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唱歌跑调也许是“病”
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五音不全,唱歌跑调。现在医学认为,唱歌总是找不着调也是一种“病”,叫“失歌症”。 失歌症的概念 约有4%的人音乐感知能力不足,即五音不全。以往人们使用各种不同的术语来描述这种情况,如音符盲、音调盲、曲调盲和失调症等,现在大家都称之为失歌症。 失歌症的病因 失歌症属于失语症的一种,是由于大脑优势半球相关的功能区发育差异或继发于其他病变而导致。失歌症者有些是先天的、遗传性的,称为先天性失歌症;另外有一些是后天疾病导致,如脑部出现炎症、出血、外伤、梗塞、肿瘤等,导致语言中枢受损,或者在发育期训练不当、缺乏音乐刺激等,出现唱歌走调的现象,称为获得性失歌症。还有一种“假性”失歌症,是由于临时的原因导致了五音不全,如太紧张、嗓子发炎等原因所致。 失歌症的表现 失歌症者很难对音调、音阶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失歌症者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跑调,而是在于根本不知道自己跑调。他们听力正常,发音亦无异常,言语交流也没有问题,就是对音乐一窍不通,听不懂也唱不来。即使是已经听过上千次的旋律,在他们听来还是陌生,也听不出不和谐的曲调,所以很难学习唱歌。 失歌症患者还可能存在沟通障碍。我们都知道,语调有时是可以决定语意的。比如“去唱歌”和“去唱歌”?只是结尾语调上的细微差异,但表达的意思则完全不同。约有30%的失歌症者同时伴有语调的识别障碍,特别是面对结尾语调的升、降时。有些失歌症患者要在音高相差达10个半音时才能分辨出不同,就算是应对日常生活也显得有些不足。 失歌症者有以下一些特点,你可以自我对照看看有没有下述的表现。 1.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对于不和谐的和弦他们不觉得难听。 2.常常不能准确的唱出一首歌,每首歌都会一点点,但自己往往意识不到,以为唱得还不错,越唱越有劲。 3.大约50%失歌症者在韵律认识方面可能有问题,但大部分失歌症者喜欢音乐,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 4.对大多数人来说,失歌症者的歌声就像噪声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 5.失歌症者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他们经常不能听出对方表达不满的“弦外之音”。 如果发现自己是失歌症,该怎么办? 严格来讲,“失歌症”并不是一种疾病,并没有人因为单纯唱歌能力差而去就医。即使发现自己有失歌症的表现,也不要过于紧张和自卑。 从一定角度讲,失歌症者想唱就唱,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开心、悲伤、愤怒都可以从歌声中情不自禁、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来,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但是,失歌症者“想唱就唱”的同时,请考虑一下他人的感受,如果表现欲望过强,认识不到自己完全跑调的歌声对别人是一种折磨,那就需要注意了。亲朋好友可以把失歌症者的歌声录下来,让他听听自己的歌声,以抑制其过强的表现欲,另外可以通过一些发音练习使其唱歌跑调得到一定的纠正。 失歌症是否可以避免?如果是先天遗传,我们无法改变,但如果是早期发育等原因引起的则应尽量避免。早期注意培养孩子对声音的辨别力和敏感度,父母可以多向孩子轻声说话、哼唱或让孩子听一些轻柔的音符声,促进孩子听觉功能发育,每次不超过10分钟。 如果是后天疾病所导致的失歌症,以前唱歌很好听,突然出现唱歌走调,同时还伴有头痛、头晕、幻觉等其他身体不适症状,要立即就医进行脑部检测,排除一些器质性病变。
李英辉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130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十招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在其刚出生时就开始萌芽了。当他咿咿呀呀跟你说话、伸出双手求拥抱、弄出各种动静求关注时,他的自信心就在发展了。父母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很可能会误伤这颗嫩芽,下面这些做法则能很好地呵护其茁壮成长。 一、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这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要求受重视,比如孩子提出:“妈妈,你陪我玩一会儿!”如果当时家长忙,没办法陪孩子玩,可以明确说明原因,并告知:“等妈妈忙完了马上陪你”,让孩子感到提出的要求得到了重视。但如果妈妈说:“玩什么玩,没看到妈妈在忙吗?”孩子就会很委屈,有挫败感。家长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二、适度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在做决定之前,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选择范围。以出去玩为例,可以给孩子一些可行的选择,让他来决定去哪里。比如说:“你想去游乐场还是动物园?”孩子做了一个选择,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三、不要嘲笑孩子。有些父母开玩笑似的嘲笑,有时候也会打击孩子。因为孩子分不清是玩笑还是真的嘲笑,有的家长会说:“你这个小笨蛋!”在大人看来可能是昵称,孩子却不太理解。 四、让孩子知道自己被人需要。比如父母适度请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事后表达感谢,这对培养孩子自信心也很有帮助。