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刘迪继

医生头像
执业证:1414********286
-
好评率
-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向刘迪继医生问诊
服务图标
图文问诊
¥69
/48小时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服务图标
电话问诊
¥40
/15分钟
小程序医生主页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刘迪继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个人简介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学历,目前就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科普文章

文章 猝死的前兆要早知道

前不久某年轻演员的意外猝死,给很多年轻人敲响了警钟,这次事件,极大地刺激着那些正在一线城市拼搏的青年人,它告诫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时刻珍惜身体健康,做好自身防健。 所谓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疑似健康的患者,在24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表现为突发的意识丧失、抽搐、心脏停跳、呼吸停止等,若抢救不及时,错过“黄金4分钟”,便会导致死亡。 猝死的常见病因,多是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等)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大面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发生于先天性缺陷人群,亦可发生于完全正常的人群。一般在猝死发生前,都会有典型或不典型的前兆,及时识别这些前兆,一旦发现身体负担加重,若能尽早休息、就医、体检,才能挽救一条条生命! 那么,在猝死之前一般会有哪些信号出现呢? 1、经常头晕、眼花 人的大脑对供血的需求非常高,同时,眼睛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对于大脑缺血缺氧或者是血压变化都是非常敏感的,用脑过度、视力疲劳可能会有酸涩,痒痛,眼底出血等情况,若是发生短暂大脑供血不足,即可出现突发眩晕、眼花,甚至晕厥,如果在劳累的岗位上经常出现头晕、眼花,有可能是猝死前发出的信号。此时应该立即停下手头工作,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卧床休息。 2、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 大脑是最需要充足睡眠的器官之一,只有在睡眠的时候,大脑间质细胞才会露出空隙,方便脑脊液冲走废弃物,长时间的熬夜睡眠不好,这样往往会引发大脑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而熬夜、失眠经常是猝死发生的重要诱发原因。如果三天不睡觉,大脑就会失去一定的协调能力,5天不睡觉,就可能会产生幻觉,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正常活动。 3、经常胸闷、心悸 胸闷、心悸的发生经常跟心脏负荷过重有关,大部分是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而出现胸闷心悸,少部分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这也提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处于高负荷状态。这种状态若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反复胸闷、心悸,特别是处于高强度工作、情绪刺激中时,就容易诱发猝死事件。当疲劳状态已经引发了胸闷、心悸,甚至出现明确的心律失常事件,说明情况十分的危急,随时都有可能会突发猝死、心力衰竭或脑出血等情况。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患有血管疾病的人,即使病症轻微也不能够排除因疲劳而骤然发作的可能性,所以说当你感觉到胸闷心悸的时候,最好及时就医。 4、活动能力下降、动则气喘 长期疲劳会对心肺功能带来极大负担,而心肺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其负担加重,可导致循环效率下降,无法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满足运动量的增加。所以,当人体在疲惫衰弱的状态下,往往会感觉到气短、气喘,稍微运动就会感觉喘不上气,如果猛然进行剧烈运动的话,很可能会引发猝死的情况。人在猝死之前就会有呼吸困难的感觉,这种现象的产生要引起高度重视。 5、莫名冒冷汗 人在受到惊恐的时候会出现冒冷汗的现象,这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同样的,不少人在猝死发生之前,就开始有莫名冒冷汗的现象,这其实也在按时我们,自己的身体负担正在加重,是身体走向虚弱时可能会出现的迹象。此时应该马上休息,如果是某些疾病引起的则需要对症治疗。 6、周身酸痛僵硬 神经中枢调节着人体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当它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肌肉和关节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恢复,如果神经中枢因为过度兴奋而疲劳,人们就会出现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甚至全身乏力等症状。而如果你在一段时间内总是感觉到周身酸痛,并且这段时间你的睡眠质量并不好,其实这也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休息了。 7、同样的,长期不健康饮食,也给我们的身体埋下“猝死”的地雷,比如长期吸烟饮酒、喜食肥甘厚腻、过量摄入咖啡、浓茶等提神剂,长此以往都会对心脑血管造成负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发猝死。 8、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并且养成规律的作息,饮食上也要以清淡为主,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这样更有助于你提高身体素质,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的几率。

