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汪周兵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273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

可处方
100%
好评率
811
接诊人数
2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抑郁情绪=抑郁症?

抑郁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但并不是有了抑郁情绪就是得了抑郁症。抑郁症首先一组症状群,不是单有某个症状就能诊断的;另外抑郁症的一组症状需要在至少在同样的2周内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反复出现才会考虑重症抑郁症的诊断;再有重症抑郁症需要符合一定的严重程度,即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由于抑郁症目前病因未明,因此临床至今还没有一种或者一系列的检查或者化验可以进行诊断,抑郁症目前诊断还是以临床诊断为主,目前最主要的诊断是采用CCMD-3、DSM-IV、ICD-10等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情、疾病严重程度等进行诊断。 对于只有几个抑郁症状(不足CCMD-3要求的4个症状)或者抑郁症状出现时间不足2周或者严重程度较轻的情况,临床把这类情况归于亚综合症性抑郁(SSD),也应重视,建议还是去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咨询,与医生一起商量讨论应对措施。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青少年抑郁症心理及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方面,虽然已有研究证实许多设计严谨、结构完善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治疗(CBT) 、人际关系治疗( IPT) 、家庭治疗、心理剧和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可以有效治疗成人抑郁症。但是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而言,各种治疗都还缺乏大量数据的支持。不过有数据表明,在中重度抑郁的急性期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是较为有效的。 药物治疗方面,老一代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对于儿童青少年的疗效不确切,且有潜在的心脏毒性,多数专家已不建议将其用于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的一线用药。而新型的抗抑郁药如氟西汀(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也有研究称此类药物有可能增加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但目前许多指南上仍认为应用新型抗抑郁剂治疗儿童青少年是利大于弊的。 对于中重度抑郁症的青少年,NICE指南认为可以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同时开展作为初始治疗,代替之前的先试用心理治疗,不成功时再试用药物的方法。许多研究也表明,药物和心理社会干预的结合似乎是对患有重度抑郁症青少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3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的病因

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 概括的说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抑郁症概率越高 2 性别因素:相关研究发现,相对于男性,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更高,男女比大约是1:2 3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双亲的丧亡、缺乏关爱、受虐待等不良经历会增加患抑郁症的概率 4人格因素:具有较为明显的焦虑、强迫、冲动等特质的个体易发生抑郁症 5心理社会因素: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6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与抑郁症存在密切的关系 7药物:许多的药物也会引起抑郁情绪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2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焦虑障碍患者常见的个性特征有哪些?

1、思维上的刻板倾向:大多富有理性、拘谨、十分认真、泾渭分明,同时又谨小慎微、委曲求全,他们关心生物的细节胜过关心生事物的本质,对许多事的判断常建立在假设、主观臆测之上。 2、情绪上的焦虑倾向: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对内在的冲动可能导致的危险感到焦虑,根源在于内部,他们习惯去体验而不是采取有效行动来消除焦虑,他们大多志向过高、角色负担太重、太多的清规戒律,给自己留下的活动空间过小。 3、评价上的缺陷取向:常习惯于使用缺陷模式,这与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有关。 4、行为上的回避倾向:他们常常习惯采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通过放弃自己的欲望、需要、牺牲自己的见解、主张去服从他人,以避免与他人的冲突,或避免因失败带来的痛苦和羞耻感,但事后又常懊恼,不停地埋怨自己活他人,这种行为上的回避习惯会深深地影响到患者的诸多方面,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而总处于遗憾、矛盾、冲突之中,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2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处理紧张和焦虑方法(一)

当你面对焦虑和紧张压力的时候,也许这些方法和策略能够帮助到你: · 从身边的事情停下来休息。练习瑜伽,听音乐,做冥想,做按摩,或学习放松技巧。从问题中解脱出来,有助于你头脑的清醒。 · 吃均衡的膳食。不要错过每一餐。保持手头有健康,促进体能的小食物。 · 限制酒精和咖啡因,这些可加重焦虑和触发惊恐发作。 · 有足够的睡眠。当遇到紧张压力时,你的身体需要额外的睡眠和休息。 · 每天锻炼,帮助你感觉良好和保持您的健康。 · 深呼吸。慢慢吸气和呼气。 慢慢的数到10。重复一遍,如果有必要,再数到20。 · 只做到最好,而不是旨在完美,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为你取得的每一步进展要感到骄傲。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3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她到底得了什么病?

