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 而在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看来,需要是来自无意识层面是本能的需要,性和攻击驱力是根本动机,同时也是人格、经验和精神病理的组织着。但是这些根本的发展-心理需要在科胡特哪里被认为并不是本能的衍生物,在科胡特哪里这些必须被满足的需要被称为自体客体需要,这些需要的必须满足是保证个体在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以及在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关系中能够有足够好的发展。当这种需要在关系中能够被足够的回应,那么回应就能被个体主观地体验为个体的重要的自体组织的功能组件。 在科胡特的概念中,自体客体需要是一类特定的重要发展需要,它的满足要求他人的参与,尤其在生命的早期母亲的回应,母亲是婴儿自体客体需要的提供者,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交互调节,维持了婴儿的内环境平衡。每个孩子都需要被母亲镜映的感觉---被喜悦的双亲愉快且赞许的注视着,这被视为“母亲眼里的光芒”。这些需要被聚焦于三个特定的发展需要群集,镜映需要,与建立和维持自尊感有关。理想化需要,与安全、平静和抚慰体验有关。孪生或另我体验的需要,与他人相像或类似的感觉有关。对于第三个需要国内有的分析师认为其是理想化需要发展的一个阶段。个体对自体客体需要的体验回应的能力是在发展中渐进成熟的。在婴儿期,需要几乎是绝对依赖母亲来得到满足的。儿童期,能与母亲拉开距离且能忍受,需要不那么紧急迫切和全然,其他相近的人的回应也可以替代。到了青春期,同伴群体成为镜印另我回应的重要提供者,需要常常在某种程度上被象征性的满足,服饰、音乐、偶像等等。成年后,个体将具备以各种方式满足需要,具体的-及时的,符号的-远离的。 虽然成年后,我们的自体客体体验成熟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那早期的古老的最初的自体客体仍然将继续留存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当我们体验成熟的支持时,它就会回荡在我们灵魂的海底,荡起从从波澜。 母亲的目光 作者,岳海,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医师 安徽省心理学会会员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员 安徽省咨询学会理事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5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个孩子的健康人格核心是如何形成的  

原创: yuehai 在每一个人的生命早期,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十分重要,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育。生理的,父母要完全提供满足孩子的身体的营养需要,同样父母也是孩子人格健康的土壤,父母自身有自信感才能认可、接受孩子的幼儿显示的欲望。当孩子遭受挫折、惊慌失措时,父母能够毫不动摇地保持平衡,充当孩子恒定的自体客体,孩子就会觉得自身是有用的,是稳定的,是有力量的是整合的。从而保持自信和内心的恒定与安定,能持续的健康成长。即使将来长大以后对父母失望,发现父母的有限性,也会因儿时根植在内心的这份自信和内心安定而冲破困难险阻,形成一个有目标理想的健康的自主性自体。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父母应该能在早期镜印孩子的需要,完全的满足孩子的需要使孩子拥有一个满足的、理想的父母形象。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度的挫折,当然这里所说的挫折是不至引起损伤的挫折。当孩子遇到适度的挫折时,在这个反复经验的过程中,孩子把经验到的内在父母拥有的能力变成自体能力的经验。但是在这个正常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自体客体(几乎是指父母的)的病理反应所破坏。我们通过例子来看看病理性自体客体引起的挫折是如何发生的。 例如,读小学的女儿非常高兴的带回她的英语测验炫耀的对妈妈说,这次测验我是我们班的第二名,母亲的反应是“这算什么?别炫耀了!你的前面还有第一名,你还好意思炫耀”。孩子必然会受到挫折,这是镜印的失败。 我们再来看看孩子对理想化父母形象的失败的例子,年幼的儿子看了警察抓坏人的电视,兴冲冲的跑到当警察的父亲那里想听听爸爸是如何抓坏人的英雄故事,问爸爸道:“爸爸,你是如何抓到坏人的?”如果这个父亲回答说:“别问了,去问你妈,我现在没有心情说那些,你看你妈的那个样子,最近什么事情也不顺心,都不想活下去了。”孩子看到父亲软弱的形象必然会大失所望。 作者,岳海,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医师 安徽省心理学会会员 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员 安徽省咨询学会理事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50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反社会倾向 ——儿童的求救信号

