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崔文帅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4********148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内科

可加号 可处方
99%
好评率
1798
接诊人数
48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急性腮腺炎有什么症状?

腮腺炎主要有以下症状: 一、腮腺肿胀 1. 部位:通常一侧腮腺先出现肿胀,数日后可累及对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2. 外观:腮腺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不红,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触痛。 3. 张口受限:由于腮腺肿胀,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可导致张口困难。 二、疼痛 1. 腮腺区域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轻微胀痛或较为剧烈的疼痛。 2. 放射痛: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耳部、下颌等部位。 三、发热 1. 热度:多数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 38℃左右,严重者可达 40℃。 2. 伴随症状:常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四、其他症状 1. 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不适。 2. 睾丸炎或卵巢炎(仅见于流行性腮腺炎):青春期后的患者,男性可能并发睾丸炎,表现为睾丸疼痛、肿胀;女性可能并发卵巢炎,出现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3. 胰腺炎(仅见于流行性腮腺炎):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胰腺炎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7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是什么意思?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影像学表现,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一、病因 1. 感染性疾病: • 细菌感染:如腹腔脏器的细菌感染,可引起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常见的有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等炎症蔓延至腹膜后淋巴结。 • 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可能导致全身淋巴结包括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结核感染:腹膜后淋巴结结核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2. 肿瘤性疾病: • 恶性肿瘤转移:腹部及盆腔的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卵巢癌等,癌细胞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引起肿大。 • 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累及腹膜后淋巴结,导致肿大。患者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3.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包括腹膜后淋巴结。 二、临床表现 1. 局部症状: • 腹痛:可因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引起,疼痛程度和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 •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 2. 全身症状: • 发热:感染性疾病或肿瘤性疾病均可引起发热,热型不定。 • 消瘦、乏力:肿瘤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消耗症状。 三、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可初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但受肠道气体干扰较大。 • CT 和 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腹膜后淋巴结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病因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2.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 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9-9 等,对肿瘤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等有助于诊断腹膜后淋巴结结核。 3. 病理检查:对于病因不明的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四、治疗方法 1. 针对病因治疗: • 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 肿瘤性疾病: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选择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 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 对症治疗: • 疼痛时可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 发热时给予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 总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复杂,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7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彩超发现肝脏实质不均匀是怎么回事?

肝脏实质回声分布欠均匀是超声检查中的一种描述,可能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一、可能的原因 1. 脂肪肝 • 当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时,可导致超声下肝脏实质回声不均匀。这通常与不良饮食习惯、肥胖、酗酒、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 轻度脂肪肝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中重度脂肪肝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等表现。 2. 肝炎 • 各类肝炎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可引起肝细胞受损,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实质回声欠均匀。 • 患者可能有黄疸(皮肤和巩膜发黄)、乏力、恶心、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肝区疼痛、腹水等。 3. 肝硬化 • 长期的肝脏损伤,如慢性肝炎、长期酗酒等,可导致肝脏组织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此时肝脏实质回声不均匀,且肝脏形态可能发生改变,如表面不光滑、肝叶比例失调等。 • 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如乏力、消瘦、黄疸、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二、应对措施 1. 进一步检查 • 为明确病因,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等。 • 必要时还可进行肝脏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更清晰地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 2. 针对病因治疗 • 如果是脂肪肝,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 • 对于肝炎,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抗病毒、保肝等治疗。如病毒性肝炎可能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药物性肝炎需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 肝硬化患者则需要综合治疗,包括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并发症等。 3. 定期复查 •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实质回声分布欠均匀,都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肝功能等相关检查,以监测肝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肝脏实质回声分布欠均匀只是一种超声表现,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小心被毒蚂蚁咬伤了怎么办?