刘迪继

主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14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四季养“心”—夏季篇

“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五行属火,对应人体器官是心脏。夏天阳热旺盛,万物繁茂。中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在液为汗。人体气血走行于体表,气孔开张,因而汗出较多,人体此时也应顺应天地旺盛之势,注意利暑祛湿为主。“夏气与心气相通”,夏季阳气旺于外,其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则神清气爽。 饮食 夏季饮食宜“清苦”。 “清”:夏季天热夹湿气,人们饮水多,同时贪凉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很容易因水湿困脾而导致“湿气重”。中药认为味甘、淡可利湿,即淡味食物有利于渗湿,所以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清热防暑,可以多吃些新鲜蔬果、粗粮、绿豆、赤小豆、豆制品、鸭肉、鱼虾、瘦肉、菌类,既能又能清热祛湿,达到养心防暑的作用,又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满足人体营养需求。这个季节尽量少吃肥甘厚味煎炸辛辣之品,以免助火热之邪,导致上火、长痘、口腔溃疡、便秘等;适当增加饮水量,以达到清热排毒的目的,使气血畅通,心脉无阻,减少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 “苦”:夏季饮食宜多吃些苦味食物。旧称夏季为“苦夏”,《黄帝内经》认为“苦入心”,吃苦味食物有利于五脏六腑的“五行”运作,以达“正气充足,邪不可入”。 因此,夏季养心,要多吃“苦”,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可清热除烦、祛湿健脾、养心补血,平衡身体机能,苦瓜、苦菜、蒲公英、莲子(莲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时节的汤膳中如果多加一些苦味食物,如石斛、灵芝、猴头菇等,能养心安神,让身心更加舒畅。 此外,夏季还应适当地补充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这是因为夏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除水分外,还有钠和钾,以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人体一旦出现低血钾现象,就会引起倦怠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夏天应适当地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多吃些小麦胚芽、黄豆、糙米、奶制品、鱼、海带、紫菜,并适当地吃些咸味食物,可多喝茶,以补充流失的钠和钾。 如果暑热过剩,汗出过多,损伤心气,导致胸闷、心悸等不适,可服用“生脉饮”,方用人参补养心气、麦冬清心养阴、五味子固摄心气,以益气养心,生津止渴。亦可用黄芪、生石膏为方,黄芪补气升阳,生石膏清热解暑生津,以补气清暑,养阴生津。 起居 1、晚睡早起,充足睡眠 夏季天气渐热,昼长夜短,不少人渐渐觉得睡眠不足,尤其是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健康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 夏季应“夜卧早起”,这是因为夏季昼长夜短,养生也应该顺应天地的这一变化,每天早点起床晚些入睡。而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中午最好能小憩一会儿,以弥补晚睡缺失的睡眠,“闭目养神”其实就是养心。 2、切莫贪凉,抵御寒邪 《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夏季为人体阳气旺盛之际,大自然的气流都是向上向外升发的,人体的气息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发散,此时人体应该以发散、利暑、祛湿为主,适当地出出汗,多喝水,以排出体内寒邪毒物与垃圾。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郁闭不得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夏天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 26-28℃,以不热为度,并且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 3、和缓运动,益气养阳 夏天是热烈奔放的季节,在阳光中舒展身体,可获取充足的阳气。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排汗,有利于体内的垃圾随汗液排出体外,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八段锦、做广播体操等比较和缓的运动,以免大汗淋漓伤阴伤阳,违背“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运动后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并注意防晒以防中暑。 情绪 《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如果心里不平静,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养生论》提到:“夏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如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为热矣。”其大意是说,夏天应该调心养息,保持情绪平稳,如冰雪在心一般,不可情绪过激,过于浮躁,增加心气耗伤。做到清心寡欲,“过喜伤心”,要善于调节情绪,不能大喜大悲,养成静坐、闭目养神的习惯,也可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者参与垂钓、茶道等静心养神的活动。 健康三字经 晨早起,空气好,跑跑步,练练操, 日三餐,搭配好,慢慢吃,细细嚼, 每顿饭,别太饱,吃饭后,勿乱跑, 睡觉前,烫烫脚,勤换衣,勤洗澡, 不熬夜,早睡觉,心安然,做梦少, 一家人,要和好,老爱少,少敬老, 善待人,勿争吵,开玩笑,不要恼, 戒烟难,戒酒好,不得癌,不咳嗽, 少喝酒,量别高,耍酒疯,受不了, 君若能,全做到,能长寿,延衰老。