反社会倾向 ——儿童的求救信号 原创 YH 海的心理工作号 2018-07-17 反社会倾向 ——儿童的求救信号 近来媒体报道了几起严重的社会危害事件,文章中频繁的出现反社会这个词。这个词究竟表达了什么呢,一个人是如何发展出或者说具有这样的倾向,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下。 在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反社会被定义为人格障碍,归为人格障碍的B类。诊断的标准中包含了这些关键词,漠视、侵犯他人、不守法、欺诈、说谎、斗殴、伤害、虐待等。漠视、侵犯他人是这类人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反社会倾向与剥夺是紧密联系的。反社会行为,如偷窃、吸毒等,表⽰示在相对依赖阶段环境的失败。反社 会倾向表明,婴儿在绝对依赖阶段曾体验到够好的环境,但是后来他缺失了。因此反社会⾏行为是希望的信号,表明个体希望重新发现丧失以前的够好的体验。 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如偷窃、破坏、撒谎、争斗等行为最初表达了被剥夺儿童的一种无助感,他们希望找到一种方式填补良好环境连续性的断裂,这种反社会行为是向养育者发出的求救信号,是对环境失败阻碍情绪发展的一种补偿。反社会行为在儿童成年后往往发展到犯罪行为。一个正常儿童在婴幼儿期,如果对父母有信心,会想尽一切办法表现出反社会倾向,做点坏事,而父母对儿童原初攻击性的反应是核心。如果父母容忍了婴儿的攻击性,就会促进婴儿成长的能力。同样父母没有给予边界的儿童会感到不自由,相反,他会感到焦虑。如果这种反社会行为的潜意识交流没有被环境所理解,儿童的反社会行为就有发展为犯罪的危险。 反社会倾向代表着被剥夺儿童的希望,是向环境发出的求救信号,希望断裂的环境可以连接起来,而对于犯罪者希望已经丧失,心理治疗就已经太迟了。那些以相对轻松的心态适应新环境的儿童,是遭遇了更为彻底的绝望;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的儿童,往往问题更严重。有症状的儿童至少还相信环境有变好的可能性 作者,海,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执业医师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4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创伤 回忆 反思 ——写在十年之后

创伤 回忆 反思 ——写在十年之后 原创: 海的空间 海的心理工作号 2018-05-22 又一个五月快要过去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灾难性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我们作为灾难的目击者甚至是受害者,亲眼看到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丧失或身体残缺,身心都受到极大的伤害。 十年之前的那场地震灾难,我相信都会象树的疤痕一样印刻在许多人的脑海里,那段心理援助工作的经历更是我磨灭不掉的画面,它深深的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明,是一个活泼的二年级男孩。地震中他与死神擦肩而过,对他来说他是幸运的,被救以后他才知道他的许多同学并没有他的幸运。当他的身体创伤部分恢复后,随之而来的更是精神的创伤。敏感、情绪的易激惹、经常从噩梦中惊醒,更让这个孩子难受的是每到下午二点左右的时候,脑海里那翻天覆地,房屋倒塌,眼前的灰色、红色无比生动,无比真实,仿佛又一次地重新经历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时刻,看着、听着,在这个时刻我的心仿佛也跟着坍塌了。这些强迫性的重复体验,是孩子内心试图在心理上掌握这些发生的事件,房屋不会坍塌、同学不会被掩埋,因而不断增加对创伤事件的强迫性重复体验。 在病床旁,我们陪伴着这个孩子,与他聊天、讲故事、做游戏。他喜欢画画,他觉得画画能让他感到平静。我每天都会来陪伴这个小男孩,一个月后当分别到来时,他抱着我的脖子给了我一个湿湿的吻说“我们以后还能见到吗?”。 