不妨说:宝宝今天帮妈妈洗碗了,妈妈非常开心。 五、在家里展示孩子的作品(画、手工等)或所获奖励(奖状、奖杯、奖牌等)。获奖行为是需要被赞赏的,奖状、奖杯、奖牌等放在家里比较显眼的地方,客人来了能一眼看到。对于孩子来说,赞赏的语言能使其好的行为得到强化,自信也会随之增强。 六、不要老跟别的孩子比。拿自家孩子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这对孩子不公平。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拿孩子跟他以前比,只要孩子这段时间有进步,就应该为他感到高兴。 七、教较大些的孩子学会用钱。学会用钱不仅是要教孩子理财能力,更是锻炼他自我控制和安排生活的能力。家长可以教他做零花钱的预算,如何节省钱,让孩子自己做消费决定。他如果想买一个东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攒钱买。这样也会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八、别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去交朋友,但不必对孩子之间的交往过多干涉。有的孩子会觉得和同龄人玩无趣,喜欢跟大点的孩子玩,有的孩子跟大孩子一起玩会有挫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所以要看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可以适当提参考建议,但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强行筛选孩子的朋友圈。 九、不要因怕脏等原因制止孩子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很小的孩子习惯咬东西,大一点的孩子喜欢到处摸、到处玩。其实,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应该多鼓励这种行为,不要怕脏怕麻烦而一味制止。 十、教孩子发挥自己个性中积极的一面,扬长避短。家长要明白孩子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外向,擅长人际交往及运动。可外向的孩子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虎头蛇尾,家长可以教孩子把事情分成一段一段来做,尽量培养他的韧性。文静的孩子不是那么活泼,这时候家长除了鼓励其交往,还可以多让他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增强信心。内向孩子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做事情容易坚持。但自我评价常常容易偏激,家长要多鼓励他。不要强迫他改变秉性,而是要根据孩子个性来发展。
李英辉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130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探秘《头脑特工队》
2015年热映了一部电影——《头脑特工队》,电影用动画卡通的形式,形象地把心理学知识给观众普及了一下。让我们一边看电影,一边探索其中的心理学奥秘吧! 人类只有五种情绪? 喜怒哀乐,这是人们常说的四种情绪。电影中有五个角色:乐乐、忧忧、厌厌、怕怕和怒怒,五个可爱的“小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人类的乐、忧、厌、怕和怒五种情绪。这是源于人的几种情绪,除了剧中的五种情绪外,还有轻蔑和惊讶。人类到底有多少种情绪呢?美国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罗伯特·普鲁奇克认为,人有8种基本情绪,且两两对立:快乐与悲伤、愤怒与恐惧、信任与厌恶、期待与惊讶。 关于基本情绪,业界没有一个定论。而且人的情绪很复杂,不是简单几个名词就能涵盖的。随着人体思维的提升,人的情绪可能由比较单一的喜怒哀乐,进而衍生出尴尬、羞耻、内疚、自豪等,有可能还会有多种情绪交集在一起的情况。 如何控制情绪?其实有些情绪不能刻意地压制,比如忧伤的情绪,应该想着如何去排解、宣泄而不是去将这种情绪隐埋起来。每种情绪都有其各自的功能,保持快乐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多种情绪的融合,才会让情感更丰富。 情感浓度强的记忆诱发“情结” 在电影《头脑特工队》中,茉莉生成一段记忆,头脑总部就生成一颗水晶球;记忆有其主导的情绪,所以水晶球有对应情绪的颜色。爸爸喂小茉莉吃西兰花、情绪小人厌厌主控,产生一颗记忆球,它的颜色便是绿色的,这部分记忆也就成了厌恶的。 记忆其实就是某一印象在人脑中的痕迹。人的记忆分为即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也许是一件事情,一生都记得非常清楚。 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也许连结婚的具体细节都记得,但是当天早上吃了什么却记不得了。这就是短时记忆和即时记忆缺乏,但是长时记忆却很清楚。与记忆相对立的是遗忘,遗忘则像脑海中的橡皮擦,把某些事情慢慢擦掉。 在电影里的核心记忆球,闪烁着金光,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对于核心记忆,在临床医学上很难给出一个科学而完整的定义,时而想起又不易忘记,这种情景记忆的内容与个人情绪和情感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连接。情结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情感浓度比较强的一段记忆,可能会诱发“情结”的产生。比如,“恋父”和“恋母”情结。 你也有过“幻想朋友”吗? 在电影中,“乐乐”遇上了茉莉儿时幻想的玩伴“冰棒”,它的身体是棉花糖,有猫咪的尾巴和大象的鼻子,哭出来的眼泪是各种糖果。 曾有研究表明,65%的7岁以下孩子曾有过至少一个“幻想朋友”。