刘迪继

主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14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四季养“心”—秋季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奉藏者少。”可以作为秋季养生的总则。 秋天,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树木因此枯黄落叶,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使意志安宁清净,收神气敛。同时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秋季五行属“金”,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肺与心相邻,五行之中,木火刑金,金盛亦可侮心,因此秋季调养不慎,也可诱发心病,因此,秋季亦应“养心”。 饮食 肺藏气,主呼吸,通调水道,喜润恶燥。肺脏不喜欢燥气,因为它需要被滋润,但它又恰与燥气想通,因此更容易感受燥气,为其所伤,影响肺脏功能。因此,秋季饮食,当以“滋润”为首要。比如多喝水、奶制品等。秋燥的出现让人体内的燥气旺盛,导致上火、咽干、声嘶等不适,为五脏六腑津液不足表现。因此应适当进食“滋润多汁”的食物,及时补充体内水分。除了直接喝水为身体补充水分之外,也可以吃些雪梨、冬瓜、黄瓜等水分含量多的食物,吃饭时可多喝汤,亦可选择银耳、莲藕、百合等炖汤服用。 其次,在滋润的同时,要尽量避免辛辣干燥食品,尤其不要过量食辣。适当吃辣能够助热升温,从而起到暖身的作用。但秋季仍然比较干燥,过量吃辣的话,反而会加重体内的燥气,更容易上身体上火。 在进补方面,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进补方式,而不是跟随潮流盲目进补。平素脾胃虚损之人,要慎吃阿胶;体虚之人,可气血双补;素体血虚之人,要多吃肝类、干龙眼肉;阴虚为主的患者,则应该多吃鸭肉、牡蛎等有滋阴功效的食物。但总的而言,进补的选择也是以滋润为主,注意避免食用羊肉、肉桂、人参、狗肉等温燥之品,以免内外燥气共同作用人体,损及人体阴津。 起居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建议晚上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弱、阴气盛之时,此时睡觉,能养阴,睡眠质量也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秋冬交接之际,天气转凉,亦要注意适时添加衣被,尤其是夜间睡觉时腰腹要盖被子,以防受凉。此外,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睡眠质量的改善,加上秋季食欲旺盛,饮食增多后,人体囤积了更多的脂肪和能量,此时摄取的热量要比消耗掉的热量更多。为了保持人体的均衡性,此时应该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摄入与消耗的平衡。理想的安排是一周进行两到三次高强度锻炼,并加入瑜伽、健走或负重训练等强度较低的项目。运动的时间,建议选择白天进行,因为秋季近冬,特别是晚秋时分,天气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导致邪气侵袭人体,不宜过早、过晚进行运动。 情绪 《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如果心里不平静,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秋忌悲”,进入秋季之后,人体代谢与自然界一样进入阳消阴长的状态,慢慢地会看到许多萧条的情景,内心忧郁的情绪便会油然而生。长时间保持忧郁情绪的话,反而会损伤器官,影响身体健康。此时,精神调养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收敛神气,以帮助自己达到心境宁静的状态,有助于减缓肃杀之气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一种最好的“运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通畅。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健康三字经 晨早起,空气好,跑跑步,练练操, 日三餐,搭配好,慢慢吃,细细嚼, 每顿饭,别太饱,吃饭后,勿乱跑, 睡觉前,烫烫脚,勤换衣,勤洗澡, 不熬夜,早睡觉,心安然,做梦少, 一家人,要和好,老爱少,少敬老, 善待人,勿争吵,开玩笑,不要恼, 戒烟难,戒酒好,不得癌,不咳嗽, 少喝酒,量别高,耍酒疯,受不了, 君若能,全做到,能长寿,延衰老。

刘迪继

主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145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脂高,怎么办?