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哪怕许多年后,那些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的人们,仍然很难面对创伤的自我,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些遭受到严重创伤的自我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并不能完全的理解。但是,守护与陪伴、陪伴与倾听是重要且具有修复功能的。 作者简介:岳海 医师 心理治疗师 一个在灵魂探索道路上努力前行的人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46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 ——彩色的梦

红色、黄色、蓝色和白色 ——彩色的梦 原创: 岳海 精神分析的老佛爷弗洛伊德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康庄大道。梦能够让人到达比意识层面的理解深的多的水平。当来访者回忆自己的梦时,我们悬浮的倾听并在标准的精神分析的方式下等候来访者对梦的联想。我们不向来访者提问,也不去寻求梦中疑惑的答案,我们只是简单地记录来访者与梦有关的想法。如果治疗师熟悉他的求助者,治疗师可能也会有一些与梦有关的想法,这会促使来访者得到更多的材料和理解。古典的精神分析通常会指向个人的情结,认为梦是婴儿期愿望满足的表达。分析心理学可能会走的更深到达集体潜意识的原型层面。客体关系下,梦的形式显露了来访者的内在客体关系,揭示了内在心理结构。不论是何派别的深度精神分析治疗还是深度较浅的其他心理治疗,梦也因其反应了移情而最具有解释性。 丽,是一位具有较好外貌且气质优雅的中年女性,一直受困于重要关系的内在冲突中。最近一直在反复考虑结束一段重要的关系,丽报告了前天晚上约会后做的一个梦。 她说:"在梦中,我仿佛在一个宾馆,我躺在房间的床上在睡觉,忽然的有四个女人或又仿佛像是女鬼的人,因为她们拥有轻盈的身躯,闯进了我的房间。我很生气,问她们为什么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擅自闯入我的房间,她们说,我们一直就是这样的呀!我们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不用和你(别人)说。我觉得这没有道理,就和她们争吵起来,她们四个,一个稍胖点的穿黄色的裙子短头发,瘦点的穿红色的裙子长头发,她们两个站在我的面前和我争吵,另外两个一个穿白色的裙子,一个穿蓝色的裙子站在后面。争吵到最后,我感到不知为何她们好像没有任何的错,好像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一切都是我的错。"从梦中醒来,我有点悲伤,她们好像现在还在我的心里,我能感觉的到,有种很真实的感觉。 丽对这个梦的联想,这让她联想到她当前所面对的让她难以决定的事情和男友的关系该如何处理。当初对男友的那种依恋、温暖、安全、被关心的感觉变的不在那么强烈了。因为他做错了事,让她难以接受的事他背叛了她,丽发现在外面他有了其它的女人。这一度让她彻夜难眠并决定想结束这段关系,可是这段时间男友事业上的不太顺利及其对她的态度的变化,让她感到如果她现在提出结束关系,那事情一定会向她想象的坏的方向发展,到最后一切都是她的错。进一步的联想还指向了她的前夫,让她想起在那段婚姻关系中,前夫是如何利用她的"弱点"控制、指责她,仿佛所有的事情到了最后都是因为她的错,明明是他人做错了事,最后受指责的都是她。 对于这个梦,我不打算从求助者个体的层面做过多详细的讨论,但是这个梦最终指向丽的早年创伤性事件及其内在客体关系的结构,提示了丽与重要客体在早年所发生的事件及其伴随的体验及感受有关。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有颜色的梦并不多见,大多数的梦是没有色彩的,有色彩的梦往往发生在分析治疗到了一定的深度,或处在一个较为重要的时刻或时期,好像病人对自己(自体)的探索、感悟越深入,其梦境越清晰色彩也较常出现。这让我想起了荣格的私人日记《红书》书中那色彩绚丽的梦的插图,这让我倾向于绚丽的色彩是梦自身的呈现,而非在梦醒后的意识状态下后添补的。确实梦大多数是没有颜色的,就丽的这个梦,梦的整体也是呈现出无颜色的背景,仅仅是四个人物的衣服呈现出红、黄、蓝、白四种颜色,这也更加突出了整个梦境场景的焦点这四个人物。这四个人物与梦中的"我"是一种对立与冲突的关系,她们是被压抑了的幼儿式的愿望,充满了强烈与活跃的力量,"想到哪里去就到那里去"是这一愿望的特征。"我"是不会同意这种"想到哪里去就到那里去"的愿望,因为这一愿望的满足对"我"来说将带来可怕的后果。色彩鲜艳的裙子就像小时候父亲买给我的连衣裙和漂亮的红色凉鞋,虽然这并不是一个特别称职和强大的父亲,在那次母亲打骂她时,在强大的和具有极强控制欲的母亲前面,父亲还是把她护在他的身后。在随后发生的创伤性事件中,指向父亲的性的欲望被压抑了,并被恐惧和害怕所占据。