被蚂蚁咬伤后,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正确处理伤口: 一、立即脱离现场 迅速离开蚂蚁出没的地方,防止再次被咬伤。 二、清洁伤口 1. 用肥皂水清洗伤口:蚂蚁的毒液多为酸性,肥皂水为碱性,可以中和一部分毒液,减轻疼痛和瘙痒感。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周围,然后用肥皂水轻轻涂抹、揉搓伤口及周围皮肤,持续 1 至 2 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 碘伏消毒:用碘伏棉球或棉签轻轻擦拭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三、缓解症状 1.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咬伤处,每次敷 15 至 20 分钟,可减轻疼痛和肿胀。注意不要直接将冰袋接触皮肤,可使用毛巾等包裹,以免冻伤。 2. 涂抹药膏:若伤口瘙痒,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膏;若红肿明显,可以涂抹激素类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四、观察症状 1. 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果伤口出现红肿加重、疼痛加剧、化脓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2. 观察全身症状:有些蚂蚁咬伤可能引起全身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心慌、头晕、皮疹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就医,可能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甚至进行紧急抢救。 五、避免搔抓 尽量避免搔抓伤口,以免抓破皮肤导致感染加重,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如果瘙痒难忍,可以轻拍伤口周围皮肤缓解瘙痒感。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7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内膜炎的记忆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记忆方法: 一、病因方面 1. 记住易患因素的口诀 • “风心先心有人工(瓣膜),静脉药瘾有菌丛”。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有异常,容易使细菌附着;而人工瓣膜置换后的患者以及静脉药瘾者(通过静脉注射药物,可能将细菌带入血液)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 2. 细菌类型记忆 • 草绿色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尤其是在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中),可以联想草绿色与心脏这个“绿色”(生命、生机)相关联。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常见菌,特别是在静脉药瘾者中,可记为“金色诱惑(药)易感染”。 二、临床表现 1. 发热 • 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发热症状,可以想象心内膜“发炎”就像身体里有一把“火”,所以会发热,而且发热是持续性的,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 2. 心脏杂音 • 新出现的杂音或者原有杂音性质改变是重要表现。可以理解为心内膜被细菌破坏、赘生物形成,就像在心脏这个“乐器”上增加了或者改变了一些结构,导致声音(杂音)改变。 3. 周围体征 • 比如瘀点,可想象细菌在血液里“捣乱”,像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血液),溅起的小水花(瘀点)出现在皮肤上。Osler结节是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可以记为“O(Osler)像豌豆”来联想结节的大小和形状。Roth斑是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想象眼睛里有个红红的“R(Roth)”形状的斑。 4. 栓塞症状 • 由于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会导致各个器官栓塞。例如脑栓塞会有头痛、偏瘫等症状;肾栓塞会有腰痛、血尿等。可以把栓子想象成一个个“小捣蛋”,随着血流跑到不同的器官,破坏那里的正常功能。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被猫咪或者是被狗子抓伤了,什么时候应该接种狂犬病疫苗?

猫咪咬伤后的暴露分级分为三级: 一、I级暴露 1. 情况描述 • 接触或喂养动物,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例如,只是摸了摸自家健康的小猫,小猫舔了一下没有破损的手皮肤,这种情况属于I级暴露。 2. 处理措施 • 通常不需要进行医学处理,但要确保接触后及时洗手等保持清洁。 二、II级暴露 1. 情况描述 •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比如,被小猫轻轻咬了一下手臂,但是没有破皮出血,或者只是被小猫爪子轻轻划了一道红印但没出血,这就是II级暴露。 2. 处理措施 • 需要立即处理伤口(用肥皂水和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并且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III级暴露 1. 情况描述 • 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猫咬出血,或者皮肤有破损处被猫舔了)。 2. 