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都有幻想的朋友,他们在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的时候,其实脑海中已经存在了一个玩伴,这种孩子一般想象力丰富。但是有些孩子在现实世界中缺乏情感支持,生活中孤独,一直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走不出自己的虚拟世界,这可能会对社交等产生不良影响。 不做梦不代表睡眠就好 关于梦,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已经剖析了梦,电影也以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再现了梦境产生的全过程。梦境是对现实的反映,也是潜意识的一种反映。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潜意识是指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的心理活动。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很多人总会认为夜里睡觉时,做梦做得多,睡眠就不好。一觉到天亮,不做梦说明睡眠质量很好,其实不然。人们对于睡觉时出现的梦境,一般会记住两种,一种是噩梦,因为情绪太强烈、刺激,以至于惊醒。另外一种是美梦,特别美的梦,被美梦笑醒。所以只有这两种极端,引起情绪兴奋或者是紧张的梦,才容易被回忆起。也有很多梦,是在醒来时就忘记,没有储存在记忆中,所以很多人就以为自己一夜都没有做梦,同时也会觉得自己睡眠很好。事实并非如此。
李英辉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130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注“来自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有一些孩子,他们和普通的儿童不同,不会对父母撒娇哭闹,不会跟小伙伴们打闹嬉戏,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一自闭症患儿。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70%的儿童自闭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20%智力基本正常,5%-10%智力超常。有些自闭症患儿会出现自伤、自残的行为,更严重的会出现癫痫。 虽然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自闭症的发病相关。引起自闭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早期症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自闭症在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中都有可能出现,而自闭症的早期迹象和症状是可以辨别出来的: 一岁以下的婴儿可能会表现为不和别人进行眼睛接触;不对父母的呼唤做出回应;在一岁的时候不会牙牙学语;对别人的行为不关心,不会笑。 当自闭症患儿年龄在两岁以后,他们可能会笑得更少,有的孩子可能在16个月甚至是两岁的时候都不会说话。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身不语。还有不少自闭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会持续至5-6岁或更久。 自闭症患者的独特天赋 长期以来,自闭症患者与天才之间的联系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影视、文学作品也常有涉及。 自闭症儿童大多智力发育落后,但在某一方面又才智惊人,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是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三四岁的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自闭症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治疗时要注重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根据患儿病情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自闭症的教育训练并不完全是一个医学问题,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心态、环境或社会的支持和资源均对孩子的预后产生影响。采用综合性教育和训练,辅以药物,自闭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可能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李英辉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129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4条记录共1页
李英辉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76 次
总文章
4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6 次
患者评价
9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07-28 15:34:11
李英辉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6 人
随访中的患者
1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