在丽的另一个梦里,在同一个地点,这被压抑的部分也是她躯体残缺的部分,并且变成了妈妈的食物和能量,这让丽一直感到自己的缺失和不完整。整个少年时期,都害怕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一直穿妈妈旧的、淘汰下来的、颜色灰暗的衣服,她觉得这才是她的衣服。 对于梦中的具有四种颜色的人物,红、黄、蓝、白,我将继续从更深的角度来分析,换句话说就是从集体潜意识的层面来看梦中这一具有原型意味的特征。请先准许我就什么是原型做一解释,原型是分析心理学所特有的术语,它指的是:"集体无意识通过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的。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觉到。"( Jung C G.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Princeton,1977.30)。首先,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梦中四个女性人物衣服的四种颜色上,这让我立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前段时间有一部国外儿童 影片《头脑特工队》,是导演从自己女儿的成长经历中找到了创作这部影片的灵感,主人公小女孩有两个世界现实世界与脑中世界,脑中世界所发生的所有事件都会通过现实世界中主人公小女孩的情绪与感受来表达。脑中世界的五个小小人分别具有不同的颜色象征着不同的情绪和性格,黄色代表快乐,她总是无忧无虑,乐观开朗,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欢乐;红色代表愤怒,积极地为小女孩争取公平待遇,他脾气不好,一旦事情不如愿就爱发火他是个急性子,无法忍受不完美的生活;蓝色表示忧郁,不快乐的她觉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躺在地板上好好哭一场;绿色表示厌恶,她固执又诚实,她保护小女孩身心不受毒害;紫色则代表了害怕,他总是留意外界环境,每分每秒都要警惕。不管在哪个民族和文化背景下,颜色在集体象征的层面上,都具有非常类似的象征意义。回到丽的梦中,我们可以看到,黄色和红色衣服的女孩,是被压抑和隔离了的快乐、温暖、高兴、愤怒等主要情绪和情感体验,这和丽的临床表现是一致的,她一直缺少这种来自内心的快乐,缺少一种温暖的体验,在重要人际关系上哪怕她再不高兴也无法有效的表达她的愤怒。至于蓝色和白色,它是忧郁也是平静,内在关系的冲突,总是让丽体验着某种莫名的焦虑,这也是丽的症状之一。 在丽的这个梦中,除了人物颜色的本身,和颜色极具密切关系的是"四种"颜色,四这个数字具有非常复杂的象征意义,四维基本时空,四种运算法则,早期的 进位制之一四进制,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分成四份,汉语的基本四声,人体的四肢,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华严经的基本教义对世界万有的认识分四个法界。大体我们可以看出四这个数字和整体、完整有关系。丽梦中四个身穿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女孩,来源于她的集体无意识是原型的表达。是生命的整体与完整的象征。在古代哲学中, 认为世界由4个基本元素 - 火,水,空气和大地组成,在这里红色象征着火,蓝色象征着水,黄色象征着大地,白色象征着空气。这些被认为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的能源力量。所有的这些元素都是物质或物理学宇宙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人体是一种存在于物质领域的一种物质创作。因此,人类 由这个四个元素组成,并且受到它们的控制。但是这四种元素相结合以创造生命时,必须与典型的第五元素-生命的力量、以太、灵魂或普拉那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生命。在北传佛教的密宗经典(西藏度亡经, 1995年8 月第1版,)中,也有着类似的描述,宇宙世界的构成是有基本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及较特殊的第五元素空所组成,当生命进入到一个消亡的过程时,四种元素就会开始消散并表现出相应的症候,"地大落入水大之中,水大落入火大之中,火大落入风大之中",每一种症候都可以从全身见出外在的变化,在这里空这个元素与智慧、意识、思维具有密切的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丽梦中的表达,也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相对,意识部分对潜意识部分的压抑或防御。