心脑血管疾病早已超过肿瘤,跃居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都属慢性病,是由各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后逐渐出现的一类疾病,而高脂血症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脂的升高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有因遗传因素、高糖高脂饮食导致,也有因肥胖、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引起,总的来说,血脂的异常升高会加速血管的损伤、硬化、斑块形成,其中以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升高起主要影响,若长时间如此不加以控制,便可出现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以冠心病、脑卒中等多见,极大影响晚年生活质量。 那么血脂升高后身体是否会发出信号?可惜的是,它一般是不会有代表性症状的!它的存在不为人知、危害不为人知,是个无声的杀手……一般地,下列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水平:①45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②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吸烟者,甚至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②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高脂血症家族史者;③有黄色瘤或黄疣的人;④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体形偏胖、四肢沉重或肢体麻木等症状的人。除此之外,建议健康成年人最好每年检验1次,至少每隔3~5年检查1次血脂。 如果血脂升高应该怎么办呢?有研究显示,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每下降10%,患冠心病的风险可降低20%-30%。因此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血脂升高,应该想办法将它将至正常。 当然了,发现血脂升高不要慌!一般需要按照顺序进行如下诊断与治疗: 1、区分血脂升高到底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一般而言,原发性血脂升高建议接受降血脂治疗,而继发性血脂升高,需找到诱发原因,可能是某种疾病,可能是某种生活方式,需要治愈该种疾病,或者纠正该种生活方式,以间接减低血脂水平。 2、评估当时的血管状态:可以完善血管彩超,如颈动静脉彩超、下肢动静脉彩超等,若有斑块形成,建议积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管彩超,一般建议半年至1年复查1次。 3、改善生活习惯:肥胖是引起血脂升高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肥胖人群亟需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BMI<24),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脂、奶油、肥肉等,这里很多人有误区,干脆就不吃动物油,一味食用植物油,然而不饱和脂肪酸的过量摄入也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因此,建议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少吃油炸食物才是正确的;除此之外,积极运动锻炼、戒烟戒酒也是预防高血脂的良好习惯。坚持非药物治疗是纠正血脂异常的重要举措,即使已经服用降脂药物,也应该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4、积极药物治疗:在采纳运动、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等措施后,若血脂仍未有下降,建议及早就诊,开始接受药物治疗。除了常见的“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等药物以外,中成药中的“血脂康”也是公认的降脂药物,该药的好处在于降低了降脂药物的肝肾功能损害风险。 5、耐心等候血脂下降:降血脂与降血压不同,期间不会有症状上的改变,一般需要抽血复查血脂水平才能观察疗效,而血脂的下降是比较缓慢的,这与血脂的代谢方式有关,而一般降脂药需要2到4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因此一般建议服药1-2月后复查血脂水平,调整降脂药物剂量,待药量稳定后,建议3-6月甚至6-12月复查1次血脂水平。一般而言,理想的血脂水平是将LDL-C降至<3.4mmol/L;若同时兼有高血压,建议降至<2.6mmol/L;若患者已经发生冠心病或糖尿病,建议将LDL-C降至<1.8mmol/L。 6、要坚持服药:服药一段时间后血脂可正常下降,患者往往会选择停药,其实就跟降压药物一样,血脂之所以下降甚至正常,也是服药后的效果,若贸然停药或减量,血脂不可避免会出现反弹,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遵医嘱减量或停药。 7、服用降脂药物要注意它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肝脏损害和肌肉损害,若用药过程中出现腰腿部肌肉疼痛、牙痛,或者肌无力、乏力、发热、黄疸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肌酸激酶和肝功能,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最后,再次呼吁大家,对于患有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基础,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疗。

刘迪继

主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14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衰虽然不能治愈,但做到这些,你也可以与常人无异