处理措施 • 除了立即处理伤口(冲洗、消毒)外,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还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剩余剂量肌肉注射,并且要尽早使用,最好在伤口清洗完成后立刻注射。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狂犬病的一些问题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及特邀专家达成,主要内容如下: 1. 狂犬病概述 • 疾病介绍:由狂犬病病毒属病毒感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临床症状包括恐风、恐水、咽肌痉挛等。 • 全球流行情况:每年死亡约59000例,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多个太平洋岛国、部分发达国家无狂犬病报告。我国为狂犬病流行国家,病例呈现农村地区多、男性多、儿童和老人多的“三多”特征,夏秋季高发。 • 宿主及传染源:储存宿主包括犬、猫、蝙蝠等,全球99%狂犬病由犬咬伤或抓伤引起,我国主要传染源是犬,其次是猫,部分野生动物也是重要宿主和传染源。人传人罕见,仅发生于器官移植。 2. 病原学与发病机理 • 病原学:病毒属单股负链病毒目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有16种,我国主要流行RABV,病毒基因编码5种结构蛋白,体外存活能力差。 • 发病机理:病毒具有高度嗜神经性,在伤口肌肉组织复制后侵入外周神经系统,沿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移行并增殖,再扩散到其他组织。潜伏期1 - 3个月,与病毒数量、毒力和侵入部位神经分布有关。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 临床表现: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自然病程包括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麻痹期和死亡。前驱期有不适、厌食等症状,急性神经症状期狂躁型有恐水等表现,麻痹型无兴奋期及恐水现象。 • 诊断标准: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测的荧光抗体实验是金标准,也可检测病毒核酸或进行病毒分离;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4.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相关生物制品 • 狂犬病疫苗 • 我国上市疫苗:包括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Vero细胞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和进口鸡胚细胞疫苗。 • 疫苗标准:规格、剂型多样,效价在有效期内≥2.5 IU/剂,冻干疫苗复溶后需及时使用。 • 适用性:上市前经过严格研究和试验,虽未专门评价联合使用,但实际应用显示联合使用效果可接受。 • 接种途径和部位:全球可采用肌内注射和皮内注射,我国目前批准肌内注射,2岁及以上在上臂三角肌,2岁以下在大腿外侧上1/3处。 • 免疫程序和剂量:暴露前和暴露后免疫程序多样,如暴露后可采用5剂肌内注射或4剂“2 - 1 - 1”程序等,皮内注射方案更节省疫苗。再暴露免疫程序根据上次免疫最后一剂完成时间确定。 • 特殊人群接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HIV感染者接种安全有效,严重免疫功能缺陷者需特殊免疫程序。 • 疫苗安全性:细胞培养疫苗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少数人有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 免疫后的持久性:免疫记忆几乎可维持终身。 • 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 种类: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和马源狂犬病F(ab')₂片段制剂(ERIG)。 • 使用条件:Ⅲ级暴露及部分Ⅱ级暴露病例应在第1剂疫苗免疫同时进行伤口浸润注射。 • 剂量:HRIG最大剂量为20 IU/kg,ERIG为40 IU/kg,可适当稀释用于多伤口病例。 • 使用时机:最好在首次暴露者疫苗接种后立刻使用,最迟不超过首剂疫苗接种后7 d。 • 皮试:HRIG无需皮试,ERIG使用前需皮试。 • 单克隆抗体:如SII RMAb已在印度获批上市,我国开发的产品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是被动免疫制剂发展方向。 5. PEP处置建议 • 伤口处置 • 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约15 min,可使用专业设备和冲洗剂,避免水流垂直创面,污染严重或就诊延迟的病例可擦拭创面,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 消毒:用含碘制剂或其他消毒剂消毒。 • 清创与缝合:清创前探查伤口,避免遗漏损伤和异物,需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且清创后缝合的伤口应松散缝合,动物致伤伤口应谨慎缝合,根据多种因素决定是否Ⅰ期缝合,高感染风险伤口应避免Ⅰ期缝合,可延期缝合。 • 抗菌素使用:不推荐常规使用,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病例可预防性使用,根据情况选择广谱抗菌素,得到药敏结果后调整。 • 破伤风预防:根据狂犬病暴露分级评估破伤风风险,按相应程序免疫接种。 • 疫苗接种:Ⅱ和Ⅲ级暴露者需接种,我国采用肌内注射,有5针免疫程序、“2 - 1 - 1”程序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接受5针程序,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可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 使用禁忌:狂犬病疫苗暴露后无禁忌,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情况,对成分过敏者更换疫苗。 • 接种延迟:应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某一剂次延迟注射,后续剂次按原间隔顺延。 • 疫苗品牌更换:尽量使用同一品牌,无法实现时可更换不同品牌按原程序接种。 •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 应用人群:首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等特定人群。 • 应用剂量:按体重计算,HRIG为20 IU/kg,ERIG为40 IU/kg。 • 应用方法:将被动免疫制剂浸润注射在伤口周围,如剂量不足可稀释,特殊部位按最大剂量使用,黏膜暴露者可滴/涂或浸润注射,建议和疫苗同一天使用,不得在同一部位注射,接种疫苗首剂7 d后不再使用。 • 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 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及时规范处理。 • 疫苗接种: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按原有程序完成,上次免疫最后1剂完成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无需加强,3个月及以上需第0和3天各接种1剂。 • 被动免疫制剂:按程序完成至少2剂疫苗接种者,除特定情况外再次暴露无需使用。 • 人用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 轻度不良反应: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等,全身性反应如发热、无力等,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 • 罕见不良反应:如中度以上发热反应、过敏性皮疹等,需相应处理。 • 极罕见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需紧急处理或住院治疗。 6. PrEP处置建议 • 适用人群: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危险环境下的个体。 • 基础免疫:第0和7天分别肌内接种1剂,免疫功能低下者第0、7天和第21 - 28天分别接种1剂。 • 加强免疫:已接受全程基础免疫者一般无需加强,因职业原因持续暴露风险者需定期监测抗体水平,低于0.5 IU/ml时加强接种。 • 使用禁忌: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者为禁忌症,妊娠等情况可酌情推迟。 7.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 •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合理布局,医师须经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 门诊应具备伤口冲洗、冷链等设备和应急抢救药品,最好备有多种疫苗和免疫制剂。 • 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承担监测工作。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5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奴卡菌病是什么?

奴卡菌病是一种由奴卡菌引起的少见但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一、病原体 - 奴卡菌是一类需氧放线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烂植物中。常见的致病菌种有星形奴卡菌、巴西奴卡菌等。 二、感染途径 1. 呼吸道感染 - 多数奴卡菌病为吸入含有奴卡菌的灰尘或气溶胶而感染,起始于肺部,可引起肺部奴卡菌病。例如在建筑工人、农民等经常接触土壤和灰尘的人群中,更易发生这种感染途径。 2. 皮肤感染 - 皮肤破损后接触含有奴卡菌的土壤或水等污染物,奴卡菌可侵入皮肤引发皮肤奴卡菌病。 3. 播散性感染 - 肺部或皮肤的奴卡菌感染可经血行播散至其他器官,如脑、肾、心等,引起播散怒卡菌病。 三、临床表现 1. 肺部奴卡菌病 - 症状类似肺炎,有咳嗽(可为干咳或咳脓痰)、胸痛、发热、盗汗、乏力等。也可形成肺脓肿,出现咯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因病情而异。 2. 皮肤奴卡菌病 - 表现为皮肤的结节、脓肿、溃疡等。病变部位通常有红肿、疼痛,可伴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可形成窦道。 3. 播散奴卡菌病 - 根据累及的器官不同而有不同表现。如脑部奴卡菌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肾脏受累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心脏受累可出现心内膜炎相关症状。 四、诊断 1. 微生物学检查 - 从痰液、脓液、组织活检标本等中分离出奴卡菌是确诊的关键。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观察到革兰阳性、分支状的菌丝。但培养奴卡菌需要较长时间,一般2 - 7天甚至更久。 2. 影像学检查 - 在肺部奴卡菌病中,胸部X线或CT可显示肺部的炎症、结节、空洞、脓肿等病变。脑部奴卡菌病的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部的占位性病变、脓肿等。 3.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对于皮肤或其他器官的病变进行活检,可观察到典型的奴卡菌感染的病理特征,如化脓性炎症伴有分支状菌丝。 五、治疗 1. 药物治疗 - 磺胺类药物:是治疗奴卡菌病的首选药物。常用的有复方磺胺甲噁唑,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一般需要较长疗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 - 其他药物:对于磺胺类药物过敏或耐药的患者,可选用阿米卡星、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等抗生素,但往往需要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2. 