她在梦中体验到的是身体的不完整,残缺的部分是母亲的食物与能量,她总是觉得自己缺少了什么,好像有很重要的东西丢失了,这也表现在丽的强迫性检查的行为症状上,当丽离开一个地方例如车、洗手间、办公室、咨询室等,她总是强迫性的反复检查是否丢下了什么东西,她一直感觉到她丢下的是一种白色的东西,但她不知道那是什么,或者说不知道那代表着什么。她无法真正的从她那位强大极具控制、吞噬感的母亲的怀抱里独立走出来,哪怕在现实生活中尽量回避与母亲的交往也摆脱不掉是母亲附属物的感觉。对母亲充满了矛盾的混乱的情感爱与恨混杂在一起。因为母亲和她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她承载了母亲无法处理的焦虑,同时母亲也是她的心理功能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她的自体客体。她在母亲的面前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做都做不好,母亲也认为她做不好。母亲帮她完成了一切,帮她做她做不好的事,她努力的想挣脱这样的怀抱,想自己独立去做好事情。当她离母亲越远,她越觉得自己离对她非常重要的东西越远,越能体验到那种缺少了什么的感觉,但是她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这就是具有功能的自体客体,好母亲的客体,那种带给她安全、温暖、满足、安详、平静的内在关系。这种好的内在关系结构的缺失,在她独自一人时体验到的是孤独、不安全、害怕、恐惧。这种内在的体验也表现在她不停的去寻找能让她感到安全、温暖、满足的关系中,一旦这样的关系有破坏,带来的是难以的痛苦和无法的忍受。 丽的梦不仅描述了她自己,也探测了我对她的自体和客体投射性认同的反应效价。治疗中我对丽的梦、包括关系的反移情中,我有意识地感到对丽的认同比对她的认同他父母的认同(她的客体内射性认同)更多。我会像她的母亲一样吗?或像她的父亲一样吗?我的反移情反应了我渴望努力想填补那份缺失,这也是那被压抑了的部分,这也反应了在治疗的设置上了,我总是不经意的延长了治疗的时间,病人总会拖延交费的时间,偶尔会忘记治疗的时间,梦参与治疗的对话,还预示了心理结构的改变。 梦揭示了内在心理结构,也表达了某种先占结构的存在,也传达了人际间的意义,虽然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不应该被理解为愿望,但是在某些梦中还是能看到愿望的表达。谢谢我的求助者准许我使用这些材料,因为这些都属于她。 作者简介: 岳海 男 心理治疗师 执业医师 心理咨询师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4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因为爱情 ——重温经典《梁祝》

因为爱情 ——重温经典《梁祝》 原创 海的空间 海的心理工作号 2018-05-15 巫漪丽老先生演奏的《梁祝》,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绚丽、旋律、欢乐、悲伤、分离所组成的音乐世界,我仿佛跟随这位老艺术家一起经历了悲欢离合,这是乐曲本身带给我们的体验,也是艺术家演奏赋予音乐的情感和她对音乐的理解体验与表达。静下心来,轻轻的聆听,我听到了爱情的欢乐,也体验到了分离的悲伤。 “山伯永恋祝英台”,从诗经的时代起,人类探索爱情的秘密已经悠悠数千载,至今对爱情仍然是雾里看花。我们都渴望拥有爱情,在青春岁月都幻想过爱情,也一直行走在追寻爱情的旅途中,爱情更几乎是人类文明艺术中永恒的主题。爱情是什么?爱的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每个人的心中一定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答案。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爱情是对丧失客体的重新寻找。通过对母亲,婴儿以及父母配偶的回归与进步的认同,自我重新得到整合,改变了自我的知觉。在现在关系理论下,认为爱情是相互投射性认同的结果。当个体能认识到开始发展亲密情感的时候,恋爱双方会产生一种特殊动力,这种动力会强制重复和修复过去与父母的病理性关系,这样“双方就能完善彼此的主导性客体关系,并以一种新的、无法预测的方式来形成新的关系”。 当两个人恋爱了,两个人就好像变成一个人似的,不在区分你的和我的,似乎变成了一个共生体。这种恋爱状态就像他们退行到和母亲的两元关系,进入和母亲的关系共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和母亲是共生的,孩子会觉得母亲是附属的自我,母亲的存在就是我的存在,母亲的疼痛就是我的疼痛,他不能把自己和母亲分开。当然,这是一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妙的体验。 