一代传奇球星马拉多纳于11月25日上午被发现猝死于家中,令众多足球迷们感到万分惋惜,最终死因考虑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马拉多纳就已经被诊断为患有该疾病,这是一种由于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引起心功能下降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和相关疾病的严重阶段和终末阶段,也是目前心血管疾病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目前中国心衰的发病率在快速上升,据统计,中国每10人就有1人可能患有心衰,约20%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约50%心衰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其死亡率与肿瘤相仿。而且心衰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其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最终影响生命。 我们常将心功能称为心泵功能,其工作原理类似于生活中常见的水泵,水泵坏了,提不出水,水也就蓄积于地下。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发生心衰,其影响则更为复杂和广泛。所谓心衰,即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受限,收缩受限则泵血功能下降,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舒张受限则心室充盈受损,静脉血回流阻力增加,静脉系统淤血严重。这两大基本病理改变,除了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以外,还妨碍了全身各大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带来了诸如乏力、气喘、咳嗽、纳差、恶心呕吐、少尿、水肿等一系列症状,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心力衰竭,走出误区,提倡早诊早治,无疑是心衰防治的最重要举措。如果你已经患病或者可能患有心衰,如何在生活中进行调理,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呢? 1、健康饮食,戒烟限酒:①宜进高维生素,低热量、低脂肪、含适量纤维素、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食物。②应少量多餐,避免饱食,忌烟、酒。③不饮农场和咖啡,控制钠盐有助于减轻或消除水肿,要以低盐饮食为主。 2、适度运动,肥胖患者及早减重:①心衰病情缓解后,应该开始在室内活动,逐渐到病房外活动,因心衰病人的心功能代偿十分有限,需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循序渐进,不可过度劳累。②运动方式以步行、腹式呼吸、气功、太极拳、八段锦、医疗体操等为主以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疲乏等不适为度。如果在运动时感到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及其他不适时应暂停运动,并及时就诊。 3、调整生活作息: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湿度,创造安静整洁的休养环境。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湿衣裤,防止着凉。②记录24小时尿量,对水肿及少尿的患者应减少饮水量。 4、定期体检,了解基础疾病并加以干预:伴随心衰症状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心脏彩超、胸片、心电图、甲功、电解质、BNP等。定期监测体重、尿量、血压、心率、运动耐量、夜间呼吸情况等,出现明显波动及时就诊。建议每日清晨排便后、进早餐前称体重并做好记录。如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或每天体重的增长达到1公斤以上,考虑心衰正在逐渐加重,需及时就诊或咨询医师调整药物治疗;推荐晨起后、夜间休息前测量血压、心率并记录,对于现有或曾经有心衰症状和体征的高血压患者,多数指南建议减压靶目标为<130/80mmHg,但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的减压目标值可能不同。心率以清晨静息心率55-60次/分(不低于55次/分)为宜,若发现静息心率较平常增加≥15~20次/分,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诊。 5、积极治疗各种可能引起心衰的原发疾病,早期干预,不擅自停药、加药,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防止发生、进展成结构变化的心力衰竭。 6、发现特征性心衰症状,尽快就诊,明确病因,尽早启动规范化治疗: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是维持病情稳定、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措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不得随意停药或改量。心衰患者长期口服利尿药、ACEI、洋地黄等药物,大部分可长期耐受,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较严重不良反应,如利尿剂可致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ACEI可导致顽固性咳嗽、洋地黄过量可出现中毒反应等,但这些症状既有可能是药物引起,也可能是心衰加重导致,所以在发现以上不良反应后,患者不应自行停药,要及时就医,咨询心血管专科医师,由医生评估病情和用药合理性。 7、若发生以下情况时,及时就诊: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咳血、尿量减少、夜尿增多、有厌食饱胀感、恶心欲呕、水肿、胸闷、气促、在活动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易疲劳等。 最后,中医中药在心衰方面的认识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既往医家多将之归为“心水”、“心胀”、“心咳”等范畴,认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病变涉及五脏,形成以心为中心,肺、肾、肝、脾皆可致病的病理特征,治疗时以心为重,兼顾其它脏腑,以补虚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利水,往往可以收获奇效。何况中医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疾病的早期,寻求中医中药的帮助,祛邪扶正,防病于先,正好也与“早诊早治”的口号不谋而合。

刘迪继

主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14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刘迪继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5 次
总文章 5 篇
在线服务患者 0 次
患者评价 0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12-17 15:42:02
刘迪继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0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