手术治疗 - 对于肺部的脓肿、皮肤的较大脓肿或其他部位形成的局限性脓肿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手术切开引流,以促进病情的好转。 六、预后 - 奴卡菌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是否及时诊断和治疗等。播散怒卡菌病预后较差,若能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肺部奴卡菌病和皮肤奴卡菌病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一、病因记忆 1. 环境关联 - 记住奴卡菌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烂植物中。可以想象“泥土(土壤)、流水(水)、烂树叶(腐烂植物)里有奴卡菌”,这样一联想,就容易记住其来源,从而理解感染途径与这些环境的接触有关。 二、感染途径记忆 1. 分类记忆 - 呼吸道感染:联想从事与灰尘、泥土接触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工作,容易吸入奴卡菌,引发肺部奴卡菌病”。 - 皮肤感染:想象皮肤有伤口的时候,接触到脏东西(含奴卡菌的土壤或水)就会感染,比如“皮肤破了,沾到泥地里的奴卡菌就会得皮肤奴卡菌病”。 - 播散性感染:把肺部和皮肤想象成“源头”,细菌从这里通过血液跑到其他器官,就像“洪水(细菌)从源头(肺部或皮肤)泛滥(播散)到其他地方(其他器官)”。 三、临床表现记忆 1. 肺部症状 - 按照常见的肺部疾病症状来记,“咳(咳嗽)、痛(胸痛)、热(发热)、汗(盗汗)、疲(乏力)”,像记忆肺炎症状一样,再加上奴卡菌病特有的“脓肿(肺脓肿,咯血)”症状。 2. 皮肤症状 - 总结为“结(结节)、脓(脓肿)、溃(溃疡),红(红肿)、痛(疼痛)、分泌物(脓性分泌物)、窦道(可形成窦道)”,这样一串关键词能快速回忆起皮肤奴卡菌病的表现。 3. 播散性症状 - 根据累及器官来记,比如脑部就想“头(头痛)、晕(头晕)、恶(恶心)、吐(呕吐)、障(意识障碍)、痫(癫痫发作)”;肾脏就是“血(血尿)、蛋(蛋白尿)”;心脏就联想心内膜炎相关症状。 四、诊断记忆 1. 微生物学检查 - 记住“涂片找菌丝(革兰阳性、分支状菌丝),培养要久(2 - 7天甚至更久)才能找到奴卡菌”,强调直接涂片和培养这两个微生物学检查的关键特点。 2. 影像学检查 - 对于肺部的病变,想象“X线和CT照出来肺部有炎(炎症)、结(结节)、洞(空洞)、脓(脓肿)”;脑部就是“占位(占位性病变)、脓肿”等病变。 3.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单记“活检看炎症加菌丝(化脓性炎症伴有分支状菌丝)”。 五、治疗记忆 1. 药物记忆 - 首选“磺胺(复方磺胺甲噁唑),疗程长(数月到数年)”,如果对磺胺过敏或耐药,就联想“阿(阿米卡星)、亚(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来帮忙,联合用药效果强”。 2. 手术记忆 - 想到“脓肿(肺部、皮肤等部位的脓肿)要切开引流”。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5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关于艾滋病窗口期的问题?

许多朋友咨询关于艾滋病“窗口期”的各种问题:什么是艾滋病的“窗口期”?为什么会有“窗口期”?窗口期通常持续多久?影响窗口期长短的因素有哪些?日常用药、感冒药会延长窗口期吗?高危行为后,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手段?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些问题。 什么是艾滋病“窗口期”? 艾滋病“窗口期”(Window Period)是指从HIV感染人体后到血液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标志物能够被检测出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即使发生了明确的高危行为,感染了HIV,也无法通过任何检测手段立即、准确地检测出感染,这就是“窗口期”的存在原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在窗口期内无法检测出HIV病毒标志物,感染者体内的HIV病毒载量仍可能较高,仍然具有传染性。例如,在窗口期内,HIV感染者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或共用针具等高危行为,仍然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在此期间,艾滋病感染者可能检测不到特异性的HIV抗体,而表现出的急性症状(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也常被误认为是流感等普通病毒性疾病。因此,急性HIV感染(窗口期)往往难以及时诊断。据统计,大约50%的新发HIV感染都是因为与处于窗口期或急性感染期的HIV感染者发生性接触而导致的。 为什么会存在“窗口期”? 简而言之,所有病原体的感染过程以及相应的检测技术都存在“窗口期”。当HIV病毒通过高危行为进入人体时,初始病毒载量通常较低,现有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无法立即检出。HIV病毒需要在体内复制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的浓度后,才能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病毒标志物被检测出来。 与此同时,人体在最初感染HIV时并不会立刻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免疫系统识别到病毒后,需要一段时间来产生足够量的抗体。因此,无论是抗体检测、抗原检测还是核酸检测,现阶段所有的检测技术都有一定的窗口期。 窗口期持续多长时间? 窗口期的长短因个体差异和感染时机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检测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大多数情况下,HIV感染会在4到6周内被检测出来,但在特殊情况下,窗口期可能延长至3个月左右。 