记得某次在安大的校园,我遇到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走在我的前面,女孩子手里拿着一根冰棒,放在男孩子的嘴边说你咬一口,男孩子咬了一口,然后女孩子吃了一口,我无意的跟了一路。心理感慨这就是爱情,你不会在乎我的口水,我也不会在乎你的唾沫,这就是共生,与母亲在一起的融合的体验。因为共生,所以分离才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与悲伤。 【化蝶】 便随了你去 便穿了这红色嫁衣随了你去 生不同衾死同穴 化作一对翩翩的蝶 魂兮相依,魂兮相守 练衣洞府,香雨人间 岳海 个人简介:心理治疗师 执业医师 心理咨询师 一个在灵魂探索道路上努力前行的人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4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诞生

诞生 原创 YUEHAI 海的心理工作号 2018-07-05 人的诞生可分为身体的诞生和心理的诞生。生物诞生是看得到且富戏剧性的,婴儿经历了分娩一下子来到了这个世界。而心理诞生则是逐步性地揭开,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只有部分是在可看见的行为中显露出来。 心理诞生是婴⼉借由和母亲的分离——个体化而成 为一个体的过程。这个分离和个体化过程大约是从4到5个月大一直进行到30或36个月大。 人类的人格发展开始于和另⼀一个人 之间的心理融合状态中,然后慢慢进 展到分离的心理过程中。心理诞生的过程就是 ——自我形成和确立的过程! 母亲的潜意识需要激发出儿童的潜在特征,这些特征使儿童 成为这个特殊母亲的独特⼉童。 儿童的三个发展阶段 自闭阶段 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看成“鸟蛋期” 婴儿内部没有自体和客体的感觉, 所有的能量是朝向身体的感觉。 在这一阶段,父母的任务。无条件地满足婴儿的需求,建立亲切、关爱的情感关系。 共生阶段 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看成“双黄蛋期” 共⽣的根本特征是幻想与母亲表象完全地身⼼融合,尤其 是幻想两个生理上独立的个体共享同一个边界。 随着婴⼉原先⾃闭的“壳”的破裂,另一种不同的心理壳开始形成。这层壳将母亲和婴⼉从心理层面上包裹在一起,成为一个二元统一体。 在这一阶段婴⼉开始感受到“好与坏”的体验. 严重受扰的孩童其退化就是退到这样的融合精神状态中。这个阶段所遗留的痕迹会跟随着我们一⽣。 • 分离-个体化阶段 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看成为“孵化期” 在这一阶段婴⼉自⼰逐渐将母亲视为不同于他⼈。我们将这个 发展称为“孵化过程”。母育在这段时间显得更加重要.母亲持续的情感支持对于⼉童⾃主性自我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自体不同于主要客体的感觉和变成个体的感觉的两个方面的成长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增加自体与他⼈的分离意识,这 是与自体感的开始、真正客体关系的开始以及外界现 实意识的开始同时发生的。 儿童每⼀个⼼理发展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特点 以及危机,如果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不能做到健康、 有意义的发展,那么,⼼理的成长就会受到创伤, 从而导致心理障碍,尤其在自我自闭期和共生期 的融合受到阻扰或者中断时,更是如此。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发展来看下精神病理的系谱连续体图 发展阶段 诊 断 人格组织的层次 ⾃自闭(0~1M) 自闭型精神病 精神病组织 共⽣生(1~6M) 精神分裂症 分离-个体化(6M~36M) 分化(6~10M) 实践(10~16M) 双相情感障碍 和解(16~24M) 反社会型 边缘组织 分裂性 分裂型 边缘型 自恋型 完整客体关系 强迫型 神经症组织 (24M~36M+) 癔症 神经症 推荐阅读————英雄之旅 作者,海,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执业医师

岳海

主治医师

东航安徽分公司航空卫生所

14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岳海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5347 次
总文章 15 篇
在线服务患者 3598 次
患者评价 5554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10-30 10: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