孙女士是一家企业的财务人员,个性比较内向、胆小,同时又比较要强,工作忙碌而严谨,但她能力比较强,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游刃有余的。半年前她老公出差了,自己独自带着上小学的儿子,精神和体力上都有些疲倦,恰逢这时上级部门对她们公司财务进行年终检查。因为她在工作中出了点小差错,主管领导在气头上说要开除她,虽然最终只是扣了她奖金了事,但此后孙女士出现了失眠、胸闷、心慌,并渐渐地出现了头痛、头晕的情况,精神和体力也越来越差,还经常感到心脏和脉搏跳的特别厉害,总是莫名的烦躁。 孙女士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自感症状也越来越明显。孙女士考虑可能是一直太疲劳了,自己的健康最重要,所以干脆辞职在家安心休息。可是事与愿违,自从在家休息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所以孙女士怀疑自己得了严重而且罕见的“心脏病”,于是她频繁地去各大医院做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甲状腺功能等,却反复被医生告知没有异常,这让她更加不安,每日都是心神不定,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总是莫名的害怕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精神也越来越差,医生告诉她可能是得了“心脏神经官能症”,后来在综合医院医生的建议下来到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接诊的汪周兵主任在详细了解孙女士的病情后,告知孙女士她患的是“焦虑症”,而不是她所理解的“心脏病”,“焦虑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性格、环境因素等有关。对于孙女士来说,由于严谨的工作、过多的压力、工作中突发事件引起的内心冲突,加之内向、好强、敏感的性格,使她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时间一长,孙女士就出现了焦虑症的症状,心脏也就出现了一时性的功能紊乱。另外,孙女士对心脏的不适过分担忧,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加重了精神负担,不适的症状就更加明显,进入了恶性循环状态。” 针对孙女士的病情,汪主任首先向她讲解了有关焦虑症的相关知识,让其知道她的感受其实是一种焦虑情绪,而不是心脏病,减轻她的担忧,同时让其平时坚持进行放松训练,鼓励她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改变对挫折、压力的看法,同时对自己的期望不可过高,“去摘一跳起来就能摘到的桃子”,有时要带着症状去生活,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与此同时,也让孙女士服用了一些缓解焦虑的药物,时间不长孙女士就康复了,生活又恢复到了正常的轨道。 其实,在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临床心理科,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孙女士这样的患者,他们辗转于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但是各种检查却未发现明显异常,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也未见明显的效果,这时建议你不妨到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临床心理科就诊,请心理医生帮你把把脉——你是否患上了心理疾病!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4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紧张与焦虑缓解办法(二)

· 接受你无法控制一切。正确看待自己的压力,要想想:难道真的如你认为的那样糟糕吗? · 迎接幽默。一个舒心的笑容能够伴你走一段很长的路。 · 保持积极的态度。作出努力,用积极的以取代消极的想法。 · 多参与。做志愿者或用别的方法,活跃在你的社区,它可以创建了一个支持网络,并提供了从日常压力中的休息。 · 了解什么引起你的焦虑。是工作,家庭,学校,或别的可以识别事情吗?当你感到压力或焦虑时把它写下来。 · 与人交谈。告诉你的朋友和家人你正在面临困境,让他们知道如何可以帮助您。也可以去看医生或治疗师,寻求专业帮助。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3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障碍的患病率

北大六院黄悦勤教授团队2019年发表在Lancet杂志上最新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报道显示,任何精神障碍(不包括痴呆)的12个月患病率为9.3%,终身患病率为16.6%。焦虑障碍是终生患病率最高的精神障碍类别(7.6%),其次为心境障碍(7.4%,其中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为6.8%,重症抑郁终身患病率为3.4%)、物质使用障碍(4.7%)、冲动控制障碍(1.5%)、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0.7%)及进食障碍(0.1%)。12月患病率显示老年期痴呆为5.56%,焦虑障碍达到4.98%,心境障碍为4.06%,酒精药物使用障碍为1.94%,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为0.61%。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4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适当行动,面对失眠

1.失眠不是病。认为睡眠不好会自行改善,久而久之就发展为慢性失眠。慢性失眠都是由于急性或亚急性失眠没有得到纠正引起的。 2.赖床补回睡眠。因睡不着而早上床,或是因没睡好而赖床。失眠患者待在床上的时间大都超过9-10个小时,这也属于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3.安眠药有害。认为一旦服上安眠药就不容易停药,日间常昏昏欲睡的,所以拒绝治疗。 4.心理问题零可能。失眠可能由抑郁、焦虑等疾病引起。可一旦医生提及这些疾病,患者立即否认,认为自己过得很开心、家庭很和谐。其实,即使拥有好的家庭环境,生活幸福,并不意味着没有罹患焦虑、抑郁的可能。 5.口口相传就是好。乱吃道听途说所谓的“好药”,从非正规渠道买药或购买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中成药”或者“西药”。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2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正确看待、选择安眠药

失眠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眠药,药物治疗是避免失眠危害健康的重要手段。许多失眠者因担心副作用而坚持不用安眠药。事实上,安眠药已经历了几代的发展历程,新一代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有较大优势。目前国内医院主要使用两大类药物,一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安定类等,二是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酒石酸唑吡坦、佐匹克隆等。正确选用药物是关键。 患者主诉是入睡困难还是早醒,有无抑郁、焦虑等症状,这些都是药物选择的依据。一般选择半衰期短,对白天的认知功能没有影响的药物。在这方面,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优势,比如唑吡坦,晨起无安眠药的宿醉作用,服用后多数患者能在20分钟内入睡,青年人仅需几分钟即可入睡,能有效缓解入睡困难。对于易醒、早醒的患者同样具有较好效果;对伴有抑郁或焦虑的患者,由于抗抑郁焦虑药物起效较慢,因此在初始阶段合并使用此类安眠药能迅速改善睡眠,提高患者信心和治疗依从性。而且,此类药物的耐受性及依赖性小,成瘾性小。

汪周兵

主任医师

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

142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8条记录共3页
汪周兵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7740 次
总文章 28 篇
在线服务患者 755 次
患者评价 664 个
获得锦旗 2 个
入驻时间 2020-08-01 11:12:46
汪周兵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755 人
随访中的患者 166 人
汪周兵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2 个
医德高尚
1个
济世良医
1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