这种延长主要与感染后抗体浓度上升的时间有关。为了排除艾滋病感染,建议在高危行为发生后4到6周进行检测。 影响窗口期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除了不同检测技术对应的窗口期不同之外,其他影响窗口期长短的因素包括: -病毒亚型:不同HIV亚型的窗口期有所不同,HIV-1的窗口期通常比HIV-2更短。 - 感染途径:血液传播的窗口期通常较短。 - 病毒载量:初始病毒载量越高,窗口期越短。 - 个体差异:不同人的免疫系统对HIV反应的速度和强度不同,窗口期也会有所不同。 - 年龄和健康状况:年轻、健康、营养状况良好的人,窗口期可能较短。 - 感染后的行为:早期抗病毒治疗可能延长窗口期。 高危行为后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手段? 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应不同的窗口期,具体取决于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 抗体检测(第三代检测) 抗体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手段,通常在感染后3周即可检测到HIV抗体,大多数人在感染后3到12周内可以检测出抗体。然而,由于窗口期内抗体浓度可能较低,检测结果可能为假阴性。因此,建议在窗口期过后进行多次检测以确保准确性。 2. 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第四代检测) 这种方法同时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和P24抗原,较抗体检测更为敏感,窗口期也相应缩短,大多数人在感染后2到6周内可以被检测出。因此,在高危行为发生后2到6周,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3. 核酸检测(HIV RNA/DNA) 核酸检测直接检测血液中的HIV RNA或cDNA,通常在感染后1到4周内可以检测出,是窗口期最短的检测方法。然而,由于成本较高(数百至数千元不等),核酸检测通常用于特别高危的暴露情况或暴露后出现早期症状时。 日常用药、感冒药会延长窗口期吗? 许多人在高危行为后可能会感到焦虑,担心日常用药如感冒药、抗生素等会影响艾滋病抗体的产生或延长窗口期。其实,日常的感冒药、消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并不会影响艾滋病抗体的生成,也不会延长窗口期。因此,如果你出现了感冒等症状,可以正常就医和服药,这不会对HIV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总之,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及时进行检测,切勿因为担心窗口期的存在而延误诊断。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6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梅毒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硬下疳 1. 外观表现: - 开始为一小红斑或丘疹,后逐渐发展为硬结,通常直径为1~2厘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 硬结表面可出现糜烂或溃疡,溃疡底部清洁,呈肉红色,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触之有软骨样硬度。 2. 部位: - 常见于生殖器部位,如男性的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等;女性的大小阴唇、阴蒂、宫颈等。 - 也可出现在口唇、肛门、直肠等部位。 3. 感觉: - 一般无疼痛或瘙痒感,这是硬下疳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如果合并感染,可能会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 二、硬化性淋巴结炎 1. 出现时间: - 通常在硬下疳出现后1~2周出现。 2. 部位及表现: - 多为单侧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肿大。 - 淋巴结肿大较为坚硬,表面无红肿热痛,不与周围组织粘连,可活动。 - 一般无压痛,但在晚期梅毒或合并其他感染时可能出现疼痛。 三、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 1.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但这些症状通常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 2. 皮疹:极少数患者在早期可能出现皮疹,表现为红斑、丘疹、斑丘疹等,多分布在躯干、四肢等部位。这些皮疹一般无瘙痒感,可自行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梅毒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如果有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或可疑接触史,出现上述任何症状都应及时就医,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崔文帅

主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7条记录共3页
崔文帅医生寄语
祝您身体健健康康,早日康复。生活开心。
崔文帅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4562 次
总文章 27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608 次
患者评价 1655 个
获得锦旗 48 个
入驻时间 2024-03-12 10:13:20
崔文帅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48 个
医德高尚
36个
感恩有您
3个
济世良医
4个
医者仁心
5个